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換熱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42486閱讀:254來源:國知局
一種換熱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公開涉及環(huán)保換熱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換熱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冬季的到來,我國北方也逐步進入了“供暖季”。目前,我國北方城市主要采用集體供暖的方式進行室內供熱,具體而言,循環(huán)水通過鍋爐房的換熱系統(tǒng)進行加熱之后,由進水管輸送到居民室內,循環(huán)水在居民室內循環(huán)將熱量散發(fā)之后,由回水管循環(huán)到換熱系統(tǒng)中,再由鍋爐房中的換熱系統(tǒng)進行加熱,以此往復、循環(huán),實現(xiàn)整個冬季的供暖。

現(xiàn)有換熱站的換熱系統(tǒng)多采用燒煤鍋爐進行加熱,存在污染較大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部分城市已經(jīng)開啟了煤改電工程,將燒煤的換熱系統(tǒng)整改為電加熱的換熱系統(tǒng),雖然將加熱能源進行替換后,的確能夠有效解決污染較大的問題,但現(xiàn)有的電加熱換熱系統(tǒng)均為分體式設備,而且整體呈上、下結構,給運輸帶來困難,導致普及率降低。而且在電加熱換熱系統(tǒng)中高壓固體蓄熱設備為重要的基礎設備,而現(xiàn)有的高壓固體蓄熱設備由于結構設計不合理,高壓固體蓄熱設備中存蓄的熱能不能有效輸出,導致整體的換熱系統(tǒng)存在顯熱效率低,進而成為推廣其使用的障礙。

因此,如何對現(xiàn)有的電加熱的換熱系統(tǒng)進行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成為人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換熱系統(tǒng),以至少解決現(xiàn)有的電加熱換熱系統(tǒng)存在的運輸不方便、顯熱效率低,導致無法廣泛推廣使用等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具體為:

一種換熱系統(tǒng),包括:固定安裝于隔熱基座5上方的熱流風機1、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換熱器3以及控制器4;

所述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包括:殼體21、高壓絕緣基座22、蓄熱體23、橫向風道24、第一縱向風道25、第二縱向風道26、頂部風道27以及折流板28;

所述殼體21的內部設置有腔體211,且所述殼體21的側壁上設置有分別與所述腔體211連通的入風口212和出風口213;

所述高壓絕緣基座22固定安裝于所述腔體211內,且位于所述腔體211的底面上方;

所述蓄熱體23固定安裝于所述高壓絕緣基座22的上方,且所述蓄熱體3內設置有多個通風孔和多個加熱體;

所述第一縱向風道25固定安裝于所述高壓絕緣基座22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蓄熱體23的一側,與所述蓄熱體23中的全部通風孔連通;

所述橫向風道24固定安裝于所述高壓絕緣基座22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蓄熱體23的另一側,分別與所述入風口212和所述蓄熱體23中部分通風孔連通;

所述折流板28一端插設于所述蓄熱體23內,另一端封堵于所述橫向風道24的上端端口處;

所述第二縱向風道26固定安裝于所述折流板28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縱向風道26分別與所述出風口213以及所述蓄熱體23中部分通風孔連通;

所述頂部風道27固定安裝于所述蓄熱體23的上方,且分別與所述第一縱向風道25以及所述出風口213連通;

所述熱流風機1位于所述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的水平一側,且所述熱流風機1的出風口與所述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中的入風口212連通;

所述換熱器3與所述熱流風機1同側,位于所述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的入風口212和出風口213之間,且所述換熱器3的入風口與所述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的出風口213連通,所述換熱器3的出風口與所述熱流風機1的入風口連通,所述換熱器3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所述控制器4的輸入端與所述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器4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熱流風機1的控制端和所述加熱體的控制端連接。

優(yōu)選,所述蓄熱體23為由多個蓄熱磚231依次水平拼接和垂直堆疊構成的垛體;

所述蓄熱磚231為由上表面2311、下表面2312、第一側面2313、第二側面2314、第一端面2315以及第二端面2316圍成的實心立方體;

其中,所述上表面2311和所述下表面2312上均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安裝槽2317,且所述上表面2311中安裝槽2317的位置與所述下表面2312中安裝槽2317的位置一一對應;

所述第一側面2313和所述第二側面2314上均分別設置有通風孔道2318,每個所述通風孔道2318均貫通于所述第一端面2315和所述第二端面2316,且所述第一側面2313中通風孔道2318的位置與所述第二側面2314中通風孔道2318的位置對應;

當所述蓄熱磚231水平拼接時,相鄰蓄熱磚231中的通風孔道2318可拼接到一起,構成用于風流通過的通風孔;

當所述蓄熱磚231垂直堆疊時,相鄰蓄熱磚231中的安裝槽2317可拼接到一起,構成安裝孔,所述加熱體安裝于所述安裝孔內。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蓄熱磚231在第一側面2313上設置有向內凹陷的卡槽23131;

所述蓄熱磚231在第二側面2314上設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塊23141,且所述凸塊23141與所述卡槽23131可匹配卡接。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凸塊23141和所述卡槽23131均為燕尾形。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通風孔道2318為弧形孔道。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高壓絕緣基座22由多個絕緣磚221依次拼接構成;

所述絕緣磚221整體呈多棱柱體,所述絕緣磚221上設置有貫通上下的通孔2211。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絕緣磚221是由絕緣材質制成,按重量百分比計,所述絕緣材質由以下成分組成:氧化鎂95%、二氧化硅2%,氧化鈣2%,三氧化二鐵1%。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橫向風道24由多個耐火磚241依次拼接構成;

所述耐火磚241包括:基座2411,在所述基座2411的一側側壁上間隔設置有第一隔板2412和第二隔板2413,所述第一隔板2412和所述第二隔板2413之間形成的通道用于風流通過;

其中,所述基座2411與所述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中腔體211的側壁相抵,所述第一隔板2412和所述第二隔板2413的端部均與所述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中的蓄熱體23相抵。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耐火磚241中的基座2411與所述第一隔板2412和所述第二隔板2413為一體式結構。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提供的換熱系統(tǒng),通過隔熱基座的設置將熱流風機、高壓固體蓄熱設備、換熱器和控制器設置成一體的結構,而且是水平布置,有效的降低了整套換熱系統(tǒng)的高度,方便運輸;同時該換熱系統(tǒng)中,在蓄熱體的上方設置了頂部風道,在蓄熱體一側設置了第一縱向風道,在蓄熱體的另一側設置了第二縱向風道和橫向風道,而且在橫向風道和第二縱向風道之間設置了折流板,當風流從入風口進入到腔體后,會直接進入橫向風道中,然后通過與橫向風道連通的部分通風孔進入到蓄熱體中,將該部分蓄熱體中的熱能帶出后,進入到第一縱向風道中,而進入到第一縱向風道中的風流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風流直接進入到頂部風道中從出風口流出,而另一部分風流會分別進入到與第二縱向風道連通的部分通風孔中,將該部分蓄熱體中的熱能帶出,然后由出風口流出,通過上述的結構設計,可以將蓄熱體中存蓄的熱能高效帶出,不存在任何的風流死角,顯著提高該換熱系統(tǒng)的顯熱效率。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換熱系統(tǒng)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換熱系統(tǒng)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換熱系統(tǒng)中高壓固體蓄熱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換熱系統(tǒng)中蓄熱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換熱系統(tǒng)中絕緣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換熱系統(tǒng)中耐火磚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shù)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發(fā)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發(fā)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的例子。

參見圖1、圖2為一種換熱系統(tǒng),該換熱系統(tǒng)包括:固定安裝于隔熱基座5上方的熱流風機1、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換熱器3以及控制器4。

參見圖3,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包括:內部設置有腔體211的殼體21,在殼體21的側壁上設置有分別與腔體211連通的入風口212和出風口213,在腔體211的內部底面上固定安裝有高壓絕緣基座22,該高壓絕緣基座主要目的在于將上方的部件與地面隔離,防止漏電的現(xiàn)象發(fā)生,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在高壓絕緣基座22上固定安裝有蓄熱體23,該蓄熱體23內設置有多個通風孔和多個加熱體,在高壓絕緣基座22的上方還固定安裝有第一縱向風道25,且該第一縱向風道25位于蓄熱體23的一側,該第一縱向風道25與蓄熱體23中的全部通風孔連通,在高壓絕緣基座22的上方還固定安裝有橫向風道24,該橫向風道24位于蓄熱體23的另一側,與第一縱向風道25的位置相對,該橫向風道24分別與入風口212和蓄熱體23中部分通風孔連通,在蓄熱體23內插設有折流板28,該折流板28的一端端部封堵于橫向風道24的上端端口處,在該折流板28的上方,恰好位于封堵于橫向風道24的對應端部,固定安裝有第二縱向風道26,該第二縱向風道26分別與出風口213以及蓄熱體23中部分通風孔連通,頂部風道27固定安裝于蓄熱體23的上方,且分別與第一縱向風道25以及出風口213連通。

參見圖1、圖2,整個換熱系統(tǒng)中,熱流風機1位于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的水平一側,且熱流風機1的出風口與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中的入風口212連通,換熱器3與熱流風機1同側,位于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的入風口212和出風口213之間,且換熱器3的入風口與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的出風口213連通,該換熱器3的出風口與熱流風機1的入風口連通,而且換熱器3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控制器4的輸入端與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連接,控制器4的輸出端分別與熱流風機1的控制端和加熱體的控制端連接。

上述換熱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為:使用時,將該換熱系統(tǒng)中換熱器的進水口與循環(huán)水的出水口連通,將換熱器的出水口與循環(huán)水的進水口連通,通過溫度傳感器對換熱器中的水溫進行實時檢測,并且溫度傳感器將檢測到的實時溫度發(fā)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依據(jù)接收到的實時溫度,控制熱流風機的運行以及高壓固體蓄熱設備中加熱體的工作。例如:當控制器接收到的實時溫度較低,控制器會控制加熱體提高加熱溫度以及加大熱流風機的運行功率;當控制器接收到的實時溫度較高時,控制器會控制加熱體降低加熱溫度以及降低熱流風機的運行功率。

而高壓固體蓄熱設備的具體蓄熱過程為:通過對加熱體通電生熱,而加熱體產生的熱量會散發(fā)蓄熱中,由蓄熱體進行熱量的存儲,如果需要使用高壓固體蓄熱設備對外界進行散溫加熱時,只需向高壓固體蓄熱設備中的入風口吹風,風流會直接進入橫向風道中,然后經(jīng)由與橫向風道連通的通風孔進入到第一縱向風道中,此時,已經(jīng)將蓄熱體中的部分熱量帶出,而進入第一縱向風道的分流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的風流直接經(jīng)由頂部風道從出風口流出,進入到換熱器中進行加熱作業(yè),而另一部分的風流會進入與第一縱向風道連通的通風孔中,將蓄熱體中的熱量帶出后,從出風口流出,進入到換熱器中進行加熱作業(yè)。該高壓固體蓄熱設備不存在任何風流死角,可將蓄熱體中的熱量有效帶出,提高高壓固體蓄熱設備的顯熱性。

其中,蓄熱體23為由多個蓄熱磚231依次水平拼接和垂直堆疊構成的垛體。參見圖4,該蓄熱磚231為由上表面2311、下表面2312、第一側面2313、第二側面2314、第一端面2315以及第二端面2316圍成的實心立方體,在上表面2311和下表面2312上均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安裝槽2317,且上表面2311中安裝槽2317的位置與下表面2312中安裝槽2317的位置一一對應;在第一側面2313和第二側面2314上均分別設置有通風孔道2318,每個通風孔道2318均貫通于第一端面2315和第二端面2316,且第一側面2313中通風孔道2318的位置與第二側面2314中通風孔道2318的位置對應。

參見圖3,當蓄熱磚231水平拼接時,相鄰蓄熱磚231中的通風孔道2318可拼接到一起,構成用于風流通過的通風孔;當蓄熱磚231垂直堆疊時,相鄰蓄熱磚231中的安裝槽2317可拼接到一起,構成安裝孔,而加熱體安裝于該安裝孔內。

上述蓄熱磚通過新型的結構設計,可以同時在蓄熱磚的上表面安裝槽和下表面安裝槽形成的安裝孔內安裝加熱體,在上下表面同時對蓄熱磚進行加熱,實現(xiàn)蓄熱磚的快速升溫蓄熱,同時在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處均可形成用于風流流動的通風孔,該通風孔夾持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間,當向蓄熱磚進行吹風時,風流沿著通風孔道會依次經(jīng)過多安裝孔,位于磚體的中部,能夠將磚體內的熱能有效帶出,提高其顯熱效率。

為了方便蓄熱磚之間的拼接,作為方案的改進,參見圖4,該蓄熱磚231在第一側面2313上設置有向內凹陷的卡槽23131,在第二側面2314上設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塊23141,且凸塊23141與卡槽23131可匹配卡接。優(yōu)選,凸塊23141和卡槽23131均為燕尾形。

為了降低通風孔道形成的通風孔對風流的阻礙能力,進一步提高顯熱效果,該通風孔道2318為弧形孔道。

參見圖3,高壓絕緣基座22由多個絕緣磚221依次拼接構成,參見圖5,該絕緣磚221整體呈多棱柱體,在絕緣磚221上設置有貫通上下的通孔2211。優(yōu)選,絕緣磚221是由絕緣材質制成,按重量百分比計,所述絕緣材質由以下成分組成:氧化鎂95%、二氧化硅2%,氧化鈣2%,三氧化二鐵1%。

現(xiàn)有的高壓固體蓄熱設備,對地絕緣多采用瓷材質制作,在高溫狀態(tài)下,極易粉碎,造成蓄熱體坍塌,而本實施方案中的絕緣磚采用上述以氧化鎂為主成分的絕緣材質后,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可顯著提高高壓絕緣底座的強度。

參見圖3,橫向風道24由多個耐火磚241依次拼接構成,參見圖6,耐火磚241包括:基座2411,在基座2411的一側側壁上間隔設置有第一隔板2412和第二隔板2413,所述第一隔板2412和第二隔板2413之間形成的通道用于風流通過;其中,基座2411與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中腔體211的側壁相抵,第一隔板2412和第二隔板2413的端部均與高壓固體蓄熱設備2中的蓄熱體23相抵。為了方便制作和提高使用的壽命,耐火磚241中的基座2411與第一隔板2412和第二隔板2413設計為一體式結構。

通過上述耐火磚的結構設計,不僅可以實現(xiàn)橫向風道的形成,而且在蓄熱體和腔體之間形成支撐,可提高設備整體牢固程度。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里公開的發(fā)明后,將容易想到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發(fā)明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發(fā)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發(fā)明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發(fā)明的真正范圍和精神由下面的權利要求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jīng)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發(fā)明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