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屬于房屋通風換氣設備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在煙囪(2)外部的外罩(3)、熱能交換裝置以及水箱(5),外罩(3)的下部與大氣連通,煙囪(2)的出口設有換熱器(4),熱能交換裝置分別與換熱器(4)和水箱(5)相連,煙囪(2)排出的氣體經(jīng)過換熱器(4)后由外罩(3)下部排出。本實用新型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的外罩使室內(nèi)氣體在排出時會先沿煙囪外壁向下,然后經(jīng)外罩底部排到大氣中,保證了換熱器能夠與煙囪排出的氣體充分換熱,提高了熱能回收的效率,熱能交換裝置利用換熱器回收的熱能對水箱內(nèi)的水加熱,而且室內(nèi)空氣在排到大氣中時溫度降低,冷凝水會直接滴落到屋頂上,并沿外罩的底部流出。
【專利說明】
一種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種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屬于房屋通風換氣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房屋頂部大多都設有排氣通道,將房屋內(nèi)的空氣排出,從而使室內(nèi)空氣進行循環(huán),來保證室內(nèi)空氣新鮮。排氣通道一般設置在房屋頂部,冬季的時候室內(nèi)的溫度一般較高,熱空氣會上升并經(jīng)排氣通道排出到室外,室外的新鮮空氣進入室內(nèi),從而實現(xiàn)室內(nèi)空氣的循環(huán)。室內(nèi)溫度較高的空氣會直接排到大氣中,這樣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損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對煙囪排出的氣體進行熱能回收并加熱水箱內(nèi)的水、熱能回收徹底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在煙囪外部的外罩、熱能交換裝置以及水箱,外罩的下部與大氣連通,煙囪的出口設有換熱器,熱能交換裝置分別與換熱器和水箱相連,煙囪排出的氣體經(jīng)過換熱器后由外罩下部排出。
[0005]優(yōu)選的,所述的熱能交換裝置為熱栗熱水系統(tǒng)。
[0006]優(yōu)選的,所述的熱栗熱水系統(tǒng)包括壓縮機、膨脹閥以及冷凝器,壓縮機的冷媒出口與冷凝器的冷媒進口連通,壓縮機的冷媒進口與換熱器的冷媒出口連通,冷凝器的冷媒出口與換熱器的冷媒進口連通,膨脹閥設置在冷凝器和換熱器之間。
[0007]優(yōu)選的,所述的壓縮機和膨脹閥設置在外罩內(nèi)。
[0008]優(yōu)選的,夕卜罩為折疊式。
[0009]優(yōu)選的,所述的換熱器為翅片換熱器。
[0010]優(yōu)選的,所述的換熱器設置在煙囪出風口下方,并將外罩與煙囪之間的通道封閉。
[0011]優(yōu)選的,外罩內(nèi)壁設有保溫層。
[0012]優(yōu)選的,所述的保溫層的厚度不小于7cm。
[001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的外罩使室內(nèi)氣體在排出時會先沿煙囪外壁向下,然后經(jīng)外罩底部排到大氣中,保證了換熱器能夠與煙囪排出的氣體充分換熱,提高了熱能回收的效率,熱能交換裝置利用換熱器回收的熱能并對水箱內(nèi)的水加熱,并使室內(nèi)空氣在排到大氣中時溫度降低,由于換熱器設置在煙囪外側,冷凝水會直接滴落到屋頂上,并沿外罩的底部流出。
[0015]2、熱能交換裝置為熱栗熱水系統(tǒng),換熱效率高,能夠快速的將回收的熱能傳遞給水箱內(nèi)的水。
[0016]3、壓縮機將低壓的冷媒蒸汽壓縮成為高壓的冷媒蒸汽,從而快速的進入冷凝器內(nèi)并與水箱內(nèi)的水換熱,從而加熱水箱內(nèi)的水;膨脹閥使中溫高壓的液體冷媒通過其節(jié)流成為低壓低溫的濕蒸汽,從而更好地通過換熱器對熱能進行回收。
[0017]4、熱能交換裝置設置在外罩內(nèi),使外罩能夠對熱能交換裝置起到保護作用,還能對熱能交換裝置起到保溫作用,從而避免熱能交換裝置的熱能散失。
[0018]5、外罩為折疊式,方便運輸。
[0019]6、換熱器為翅片換熱器,換熱效果好。
[0020]7、換熱器外罩與煙囪之間的通道封閉,保證了排出的氣體穿過換熱器的唯一性,使氣體必須經(jīng)過換熱器后才能從外罩底部排出,保證了熱能回收的效率。
[0021]8、外罩內(nèi)設有保溫層,能夠對煙囪起到保溫作用,從而保證換熱器能夠與排出的氣體換熱且熱能不會損失。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實施例1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0023]圖2為實施例2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0024]圖中:1、百葉窗2、煙囪3、外罩4、換熱器5、水箱6、壓縮機7、膨脹閥8、保溫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6]—種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包括罩在煙囪2外部的外罩3、熱能交換裝置以及水箱5,外罩3的下部與大氣連通,煙囪2的出口設有換熱器4,熱能交換裝置分別與換熱器4和水箱5相連,煙囪2排出的氣體經(jīng)過換熱器4后由外罩3下部排出。本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的外罩3使室內(nèi)氣體在排出時會先沿煙囪2外壁向下,然后經(jīng)外罩3底部排到大氣中,保證了換熱器4能夠與煙囪2排出的氣體充分換熱,提高了熱能回收的效率,熱能交換裝置利用換熱器4回收的熱能對水箱5內(nèi)的水加熱,并使室內(nèi)空氣在排到大氣中時溫度降低,由于換熱器4設置在煙囪2外側,冷凝水會直接滴落到屋頂上,并沿外罩3的底部流出。
[0027]實施例1
[0028]如圖1所示:冬季北方室內(nèi)的溫度一般遠高于室外的溫度,為了保證室內(nèi)的通風,通常會選擇安裝新風裝置來對室內(nèi)進行通風。經(jīng)新風裝置排出的氣體的溫度會高于室外空氣的溫度,這些溫度較高的氣體直接排放到室外空氣中,導致這部分氣體中的熱能會直接浪費,浪費了能源。
[0029]外罩3外頂端封閉的圓筒,外罩3的內(nèi)徑大于煙囪2的外徑,煙囪2的上方設有遮雨帽,外罩3的頂部內(nèi)壁與煙囪2的頂部相接觸,外罩3的底部與屋頂固定連接。外罩3的底部環(huán)繞外罩3設有百葉窗I,百葉窗I使煙囪2的內(nèi)腔與空氣連通。百葉窗I既能夠將外罩3內(nèi)腔與大氣連通,還能防止外部的雜物進入外罩3內(nèi)。外罩3內(nèi)設有保溫層8,保溫層8的連接處密封設置,且保溫層8的厚度不小于7cm。
[0030]外罩3能夠使經(jīng)煙囪2排出的氣體首先沿煙囪2外壁向下運動至外罩3底部,然后再從外罩3底部的百葉窗I排放到大氣中,改變了排出的氣體的運動,從而方便換熱器4與排出氣體之間的換熱。外罩3是可折疊的,在運輸時占用空間小,方便運輸。
[0031]換熱器4為翅片換熱器,換熱器4設置在煙囪2出氣口的下部,且換熱器4將煙囪2與外罩3內(nèi)壁之間封閉,保證了排出氣體穿過換熱器4的唯一性,煙囪2內(nèi)的氣體在排出時,都會與換熱器4進行換熱,從而保證了排出的氣體與換熱器4之間充分換熱,提高了換熱器4的熱能回收效率,熱能回收效果好,使排放到空氣中的氣體溫度降低。由于換熱器4設置在煙囪2外側,這樣換熱器4上產(chǎn)生的冷凝水會直接滴落到屋頂上,不會沿煙囪2進入室內(nèi)。
[0032]熱能交換裝置為熱栗熱水系統(tǒng),熱栗熱水系統(tǒng)包括壓縮機6,膨脹閥7以及冷凝器,壓縮機6和膨脹閥7設置在外罩3內(nèi),使外罩3能夠對壓縮機6和膨脹閥7起到保護作用,還能對壓縮機6和膨脹閥7起到保溫作用,從而避免壓縮機6和膨脹閥7的熱能散失。冷凝器設置在水箱5內(nèi)的換熱盤管,換熱盤管由銅管繞制而成,增加了冷凝器的長度,從而增大了冷凝器與水箱5內(nèi)的水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了冷凝器內(nèi)的冷媒與水的換熱效率,提高了熱能利用率。
[0033]壓縮機6的冷媒出口通過管道與冷凝器的冷媒進口連通,壓縮機6的冷媒進口通過管道與換熱器4的冷媒出口連通,冷凝器的冷媒出口通過管道與換熱器4的冷媒進口連通。膨脹閥7設置在冷凝器的冷媒出口與換熱器4的冷媒進口之間的管道上。低溫低壓的冷媒液體通過換熱器4與煙囪2排出的氣體換熱后,形成低壓的冷媒蒸汽,低壓的冷媒蒸汽經(jīng)過壓縮機6后變?yōu)楦邏旱睦涿秸羝邏旱睦涿秸羝M入冷凝器后與水箱5內(nèi)的水換熱,使水箱5內(nèi)的水的溫度提高,并且變?yōu)榈蜏馗邏旱睦涿揭后w,低溫高壓的冷媒液體經(jīng)過膨脹閥7節(jié)流后變?yōu)榈蜏氐蛪旱睦涿揭后w,從而實現(xiàn)熱能的回收利用。
[0034]屋頂?shù)臒焽?—般有多個,多個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的水箱5相連通,這樣在使用時,由于水箱5連通,保證了熱水量充足。
[0035]實施例2
[0036]如圖2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換熱器4有四片,四片換熱器4分別設置在靠近煙囪2的四個出氣口處,且與煙囪2的出氣口間隔設置,保證煙囪2的出氣口排出的氣體都經(jīng)換熱器4換熱,而且還能避免換熱器4阻礙煙囪2的排氣。換熱器4的高度與煙囪2出氣口的高度相等。
[003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nèi)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nèi)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在煙囪(2)外部的外罩(3)、熱能交換裝置以及水箱(5),外罩(3)的下部與大氣連通,煙囪(2)的出口設有換熱器(4),熱能交換裝置分別與換熱器(4)和水箱(5)相連,煙囪(2)排出的氣體經(jīng)過換熱器(4)后由外罩(3)下部排出。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能交換裝置為熱栗熱水系統(tǒng)。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栗熱水系統(tǒng)包括壓縮機(6)、膨脹閥(7)以及冷凝器,壓縮機(6)的冷媒出口與冷凝器的冷媒進口連通,壓縮機(6 )的冷媒進口與換熱器(4 )的冷媒出口連通,冷凝器的冷媒出口與換熱器(4 )的冷媒進口連通,膨脹閥(7)設置在冷凝器和換熱器(4)之間。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縮機(6)和膨脹閥(7)設置在外罩(3)內(nèi)。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3)為折疊式。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器(4)為翅片換熱器。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器(4)設置在煙囪(2)出風口下方,并將外罩(3)與煙囪(2)之間的通道封閉。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3)內(nèi)壁設有保溫層(8)。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屋頂換熱回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溫層(8)的厚度不小于7cm0
【文檔編號】F25B30/02GK205481609SQ201620112957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4日
【發(fā)明人】何云杉, 李安長, 羅偉, 孫德翔
【申請人】山東創(chuàng)爾沃熱泵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