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復合管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緊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液壓翻邊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石油、化工、電力、冶金、煤礦和造紙行業(yè)中基本上都采用鋼管來輸送各種物質,如:粉煤灰、顆粒礦石、煤炭、糧食及各種物質。但是由于鋼管不耐腐蝕、不耐磨損、容易銹蝕等缺點,使鋼管的使用壽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即需要更換鋼管,這導致了生產成本的增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粘均分子量大于150萬的線性聚乙烯,具有耐磨、耐沖擊、自潤滑、耐腐蝕等優(yōu)異的綜合使用性能,因此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經過常溫條件下、多道縮徑機縮徑后再用拉力機拉入鋼管內,在其徑向方向產生的恢復彈性形變的彈性力作用下,使其緊緊復合在鋼管內壁上,其管材連接方法是采用翻邊法蘭連接,即鋼管兩端先進行標準的金屬法蘭焊接,穿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后,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端部進行翻邊,從而實現(xiàn)管材的法蘭對接。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熔融時為高粘彈態(tài),即使溫度達到熔點,也幾乎無流動性,因此現(xiàn)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的翻邊過程是將管材用人工明火燒或在加熱裝置中加熱至軟化后,將管材移到翻邊模上初步成型為喇叭口,然后將管材從翻邊模上移走,經加熱后再放在翻邊模上成型為大喇叭口,然后又將管材移走再次加熱,再放在定性模上完成翻邊,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工序多,加熱與翻邊的過程分離,工作效率低,操作麻煩,并且翻邊時容易出現(xiàn)管材邊部破裂,不能保證翻邊質量。因此,需要一種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生產效率高,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的鋼緊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液壓翻邊機。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緊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液壓翻邊機,包括用于加熱、翻邊成型、冷卻的加熱成型部件和用于卡裝、提供翻邊動力的卡盤部件,所述加熱成型部件通過其模座上活塞桿限位球槽內鉸接有卡盤部件上液壓缸的活塞桿球頭,使得加熱成型部件和卡盤部件鉸接成一體,并且加熱成型部件上側蓋的支撐滑桿間隙配合穿過卡盤部件上卡盤的滑桿孔,使得加熱成型部件和卡盤部件可滑動連接成一體。
所述加熱成型部件包括模座、翻邊模、電加熱器、側蓋,所述模座間隙配合穿入翻邊模的翻邊模中心孔中,所述電加熱器封裝在模座的電加熱器安裝環(huán)槽中,且電加熱器由模座的電加熱器通道進口接入、電加熱器通道出口引出,所述模座、翻邊模、側蓋通過螺栓可拆卸剛性固定連接在一起,同時模座和側蓋間通過加裝密封墊實現(xiàn)冷卻水通道的密封,且冷卻水由冷卻水通道進口接入、冷卻水通道出口引出。
所述模座左端呈圓柱體、右端呈扁平圓盤狀截面空腔回轉組合體結構設置,包括電加熱器安裝環(huán)槽、定位凸環(huán)、螺栓孔I、冷卻水通道、螺栓孔II、電加熱器通道進口、活塞桿限位球槽、球槽蓋、電加熱器通道出口、擋環(huán);
所述擋環(huán)呈圓環(huán)狀設置在模座左端,所述電加熱器安裝環(huán)槽呈J形截面回轉體結構設置在擋環(huán)右側,所述定位凸環(huán)呈圓環(huán)狀設置在模座右端呈扁平圓盤狀左側面徑向外側,所述活塞桿限位球槽呈空腔球狀設置在模座右端呈圓柱回轉體中心處,所述球槽蓋通過螺栓可拆卸剛性固定連接在活塞桿限位球槽右側,所述活塞桿限位球槽外側呈徑向放射狀對稱分別設置有電加熱器通道進口、電加熱器通道出口,所述電加熱器通道進口、電加熱器通道出口外側呈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有螺栓孔II,所述螺栓孔II外側呈周向設置有環(huán)狀的冷卻水通道,所述冷卻水通道外側呈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有螺栓孔I。
所述翻邊模左端呈圓柱體、右端呈扁平圓盤狀截面空腔回轉組合體結構設置,包括模板、定位凹環(huán)、螺栓孔III、翻邊模中心孔,所述模板呈J形截面回轉體結構設置在翻邊模左端呈圓柱體外側面和右端呈扁平圓盤狀左側面,所述翻邊模中心孔設置在翻邊?;剞D組合體中心處、用于插裝模座,所述定位凹環(huán)呈凹形圓環(huán)狀設置于翻邊模右端呈扁平圓盤狀右側面上,所述螺栓孔III呈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于翻邊模右端呈扁平圓盤狀右側面外側。
所述側蓋呈圓盤狀設置,包括螺栓孔IV、冷卻水通道進口、螺栓孔V、側蓋中心孔、支撐滑桿、冷卻水通道出口,所述側蓋中心孔呈軸向通孔狀設置于側蓋中心處,所述螺栓孔V呈軸向通孔狀、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于側蓋中心孔徑向外側,所述支撐滑桿的一端通過焊接呈周向六等分對稱剛性固定焊接與側蓋右側面的側蓋中心孔徑向外側,另一端呈螺紋連接方式,所述支撐滑桿外側呈徑向放射狀對稱分別設置有冷卻水通道進口、冷卻水通道出口,所述螺栓孔IV呈軸向通孔狀、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于側蓋徑向外側邊緣處。
所述卡盤部件包括卡盤、卡盤中心孔、滑桿孔、液壓缸、活塞桿、卡爪、卡盤爪、銷軸、活塞桿球頭,所述卡盤呈圓盤狀設置,所述卡盤中心孔呈軸向通孔狀設置于卡盤中心處,所述卡盤中心孔呈軸向通孔狀、周向六等分對稱分別設置有滑桿孔,所述滑桿孔用于安裝呈間隙配合狀穿過滑桿孔的支撐滑桿,所述卡盤爪呈周向四等分分別設置于卡盤周向邊緣處,所述卡爪呈鉤形通過銷軸連接、可以銷軸為轉動中心分別安裝于卡盤爪上,所述液壓缸通過螺栓可拆卸剛性固定連接在卡盤背面,所述活塞桿前端通過連接螺紋可拆卸剛性固定安裝有活塞桿球頭,且活塞桿穿過卡盤中心孔。
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經過常溫條件下、多道縮徑機縮徑后再用拉力機拉入鋼管內,鋼管連接方法是采用法蘭連接方式,即鋼管兩端先進行標準的金屬法蘭焊接,然后穿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后的未翻邊前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安裝于機架上,翻邊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按照管材規(guī)格選用加熱成型部件,然后將加熱成型部件插入需要翻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管端,卡爪鉤住法蘭背面、即左端面,液壓缸的活塞桿適當伸出,將加熱成型部件固定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管端,電加熱器通電進行加熱工作,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管端加熱至軟化后,液壓缸的活塞桿伸出,將加熱軟化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管端沿著模板表面進行擠壓翻邊變形,待模板左端面受壓后緊貼在法蘭右端面時,電加熱器斷電停止加熱工作,液壓缸的活塞桿停止伸出進行保溫定型,隨后冷卻水通道通入循環(huán)冷卻水進行冷卻定型,冷卻水帶走加熱成型部件的熱量,使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快速冷卻翻邊成型,成型后液壓缸的活塞桿縮回,完成翻邊過程,卸下本實用新型用于下一只管材翻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緊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液壓翻邊機,包括用于加熱、翻邊成型、冷卻的加熱成型部件和用于卡裝、提供翻邊動力的卡盤部件,所述加熱成型部件通過其模座上活塞桿限位球槽內鉸接有卡盤部件上液壓缸的活塞桿球頭,使得加熱成型部件和卡盤部件鉸接成一體,并且加熱成型部件上側蓋的支撐滑桿間隙配合穿過卡盤部件上卡盤的滑桿孔,使得加熱成型部件和卡盤部件可滑動連接成一體,將加熱、翻邊、定型、冷卻各工序融為一體,采用液壓缸完成驅動,在同一模板上就能一次性完成翻邊加工成型,縮短了操作時間,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翻邊質量可靠,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生產成本低,經濟益可觀,可有效地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加熱成型部件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方向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座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翻邊模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蓋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B方向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卡盤部件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的C方向視圖;
圖10是鋼緊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未翻邊前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卡緊后未翻邊前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翻邊后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3是鋼緊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翻邊后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加熱成型部件、2-卡盤部件、11-模座、111-電加熱器安裝環(huán)槽、112-定位凸環(huán)、113-螺栓孔I、114-冷卻水通道、115-螺栓孔II、116-電加熱器通道進口、117-活塞桿限位球槽、118-球槽蓋、119-電加熱器通道出口、120-擋環(huán)、12-翻邊模、121-模板、122-定位凹環(huán)、123-螺栓孔III、124-翻邊模中心孔、13-電加熱器、14-側蓋、141-螺栓孔IV、142-冷卻水通道進口、143-螺栓孔V、144-側蓋中心孔、145-支撐滑桿、146-冷卻水通道出口、2-卡盤部件、21-卡盤、211-卡盤中心孔、212-滑桿孔、22-液壓缸、23-活塞桿、24-卡爪、25-卡盤爪、26-銷軸、27-活塞桿球頭、3-鋼管、31-法蘭、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描述,但是應該指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不限于以下的實施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左”、“右”、“前”、“后”、“上”、“下”只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定義的示例性方向,如圖1所示,紙面左側方向為“左”,紙面右側方向為“右”,紙面前側方向為“前”,紙面后側方向為“后”,紙面上側方向為“上”,紙面下側方向為“下”。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理解,也可以其它方式定義“左”、“右”、“前”、“后”、“上”、“下”等方向,同樣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用于加熱、翻邊成型、冷卻的加熱成型部件1和用于卡裝、提供翻邊動力的卡盤部件2,所述加熱成型部件1通過其模座11上活塞桿限位球槽117內鉸接有卡盤部件2上液壓缸22的活塞桿球頭27,使得加熱成型部件1和卡盤部件2鉸接成一體,并且加熱成型部件1上側蓋14的支撐滑桿145間隙配合穿過卡盤部件2上卡盤21的滑桿孔212,使得加熱成型部件1和卡盤部件2可滑動連接成一體。
如圖2-圖7所示,所述加熱成型部件1包括模座11、翻邊模12、電加熱器13、側蓋14,所述模座11間隙配合穿入翻邊模12的翻邊模中心孔124中,所述電加熱器13封裝在模座11的電加熱器安裝環(huán)槽111中,且電加熱器13由模座11的電加熱器通道進口116接入、電加熱器通道出口119引出,所述模座11、翻邊模12、側蓋14通過螺栓可拆卸剛性固定連接在一起,同時模座11和側蓋14間通過加裝密封墊實現(xiàn)冷卻水通道114的密封,且冷卻水由冷卻水通道進口142接入、冷卻水通道出口146引出。
所述模座11左端呈圓柱體、右端呈扁平圓盤狀截面空腔回轉組合體結構設置,包括電加熱器安裝環(huán)槽111、定位凸環(huán)112、螺栓孔I113、冷卻水通道114、螺栓孔II115、電加熱器通道進口116、活塞桿限位球槽117、球槽蓋118、電加熱器通道出口119、擋環(huán)120;
所述擋環(huán)120呈圓環(huán)狀設置在模座11左端,所述電加熱器安裝環(huán)槽111呈J形截面回轉體結構設置在擋環(huán)120右側,所述定位凸環(huán)112呈圓環(huán)狀設置在模座11右端呈扁平圓盤狀左側面徑向外側,所述活塞桿限位球槽117呈空腔球狀設置在模座11右端呈圓柱回轉體中心處,所述球槽蓋118通過螺栓可拆卸剛性固定連接在活塞桿限位球槽117右側,所述活塞桿限位球槽117外側呈徑向放射狀對稱分別設置有電加熱器通道進口116、電加熱器通道出口119,所述電加熱器通道進口116、電加熱器通道出口119外側呈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有螺栓孔II115,所述螺栓孔II115外側呈周向設置有環(huán)狀的冷卻水通道114,所述冷卻水通道114外側呈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有螺栓孔I113。
所述翻邊模12左端呈圓柱體、右端呈扁平圓盤狀截面空腔回轉組合體結構設置,包括模板121、定位凹環(huán)122、螺栓孔III123、翻邊模中心孔124,所述模板121呈J形截面回轉體結構設置在翻邊模12左端呈圓柱體外側面和右端呈扁平圓盤狀左側面,所述翻邊模中心孔124設置在翻邊模12回轉組合體中心處、用于插裝模座11,所述定位凹環(huán)122呈凹形圓環(huán)狀設置于翻邊模12右端呈扁平圓盤狀右側面上,所述螺栓孔III123呈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于翻邊模12右端呈扁平圓盤狀右側面外側。
所述側蓋14呈圓盤狀設置,包括螺栓孔IV141、冷卻水通道進口142、螺栓孔V143、側蓋中心孔144、支撐滑桿145、冷卻水通道出口146,所述側蓋中心孔144呈軸向通孔狀設置于側蓋14中心處,所述螺栓孔V143呈軸向通孔狀、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于側蓋中心孔144徑向外側,所述支撐滑桿145的一端通過焊接呈周向六等分對稱剛性固定焊接與側蓋14右側面的側蓋中心孔144徑向外側,另一端呈螺紋連接方式,所述支撐滑桿145外側呈徑向放射狀對稱分別設置有冷卻水通道進口142、冷卻水通道出口146,所述螺栓孔IV141呈軸向通孔狀、周向八等分對稱設置于側蓋14徑向外側邊緣處。
如圖8-圖9所示,所述卡盤部件2包括卡盤21、卡盤中心孔211、滑桿孔212、液壓缸22、活塞桿23、卡爪24、卡盤爪25、銷軸26、活塞桿球頭27,所述卡盤21呈圓盤狀設置,所述卡盤中心孔211呈軸向通孔狀設置于卡盤21中心處,所述卡盤中心孔211呈軸向通孔狀、周向六等分對稱分別設置有滑桿孔212,所述滑桿孔212用于安裝呈間隙配合狀穿過滑桿孔212的支撐滑桿145,所述卡盤爪25呈周向四等分分別設置于卡盤21周向邊緣處,所述卡爪24呈鉤形通過銷軸26連接、可以銷軸26為轉動中心分別安裝于卡盤爪25上,所述液壓缸22通過螺栓可拆卸剛性固定連接在卡盤21背面,所述活塞桿23前端通過連接螺紋可拆卸剛性固定安裝有活塞桿球頭27,且活塞桿23穿過卡盤中心孔211。
如圖10所示,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4經過常溫條件下、多道縮徑機縮徑后再用拉力機拉入鋼管3內,鋼管3連接方法是采用法蘭31連接方式,即鋼管兩端先進行標準的金屬法蘭焊接,然后穿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4后的未翻邊前結構形式。
如圖11-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安裝于機架上,翻邊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按照管材規(guī)格選用加熱成型部件1,然后將加熱成型部件1插入需要翻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4管端,卡爪24鉤住法蘭31背面、即左端面,液壓缸22的活塞桿23適當伸出,將加熱成型部件1固定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4管端,電加熱器13通電進行加熱工作,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4管端加熱至軟化后,液壓缸22的活塞桿23伸出,將加熱軟化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4管端沿著模板121表面進行擠壓翻邊變形,待模板121左端面受壓后緊貼在法蘭31右端面時,電加熱器13斷電停止加熱工作,液壓缸22的活塞桿23停止伸出進行保溫定型,隨后冷卻水通道114通入循環(huán)冷卻水進行冷卻翻邊定型,冷卻水帶走加熱成型部件1的熱量,使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4快速翻邊成型,成型后液壓缸22的活塞桿23縮回,完成翻邊過程,卸下本實用新型用于下一只管材翻邊。
如圖13所示,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復合管材4翻邊后結構形式。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