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生產(chǎn)用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電機包括外殼、設置于外殼內的電子和位于定子內的轉子,轉子連接有轉軸(電機軸),外殼的至少一端連接有電機端蓋,轉軸穿過電機端蓋。在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104539078、名稱為“轉子設有粉塵結構的永磁無刷電機”的專利文件中即公開了一種電機。電機的端蓋如圖1所示,電機端蓋I包括端蓋本體11、端蓋本體11的中間設有軸孔12,端蓋本體11的內端面向內凸起形成安裝凸臺13,安裝凸臺13和端蓋本體11之間形成環(huán)形臺階14,端蓋本體11上還設有定位孔15,定位孔15為通孔,定位孔15是用于同電機外殼上的定位銷配合來實現(xiàn)裝配時電機端蓋能夠按照設定的角度位置裝配到外殼上。在電機的生產(chǎn)過程中,目前是通過人工將電機端蓋裝配到電機外殼上的、因此裝配電機端蓋時費力且需要較多的人力,為此一種本領域技術人員一直在致力于研發(fā)能夠自動裝配電機端蓋的電機端蓋裝配機,但是由于現(xiàn)有設備中沒有能夠使疊接在一起的電機端蓋逐一輸出的分料機構,從而制約了電機端蓋裝配機進行連續(xù)上料的實現(xiàn)。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將疊接在一起的電機端蓋逐一輸出的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解決了現(xiàn)有的設備不能夠使疊接在一起的電機端蓋逐一輸出從而導致電機端蓋裝配機不能夠連續(xù)上料的問題。
[0004]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包括托叉、驅動托叉伸縮的第一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和位于托叉下方的水平滑板,所述水平滑板設有進料位和出料位,所述第二驅動結構用于驅動位于所述水平滑板上的電機端蓋從所述進料位移動到所述出料位。使用時,先將電機端蓋以層疊的方式擱置在水平滑板的數(shù)量位上,然后第一驅動機構驅動托叉插入到最下方的電機端蓋和次下方的電機端蓋之間,最后第二驅動機構驅動最下方的電機端蓋從進料位移動到出料位,即完成的一個電機端蓋的輸出,最下方的電機端蓋移離進料位后第一驅動機構驅動托叉復位,使得擋接在一起的電機端蓋整體下落到又隔震在水平滑板的進料位上,然后重復上述過程將下一個電機端蓋分離出,從而實現(xiàn)電機端蓋的逐一輸出。該分離方式較之以夾持或吸附的方式進行分離而言、不會產(chǎn)生分離過程中電機端蓋掉落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可靠性好。
[0005]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位于所述水平滑板下方的同所述托叉對齊的頂升塊和驅動頂升塊升降的第三驅動機構,所述進料位設有供所述頂升塊通過的避讓孔。能夠實現(xiàn)移動位于托板上的電機端蓋時余下的電機端蓋不會壓在該電機端蓋上,使得分離時輕松省力、可靠性好、不容易產(chǎn)生設備和電機端蓋磨損損壞以及沒有被分離的電機端蓋產(chǎn)生傾倒移位的現(xiàn)象。
[0006]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驅動位于進料位處的電機端蓋的推塊和驅動推塊的第一氣缸。結構降低,制作方便,不容易產(chǎn)生滴漏現(xiàn)象。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推塊和第一氣缸的分布方向同所述進料位和出料位的分布方向一致,所述推塊設有經(jīng)所述避讓孔伸入到所述進料位的驅動部,所述避讓孔從所述進料位延伸至所述出料位。結構緊湊性好,第一氣缸不會干涉電機端蓋在水平滑板上的移動。
[0008]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還包括導向桿,所述推塊滑動套設于所述導向桿。推塊移動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晃動現(xiàn)象,從而能夠避免移動電機端蓋的過程中損壞電機端蓋,安全性好。
[0009]作為優(yōu)選,所述水平滑板上設有一對擋條,所述一對擋條和水平滑板三者圍成可容納電機端蓋的限位槽,所述進料位和出料位設置在所述限位槽內。能夠防止移動電機端蓋的過程中電機端蓋產(chǎn)生漂移而不能夠準確地推到出料位。
[0010]作為優(yōu)選,所述托叉包括橫桿和連接在橫桿兩端的兩根托桿,所述兩根托桿之間形成叉口,所述托桿形成所述叉口部分的自由端上設有導入斜面。能夠提高托叉插入相鄰的電機端蓋之間時的可靠性。插入過程中不容易導致電機端蓋產(chǎn)生徑向移動。
[0011 ]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連接于所述橫桿,所述橫桿和兩根托桿三者呈“U”字形連接在一起。移動過程中受力平衡,托叉不容易損壞。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yōu)點:能夠將疊接在一起的電機端蓋進行逐一分開;實現(xiàn)了以托持的方式從下向上分離,分離過程中電機端蓋不容易產(chǎn)生掉落現(xiàn)象、可靠性好、能夠在出料的過程中同步進行上料。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電機端蓋的結構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0016]圖中:電機端蓋1、端蓋本體11、軸孔12、安裝凸臺13、環(huán)形臺階14、水平滑板41、出料位411、進料位412、擋條413、限位槽414、避讓孔415、頂升塊42、第三驅動機構43、第二驅動機構44、第一氣缸441、推塊442、驅動部4421、第一驅動機構45、托叉46、橫桿461、托桿462、叉口 463、導入斜面464。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參見圖2,一種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包括水平滑板41、頂升塊42、第三驅動機構43、第二驅動機構44、第一驅動機構45和托叉46。
[0019]托叉46包括橫桿461和兩根托桿462。橫桿461和兩根托桿462三者呈“U”字形連接在一起。兩根托桿462之間形成叉口 463。托桿462的自由端上設有導入斜面464。
[0020]第一驅動機構45為沿前后方向伸縮的氣缸。構成第一驅動機構45的氣缸的活塞桿連接于橫桿461的中點。
[0021]水平滑板41沿左右方向延伸。水平滑板41上設有一對沿左右方向延伸前后方向分布的擋條413。一對擋條413和水平滑板41三者圍成限位槽414。限位槽414的左端設有進料位412。進料位411位于托叉46的下方。限位槽414的右端設有出料位411。進料位412設有避讓孔415。避讓孔415延伸至出料位411。
[0022]頂升塊42位于水平滑板41的下方。頂升塊42同進料位412對齊。
[0023]第三驅動機構43為沿上下方向升降的氣缸。構成第三驅動機構43的氣缸的活塞桿同頂升塊42連接在一起,即第三驅動機構43用于驅動頂升塊42升降。
[0024]第二驅動機構44包括第一氣缸441、推塊442和導向桿443。第一氣缸441的缸體同水平滑板41固接在一起。第一氣缸441的活塞桿同推塊442固接在一起。推塊442位于水平滑板41的下方。推塊442設有穿過避讓孔415伸入到進料位412的驅動部4421。推塊442和第一氣缸441從左到右依次分布。導向桿443同水平滑板41固接在一起。導向桿443穿設于推塊442。
[0025]參見圖2和圖3,使用時,電機端蓋I疊接在進料位412上(圖中只畫出了一個位于進料位上的電機端蓋)。第三驅動機構43驅動頂升塊42上升到將疊接在一起的電機端蓋頂起到同水平滑板41不接觸。然后第一驅動機構45驅動托叉46前移而插入到最下方的電機端蓋和次下方的電機端蓋之間。第三驅動機構43驅動頂升塊42下降,使得最下方的電機端蓋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到擱置在水平滑板41上,第一氣缸441驅動推塊442右移,推塊442上的驅動部4421右鉤電機端蓋,使得電機端蓋I向右滑動到輸出位411。至此即完成了一個電機端蓋的分離。然后第一氣缸441左移使得推塊442復位,第一驅動機構45后移使得托叉46復位,托叉46復位后則余下的電機端蓋重新掉落并擱置在水平滑板41上,然后則可重復上述過程將下一個電機端蓋分離出。
【主權項】
1.一種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托叉、驅動托叉伸縮的第一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和位于托叉下方的水平滑板,所述水平滑板設有進料位和出料位,所述第二驅動結構用于驅動位于所述水平滑板上的電機端蓋從所述進料位移動到所述出料位。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水平滑板下方的同所述托叉對齊的頂升塊和驅動頂升塊升降的第三驅動機構,所述進料位設有供所述頂升塊通過的避讓孔。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驅動位于進料位處的電機端蓋的推塊和驅動推塊的第一氣缸。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塊和第一氣缸的分布方向同所述進料位和出料位的分布方向一致,所述推塊設有經(jīng)所述避讓孔伸入到所述進料位的驅動部,所述避讓孔從所述進料位延伸至所述出料位。5.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還包括導向桿,所述推塊滑動套設于所述導向桿。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滑板上設有一對擋條,所述一對擋條和水平滑板三者圍成可容納電機端蓋的限位槽,所述進料位和出料位設置在所述限位槽內。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叉包括橫桿和連接在橫桿兩端的兩根托桿,所述兩根托桿之間形成叉口,所述托桿形成所述叉口部分的自由端上設有導入斜面。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連接于所述橫桿,所述橫桿和兩根托桿三者呈“U”字形連接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生產(chǎn)用設備。一種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包括托叉、驅動托叉伸縮的第一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和位于托叉下方的水平滑板,所述水平滑板設有進料位和出料位,所述第二驅動結構用于驅動位于所述水平滑板上的電機端蓋從所述進料位移動到所述出料位。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將疊接在一起的電機端蓋逐一輸出的電機端蓋裝配機分料機構,解決了現(xiàn)有的設備不能夠使疊接在一起的電機端蓋逐一輸出從而導致電機端蓋裝配機不能夠連續(xù)上料的問題。
【IPC分類】B65G59/06, H02K15/14, B65G47/08
【公開號】CN204847281
【申請?zhí)枴緾N201520472928
【發(fā)明人】方勇, 王新生, 陳林生, 徐衛(wèi)宏, 劉小雄
【申請人】杭州厚達自動化系統(tǒng)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