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升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使用繩索來使升降臺升降移動的升降裝置。
背景技術:
升降裝置通過使卷繞繩索的卷裝機構進行動作并調節(jié)繩索的放出量而使升降臺升降移動至規(guī)定的高度。例如,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升降裝置中,由卷裝機構卷繞的四根單線狀繩索與俯視下形成為矩形狀的升降臺的四角連結。由卷裝機構調節(jié)繩索的放出量從而控制升降臺的高度。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8-301410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升降裝置中,有時由于長年變化等而四根的單線狀繩索中的一根與其他三根相比而延伸。在這種情況下,該延伸的單線狀繩索從卷裝機構放出的量比其他三根單線狀繩索更長。結果,由于升降臺成為由剩余的三根單線狀的繩索懸吊支承的狀態(tài),因而升降臺變得不穩(wěn)定。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的課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升降裝置,即使在懸吊升降臺的繩索延伸的情況下也能夠穩(wěn)定地懸吊升降臺。用于達成上述目的的本發(fā)明的升降裝置的特征構成在于,具備卷裝機構,對至少兩根繩索以環(huán)狀放出的狀態(tài)進行卷繞;和升降臺,所述升降臺是由從所述卷裝機構放出的至少兩根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懸吊的升降臺,具有架設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的至少四個的繩索引導用旋轉體,在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上架設一個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在另外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上架設另一個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另外, 升降裝置也可以構成為具有兩個下方引導用旋轉體,將所述一個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朝向所述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的各自向下方引導;和另外兩個下方引導用旋轉體,將所述另一個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朝向所述另外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的各自向下方引導。根據上述特征構成,即使由于長年變化而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伸長且從卷裝機構放出的放出量比另一方的環(huán)狀部分更長,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由該環(huán)狀部分均等地懸吊的狀態(tài)也不變化。即,能夠提供一種升降裝置,關于各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即使在懸吊支承升降臺的繩索延伸的情況下也能夠使升降臺穩(wěn)定性良好地懸吊支承在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之間。本發(fā)明的升降裝置的另一特征構成在于,具備配置于所述升降臺的周圍的、沿著上下方向的長條狀的多個引導用軌道,所述升降臺具有抵接于所述多個引導用軌道的各自的多個被引導部,在所述引導用軌道和所述被引導部抵接的狀態(tài)下,由所述引導用軌道引導所述升降臺的升降移動。根據上述特征構成,通過由引導用軌道引導設于升降臺的被引導部,能夠使升降臺順暢地升降移動。本發(fā)明的升降裝置的再一特征構成在干,所述被引導部由圓柱形狀的部件形成, 在所述圓柱的側面的圓周上具有凸緣部,在所述被引導部相對于所述引導用軌道的側面由 所述被引導部的側面和所述被引導部的凸緣部從兩個方向抵接的狀態(tài)下,所述被引導部在 所述引導用軌道的側面上一邊旋轉ー邊行迸,由此,限制所述被引導部和所述引導用軌道 之間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對移動,同吋,由所述引導用軌道引導所述升降臺的升降移動。根據上述特征構成,限制被引導部和引導用軌道之間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對移動, 同吋,由引導用軌道引導升降臺的升降移動。S卩,在使升降臺升降移動時,能夠以升降臺難 以擺動的方式使升降臺順暢地升降移動。本發(fā)明的升降裝置的再一特征構成在干,所述升降臺使用俯視下呈矩形狀且長條 狀的部件來形成,所述矩形狀且長條狀的部件的對置的兩個長邊部分中,在一方的長邊部 分裝配有所述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在另一方的長邊部分裝配有所述另外的 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根據上述特征構成,設在升降臺的兩個長邊部分中的一方的長邊部分的至少兩個 的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由一方的環(huán)狀部分懸吊,設在另一方的長邊部分的另外的至少兩個的 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由另一方的環(huán)狀部分懸吊。即,由于能夠使升降臺的兩個長邊部分穩(wěn)定, 因而能夠穩(wěn)定性良好地懸吊支承升降臺。本發(fā)明的升降裝置的再一特征構成在干,所述升降臺設置為,相對于在高度方向 和寬度方向上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的構造物,所述升降臺的所述一方的長邊部分沿著所述構造 物的寬度方向定位。此外,所述構造物也可以是具有沿高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并排設置的能 夠收納物品的多個收納部的物品收納架。根據上述特征構成,能夠使升降臺沿著在高度方向和寬度方向上具有某種程度的 大小的物品收納架那樣的上述構造物升降移動。即,能夠使人乘坐于升降臺而進行構造物
的檢查等。
圖1是物品收納設備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物品收納架的上部的俯視圖。圖3是物品收納架的側視圖。圖4是升降式腳手架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引導用導軌和升降式腳手架的引導輥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中間部用支承部和端部用支承部的立體圖。圖7是中間部用支承部的縱剖主視圖。圖8是端部用支承部的縱剖側視圖。圖9是表示懸吊用繩索的設置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卷裝機構的構成的圖。圖11是表示止動機構的構成的圖。圖12是表示開門阻止機構的構成的圖。圖13是顯示部的主視圖。
圖14是顯示部的立體圖。圖15是顯示部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升降裝置進行說明。圖1是物品收納設備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物品收納架的上部的俯視圖。如圖1 和圖2所示,物品收納設備具備物品收納架2、升降式腳手架3、搬送裝置5以及升降裝置而構成。物品收納架2是沿高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的構造物,以對置的狀態(tài)具備一對收納架部分加。在該一對收納架部分加之間,形成有后述的移動空間S。物品收納架2具有沿高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并排配置的能夠收納物品的多個收納部1。另外,在物品收納架2上,沿架的橫寬方向并列設置有利用了位于一方的收納架部分加的下方的收納部1 的多個物品搬入搬出部4。作為升降臺的升降式腳手架3利用升降裝置而在移動空間S中沿架上下方向升降移動。搬送裝置5在物品收納架2的收納部1和物品搬入搬出部4之間搬送物品。如圖1所示,在物品收納架2上設有用于使人在移動空間S出入的出入口 6和將出入口 6開閉的維護用門7。一對外壁2b設置成覆蓋物品收納架2的橫寬方向的兩側,即, 覆蓋被一對收納架部分加夾著的移動空間S的架橫寬方向的兩側。而且,在一方的外壁2b 上形成有通到移動空間S的出入口 6。因而,能夠相對于設在移動空間S的升降式腳手架3 而利用出入口 6來上下。維護用門7設置為通過繞縱軸心的擺動操作而將出入口 6開閉自如。搬送裝置5具備物品移載裝置9和升降框10而構成。物品移載裝置9將物品在各收納部1和自身之間進行移載。具體而言,物品移載裝置9構成為,圍繞縱軸心旋轉自如地具備叉裝置,不論相對于一對收納架部分加的哪個都能夠將物品在各收納部1和自身之間進行移載。升降框10將物品移載裝置9支承為沿架橫寬方向移動自如,而且在移動空間 S中沿著架上下寬度方向升降移動。圖3是物品收納架的側視圖,圖4是升降式腳手架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引導用導軌和升降式腳手架的引導輥的立體圖。升降式腳手架3具備形成為俯視形狀為矩形狀且長條狀的部件即腳手架部分 15、和與該腳手架部分15的架前后方向的兩端部分別連結的被支承框部分16。即,升降式腳手架3沿著架橫寬方向形成為長條狀。腳手架部分15和一對的被支承框部分16形成為與移動空間S的架橫寬方向的寬度大致相同的長度。由從進行正反旋轉操作的卷裝機構13放出的多根懸吊用繩索14在多處懸吊支承升降式腳手架3。而且,卷裝機構13正反旋轉,由此,升降式腳手架3沿著物品收納架2的上下方向升降移動。升降式腳手架3的升降移動范圍為下述高度之間沿著架的上下方向的移動空間S的上端處或該上端處附近的高度(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候也記載為“退避高度”)、和沿著架的上下方向的移動空間S的上下中間處的高度(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候也記載為“作業(yè)用高度”)。如圖3 圖5所示,升降裝置具備引導用導軌18,其在限制設于升降式腳手架3的作為被引導部的引導輥17向水平方向移動的狀態(tài)下沿著上下方向進行引導。換言之,升降裝置配置于升降式腳手架3的周圍,沿著上下方向具備長條狀的多個引導用軌道18。在本實施方式中,四根引導用軌道18以包圍升降式腳手架3的方式定位。升降式腳手架3具有抵接于多個引導用軌道18的各自的多個作為被引導部的引導輥17,在引導用軌道18和引導輥17抵接的狀態(tài)下,由引導用軌道18引導升降式腳手架3的升降移動。S卩,四根引導用軌道18以從外側將升降式腳手架3和引導輥17夾入的方式抵接于引導輥17。如果加以說明,則引導輥17在升降式腳手架3的一對被支承框部分16的各自上以從該被支承框部分16向架前后寬度方向的外方側突出的狀態(tài)設在架橫寬方向的兩端部。引導輥17由圓柱形狀的部件形成。在該圓柱的側面的圓周上設有作為凸緣部的肋17a。 引導用軌道18在物品收納架2的收納架部分加的各自上以與引導輥17相對應的方向以沿著上下方向的姿勢設置。引導用軌道18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形狀是矩形。而且,在引導輥17相對于引導用軌道18的側面由引導輥17的側面和引導輥17 的肋17a從兩個方向抵接的狀態(tài)下,引導輥17在引導用軌道18的側面上一邊旋轉一邊行進,由此,限制引導輥17和引導用軌道18之間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對移動,同時,由引導用軌道18引導升降式腳手架3的升降移動。引導輥17的側面抵接于引導用軌道18的一個側面,引導輥17的肋17a抵接于引導用軌道18的另一側面。即,肋17a以限制向架橫寬方向的外方側的移動的方式起作用。圖6是表示中間部用支承部和端部用支承部的立體圖,圖7是中間部用支承部的縱剖主視圖,圖8是端部用支承部的縱剖側視圖。如圖6所示,在物品收納架2設有支承部19,其在作業(yè)用高度阻擋進行下降操作的升降式腳手架3并支承該升降式腳手架3。而且,作為支承部19,具備載置并支承被支承框部分16的架橫寬方向的中間部的中間部用支承部19a、和載置并支承被支承框部分16的架橫寬方向的端部的端部用支承部 19b。如圖6和圖7所示,中間部用支承部19a是固定于沿著架橫寬方向的姿勢的橫框架11的塊狀的部件。中間部用支承部1%構成為載置并支承以從被支承框部分16向架前后方向外方側突出的狀態(tài)設置的板狀部件16a。另外,如圖6和圖8所示,端部用支承部19b 是彎曲形成為L字狀的板狀的部件,其固定于沿著架前后寬度方向的姿勢的前后框架12。 端部用支承部1%構成為,載置并支承腳手架部分15的架橫寬方向的端部。在端部用支承部19b配備的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20抵接于腳手架部分15的架橫寬方向的端部,由此,限制位于作業(yè)用高度的升降式腳手架3沿架橫寬方向移動。順便說一下,各支承部19以不與升降移動的搬送裝置5發(fā)生干涉的方式設在搬送裝置5的升降移動路徑的水平方向外方。接著,對升降式腳手架3和懸吊升降式腳手架3的懸吊用繩索14的關系進行說明。圖9是表示懸吊用繩索的設置狀態(tài)的立體圖。如圖9所示,卷裝機構13以環(huán)狀地放出的狀態(tài)卷繞兩根懸吊用繩索14。而且,升降式腳手架3由從卷裝機構13放出的兩根懸吊用繩索14的環(huán)狀部分21A、21B懸吊。升降式腳手架3具有四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A、22B,該繩索引導用旋轉體上架設懸吊用繩索 14的環(huán)狀部分21A、21B。具體而言,在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A上,架設一個懸吊用繩索 14的環(huán)狀部分21A,在另外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B上架設另一個懸吊用繩索14的環(huán)狀部分21B。在升降式腳手架3的對置的兩個長邊部分中,在一方的長邊部分裝配有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A,在另一方的長邊部分裝配有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B。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A盡可能地離開設置,優(yōu)選設在該一方的長邊部分的兩端附近。同樣地,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B盡可能地離開設置,優(yōu)選設在另一方的長邊部分的兩端附近。換言之,懸吊用繩索14的環(huán)狀部分21A以具備一對向下部分21b和將那些向下部分21b的下端部彼此連結的水平姿勢部分21c的狀態(tài)從卷裝機構13放出。另外,懸吊用繩索14的環(huán)狀部分21B以具備一對向下部分21b和將那些向下部分21b的下端部彼此連結的水平姿勢部分21c的狀態(tài)從卷裝機構13放出。順便說一下,從架設環(huán)狀部分21A的下方引導用旋轉體23c至繩索引導用旋轉體 22A的沿著上下方向的部分相當于向下部分21b,位于架設環(huán)狀部分21A的一對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A之間的沿著架橫寬方向的部分相當于水平姿勢部分21c。同樣地,從架設環(huán)狀部分21B的下方引導用旋轉體23c至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B的沿著上下方向的部分相當于向下部分21b,位于架設環(huán)狀部分21B的一對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B之間的沿著架橫寬方向的部分相當于水平姿勢部分21c。另外,在物品收納架2的上端部,設有引導環(huán)狀部分21A、21B的多個引導用旋轉體 23。該多個引導用旋轉體23由水平引導用旋轉體23a、折返引導用旋轉體23b以及下方引導用旋轉體23c構成。水平引導用旋轉體23a設在架橫寬方向上的與卷裝機構13相同的一側,將剛剛從卷裝機構13向上方放出后的環(huán)狀部分21A、21B沿水平方向引導。折返引導用旋轉體2 設在架橫寬方向上的與卷裝機構13相反的一側,將環(huán)狀部分21A、21B以折返狀引導。下方引導用旋轉體23c設在水平引導用旋轉體23a和折返引導用旋轉體2 之間, 將環(huán)狀部分21A、21B向下方引導。而且,水平引導用旋轉體23a、折返引導用旋轉體23b以及下方引導用旋轉體23c的五個引導用旋轉體23的組在升降式腳手架3的一方的長邊部分側和另一方的長邊部分側(即,物品收納架2的上端部的架橫寬方向的一方側和另一方側)設置兩組。另外,在物品收納架2的上端部的一方側和另一方側的兩側,設有對環(huán)狀部分 21A、21B提供張力的張力提供旋轉體M。接著,對卷裝機構13的構成進行說明。圖10是表示卷裝機構的構成的圖。如圖1、圖9以及圖10所示,卷裝機構13設在物品收納架2的出入口 6的上方處。 作為該卷裝機構13,卷繞一方的環(huán)狀部分21A的一端側的卷裝機構13a、卷繞一方的環(huán)狀部分21A的另一端側的卷裝機構13b、卷繞另一方的環(huán)狀部分21B的一端側的卷裝機構13c以及卷繞另一方的環(huán)狀部分21B的另一端側的卷裝機構13d的四個卷裝機構13沿著架前后寬度方向設在物品收納架2的外壁2b的外面?zhèn)鹊某鋈肟?6的上方處。而且,雖然省略詳細的說明,但如圖10所示,四個卷裝機構13以借助旋轉軸32 — 體旋轉的方式聯(lián)系。四個卷裝機構13的各自構成為,通過解除與旋轉軸32的聯(lián)系而能夠分別進行旋轉操作。在物品收納架2的出入口 6的橫側處,設有與卷裝機構13聯(lián)系并用于對卷裝機構 13進行旋轉操作的作為手動式的操作件的絞盤25。設有旋轉操作用旋轉體觀,其卷繞從手動式的絞盤25的旋轉體沈放出的操作用繩索27。卷裝機構13構成為與旋轉操作用旋轉體觀一體旋轉,由此,絞盤25與卷裝機構13聯(lián)系。旋轉操作用旋轉體觀設在物品收納架 2的外壁2b的外面?zhèn)鹊某鋈肟?6的橫側上方處。即,如果作業(yè)者操作絞盤25而將操作用繩索27卷繞在旋轉體沈,則旋轉操作用旋轉體觀旋轉而將操作用繩索27放出。與此相伴,卷裝機構13旋轉而卷繞懸吊用繩索14, 兩根環(huán)狀部分21A、21B的放出量變少,則升降式腳手架3被懸吊用繩索14拉起而上升移動。另外,如果作業(yè)者操作絞盤25而將操作用繩索27從旋轉體沈放出,則旋轉操作用旋轉體觀旋轉而卷繞操作用繩索27。與此相伴,卷裝機構13旋轉而將懸吊用繩索14放出, 兩根環(huán)狀部分21A、21B的放出量變多,則升降式腳手架3由于自重而下降移動。圖11是表示止動機構31的構成的圖。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在卷裝機構13連結有止動機構31,如果升降式腳手架3達到作業(yè)用高度,則止動機構31阻止升降式腳手架 3向下降側旋轉。止動機構31由移動體33和阻擋體34構成,其中,移動體33螺紋接合于與卷裝機構13 —體旋轉的旋轉軸32,伴隨著卷裝機構13的旋轉而沿旋轉軸32的軸心方向移動,阻擋體34將該移動體33的旋轉軸心方向的移動范圍限制為升降式腳手架3達到作業(yè)用高度的范圍。止動機構31所具有的移動體33,基端部與引導軸35沿其軸心方向滑行移動自如且旋轉自如地嵌合,末端部螺紋接合于旋轉軸32的螺紋部32a,所述引導軸35以與旋轉軸 32平行的狀態(tài)設置。而且,如果伴隨著卷裝機構13的旋轉而旋轉軸32旋轉,則旋轉軸32相對于移動體33相對地旋轉,移動體33沿著引導軸35的軸心方向滑行移動。而且,如果阻擋體34抵接于移動體33的中間部,則限制移動體33的滑行移動。結果,限制卷裝機構13向升降式腳手架3下降的方向的旋轉。移動體33抵接于阻擋體34的狀態(tài)是升降式腳手架3移動至與作業(yè)用高度相對應處的狀態(tài)。阻擋體34具備螺紋接合于支承板36的螺紋部分而構成,構成為通過旋轉而沿軸心方向移動。因而,阻擋體34被調節(jié)為下述位置即使懸吊用繩索14延伸而若升降式腳手架3下降至作業(yè)用高度也能夠阻擋并限制移動體33。接著,對阻止維護用門7的打開操作的開門阻止機構39的構成進行說明。圖12是表示開門阻止機構的構成的圖。開門阻止機構39用于在升降式腳手架3位于作業(yè)用高度或其附近的高度時,容許維護用門7的打開操作,而且,在升降式腳手架3比作業(yè)用高度或其附近的高度更位于上方時,阻止維護用門7的打開操作。具體而言,開門阻止機構39由阻止體40構成,該阻止體40具有擺動操作用部件38和升降操作用部件37,擺動操作用部件38設在維護用門7的內面?zhèn)?,詳細而言,設在其內面?zhèn)鹊臋M寬方向上的游端側端部的下端,升降操作用部件37相對于外壁2b能夠與擺動操作用部件38卡合地設置。作業(yè)者對操作鍵41進行旋轉操作,從而變更擺動操作用部件38的擺動姿勢,其中,操作鍵41與擺動操作用部件38連結,裝卸自如地設于面對移動空間S的外部的裝配部42而作為人為操作件。圖12 (a)是開門阻止機構39 (阻止體40)處于阻止維護用門7的打開操作的阻止姿勢時的圖。圖12(b)和圖12(c)是開門阻止機構39 (阻止體40)處于容許維護用門7的打開操作的容許姿勢時的圖。作為阻止體40的升降操作用部件37位于升降式腳手架3的升降移動路徑的途中,向阻止姿勢側受到彈性復位施力。因而,如果升降式腳手架3下降移動而位于作業(yè)用高度或其附近的高度,則通過該升降式腳手架3的下降移動而將升降操作用部件37按壓操作至容許姿勢側。另一方面,如果升降式腳手架3上升移動而比作業(yè)用高度或其附近的高度更位于上方,則升降操作用部件37從基于升降式腳手架3的按壓操作開放而彈性復位至阻止姿勢側。另外,如果使用操作鍵41來將作為阻止體40的擺動操作用部件38的姿勢而變更為如圖12(c)所示的非常用的解除姿勢,則即使升降操作用部件37成為阻止姿勢,也能夠使開門阻止機構39成為解除姿勢而使維護用門7能夠進行打開操作。S卩,除了如圖12(b)所示的通過升降式腳手架3的下降移動而切換的通常用的解除姿勢以外,也通過如圖12(c)所示的操作鍵41的人為操作而將阻止體40切換成非常用的解除姿勢。而且,能夠將擺動操作用部件38擺動操作成卡合姿勢和卡合解除姿勢,其中,卡合姿勢如圖12(a)和圖12(b)所示,水平且操作鍵41相對于裝配部42裝卸自如,卡合解除姿勢如圖12(c)所示,以末端部比基端部位于更上方的方式傾斜且裝配于裝配部42的操作鍵41不能脫離。利用裝配于裝配部42的操作鍵41來進行該擺動操作用部件38的擺動操作。另外,能夠將升降操作用部件37升降移動至下方位置和上方位置,其中,下方位置如圖12(b)所示,是克服彈性施力而由升降式腳手架3的被支承框部分16進行按壓操作而移動至下方側的位置,上方位置如圖12(a)和圖12(c)所示,是從基于升降式腳手架3的被支承框部分16的按壓操作開放,通過彈性施力而移動至上方側的位置。通過升降式腳手架3的升降移動而進行該升降操作用部件37的升降操作。而且,升降操作用部件37具有突出部37a。在升降操作用部件37位于下降位置時,突出部37a與卡合姿勢的擺動操作用部件38的下端部相比位于更下方,在升降操作用部件37位于上方位置時,突出部37a從升降操作用部件37的本體部分突出至上方側,與卡合姿勢的擺動操作用部件38的下端部相比位于更上方。所以,如圖12(a)所示,在升降操作用部件37位于上方位置且擺動操作用部件38 姿勢變更為卡合姿勢的狀態(tài)下,升降操作用部件37卡合于擺動操作用部件38。因此,由于即使想要對維護門7進行打開操作,擺動操作用部件38的末端部也抵接于升降操作用部件 37的突出部37a,因而阻止體40成為阻止姿勢。結果,不能對維護用門7進行打開操作。另外,如圖12(b)所示,如果升降式腳手架3下降移動至作業(yè)用高度或其附近的高度,則升降操作用部件37 (突出部37a)移動至下降位置,因而不使升降操作用部件37和擺動操作用部件38卡合,阻止體40成為通常用的解除姿勢。結果,能夠對維護用門7進行打開操作。而且,如圖12(c)所示,如果操作鍵41裝配于裝配部42,利用該操作鍵41來將擺動操作用部件38擺動操作成卡合解除姿勢,則擺動操作用部件38從升降操作用部件37離開,因而阻止體40成為非常用的解除姿勢。結果,能夠對維護用門7進行打開操作。接著,對用于確認升降式腳手架3的高度的裝置構成進行說明。圖13是為了確認升降式腳手架的高度而使用的顯示部的主視圖,圖14是顯示部的立體圖,圖15是顯示部的側視圖。如圖1以及圖13 圖15所示,用于確認升降用腳手架3的高度的確認窗43設于維護用門7,該維護用門7設在移動空間S中的與架橫寬方向的一端側相對應的位置。用于顯示升降式腳手架3上升至退避高度的顯示部44以能夠從確認窗43進行視覺確認的方式設在移動空間S中的與架橫寬方向的另一端側相對之處。顯示部44具備顯示體45和覆蓋體46而構成,其中,顯示體45具備視覺確認用著色部分45a,覆蓋體46覆蓋視覺確認用的著色部分45a。顯示體45在板狀的本體部分的上部具有著色部分45a。此外,顯示體45在板狀的本體部分的上端部的橫寬方向中央部具有向著升降式腳手架3所位于的一側以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狀態(tài)形成的被卡止部45b。該視覺確認用的著色部分45a以沿著顯示體45的架上下寬度方向成為多個不同的顏色地進行區(qū)分的狀態(tài)進行著色。在本實施方式中,著色部分4 沿架上下寬度方向區(qū)分為著色為兩個顏色的帶狀。著色部分45a的上部著色為綠色,下部著色為紅色。進行著色使得著色部分45a的著色為紅色的部分比著色為綠色的部分在架上下寬度方向中寬度更窄。另外,覆蓋體46在橫寬方向的中央部的內部具有上下一對引導用部件46a,其插通于形成于顯示體45的沿著上下方向的狹縫狀的引導用孔45c。覆蓋體46構成為,由該上下一對引導用部件46a沿架上下方向引導顯示體45,并且,以上側的引導用部件46a位于引導用孔45c的上端的狀態(tài)支承顯示體45。而且,在如上所述地由覆蓋體46支承顯示體45的狀態(tài)下,由該覆蓋體46覆蓋顯示體45的著色部分45a的整體。如果顯示體45相對于覆蓋體46而移動至上方,則著色部分4 按照著色部分4 的上部、著色部分4 的下部的順序在覆蓋體46的上方露出。覆蓋體46固定于壁部2b。S卩,在升降式腳手架3位于作業(yè)用高度或靠近作業(yè)用高度的高度的狀態(tài)下,升降式腳手架3不卡止于顯示體45的被卡止部45b,不對顯示體45進行上升操作。因此,顯示體45由覆蓋體46支承,在該狀態(tài)下,由覆蓋體46覆蓋著色部分45a的整體。另外,如果從作業(yè)用高度或靠近作業(yè)用高度的高度起對升降式腳手架3進行上升操作,升降式腳手架3接近退避高度或靠近退避高度的高度,則升降式腳手架3成為從下方側向著上方側與顯示體45的被卡止部4 卡止的狀態(tài)。如果從該狀態(tài)對升降式腳手架3 進行上升操作,則著色部分45a的著色為綠色的上部從覆蓋體46的上方露出,如果進一步對升降式腳手架3進行上升操作,則著色部分4 的著色為紅色的下部從覆蓋體46的上方露出。[其他實施方式]
(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將架設環(huán)狀部分21A的一對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A設在升降式腳手架3的對置的兩個長邊部分中的一方的長邊部分,并將架設環(huán)狀部分21B的一對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B設在另一方的長邊部分的構成,但也可以將一對繩索引導用旋轉體 22A設在升降式腳手架3的對置的兩個短邊部分中的一方的短邊部分并將一對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B設在另一方的短邊部分。(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置在限制設于升降臺3的被引導部17向水平方向移動的狀態(tài)下沿著上下方向進行引導的引導用軌道18而限制升降臺3的架前后方向和架橫寬方向的移動,但也可以設置該引導用軌道18而僅限制升降臺3的架前后方向及架橫寬方向的任一方的移動。另外,也可以不設置引導用軌道18。
(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升降臺3沿著架橫寬方向形成為長條狀,但升降臺3也可以沿著架前后方向形成為長條狀。另外,也可以將升降臺3以架橫寬方向和架前后方向的長度成為同樣的長度的方式形成。(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升降式腳手架與作為構造物的物品收納架并設的示例,但也可以將升降式腳手架與其他構造物并設。(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作為升降臺的升降式腳手架3具有四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A、22B的示例,但升降式腳手架3也可以構成為還具有更多繩索引導用旋轉體。 例如,也可以將三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直列地裝配于升降式腳手架3的相對置的兩個長邊部分中的一方的長邊部分,將另外三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直列地裝配于另一方的長邊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懸吊用繩索的一方的環(huán)狀部分架設于直列地配置的三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另一方的環(huán)狀部分架設于直列地并排的另外三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另外,卷裝機構也可以將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懸吊用繩索以環(huán)狀地放出的狀態(tài)卷繞。例如,在卷裝機構將三根懸吊用繩索以環(huán)狀地放出的狀態(tài)下卷繞的情況下,考慮升降式腳手架3具有六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那樣的構成。在這種情況下,一根懸吊用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架設于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另一根懸吊用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架設于另外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再另一個懸吊用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架設于再另外兩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產業(yè)上的實用性
為了使升降臺穩(wěn)定地升降移動而能夠利用本發(fā)明的升降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升降裝置,具備卷裝機構,將至少兩根的繩索以環(huán)狀地放出的狀態(tài)進行卷繞;和升降臺,是由從所述卷裝機構放出的至少兩根的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懸吊的升降臺, 具有架設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的至少四個的繩索引導用旋轉體,在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上架設一個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在另外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上架設另一個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兩個下方引導用旋轉體,將所述一個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朝向所述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的各自向下方引導;和另外兩個下方引導用旋轉體,將所述另一個所述繩索的環(huán)狀部分朝向所述另外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的各自向下方引導。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配置于所述升降臺的周圍的沿著上下方向的長條狀的多個引導用軌道,所述升降臺具有抵接于所述多個引導用軌道的各自的多個被引導部,在所述引導用軌道和所述被引導部抵接的狀態(tài)下,由所述引導用軌道引導所述升降臺的升降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引導部由圓柱形狀的部件形成,在所述圓柱的側面的圓周上具有凸緣部,在所述被引導部相對于所述引導用軌道的側面由所述被引導部的側面和所述被引導部的凸緣部從兩個方向抵接的狀態(tài)下,所述被引導部在所述引導用軌道的側面上一邊旋轉一邊行進,從而限制所述被引導部和所述引導用軌道之間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對移動,同時, 由所述引導用軌道引導所述升降臺的升降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廣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臺使用俯視為矩形狀且長條狀的部件來形成,在所述矩形狀且長條狀的部件的相對置的兩個長邊部分中,在一方的長邊部分裝配所述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在另一方的長邊部分裝配所述另外至少兩個的所述繩索引導用旋轉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臺設置為,相對于在高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上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的構造物,所述升降臺的所述一方的長邊部分沿著所述構造物的寬度方向定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構造物是物品收納架,該物品收納架具有沿高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并排設置的能夠收納物品的多個收納部。
全文摘要
升降裝置具備卷裝機構(13),將至少兩根繩索(14)以環(huán)狀放出的狀態(tài)進行卷繞;和升降臺(3),是由從卷裝機構(13)放出的至少兩根繩索(14)的環(huán)狀部分(21A、21B)懸吊的升降臺(3),具有架設繩索(14)的環(huán)狀部分(21A、21B)的至少四個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A、22B),在至少兩個的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A)上架設一個繩索的(14)環(huán)狀部分(21A),在另外至少兩個的繩索引導用旋轉體(22B)上架設另一個繩索(14)的環(huán)狀部分(21B)。
文檔編號B65G1/00GK102272036SQ20098015409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8日
發(fā)明者吉岡秀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