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灌流室的船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船體的船只,該船體具有一個流動通道或被指派有一個流動 通道,其中該流動通道被指派有一個馬達驅動的水加速安排,尤其為螺旋槳。
【背景技術】
[0002] 所述類型的船只是從DE 10 2004 049 615 Al已知的。所述類型的船只尤其被用 作潛水推進載具(Tauchschlitten)。它們具有一個手柄安排,該手柄安排可以在使用者的 軀干子區(qū)域位于船只的船體頂側上時被使用者抓握。在該船體內安排了流動通道,該流動 通道中容納了螺旋槳。該螺旋槳是由電動馬達驅動的,該電動馬達借助于電池被供電。在 操作使用過程中,電池和馬達產生廢熱,該廢熱必須被耗散至環(huán)境中以便能夠維持可靠的 連續(xù)操作。為此目的,將這些電池插入一個鋁殼體中,其中這些電池是以傳熱方式與該鋁殼 體相接觸的。該船體在底側上具有一個接收座,其中該鋁殼體可以插入所述接收座中并被 鎖定在其中。以此方式,該鋁殼體在底側處是與流動水相接觸的并且在此可以耗散熱量。
[0003] 出于冷卻的目的,該電動馬達被安排在該流動通道內。被引導穿過該流動通道的 水圍繞該電動馬達的殼體被引導,由此使得有效的馬達冷卻是可能的。該電動馬達限制了 流動通道中的自由流動截面。因此該流動通道必須具有足夠大的尺寸以便補償由該電動馬 達產生的陰影。這影響了船只的結構大小。
[0004] 對于已知的船只,為了使得水下行駛和水上行駛成為可能,在重量方面準確測毛 重是必要的。相應地,該船只應產生足夠的浮力而使得它完全能夠浮起并且因此不會下沉。 然而,為了使得從水面行駛(Oberwasserfahrt)快速轉換為潛水式行駛(Tauchfahrt)成 為可能,浮力不應該太大。由于這些電氣部件的固有重量,該船只必須在船體中具有足夠大 的浮體,這影響了船只的結構大小并且因此影響了其行駛運動學特征。
【發(fā)明內容】
[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引言中提及類型的船只,該船只在具有足夠的操作可靠性 的同時提供了良好的行駛運動學特征。
[0006] 所述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船體具有一個灌流室(Flutungsraum),該灌流室經由多 個水通路開口、尤其是水入口開口和水出口開口而連接至環(huán)境。
[0007] 該灌流室因此提供了一個可變質量部件,借助于該可變質量部件可以影響該船只 的固有重量。該灌流室在運行過程中充滿。當用該船只潛水時,迫使空氣離開該灌流室,并 且該船只可以快速且容易地潛水。當該船只在使用之后被提升離開水面時,該灌流室排空 并且不影響船只的運輸重量。
[0008] 在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變體中,可以提供的是,將至少一個電氣部件安排在該灌流室中。 該灌流室因此還用于冷卻該電氣部件。該電氣部件可以將其熱量損失耗散至在該灌流室中 流動的水。有效的熱交換是可能的,尤其是因為該灌流室經由水入口開口且經由水出口開 口連接至環(huán)境的。因此,在該灌流室中可以產生流動,由此連續(xù)地補充冷卻水。以依賴于船 只的行駛速度的方式,則該灌流室中的流動速度還能夠改變。這具有的優(yōu)點是,在快速行駛 過程中(在此情況下也產生了高的熱量損失),可獲得大的冷卻體積。
[0009] 作為電氣部件,還能夠將這些控制電子元件、驅動該水加速安排的電動馬達和/ 或能量儲存器安排在該灌流室中。所述部件產生了相對高的功率損失并且因此特別適合在 該灌流室中使用。
[0010] 如果提出該船體具有一個上部分和一個下部分而在這兩個部分之間形成灌流室, 并且如果該上部分和/或下部分至少區(qū)域性地形成船體的外殼,則獲得船只的簡單設計。 [0011] 可能有利地提供的是,該下部分可拆卸地連接至上部分。于是能夠使得該灌流室 是可觸及以實現(xiàn)便捷的維護。例如,如果塵土滲入該灌流室中,可以容易地再次去除所述塵 土。如果電氣部件被安排在該灌流室中,在移除了下部分之后可以容易地對這些電氣部件 進行維修或更換。
[0012] 借助于在船頭區(qū)域中形成至少一個入口開口并且在尾端區(qū)域中形成至少一個出 口開口的船體,可以獲得穿過該灌流室的有效流動。
[0013]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設計變體是使得,該流動通道至少區(qū)域性地安排在該灌流室的區(qū)域 中并且使該灌流室的自由截面變窄,并且使得電氣部件被安排在具有變窄后截面的區(qū)域 中。由于截面逐漸變窄,可以改變該灌流室中的流動速度。相應地,該變窄后截面中的流動 速度區(qū)域性地增大,從而以此方式影響冷卻能力。
[0014] 還可想到的是,在該灌流室中,相對于彼此在結構上界定了兩個子區(qū)域,其中每個 子區(qū)域被指派有一個水入口開口和/或水出口開口。而且通過這種措施,能夠以針對性的 方式影響這些獨立子區(qū)域中的體積流量并且因此影響冷卻能力。
[0015] 本發(fā)明的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改進是使得,該流動通道在該灌流室中至少相對于彼此 區(qū)域性地界定了兩個子區(qū)域,并且使得電氣部件被安排在子區(qū)域的每個中。由于該流動通 道用于區(qū)域性界定,可以減小部件費用。
[0016] 本發(fā)明的一個可能的設計變體是使得,通過懸掛裝置來緊固該電氣部件,并且使 得該懸掛裝置將該電氣部件與界定該灌流室的壁構件間隔開。以此方式能夠實現(xiàn)在該電氣 部件周圍大面積的流動、并且與之相關聯(lián)地實現(xiàn)有效的熱量耗散。
[0017] 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改進提供的是,當該灌流室被灌流時,該船只具有至少4千克 的浮力。以此方式,保持該船只甚至在海上時也是充分漂浮的。如果船只的浮力共計至少7 千克,則是特別有利的。于是,甚至在損壞的情況下,可以提供使船只和使用者均浮起的足 夠浮力。
【附圖說明】
[0018] 下面根據在附圖中展示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來更詳細地討論本發(fā)明。在附圖中:
[0019] 圖1以從后方的透視側視圖示出了船只,
[0020] 圖2以從下方的透視圖示出了根據圖1的船只,其中下部分被移除,
[0021] 圖3示出了根據圖2的視圖穿過船只的后端區(qū)域的豎直截面并且,
[0022] 圖4以從下方的詳細視圖示出了根據圖2的船只。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圖1示出了具有船體10的船只。在此情況下,船體10是由一個上部分20和一個 下部分30構成的。上部分裝配有被安排在船體10兩側上的兩個控制手柄14。使用者可以 抓握所述控制手柄14并且可以通過附接至控制手柄14上的操作元件來控制該船只。尤其 在此能夠改變該船只的馬達功率。抓握控制手柄14的使用者將其軀干區(qū)域性地靠在上部 分20上、位于顯示器15后方的區(qū)域中。
[0024] 從圖2中可以看到,下部分30可以從上部分20上拆下。為此目的,將下部分擰到 上部分20上。圖2示出了下部分30被移除的船只。如從這個展示中可以看到的,因此在 上部分20與下部分30之間形成一個接收空間。所述接收空間是朝向頂側被上部分20的 基壁22界定的。該船只的多個部件可以用穩(wěn)定的方式安裝在所述基壁22上。
[0025] 如從圖2中可以看到的,控制電子元件40被安裝在船只的船頭11區(qū)域中。處于 電動馬達50形式的驅動單元以受保護的形式被容納在殼體中、在控制電子元件40后方以 便在船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