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彈性頭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用乘客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于一種汽車用頭枕的 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頭枕是汽車內飾座椅的重要部件,當長時間乘坐汽車時,駕乘人員常常會感 到頸部勞累酸痛,這是由于頸部椎骨得不到有效的支撐造成的,頭枕在為駕乘人員提供舒 適感覺的同時,在發(fā)生交通事故時可以更好地保護駕乘人員的頭頸安全,汽車受到沖擊力 作用瞬間急速向前,由于慣性作用乘駕人員的頭部卻會突然向后仰,頸椎受到很大的加速 度而受傷,有了頭枕承托,減少頭部自由移動的空間就可以降低對頸椎的沖擊力,試驗證明 后腦與頭枕之間前后安全距離的經驗數(shù)值應小于50毫米,越小越好,這樣可以減小發(fā)生事 故時與頭枕的撞擊,因此頭枕的改進十分必要。目前汽車頭枕是由2根剛性鋼柱固定在座 椅的靠背上,頭枕除了高度可以調節(jié)外,前后角度大都不能調節(jié),使得車上人員的頭部靠在 頭枕上時比較僵硬,長時間如此容易產生疲勞現(xiàn)象,同時當發(fā)生追尾事故時,造成乘員頭部 向后運動容易發(fā)生頭頸受傷。中國專利局公開了一種可調式汽車頭枕,授權公告號是CN201086656Y,該文獻包 括兩根插管、橫連桿、夾子、固定板和松緊部件;夾子夾緊于橫連桿上,固定板與夾子固定連 接;所述兩根插管處于平行狀態(tài),兩插管的一端分別設有連接件,該連接件與松緊部件連接 及與橫連桿連接,通過松緊部件使連接件與橫連桿形成松、緊式活動連接結構。該結構的兩 根插管為剛性材料,會使得車上人員的頭部靠在頭枕上時比較僵硬,長時間如此容易產生 疲勞現(xiàn)象,同時當發(fā)生追尾事故時,造成乘員頭部向后運動容易發(fā)生頭頸受傷。
實用新型內容目前汽車頭枕除了高度可以調節(jié)外,前后大都不能擺動,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xiàn) 有技術中長時間乘駕容易產生疲勞,及當發(fā)生追尾事故時乘員容易發(fā)生頭頸受傷的問題, 提出了一種彈性頭枕結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彈性頭枕, 包括頭枕本體,本體下連接的兩個固定架,固定架上設置的卡緊齒和彈簧,每個固定架被彈 簧分為兩段,彈簧固定在這兩段之間。在固定架上設有彈簧會使頭枕隨著乘員背部擠壓座 椅而自動向上和向前進行調節(jié),提高了乘駕人員乘坐的舒適度,同時也保護了乘駕人員的 頭頸部,彈簧選用螺旋彈簧,彈簧在彎曲發(fā)生彈性形變時,這樣使頭部靠在上面的時候不會 覺得僵硬,也不會因變形角度過大而顯得過軟,同時當頭部受到加速向后的力時,對頭部起 起到承托的作用。彈簧的長度為3cm-10cm,彈簧鋼絲直徑為2mm-4mm。這樣彈簧彈性強,強度比較大。固定架與彈簧連接的端頭設有倒角。這樣使固定架容易插進彈簧。[0008]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螺旋彈簧的彈性變形,可以改變 頭枕的前后角度,使得頭部的移動性和靈活性增加,降低頭部和脖子的疲勞,提高乘坐的舒 適性,同時也有效地保護了乘駕人員的頭頸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選 用長度為20cm,直徑為10mm,厚度為Imm的兩個鋼管做成固定架2,每個固定架2分成兩段, 一段長5cm,一段長15cm,兩段的一個端頭分別設有倒角,較短的一段沒有倒角的一端與頭 枕本體1連接,較長的一段鋼管上設有卡緊齒4,選用兩條鋼絲直徑為3mm,長度5cm,內徑為 9mm的螺旋彈簧3,兩段鋼管設有倒角的一端插進彈簧中2cm,使固定架2緊配在彈簧3內, 在固定架2與彈簧銜接處加工對應的孔,通過鉚釘把彈簧3固定在固定架2上,也可通過點 焊把彈簧3固定在固定架2上。本實用新型通過螺旋彈簧的彈性變形,可以改變頭枕的前后角度,使得頭部的移 動性和靈活性增加,降低頭部和脖子的疲勞,提高乘坐的舒適性,同時也有效地保護了乘駕 人員的頭頸部。
權利要求一種彈性頭枕,包括頭枕本體(1),本體下連接的兩個固定架(2),固定架(2)上設置的卡緊齒(4),其特征在于該頭枕還包括彈簧(3),每個固定架(2)分為兩段,彈簧固定在這兩段之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性頭枕,其特征在于彈簧(3)的長度為3cm-10cm,彈 簧鋼絲直徑為2mm-4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彈性頭枕,其特征在于固定架(2)與彈簧(3)連接的端 頭設有倒角。
專利摘要一種彈性頭枕,包括頭枕本體,本體下連接的兩個固定架,固定架上設置的卡緊齒和彈簧,每個固定架被彈簧分為兩段,彈簧固定在這兩段之間。本實用新型通過螺旋彈簧的彈性變形,可以改變頭枕的前后角度,使得頭部的移動性和靈活性增加,降低頭部和脖子的疲勞,提高乘坐的舒適性,同時也有效地保護了乘駕人員的頭頸部。
文檔編號B60N2/48GK201703285SQ20102015562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12日
發(fā)明者丁勇, 何偉, 關峰, 李書福, 楊健, 胡堃, 趙福全, 魏憲波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