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顯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提供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透明顯示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光側的準直光源和雙面反射鏡陣列;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包括多個相互平行的雙面反射鏡,所述雙面反射鏡相對于所述顯示面板傾斜設置;所述準直光源在多個相互平行的雙面反射鏡的排列方向上位于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的一側,能夠向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提供沿預定方向傳播的平行準直光束。本發(fā)明主要通過雙面反射鏡陣列的設置來同時實現背光照明和透過背側環(huán)境光的功能,相當于包括了一個具有透明顯示特性的背光模組,其結構簡單緊湊、易于實現、實用性強。
【專利說明】透明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透明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透明顯示裝置憑借其視覺效果獨特、輕薄、易于攜帶、能支持3D顯示技 術、耗能低、環(huán)保節(jié)能等優(yōu)點,成為研究和開發(fā)的熱點。而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關鍵組件之 一,背光模組為顯示面板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布均勻的光源,使其能正常顯示影像。因此, 在透明液晶顯示裝置中,背光模組的透明化設計也是其重要問題之一。
[0003] 現有技術中,常采用增加光學器件的方式來改進背光模組的透過率,但其受原有 背光模組的設計限制,不僅透過率改善的效果有限,還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原有顯示面板的 功能,帶來一系列顯示效果上的缺陷。
【發(fā)明內容】
[0004]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其主要通過雙面反射鏡陣 列的設置來同時實現背光照明和透過背側環(huán)境光的功能,相當于包括了一個具有透明顯示 特性的背光模組,該透明顯示裝置結構簡單緊湊、易于實現、適于實用。
[0006] (二)技術方案
[0007]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8] -種透明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顯示裝置還包括位于所 述顯示面板的背光側的準直光源和雙面反射鏡陣列;
[0009] 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包括多個相互平行的雙面反射鏡,所述雙面反射鏡相對于所 述顯示面板傾斜設置;
[0010] 所述準直光源在多個相互平行的雙面反射鏡的排列方向上位于所述雙面反射鏡 陣列的一側,能夠向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提供沿預定方向傳播的平行準直光束;
[0011] 每個所述雙面反射鏡用于使一部分所述平行準直光束在該雙面反射鏡面向所述 顯示面板的第一側發(fā)生反射后從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光側向所述顯示面板入射;
[0012] 每個所述雙面反射鏡還用于使從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光側入射的光束依次在該雙 面反射鏡背離所述顯示面板的第二側與相鄰雙面反射鏡的第一側反射后從所述顯示面板 的背光側向所述顯示面板入射。
[0013] 優(yōu)選地,所述準直光源包括至少兩個發(fā)光單元,所述發(fā)光單元沿垂直于所述顯示 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排列;所述發(fā)光單元包括光源及設置于所述光源上的準直器,每個所 述發(fā)光單元用于向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提供沿所述預定方向傳播的一部分所述平行準直 光束。
[0014] 優(yōu)選地,所述準直器包括內側壁、內側頂面和外側壁,所述內側頂面與所述內側壁 接合,所述內側頂面與所述外側壁均為自由曲面。
[0015] 優(yōu)選地,所述準直光源還包括位于所述發(fā)光單元與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之間的勻 光板,用于使所述平行準直光束在與傳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光強均勻分布。
[0016] 優(yōu)選地,所述準直光源還包括支撐結構,所述發(fā)光元件被固定在所述支撐結構上, 使得每個所述發(fā)光元件的出光方向與所述顯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夾角相等。
[0017]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結構采用具有散熱功能的材料制成。
[0018] 優(yōu)選地,所述發(fā)光單元包括發(fā)光二極管LED芯片、激光二極管LD芯片或金鹵燈。
[0019] 優(yōu)選地,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中,每兩個相鄰的雙面反射鏡間的鏡面間距相等。
[0020] 優(yōu)選地,所述雙面反射鏡的鏡面與所述顯示面板所在平面所成的傾斜角為45°。
[0021] 優(yōu)選地,所述雙面反射鏡包括依次層疊的第一透明支撐層、雙反射層和第二透明 支撐層;所述雙反射層能夠反射從所述雙反射層兩側入射的可見光。
[0022] 優(yōu)選地,所述雙反射層為鍍銀層。
[0023] 優(yōu)選地,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背光模組通過一透明附著結構貼合;所述背光模組 的雙面反射鏡陣列通過所述透明附著結構固定,使得所述雙面反射鏡的鏡面與所述顯示面 板所在平面所夾的傾斜角相等。
[0024] 優(yōu)選地,所述透明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雙面反射鏡陣列和向所述第一雙面反射鏡陣 列提供平行準直光束的第一準直光源,以及第二雙面反射鏡陣列和向所述第二雙面反射鏡 陣列提供平行準直光束的第二準直光源;所述第一雙面反射鏡陣列與所述第二雙面反射鏡 陣列關于平分所述顯示面板的法向縱切面對稱。
[0025] (三)有益效果
[0026] 本發(fā)明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7] 雙面反射鏡陣列一方面可以將準直光源提供的準直平行光束經反射后向顯示面 板的背光側入射以提供背光照明,另一方面又可以將來自顯示面板所在平面背光側的環(huán)境 光經兩次反射后向顯示面板的背光側入射,相當于從背光模組透射過去,因而產生透明的 顯示效果,即同時實現了提供背光源照射和透過背側環(huán)境光兩方面的功能。
[0028] 相比于現有技術而言,上述功能的實現不需要過多的光學元件,結構簡單、易于實 現,而且可以達到較高的透過率、同時不影響正常的背光照明功能,適用于透明液晶顯示裝 置的設計。
[0029] 當然,實施本發(fā)明的任一產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yōu) 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 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 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1]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透明顯示裝置在提供背光照明時的光路圖;
[0032] 圖2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透明顯示裝置在提供背光照明時雙面反射鏡處的光 路圖;
[0033] 圖3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透明顯示裝置在實現透明顯示時的光路圖;
[0034] 圖4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透明顯示裝置在實現透明顯示時雙面反射鏡處的光 路圖;
[0035] 圖5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準直光源的結構圖;
[0036] 圖6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準直光源中每個發(fā)光元件的結構圖;
[0037] 圖7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雙面反射鏡的結構圖,以及透明顯示裝置中雙 面反射鏡安裝位置附近的結構圖和光路圖;
[0038] 圖8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具有兩組雙面反射鏡陣列和準直光源的透明顯示裝 置結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 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 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 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40] 實施例1
[0041]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參見圖1,包括顯示面板101、位于所述 顯示面板101的背光側的準直光源102和雙面反射鏡陣列103 ;
[0042] 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103包括多個相互平行的雙面反射鏡,所述雙面反射鏡相對 于所述顯示面板傾斜設置;
[0043] 所述準直光源102在多個相互平行的雙面反射鏡的排列方向(圖1中為水平向右 的方向)上位于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103的一側,能夠向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103提供沿 預定方向傳播的平行準直光束L1 ;
[0044] 參見圖1和2,每個所述雙面反射鏡用于使一部分所述平行準直光束L1在該雙面 反射鏡面向所述顯示面板的第一側(在這里具體為左下側,其第二側為右上側)發(fā)生反射 后從所述顯示面板101的背光側向所述顯示面板101入射(入射光束為L2);
[0045] 參見圖3和圖4,每個所述雙面反射鏡還用于使從所述顯示面板101的背光側入射 的光束L3依次在該雙面反射鏡背離所述顯示面板的第二側與相鄰雙面反射鏡的第一側反 射后從所述顯示面板101的背光側向所述顯示面板101入射(入射光束為L4)。
[0046] 基于上述特征均,可毫無疑問地推知:為實現如圖1所示的光路,需要使準直光源 102的光線出射位置高于雙面反射鏡陣列103的頂部;且若要使出射光束L2垂直于顯示面 板101所在平面,需要使所述平行準直光束L1傳播的預定方向與所述雙面反射鏡的鏡面與 所述顯示面板101所在平面所夾的傾斜角滿足光的反射定律。
[0047] 可見,所述雙面反射鏡的第一側即為其提供平行準直光束L1的準直光源102所在 的一側,另一側即為雙面反射鏡的第二側。
[0048] 本發(fā)明實施例主要利用二次雙面反射鏡之間的相互配合來實現透明顯示,同時當 準直光源發(fā)光時,利用所述平行準直光束L1可以提供背光源照射。
[0049] 具體來說,背光源照射的光路如圖1和圖2所示,準直光源發(fā)出平行準直光束L1, 當光束到達雙面反射鏡陣列103中某個雙面反射鏡的后面(背光側)時,入射到上面的光 將被相鄰雙面反射鏡反射而從顯示面板101的背光側向所述顯示面板101入射??傮w上, 顯示面板101的背光側會得到對應雙面反射鏡陣列103位置的平行向下的出射光束L2,從 而該背光模組就實現了對顯示面板101的背光照明。
[0050] 該背光模組實現透明顯示的光路如圖3和圖4所示,環(huán)境光L3經過雙面反射鏡時 被反射到相鄰的反射鏡上,最終從顯示面板101的背光側向所述顯示面板101入射,從而形 成透明顯示。當觀察者站在顯示面板101的出光側時將會看到其背光側的景物,景物的光 線是可以通過兩次全反射射入觀察者人眼的。
[0051] 所以,該背光模組的雙面反射鏡陣列一方面可以將準直光源提供的準直平行光束 經反射后向顯示面板101的背光側入射以提供背光照明,另一方面又可以將來自顯示面板 101所在平面背光側的環(huán)境光經兩次反射后向顯示面板101的背光側入射,相當于從背光 模組透射過去,因而產生透明的顯示效果,即同時實現了提供背光源照射和透過背側環(huán)境 光的功能。
[0052] 相比于現有技術而言,上述功能的實現不需要過多的光學元件,結構簡單、易于實 現,而且可以達到較高的透過率、同時不影響正常的背光照明功能,適用于透明液晶顯示裝 置的設計。
[0053] 可見,準直光源102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平行準直光束L1,而雙面反射鏡陣列103的 主要功能是反射來自第一側和第二側的光線,其均可以采用現有設計來實現,且均不脫離 本發(fā)明的范圍。但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展示一種優(yōu)選的準直光源和 一種優(yōu)選的雙面反射鏡的具體結構。
[0054] 參見圖5,所述優(yōu)選的準直光源包括至少兩個發(fā)光單元(圖中以U1、U2、U3、U4、… 為例表示),所述發(fā)光單元沿垂直于所述顯示面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排列;所述發(fā)光單元 包括光源601及設置于光源601上的準直器602,每個所述發(fā)光單元用于向所述雙面反射鏡 陣列103提供沿所述預定方向傳播的一部分所述平行準直光束L1??梢?,光源601發(fā)出的 光線經準直器準直后即為準直光束,每個發(fā)光單元在縱向排列后使其以同一角度出射準直 光束,即為所述平行準直光束L1。
[0055] 進一步地,參見圖6,所述準直器602包括內側頂面6021、內側壁6022、和外側壁 6023,所述內側頂面6021與所述內側壁6022接合,所述內側頂面6021與所述外側壁6023 均為自由曲面。此種設計可以很好地對光源601所發(fā)出的光進行準直處理。
[0056] 進一步地,所述準直光源還包括位于所述發(fā)光單元與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103之 間的勻光板603,用于使所述平行準直光束L1在與傳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光強均勻分 布。其采用表面散射或內部粒子散射結構,通過散射光源601陣列所發(fā)出的光線實現對雙 面反射鏡陣列103區(qū)域的均勻照明。
[0057] 進一步地,所述準直光源還包括支撐結構604,所述發(fā)光元件被固定在所述支撐結 構604上,使得每個所述發(fā)光元件的出光方向與所述顯示面板101所在平面的夾角相等。也 就是說,通過支撐結構604來固定發(fā)光元件,實現上面提到過的使發(fā)光元件都以同一角度 出射準直光束。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結構采用具有散熱功能的材料制成??傮w來說,支撐 和散熱結構可以有效地為發(fā)光元件提供支撐,同時為光源601提供散熱處理。
[0058] 進一步地,所述發(fā)光單元包括發(fā)光二極管LED芯片、激光二極管LD芯片或金鹵燈, 其均為接近于點光源的白光光源,可以與上述結構組合后產生較好的發(fā)光效果。
[0059] 總體來說,該側壁準直光源的主體結構為:在支撐和散熱結構上貼附光源601芯 片,在光源601芯片的上方安裝準直器602。在整個光源601陣列的前部安裝勻光板603從 而實現對雙面反射鏡陣列103區(qū)域的均勻照明。
[0060] 參見圖7,所述優(yōu)選的雙面反射鏡如圖7所示,所述雙面反射鏡包括依次層疊的第 一透明支撐層801、雙反射層802和第二透明支撐層803 ;所述雙反射層802能夠反射從兩 側入射的可見光(如L1和L3),或者說該反射層對可見光具有較高的反射率??偟膩碚f,雙 面反射鏡結構是由兩個透明的起到支撐作用的保護層(第一透明支撐層801和第二透明支 撐層803)和其位于兩次之間的一個雙反射層802來實現的。對于雙反射層802,其一般可 以采用金屬鍍層或者其他材料形成,只要對于從兩側入射的可見光的反射率均較大就可以 實現其雙面反射的功能。優(yōu)選地,所述雙反射層802為鍍銀層,即采用銀來作為反射鍍層的 材料,其對于可見光有很高的反射率,且擁有較優(yōu)的光學特性與物理和化學上的穩(wěn)定性。
[0061] 進一步地,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103中,每兩個相鄰的雙面反射鏡間的鏡面間距 相等。這樣的設計可以是L2及L4均勻出射,使人眼看起來有比較好的視覺效果。
[0062] 進一步地,所述雙面反射鏡的鏡面與所述顯示面板101所在平面所成的傾斜角A1 為45°,在此傾斜角下,環(huán)境光可以按照如圖4所示的光路透過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103, 其不改變環(huán)境光的傳播方向,同時具有適當的透射視角大小和圖像橫移程度。
[0063] 進一步地,所述顯示面板101與所述背光模組通過一透明附著結構104貼合;所述 背光模組的雙面反射鏡陣列103通過所述透明附著結構104固定,使得所述雙面反射鏡的 鏡面與所述顯示面板101所在平面所夾的傾斜角A1相等(實現雙面反射鏡的相互平行)。 也就是說,背光模組中的雙面反射鏡的底部通過透明附著結構104來進行固定,透明附著 結構104直接和顯示面板101相貼合。這樣的透明附著結構104可以較為經濟地同時起到 連接和固定的作用,當然其可以是一層在所述顯示面板101所在平面形成的透明固體,并 在雙面反射鏡的位置上對應地設置凹槽,便于兩者的穩(wěn)固結合。
[0064] 這樣的結構下,當準直光源102所發(fā)出的平行準直光束L1從側面射入時,光線將 被雙面反射鏡的下表面反射而射向顯示面板101,而形成透明顯示。當環(huán)境光L3從顯示面 板101的背光側射入時,光線被雙面反射鏡的上表面反射到鄰近的雙面反射鏡,最終再次 經過反射而射向顯示面板101并透射進入人眼。
[0065] 進一步地,如圖8所示,所述透明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雙面反射鏡陣列103(a)和向 所述第一雙面反射鏡陣列103(a)提供平行準直光束的第一準直光源102(a),以及第二雙 面反射鏡陣列103(b)和向所述第二雙面反射鏡陣列103(b)提供平行準直光束的第二準直 光源 102(b);
[0066] 所述第一雙面反射鏡陣列103 (a)與所述第二雙面反射鏡陣列103 (b)關于所述顯 示面板101的一個過顯示面板101中心點的法向縱切面P1對稱,所述法向縱切面P1位于 任一個雙面反射鏡的第二側(這里具體為第一雙面反射鏡陣列103(a)的右上側、第二雙面 反射鏡陣列103(b)的左上側)。該結構可以避免準直光源需要提供的平行準直光束過寬, 使得光源高度過高影響整體裝置的厚度。當然,其也可以根據同樣的原理設置多組準直光 源和雙面反射鏡陣列,以進一步縮小每組所需要提供背光照明的范圍。
[0067] 當然,上述技術方案僅是一種實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采用其他具有相同功能 的準直光源或雙面反射鏡,或者對其中的某些部分進行同等替換,只要其包括等同于準直 光源、等同于雙面反射鏡陣列的部分,并具有上述位置關系,就顯然不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 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0068]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其主要通過雙面反射鏡陣列的設置來 同時實現背光照明和透過背側環(huán)境光的功能,相當于包括了一個具有透明顯示特性的背光 模組,該透明顯示裝置結構簡單緊湊、易于實現、適于實用。
[0069]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 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 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 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不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 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 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70]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 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 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 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顯示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 顯示面板的背光側的準直光源和雙面反射鏡陣列; 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包括多個相互平行的雙面反射鏡,所述雙面反射鏡相對于所述顯 示面板傾斜設置; 所述準直光源在多個相互平行的雙面反射鏡的排列方向上位于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 的一側,能夠向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提供沿預定方向傳播的平行準直光束; 每個所述雙面反射鏡用于使一部分所述平行準直光束在該雙面反射鏡面向所述顯示 面板的第一側發(fā)生反射后從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光側向所述顯示面板入射; 每個所述雙面反射鏡還用于使從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光側入射的光束依次在該雙面反 射鏡背離所述顯示面板的第二側與相鄰雙面反射鏡的第一側反射后從所述顯示面板的背 光側向所述顯示面板入射。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準直光源包括至少兩個發(fā) 光單元,所述發(fā)光單元沿垂直于所述顯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排列; 所述發(fā)光單元包括光源及設置于所述光源上的準直器,每個所述發(fā)光單元用于向所述 雙面反射鏡陣列提供沿所述預定方向傳播的一部分所述平行準直光束。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準直器包括內側壁、內側頂 面和外側壁,所述內側頂面與所述內側壁接合,所述內側頂面與所述外側壁均為自由曲面。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準直光源還包括位于所述 發(fā)光單元與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之間的勻光板,用于使所述平行準直光束在與傳播方向垂 直的平面上的光強均勻分布。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準直光源還包括支撐結構, 所述發(fā)光元件被固定在所述支撐結構上,使得每個所述發(fā)光元件的出光方向與所述顯示面 板所在平面的夾角相等。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結構采用具有散熱功 能的材料制成。
7.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光單元包括發(fā)光二極管 LED芯片、激光二極管LD芯片或金鹵燈。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面反射鏡陣列中,每兩個 相鄰的雙面反射鏡間的鏡面間距相等。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面反射鏡的鏡面與所述 顯示面板所在平面所成的傾斜角為45°。
10. 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面反射 鏡包括依次層疊的第一透明支撐層、雙反射層和第二透明支撐層; 所述雙反射層能夠反射從所述雙反射層兩側入射的可見光。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反射層為鍍銀層。
12. 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 與所述背光模組通過一透明附著結構貼合;所述背光模組的雙面反射鏡陣列通過所述透明 附著結構固定,使得所述雙面反射鏡的鏡面與所述顯示面板所在平面所夾的傾斜角相等。
13. 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顯示 裝置包括第一雙面反射鏡陣列和向所述第一雙面反射鏡陣列提供平行準直光束的第一準 直光源,以及第二雙面反射鏡陣列和向所述第二雙面反射鏡陣列提供平行準直光束的第二 準直光源; 所述第一雙面反射鏡陣列與所述第二雙面反射鏡陣列關于平分所述顯示面板的法向 縱切面對稱。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104090423SQ201410284018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23日
【發(fā)明者】王尚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