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用設備,尤其屬于拆模機。
【背景技術】
[0002]澆筑混凝土需要使用模板,澆筑完后要拆除,在高平臺上拆模若使用人工則存在危險,一般要用吊車,如大橋引橋上部結構設計采用現澆箱梁,現澆箱梁支架采用鋼管貝雷支架,箱梁側模采用鋼模板,模板重達幾噸,靠人工顯然不行,而吊車受施工場地、橋下凈高、左右幅間距等影響,吊車無法就位拆模。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拆模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不受施工場地、橋下凈尚、左右幅間距等影響限制,且尚效的拆t旲機。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拆模機,其要點在于它包括由支撐系統(tǒng)、行走系統(tǒng)、吊掛系統(tǒng)組成,支撐系統(tǒng)是由鋼材組成的四方體穩(wěn)定結構,行走系統(tǒng)由行走電機和滾輪組成,滾輪裝在支撐系統(tǒng)的下方,滾輪的動力軸與行走電機相連接,吊掛系統(tǒng)由卷揚機、升降拉桿組成,吊掛系統(tǒng)固定在支撐系統(tǒng)上。
[0005]本實用新型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設計的一種實用性極強的拆模機,由于拆模是在平臺或橋面澆筑好后才進行,所以設計一個可在平臺或橋面上移動的拆模機,考慮到模板的重量,支撐系統(tǒng)是由鋼材組成的四方體穩(wěn)定結構,并由行走系統(tǒng)進行牽引,由卷揚機為拆模提供動力。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具體設計:升降拉桿裝有滑輪。滑輪能幫助卷揚機的鋼絲繩改變力的方向,對模板進行提升、下降或平移。
[0007]卷揚機鋼絲繩的末端固定有掛鉤。這能方便吊裝。
[0008]支撐系統(tǒng)由兩條平行的底端縱梁、分別固定在底端縱梁端頭的四根立柱、固定在立柱上方的上縱梁、在上縱梁的上方固定有上橫梁組成,卷揚機固定在上橫梁上,滾輪固定在底端縱梁上。支撐系統(tǒng)由縱、橫、立柱三個方向的鋼結構組成的有寬度、長度和高度的立方體,為卷揚機的工作提供平衡、穩(wěn)定的支撐。
[0009]在四根立柱的中部固定有中橫梁。這能進一步增加支撐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0010]上縱梁的上方中部固定有兩條上橫梁,卷揚機固定在上橫梁上。這樣卷揚機的固定基礎穩(wěn)定。
[0011]升降拉桿為固定桿和垂直桿構成,固定桿固定在支撐系統(tǒng)上,垂直桿固定在固定桿上,滑輪固定在垂直桿上。
[0012]升降拉桿為一懸臂結構,由橫桿、垂直桿、加強撐構成,橫桿、垂直桿的端頭固定連接成直角,加強撐分別與橫桿、垂直桿連接形成三角形,橫桿固定在上縱梁上,多個滑輪分別固定在橫桿、垂直桿上。
[0013]考慮到本實用新型需要拆的模板位置不同升降拉桿的形式也不同,一種是雙向橋面中間是不連接,有縫隙,本實用新型的支撐系統(tǒng)兩個底端縱梁分別位于不同的橋面,升降拉桿處于中間由縫隙處拆模板,并往下放,一種是在橋的側面拆模板,就要使用懸臂結構的升降拉桿,支撐系統(tǒng)位于橋面,通過升降拉桿將橋面下面及側面的模板拆下。
[0014]兩組滾輪分別固定在兩根底端縱梁上,前端為動力滾輪與行走電機相連接,后端為從動滾輪,兩行走電機通過同步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兩根底端縱梁上動力滾輪如果通過軸進行連接,則要求地面較為平整,對平面度要求高,由于存在兩個底端縱梁分別位于不同的橋面的情況,所以這樣的結構不適合,本實用新型通過兩臺行走電機分別帶動兩側的動力滾輪,對橋面平整度要求低。
[0015]本實用新型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設計的一種實用性極強的拆模機,解決了吊車無法達到的橋下及高臺澆筑過程中的拆模困難。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的側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1支撐系統(tǒng)11底端縱梁12立柱13上縱梁14上橫梁15中橫梁2行走電機3卷揚機31鋼絲繩32掛鉤4滾輪7升降拉桿71縱桿72垂直桿73橫桿74加強撐8滑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視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更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1]如圖1、圖2所示,一種拆模機,它包括由支撐系統(tǒng)1、行走系統(tǒng)、吊掛系統(tǒng)組成,支撐系統(tǒng)I是由鋼材組成的四方體穩(wěn)定結構,行走系統(tǒng)由行走電機2和滾輪4組成,吊掛系統(tǒng)由卷揚機3、升降拉桿7組成,吊掛系統(tǒng)固定在支撐系統(tǒng)I上。支撐系統(tǒng)I由兩條平行的底端縱梁11、分別固定在底端縱梁11端頭的四根立柱12、固定在立柱12上方的上縱梁13、在上縱梁13的上方固定有上橫梁14組成,在四根立柱12的中部固定有中橫梁15,一般上縱梁13的上方中部固定有兩條上橫梁14,卷揚機3固定在上橫梁14上,這樣卷揚機3的固定基礎穩(wěn)定。滾輪4固定在底端縱梁11上,兩組滾輪4分別固定在兩根底端縱梁11上,前端為動力滾輪與行走電機2相連接,后端為從動滾輪,兩行走電機2通過同步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通過兩臺行走電機2分別帶動兩側的動力滾輪,對橋面平整度要求低。
[0022]升降拉桿7為固定桿71和垂直桿72構成,固定桿71固定在支撐系統(tǒng)I上,垂直桿72固定在固定桿71上,滑輪8固定在垂直桿72上。升降拉桿7固定在支撐系統(tǒng)I的中部,對雙向橋面中間的縫隙下的模板進行拆除,卷揚機3的鋼絲繩跨在滑輪8上,滑輪8能幫助卷揚機3的鋼絲繩改變力的方向,由水平的力變成垂直,對模板進行提升、下降或平移。卷揚機3鋼絲繩31的末端固定有掛鉤32,這樣可將模板用鋼絲繩捆好,掛在掛鉤上。
[0023]本實用新型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設計的一種實用性極強的拆模機,由于拆模是在平臺或橋面澆筑好后才進行,所以設計一個可在平臺或橋面上移動的拆模機。
[0024]實施例2,如圖3所示,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改變升降拉桿7的結構用以拆除橋側面的模板。升降拉桿7為一懸臂結構由橫桿73、垂直桿72、加強撐74構成,橫桿73、垂直桿72的端頭固定連接成直角,加強撐74分別與橫桿73、垂直桿72連接形成三角形,橫桿73固定在上縱梁13上,多個滑輪8分別固定在橫桿73、垂直桿72上,使卷揚機3的鋼絲繩在滑輪8上運動,省力,磨損小。其余未述部分與上例相同。
【主權項】
1.一種拆模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支撐系統(tǒng)(I)、行走系統(tǒng)、吊掛系統(tǒng)組成,支撐系統(tǒng)(I)是由鋼材組成的四方體穩(wěn)定結構,行走系統(tǒng)由行走電機(2)和滾輪(4)組成,滾輪(4)裝在支撐系統(tǒng)(I)的下方,滾輪(4)的動力軸與行走電機(2)相連接,吊掛系統(tǒng)由卷揚機(3)、升降拉桿(7)組成,吊掛系統(tǒng)固定在支撐系統(tǒng)(I)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拆模機,其特征在于,升降拉桿(7)裝有滑輪(8)。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拆模機,其特征在于,卷揚機(3)鋼絲繩(31)的末端固定有掛鉤(3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拆模機,其特征在于,支撐系統(tǒng)(I)由兩條平行的底端縱梁(11)、分別固定在底端縱梁(11)端頭的四根立柱(12)、固定在立柱(12)上方的上縱梁(13)、在上縱梁(13)的上方固定有上橫梁(14)組成,卷揚機(3)固定在上橫梁(14)上,滾輪(4)固定在底端縱梁(11)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拆模機,其特征在于,在四根立柱(12)的中部固定有中橫梁(15)。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拆模機,其特征在于,上縱梁(13)的上方中部固定有兩條上橫梁(14),卷揚機(3)固定在上橫梁(14)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拆模機,其特征在于,升降拉桿(7)為固定桿(71)和垂直桿(72)構成,固定桿(71)固定在支撐系統(tǒng)(I)上,垂直桿(72)固定在固定桿(71)上,滑輪(8)固定在垂直桿(72)上。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拆模機,其特征在于,升降拉桿(7)為一懸臂結構由橫桿(73)、垂直桿(72)、加強撐(74)構成,橫桿(73)、垂直桿(72)的端頭固定連接成直角,加強撐(74)分別與橫桿(73)、垂直桿(72)連接形成三角形,橫桿(73)固定在上縱梁(13)上,多個滑輪(8)分別固定在橫桿(73)、垂直桿(72)上。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拆模機,其特征在于,兩組滾輪(4)分別固定在兩根底端縱梁(11)上,前端為動力滾輪與行走電機(2)相連接,后端為從動滾輪,兩行走電機(2)通過同步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用設備,一種拆模機,其要點在于它包括由支撐系統(tǒng)、行走系統(tǒng)、吊掛系統(tǒng)組成,支撐系統(tǒng)是由鋼材組成的四方體穩(wěn)定結構,行走系統(tǒng)由行走電機和滾輪組成,滾輪裝在支撐系統(tǒng)的下方,滾輪的動力軸與行走電機相連接,吊掛系統(tǒng)由卷揚機、升降拉桿組成,吊掛系統(tǒng)固定在支撐系統(tǒng)上。本實用新型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設計的一種實用性極強的拆模機,解決了吊車無法達到的橋下及高臺澆筑過程中的拆模困難,由于拆模是在平臺或橋面澆筑好后才進行,所以設計一個可在平臺或橋面上移動的拆模機,考慮到模板的重量,支撐系統(tǒng)是由鋼材組成的四方體穩(wěn)定結構,并由行走系統(tǒng)進行牽引,由卷揚機為拆模提供動力。
【IPC分類】E01D21/00
【公開號】CN204825674
【申請?zhí)枴緾N201520637383
【發(fā)明人】鄭國森, 劉善斌, 吉銳峰, 吳秀榮, 陳平, 馮旭棟
【申請人】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