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及控制系統(tǒng)、控制方法

文檔序號:10565971閱讀:573來源:國知局
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及控制系統(tǒng)、控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及控制系統(tǒng)、控制方法,把割刀切割位置的調整由計算機控制電機獲得,四個割刀獨立控制,調節(jié)簡便;四個氣缸一起動作,一次完成切割,加工效率高,每個電機的運動獨立且能進行距離前后微量補償,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該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還是一種復合型的角刀機構,前左滑動角刀座和右滑動角刀座移動位置相同且后左滑動角刀座固定不動時,也可以進行直袋角刀的切割。
【專利說明】
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及控制系統(tǒng)、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
[0002 ]本發(fā)明還涉及上述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3]目前市場上的開袋機斜口袋加工,先讓縫紉機機頭完成縫線和中刀切割線的加工,角刀完成角刀切割線的加工,加工斜袋時可形成右斜袋和左斜袋。
[0004]角刀機構普遍有兩種結構,一種利用調節(jié)四把角刀中割刀的角度,實現(xiàn)斜袋的加工,四把割刀同時向上沖,切割布料,加工效率高,但是角刀需要手工調節(jié),費事且測試時布料損耗大;另一種是以JUKI株式會社APW896為代表的角刀結構,該結構雖然自動化程度高,調節(jié)方便,但割角刀采用兩次切割,加工效率不高。

【發(fā)明內容】

[0005]鑒于以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及控制系統(tǒng)、控制方法,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斜袋加工自動化程度低、效率不高的問題。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它包括箱體,箱體內固定有至少兩根左滑軸和至少兩根右滑軸,左滑軸、右滑軸的軸線相互平行,左滑軸安裝有前左滑動角刀座、后左滑動角刀座,右滑軸安裝有右滑動角刀座、固定角刀座;前左滑動角刀座的端部設有前左割刀,前左割刀在前左氣缸的驅動下切割布料,前左滑動角刀座在前左驅動組件的驅動下在左滑軸上滑動;后左滑動角刀座的端部設有后左割刀,后左割刀在后左氣缸的驅動下切割布料,后左滑動角刀座在后左驅動組件的驅動下在左滑軸上滑動;右滑動角刀座的端部設有前右割刀,前右割刀在前右氣缸的驅動下切割布料,右滑動角刀座在右驅動組件的驅動下在右滑軸上滑動;固定角刀座的端部設有后右割刀,后右割刀在后右氣缸的驅動下切割布料,固定角刀座與右滑軸固定連接。
[0007]優(yōu)選的,前左驅動組件包括與前左滑動角刀座固定連接的前左傳送帶,前左傳送帶的兩端分別設有前左固定輪、前左電機的輸出軸,前左固定輪、前左電機固定在箱體上,前左電機的輸出軸帶動前左傳送帶傳動,前左傳送帶的傳送方向與左滑軸的軸線平行。
[0008]優(yōu)選的,后左驅動組件包括與后左滑動角刀座固定連接的后左傳送帶,后左傳送帶的兩端分別設有后左固定輪、后左電機的輸出軸,后左固定輪、后左電機固定在箱體上,后左電機的輸出軸帶動后左傳送帶傳動,后左傳送帶的傳送方向與左滑軸的軸線平行。
[0009]優(yōu)選的,右驅動組件包括與右滑動角刀座固定連接的右傳送帶,右傳送帶的兩端分別設有右固定輪、右電機的輸出軸,右固定輪、右電機固定在箱體上,右電機的輸出軸帶動右傳送帶傳動,右傳送帶的傳送方向與右滑軸的軸線平行。
[0010]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箱體上固定有測量前左滑動角刀座位置的前左傳感器、測量后左滑動角刀座位置的后左傳感器和測量右滑動角刀座位置的右傳感器,前左傳感器、后左傳感器和右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與前左驅動組件、后左驅動組件和右驅動組件相連接;前左滑動角刀座上設有測量前左割刀位置的前左割刀傳感器,后左滑動角刀座上設有測量后左割刀位置的后左割刀傳感器,右滑動角刀座上設有測量前右割刀位置的前右割刀傳感器,固定角刀座上設有測量后右割刀位置的后右割刀傳感器,前左割刀傳感器、后左割刀傳感器、前右割刀傳感器和后右割刀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與前左氣缸、后左氣缸、前右氣缸和后右氣缸相連接。
[0011]優(yōu)選的,控制器包括電控中心,電控中心通過輸入電路與前左傳感器、后左傳感器、右傳感器、前左割刀傳感器、后左割刀傳感器、前右割刀傳感器、后右割刀傳感器連接,電控中心通過驅動器與前左驅動組件、后左驅動組件和右驅動組件相連接,驅動器還與前左電磁閥、后左電磁閥、前右電磁閥和后右電磁閥相連接,前左電磁閥與前左氣缸相連接,后左電磁閥與后左氣缸相連接,前右電磁閥與前右氣缸相連接,后右電磁閥與后右氣缸相連接。
[0012]進一步的優(yōu)選,電控中心還與用戶界面相連接。
[0013]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上述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4]I)開機后,前左傳感器、后左傳感器、右傳感器分別檢測前左滑動角刀座、后左滑動角刀座、右滑動角刀座的位置是否在初始位置;如果前左滑動角刀座、后左滑動角刀座、右滑動角刀座的位置不在初始位置,則控制器輸出信號給前左驅動組件、后左驅動組件和右驅動組件,帶動前左滑動角刀座、后左滑動角刀座、右滑動角刀座移動至初始位置;
[0015]2)工作時,根據(jù)設定的角刀座移動距離參數(shù),控制器給前左驅動組件、后左驅動組件和右驅動組件發(fā)出相應的信號,控制前左滑動角刀座、后左滑動角刀座、右滑動角刀座移動至設定位置;
[0016]3)前左滑動角刀座、后左滑動角刀座、右滑動角刀座移動到位后,控制器輸出信號給前左氣缸、后左氣缸、前右氣缸和后右氣缸,帶動前左割刀、后左割刀、前右割刀和后右割刀一起動作,切割布料;
[0017]4)布料切割完成后,前左割刀、后左割刀、前右割刀和后右割刀回復至初始位置;
[0018]5)前左割刀傳感器、后左割刀傳感器、前右割刀傳感器、后右割刀傳感器檢測到前左割刀、后左割刀、前右割刀和后右割刀回復至初始位置后,控制器輸出信號給前左驅動組件、后左驅動組件和右驅動組件,帶動前左滑動角刀座、后左滑動角刀座、右滑動角刀座回復至初始位置。
[0019]如上所述,本發(fā)明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及控制系統(tǒng)、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該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及控制系統(tǒng)、控制方法,把割刀切割位置的調整由計算機控制電機獲得,四個割刀獨立控制,調節(jié)簡便;四個氣缸一起動作,一次完成切割,加工效率高,每個電機的運動獨立且能進行距離前后微量補償,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該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還是一種復合型的角刀機構,前左滑動角刀座和右滑動角刀座移動位置相同且后左滑動角刀座固定不動時,也可以進行直袋角刀的切割。
【附圖說明】
[0021]圖1a至圖1b顯示為本發(fā)明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初始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a至圖2b顯示為圖1a所示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工作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a為使用圖1a所示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切割的左斜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b為使用圖1a所示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切割的右斜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a至圖4b顯示為圖2b所示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A部結構示意圖。
[0026I圖5a至圖5c顯示為圖2b所示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B部結構示意圖。
[0027]圖6顯示為圖1a所示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的示意圖。
[0028]元件標號說明
[0029]I箱體
[0030]2左滑軸
[0031]3右滑軸
[0032]4前左滑動角刀座
[0033]41前左割刀
[0034]42前左氣缸
[0035]43前左割刀傳感器
[0036]5后左滑動角刀座
[0037]51后左割刀
[0038]52后左氣缸
[0039]53后左割刀傳感器
[0040]6右滑動角刀座[0041 ]61 前右割刀
[0042]62前右氣缸
[0043]63前右割刀傳感器
[0044]7固定角刀座
[0045]71后右割刀
[0046]72后右氣缸
[0047]73后右割刀傳感器
[0048]8前左驅動組件
[0049]81前左傳送帶
[0050]82前左固定輪[0051 ]83 前左電機
[0052]84前左電機輸出軸
[0053]9后左驅動組件
[0054]91后左傳送帶
[0055]92后左固定輪
[0056]93后左電機
[0057]94后左電機輸出軸
[0058]10右驅動組件
[0059]101右傳送帶
[0060]102右固定輪
[0061]103右電機
[0062]104右電機輸出軸
[0063]20前左傳感器
[0064]30后左傳感器
[0065]40右傳感器
[0066]50控制器
[0067]501電控中心
[0068]502輸入電路
[0069]503驅動器
[0070]504前左電磁閥
[0071]505后左電磁閥
[0072]506前右電磁閥
[0073]507后右電磁閥
[0074]508用戶界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75]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及功效。
[0076]請參閱圖1至圖6。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發(fā)明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fā)明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fā)明可實施的范疇。
[0077]如圖1至圖5c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它包括箱體I,箱體I內固定有至少兩根左滑軸2和至少兩根右滑軸3,左滑軸2、右滑軸3的軸線相互平行,左滑軸2安裝有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軸3安裝有右滑動角刀座6、固定角刀座7;前左滑動角刀座4的端部設有前左割刀41,前左割刀41在前左氣缸42的驅動下切割布料,前左滑動角刀座4在前左驅動組件8的驅動下在左滑軸2上滑動;后左滑動角刀座5的端部設有后左割刀51,后左割刀51在后左氣缸52的驅動下切割布料,后左滑動角刀座5在后左驅動組件9的驅動下在左滑軸2上滑動;右滑動角刀座6的端部設有前右割刀61,前右割刀61在前右氣缸62的驅動下切割布料,右滑動角刀座6在右驅動組件10的驅動下在右滑軸3上滑動;固定角刀座7的端部設有后右割刀71,后右割刀71在后右氣缸72的驅動下切割布料,固定角刀座7與右滑軸3固定連接。
[0078]上述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自動化程度高、調節(jié)方便,且切割加工效率高。
[0079]具體而言,本發(fā)明的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固定角刀座7通過相互獨立的驅動組件(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右驅動組件10)實現(xiàn)了角刀座之間的獨立運動,從而把四把割刀(即前左割刀41、后左割刀51、前右割刀61、后右割刀71)的運動獨立出來。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安裝在左滑軸2上,右滑動角刀座
6、固定角刀座7安裝在右滑軸3上,除固定角刀座7不沿滑軸運動外,其余三個均可以沿滑軸運動。初始狀態(tài)如圖1a至圖1b所示,工作狀態(tài)如圖2a至圖2b所示。前左滑動角刀座4和右滑動角刀座6同時向前運動,后左滑動角刀座5向前做微量運動,到達所需位置后,四個角刀座的氣缸同時工作,帶動四把割刀同時切割布料,縫紉加工后的效果如圖3a至圖3b所示。圖2b所示的各角刀座位置為加工左斜袋的位置,即前左滑動角刀座4比右滑動角刀座6多運動了圖3a所示的a的距離,后左滑動角刀座5比固定角刀座7多運動了a的距離(固定角刀座7不動作);右斜袋(如圖3b所示)剛好相反,即前左滑動角刀座4比右滑動角刀座6少運動a的距離,后左滑動角刀座5比固定角刀座7向后運動a的距離。
[0080]前左驅動組件8的一種具體結構如圖4a至圖4b所示。前左驅動組件8包括與前左滑動角刀座4固定連接的前左傳送帶81,前左傳送帶81的兩端分別設有前左固定輪82、前左電機83的輸出軸84,前左固定輪82、前左電機83固定在箱體I上,前左電機83的輸出軸84帶動前左傳送帶81傳動,前左傳送帶81的傳送方向與左滑軸2的軸線平行。前左電機83的輸出軸84帶動前左傳送帶81傳動,從而帶動與前左傳送帶81固定的前左滑動角刀座4在左滑軸2上滑動。
[0081]后左驅動組件9的一種具體結構如圖4a至圖4b所示。后左驅動組件9包括與后左滑動角刀座5固定連接的后左傳送帶91,后左傳送帶91的兩端分別設有后左固定輪92、后左電機93的輸出軸94,后左固定輪92、后左電機93固定在箱體I上,后左電機93的輸出軸94帶動后左傳送帶91傳動,后左傳送帶91的傳送方向與左滑軸2的軸線平行。后左電機93的輸出軸94帶動后左傳送帶91傳動,從而帶動與后左傳送帶91固定的后左滑動角刀座5在左滑軸2上滑動。
[0082]右驅動組件10的一種具體結構如圖5a至圖5c所示。右驅動組件10包括與右滑動角刀座6固定連接的右傳送帶101,右傳送帶101的兩端分別設有右固定輪102、右電機103的輸出軸104,右固定輪102、右電機103固定在箱體I上,右電機103的輸出軸104帶動右傳送帶101傳動,右傳送帶101的傳送方向與右滑軸3的軸線平行。右電機103的輸出軸104帶動右傳送帶101傳動,從而帶動與右傳送帶101固定的右滑動角刀座6在右滑軸3上滑動。
[0083]本例中的三個角刀座的運動是使用傳送帶傳遞動力,也可以采用絲桿進行傳遞動力。
[0084]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箱體I上固定有測量前左滑動角刀座4位置的前左傳感器20、測量后左滑動角刀座5位置的后左傳感器30和測量右滑動角刀座6位置的右傳感器40,前左傳感器20、后左傳感器30和右傳感器40與控制器50連接,控制器50與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相連接;前左滑動角刀座4上設有測量前左割刀41位置的前左割刀傳感器43,后左滑動角刀座5上設有測量后左割刀51位置的后左割刀傳感器53,右滑動角刀座6上設有測量前右割刀61位置的前右割刀傳感器63,固定角刀座7上設有測量后右割刀71位置的后右割刀傳感器73,前左割刀傳感器43、后左割刀傳感器53、前右割刀傳感器63和后右割刀傳感器73與控制器50連接,控制器50與前左氣缸42、后左氣缸52、前右氣缸62和后右氣缸72相連接。
[0085]前左傳感器20用于測量前左滑動角刀座4的位置,并將位置傳送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通過前左驅動組件8控制前左滑動角刀座4在左滑軸2上的滑動,即通過控制前左電機83的輸出軸84的轉動,達到控制前左滑動角刀座4在左滑軸2上的滑動的目的。
[0086]后左傳感器30用于測量后左滑動角刀座5的位置,并將位置傳送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通過后左驅動組件9控制后左滑動角刀座5在左滑軸2上的滑動,即通過控制后左電機93的輸出軸94的轉動,達到控制后左滑動角刀座5在左滑軸2上的滑動的目的。
[0087]右傳感器40用于測量右滑動角刀座6的位置,并將位置傳送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通過右驅動組件10控制右滑動角刀座6在右滑軸3上的滑動,即通過控制右電機103的輸出軸104的轉動,達到控制右滑動角刀座6在右滑軸3上的滑動的目的。
[0088]前左割刀傳感器43用于測量前左割刀41的位置,并將位置傳送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再通過前左氣缸42控制前左割刀41的動作。
[0089]后左割刀傳感器53用于測量后左割刀51的位置,并將位置傳送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再通過后左氣缸52控制后左割刀51的動作。
[0090]前右割刀傳感器63用于測量前右割刀61的位置,并將位置傳送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再通過前右氣缸62控制前右割刀61的動作。
[0091]后右割刀傳感器73用于測量后右割刀71的位置,并將位置傳送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再通過后右氣缸72控制后右割刀71的動作。
[0092]如圖6所示,控制器50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如下??刂破?0包括電控中心501,電控中心501通過輸入電路502與前左傳感器20、后左傳感器30、右傳感器40、前左割刀傳感器43、后左割刀傳感器53、前右割刀傳感器63、后右割刀傳感器73連接,電控中心501通過驅動器503與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相連接,驅動器503還與前左電磁閥504、后左電磁閥505、前右電磁閥506和后右電磁閥507相連接,前左電磁閥504與前左氣缸42相連接,后左電磁閥505與后左氣缸52相連接,前右電磁閥506與前右氣缸62相連接,后右電磁閥507與后右氣缸72相連接。
[0093]前左傳感器20通過輸入電路502傳送信號給電控中心501,電控中心501再通過驅動器503控制前左驅動組件8(即前左電機83)動作;后左傳感器30通過輸入電路502傳送信號給電控中心501,電控中心501再通過驅動器503控制后左驅動組件9(即后左電機93)動作;右傳感器40通過輸入電路502傳送信號給電控中心501,電控中心501再通過驅動器503控制右驅動組件10(即右電機103)動作。
[0094]前左割刀傳感器43通過輸入電路502傳送信號給電控中心501,電控中心501再通過驅動器503、前左電磁閥504控制前左氣缸42動作;后左割刀傳感器53通過輸入電路502傳送信號給電控中心501,電控中心501再通過驅動器503、后左電磁閥505控制后左氣缸52動作;前右割刀傳感器63通過輸入電路502傳送信號給電控中心501,電控中心501再通過驅動器503、前右電磁閥506控制前右氣缸62動作;后右割刀傳感器73通過輸入電路502傳送信號給電控中心501,電控中心501再通過驅動器503、后右電磁閥507控制后右氣缸72動作。
[0095]電控中心501還與用戶界面508相連接,用戶界面508用于讀取和輸入相關數(shù)據(jù),如斜袋加工數(shù)據(jù)等。
[0096]上述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97]I)開機后,前左傳感器20、后左傳感器30、右傳感器40分別檢測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的位置是否在初始位置;如果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的位置不在初始位置,則控制器50輸出信號給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帶動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移動至初始位置;
[0098]2)工作時,根據(jù)設定的角刀座移動距離參數(shù),控制器50給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發(fā)出相應的信號,控制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移動至設定位置;
[0099]3)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移動到位后,控制器50輸出信號給前左氣缸42、后左氣缸52、前右氣缸62和后右氣缸72,帶動前左割刀41、后左割刀51、前右割刀61和后右割刀71 —起動作,切割布料;
[0100]4)布料切割完成后,前左割刀41、后左割刀51、前右割刀61和后右割刀71回復至初始位置;
[0101]5)前左割刀傳感器43、后左割刀傳感器53、前右割刀傳感器63、后右割刀傳感器73檢測到前左割刀41、后左割刀51、前右割刀61和后右割刀71回復至初始位置后,控制器50輸出信號給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帶動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回復至初始位置。
[0102]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及控制系統(tǒng)、控制方法,把割刀切割位置的調整由計算機控制電機獲得,四個割刀獨立控制,調節(jié)簡便;四個氣缸一起動作,一次完成切割,加工效率高,每個電機的運動獨立且能進行距離前后微量補償,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該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還是一種復合型的角刀機構,前左滑動角刀座和右滑動角刀座移動位置相同且后左滑動角刀座固定不動時,也可以進行直袋角刀的切割。所以,本發(fā)明有效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yè)利用價值。
[0103]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主權項】
1.一種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箱體(I),所述箱體(I)內固定有至少兩根左滑軸(2)和至少兩根右滑軸(3),所述左滑軸(2)、右滑軸(3)的軸線相互平行,所述左滑軸(2)安裝有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所述右滑軸(3)安裝有右滑動角刀座(6)、固定角刀座(7);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的端部設有前左割刀(41),所述前左割刀(41)在前左氣缸(42)的驅動下切割布料,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在前左驅動組件(8)的驅動下在所述左滑軸(2)上滑動;所述后左滑動角刀座(5)的端部設有后左割刀(51),所述后左割刀(51)在后左氣缸(52)的驅動下切割布料,所述后左滑動角刀座(5)在后左驅動組件(9)的驅動下在所述左滑軸(2)上滑動;所述右滑動角刀座(6)的端部設有前右割刀(61),所述前右割刀(61)在前右氣缸(62)的驅動下切割布料,所述右滑動角刀座(6)在右驅動組件(10)的驅動下在所述右滑軸(3)上滑動;所述固定角刀座(7)的端部設有后右割刀(71),所述后右割刀(71)在后右氣缸(72)的驅動下切割布料,所述固定角刀座(7)與所述右滑軸(3)固定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左驅動組件(8)包括與前左滑動角刀座(4)固定連接的前左傳送帶(81),所述前左傳送帶(81)的兩端分別設有前左固定輪(82)、前左電機(83)的輸出軸(84),所述前左固定輪(82)、前左電機(83)固定在所述箱體(I)上,所述前左電機(83)的輸出軸(84)帶動所述前左傳送帶(81)傳動,所述前左傳送帶(81)的傳送方向與所述左滑軸(2)的軸線平行。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左驅動組件(9)包括與后左滑動角刀座(5)固定連接的后左傳送帶(91),所述后左傳送帶(91)的兩端分別設有后左固定輪(92)、后左電機(93)的輸出軸(94),所述后左固定輪(92)、后左電機(93)固定在所述箱體(I)上,所述后左電機(93)的輸出軸(94)帶動所述后左傳送帶(91)傳動,所述后左傳送帶(91)的傳送方向與所述左滑軸(2)的軸線平行。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驅動組件(10)包括與右滑動角刀座(6)固定連接的右傳送帶(101),所述右傳送帶(101)的兩端分別設有右固定輪(102)、右電機(103)的輸出軸(104),所述右固定輪(102)、右電機(103)固定在所述箱體(I)上,所述右電機(103)的輸出軸(104)帶動所述右傳送帶(101)傳動,所述右傳送帶(101)的傳送方向與所述右滑軸(3)的軸線平行。5.—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I)上固定有測量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位置的前左傳感器(20)、測量所述后左滑動角刀座(5)位置的后左傳感器(30)和測量所述右滑動角刀座(6)位置的右傳感器(40),所述前左傳感器(20)、后左傳感器(30)和右傳感器(40)與控制器(50)連接,所述控制器(50)與所述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相連接;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上設有測量所述前左割刀(41)位置的前左割刀傳感器(43),所述后左滑動角刀座(5)上設有測量所述后左割刀(51)位置的后左割刀傳感器(53),所述右滑動角刀座(6)上設有測量所述前右割刀(61)位置的前右割刀傳感器(63),所述固定角刀座(7)上設有測量所述后右割刀(71)位置的后右割刀傳感器(73),所述前左割刀傳感器(43)、后左割刀傳感器(53)、前右割刀傳感器(63)和后右割刀傳感器(73)與所述控制器(50)連接,所述控制器(50)與所述前左氣缸(42)、后左氣缸(52)、前右氣缸(62)和后右氣缸(72)相連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50)包括電控中心(501),所述電控中心(501)通過輸入電路(502)與所述前左傳感器(20)、后左傳感器(30)、右傳感器(40)、前左割刀傳感器(43)、后左割刀傳感器(53)、前右割刀傳感器(63)、后右割刀傳感器(73)連接,所述電控中心(501)通過驅動器(503)與所述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相連接,所述驅動器(503)還與前左電磁閥(504)、后左電磁閥(505)、前右電磁閥(506)和后右電磁閥(507)相連接,所述前左電磁閥(504)與前左氣缸(42)相連接,所述后左電磁閥(505)與后左氣缸(52)相連接,所述前右電磁閥(506)與前右氣缸(62)相連接,所述后右電磁閥(507)與后右氣缸(72)相連接。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控中心(501)還與用戶界面(508)相連接。8.—種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動斜袋角刀座機構的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開機后,所述前左傳感器(20)、后左傳感器(30)、右傳感器(40)分別檢測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的位置是否在初始位置;如果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的位置不在初始位置,則所述控制器(50)輸出信號給所述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帶動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移動至初始位置; 2)工作時,根據(jù)設定的角刀座移動距離參數(shù),所述控制器(50)給所述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發(fā)出相應的信號,控制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 )、右滑動角刀座(6)移動至設定位置; 3)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移動到位后,所述控制器(50)輸出信號給所述前左氣缸(42)、后左氣缸(52)、前右氣缸(62)和后右氣缸(72),帶動所述前左割刀(41)、后左割刀(51)、前右割刀(61)和后右割刀(71)—起動作,切割布料; 4)布料切割完成后,所述前左割刀(41)、后左割刀(51)、前右割刀(61)和后右割刀(71)回復至初始位置; 5)所述前左割刀傳感器(43)、后左割刀傳感器(53)、前右割刀傳感器(63)、后右割刀傳感器(73)檢測到所述前左割刀(41)、后左割刀(51)、前右割刀(61)和后右割刀(71)回復至初始位置后,所述控制器(50)輸出信號給所述前左驅動組件(8)、后左驅動組件(9)和右驅動組件(10),帶動所述前左滑動角刀座(4)、后左滑動角刀座(5)、右滑動角刀座(6)回復至初始位置。
【文檔編號】D05B37/06GK105926191SQ201610342930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0日
【發(fā)明人】葉彬, 黃發(fā)軍, 李麗, 管星斌
【申請人】拓卡奔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