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腳或鞋的接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運動器具上接納腳或鞋的接納裝置。
這種裝置用于滑雪板、雪橇或滑水板、球拍狀雪鞋、輪滑鞋等。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接納裝置一般具有一個底座,底座具有一個朝向腳或朝向鞋的接納面以及一個朝向器具的支承面。該裝置通常具有一個覆蓋件,用于局部地覆蓋至少底座的接納面。
例如,覆蓋件可以是一個墊塊,前墊塊或后墊塊,用于調(diào)整鞋或減震。
覆蓋件也可以是接納面的一個墊塊,可以用于調(diào)整鞋或蒙上底座部分。
一些覆蓋件是可拆換的。
因此,可以減輕磨損、進入受保護或掩蔽的部分、等等。
一般,一個覆蓋件由包括一個或多個螺釘?shù)囊粋€或多個連接件固定到底座上。因此,分開或裝配覆蓋件和底座,必須使用工具、例如螺絲起子或其它工具。這使覆蓋件和底座的分離或裝配令人厭煩。必須找到良好工具,必須以最低限度的靈巧性進行工作,必須注意儲存螺釘。還必須花費必要的時間。
因此,覆蓋件相對于底座的分離和組裝是強制性的操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尤其旨在便于覆蓋件相對于底座的分離和組裝。
本發(fā)明還旨在改進迄今為止已知的接納裝置。
為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在運動器具上接納腳或鞋的接納裝置,該接納裝置包括一個底座,底座具有一個朝向腳或鞋的接納面和一個朝向器具的支承面,接納裝置包括一個覆蓋件,所述覆蓋件用于局部覆蓋至少底座的接納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接納裝置的特征在于,它具有組裝覆蓋件與底座的無需工具的裝配裝置。
裝配裝置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彈性變形部分、至少一個塑性變形部分、一個或多個無需工具可以手動操縱的機構(gòu)、接合裝置等等。
因此,無需求助于工具即可使覆蓋件相對于底座進行組裝或分離。
由此帶來的優(yōu)越性是各種各樣的。可以非限制性地舉出安裝或拆卸靈活、制作簡單、操作迅速。
參照附圖和非限制性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得到更好理解。附圖如下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一個接納裝置的俯視立體分解圖,圖2是圖1所示裝置的一個覆蓋件的立體圖,圖3是沿圖1中III-III的局部剖面圖,覆蓋件與底座開始組裝,圖4類似于圖3,覆蓋件與底座處于組裝的中間階段,圖5類似于圖3,覆蓋件和底座完成組裝,圖6類似于圖5,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圖7類似于圖5,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圖8類似于圖5,示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圖9類似于圖5,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圖10類似于圖5,示出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
盡管下文所述的一些實施例適用于滑雪板,應(yīng)該理解它們也適用于前述的其它領(lǐng)域。
第一實施例示于圖1至5。
如分解立體圖所示,一個接納裝置1可以在一個板2上暫時接納一只鞋(未示出)。
已知的是,接納裝置1包括一個底座3,底座3縱向延伸在一個后端4和一個前端5之間。
底座3具有一個朝向鞋底的接納面6和一個朝向板2的支承面7并支承在其上。
底座3由一個盤形件10保持在板2上,構(gòu)件本身由螺釘11保持在板2上。盤形件10具有用于螺釘11通過的縫隙12。例如,配置四個縫隙12用于四個螺釘11,后者布置在一個方形件的四個角落。縫隙12彼此平行,以便移動地調(diào)節(jié)盤形件10相對于板2的位置。
顯然,可以配置不同數(shù)量的螺釘和縫隙。例如,三個分布在一個等邊三角形頂點的螺釘和三個縫隙。
應(yīng)當(dāng)指出,開在盤形件上的單孔足以進行保持,但縫隙的優(yōu)越性在于可以調(diào)整位置。
顯然,可以配置底座的其它保持件。
底座4是由一個側(cè)板13和一個中間板14側(cè)面裝邊。每個板13、14分別形成裝置1的一個側(cè)向部分或中間部分,用于限定鞋的一個接納區(qū)域15。當(dāng)后者安裝在裝置1上的時候,板13、14沿鞋底8側(cè)向伸展。顯然,可以配置其它構(gòu)件而不是板13、14用于形成側(cè)面部分和中間部分。例如,可以配置簡易的側(cè)面止動件和中間止動件。
底座3和板13、14最好形成一個例如用合成材料制成的單體構(gòu)件。
在這期間,板可以通過任何方法、例如粘接、焊接、螺釘連接、嵌合等等與底座相連接。
裝置1還包括一個后支承件20,以便使用者能夠進行小腿下部的后支承。
后支承件20包括一個彎曲板21,彎曲板21在一個固定端部22和一個自由端部23之間縱向延伸,在一個側(cè)邊緣24和一個中間邊緣25之間橫向延伸,并且在一個支承面26和一個自由面27之間具有一定厚度。
顯然,支承面26用于接納使用者小腿下部的后部,因此,后支承件20和底座3相連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后支承件20例如由一個鉸接件28連接到板13、14上。鉸接件28基本沿裝置1的一條橫向軸線29定向。鉸接件28可以包括任何構(gòu)件,例如,一個螺釘、一個鉚釘、一個墊圈、一個螺母、一個銷等等。
鉸接件28允許靠近后部支承構(gòu)件20朝底座4進行運動。其優(yōu)越性在于,便于收起。顯然,后支承件20也可以直接與底座3相連?;蛘?,可以配置成,在板2的情況下,后支承件20直接與所述器具相連。只須在器具上定位成可以使小腿下部進行后支承即可。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一個止動件35限制后支承件20朝后進行旋轉(zhuǎn)運動。
以非限定的方式,止動件35包括一條繞過后支承件20的纜繩36。例如,纜繩可以包括一個側(cè)向端部37和一個中間端部38。每個端部37、38與側(cè)板13或中間板14通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已知的任何方法進行連接。可以使用一個嵌入接頭。每個端部37、38與基本靠近底座3的前端5的板13、14相連接。在端部37、38之間,纜繩36脫離時跟隨每個板13、14,以便在離板較遠的位置繞過后支承件20。一個在自由面27一側(cè)與后支承件20相連的可調(diào)節(jié)襯墊可以調(diào)節(jié)后支承件相對于底座4的角位置。
顯然,可以配置用于實施止動的其它任何結(jié)構(gòu)。例如,可以在板13、14之間配置一個連接用拱形件,襯墊支承在拱形件上。在這種情況下,不必采用纜繩。
也可以配置兩個連接物,用于在接納區(qū)域15在板13、14之間將鞋可脫卸地保持的底座3上。
當(dāng)腳被保持的時候,第一連接物39朝前位于跖骨趾骨的關(guān)節(jié)處。當(dāng)腳被保持的時候,第二連接物40朝后位于足背處。
每個連接物39、40在板13、14之間橫向延伸。
顯然,可以配置不同數(shù)量的連接物。
接納裝置1還包括一個覆蓋件41,用于局部覆蓋至少底座3的接納面6。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覆蓋件41用于完全覆蓋底座3,并且在整個接納區(qū)域15延伸。為此,覆蓋件41在長度上在一個后端42和一個前端43之間延伸,在寬度上在一個側(cè)邊緣44和一個中間邊緣45之間延伸,在厚度上在一個接納面46和一個支承面47之間延伸。顯然,接納面46用于接納腳或鞋,支承面47配置成朝向底座3,并通過將述及的減震墊直接或間接地支承在底座3和板2上。
因此,覆蓋件41在差不多整個鞋底和底座3之間構(gòu)成一個接合件。由此帶來的優(yōu)越性是對鞋或腳提供一個連續(xù)底座。
覆蓋件41也覆蓋盤形件10。這使盤形件10、螺釘11和縫隙12防止外部侵蝕。例如,覆蓋件41保護縫隙12免遭異物的局部或全部堵塞。
根據(jù)本發(fā)明,接納裝置1包括無需工具進行覆蓋件41與底座3組裝的裝配裝置。因此,可以方便快速地將相對于底座3進行覆蓋件41的組裝或分離。由此帶來的優(yōu)越性在于,維護靈活方便,快速接近盤形件10的調(diào)整螺釘11。
組裝覆蓋件41與底座3的裝配裝置包括作為一部分與覆蓋件41連接和作為一部分與底座3連接的互補件。這些構(gòu)件借助圖1至5加以描述。
首先,覆蓋件41包括由一個橋52相連接的一個后觸塊50和一個前觸塊51。觸塊50、51之間的空間53具有一個橫向凹口的形狀,橫向凹口同時通到側(cè)邊緣44、中間邊緣45和支承面47。覆蓋盤形件10的時候,凹口53可以使覆蓋件41套裝在底座3上。凹口53和底座3的形狀基本呈互補形狀。最好配置一個小間隙或無間隙的套裝件,以便獲得覆蓋件41相對于底座3的良好性能。
另一方面,裝配裝置包括陰元件和陽元件,布置成將覆蓋件以可拆卸的方式保持在底座3上。
陰元件呈縫隙54、55、56的形式,沿厚度方向貫穿覆蓋件41。兩個后縫隙54、55基本位于后觸塊50和橋52的接合處。一個前縫隙基本位于前觸塊51和橋52的接合處。
陽元件呈榫舌57、58、59的形式,布置在底座3上,榫舌57、58、59用于嵌入在覆蓋件41的縫隙54、55、56中。例如,兩個后榫舌57、58在后端部4相對于底座3凸出。一個前榫舌59在前端部5相對于底座3凸出。
顯然,可以進行相反的布置。覆蓋件可以包括榫舌,底座可以具有用于接納榫舌的凹槽。同樣,每個側(cè)面的縫隙、凹槽和榫舌的數(shù)量是可以改變的。
圖3至5示出覆蓋件41與底座3的組裝。例如,可以將后觸塊50布置在面對著后端部4的板2上,如圖3所示。為此,朝板2按壓觸塊50,同時使橋52彈性彎曲。在施加適當(dāng)?shù)牧床划a(chǎn)生非常疲勞的情況下用手進行彎曲。因此,前觸塊51遠離板2和底座3的前端5。因為橋52由變形彈性材料制成,所以橋52的彎曲是可能的。變形是可還原的。例如,可以使用一種含有聚乙烯、聚胺酯、聚銑胺或其它任何適宜材料的塑料。后觸塊50布置之后,彎曲的覆蓋件41朝前端部5產(chǎn)生應(yīng)力,直到后榫舌57、58嵌入到后縫隙54、55中。
然后,如圖4所示,橋52朝向底座3。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橋52支承在盤形件10上,但這不是強制的,在橋52和盤形件10之間可以存有間隙。在這個組裝階段,覆蓋件41在前縫隙56處彎曲,橋52在前觸塊51附近彎曲。覆蓋件41的彈性彎曲性能可以使之起到一個鉸接件的作用。因此,當(dāng)前觸塊51還遠離接納面6處底座3的平面時,前榫舌59不嵌合在縫隙56中。
這樣,只要消除覆蓋件41的任何彎曲力,如圖5所示,使前觸塊51自然就位于面對前端5的板2上。在接近前觸塊51期間,前榫舌59嵌合在前縫隙56中。然后,覆蓋件41可拆卸地保持在底座3上。
顯然,可以實施相反的組裝。也就是說,可以首先安裝前觸塊51,然后再安裝后觸塊50。
當(dāng)裝置1保持在板1上的時候,組裝覆蓋件41與底座3,并組裝覆蓋件41與裝置1的其余部分。顯然,當(dāng)裝置保持在板上的時候,也可以進行分離。
但是,可以在裝置不保持在板1上的時候進行組裝和分離。例如這易于儲存。
在所有情況下,無需工具進行組裝和分離。因此,這些操作簡便,快速,實用。
以補充的方式,后觸塊50和前觸塊51具有一個沿遠離橋52的方向增大的厚度。因此,觸塊50、51朝覆蓋件41的端部42、43的厚度比朝觸塊50、51與橋52的接合處的厚度厚一些。因此,每個觸塊起鞋跟和鞋尖的襯墊的作用。由此帶來的優(yōu)越性是裝置1使鞋具有良好性能。顯然,可以配置成觸塊50、51的一個單個觸塊具有增大的厚度。
根據(jù)一個實施例,覆蓋件41的接納面46制成一個基本光滑的表面的形狀。這易于清洗。也可以配有一個非光滑表面,或設(shè)計成增大對鞋的摩擦系數(shù)。
后觸塊50和前觸塊51還以補充的方式分別包括一個后包殼60和前包殼61,每個都在支承表面47的側(cè)面開口。后襯墊62和前襯墊63分別位于觸塊50、51的包殼60、61中。每個襯墊62、63最好相對于包殼60、61凸出,以便直接接觸板2。襯墊62、63減輕與板2的導(dǎo)向有關(guān)的震動或撞擊。每個襯墊62、63可以含有一種撓性合成材料,例如聚氨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或任何其它等同材料。
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示于圖6至10。為簡化起見,僅示出這些實施例的一些特征。
對于第二實施例,如圖6所示,一個接納裝置80具有一個底座81和一個覆蓋件82。覆蓋件82的接納面83具有一個形成凸出部分84和凹入部分85的凸起。所述凸起有利于局部增加鞋和裝置之間的壓力。由此帶來的優(yōu)越性在于,尤其是在雪地時,鞋底相對于覆蓋件82具有良好的滑動阻力。
對于第三實施例,如圖7所示,一個接納裝置90具有一個底座91和一個覆蓋件92。覆蓋件92的接納面93基本是扁平的。這使鞋底具有一定的變形自由度。
對于第四實施例,如圖8所示,一個接納裝置100具有一個底座101和一個覆蓋件102。覆蓋件102具有與一個支承面104相對的一個接納面103,以及由一個橋107連接的一個后觸塊105和一個前觸塊106。
第四實施例與其它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一個梁110沿著覆蓋件102延伸。梁110最好基本從覆蓋件102的后部延伸到前部,確切地說,從后觸塊105延伸到前觸塊106。梁110呈一個伸長板的形狀,埋入覆蓋件102中。如果梁110由彈性材料例如彈簧鋼或合成纖維的合成物制成,那么,覆蓋件102彎曲時進行彈性變形。如果梁110由塑性材料例如軟鋼、銅或任何等同材料制成,那么,覆蓋件102彎曲時進行塑性變形。因此,梁110使覆蓋件102具有變形的特殊性能。
顯然,梁110可以具有其它結(jié)構(gòu)或進行其它布置。可以配置多個梁。
在所有情況下,覆蓋件102相對于底座101進行組裝或分離,基本如同第一實施例所述的那樣。在覆蓋件102發(fā)生塑性變形的情況下,區(qū)別在于必須手動強制覆蓋件呈一定形狀。
對于第五實施例,如圖9所示,一個接納裝置120具有一個底座121和一個覆蓋件122。底座121在長度上在一個后端123和一個前端124之間延伸。覆蓋件122具有由一個橋127連接的一個后觸塊125和一個前觸塊126。
將覆蓋件122組裝到底座121上的裝配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彈性鎖緊機構(gòu)。
例如,一個后部機構(gòu)130具有一個銷舌131和一個插孔(gche)132。銷舌131例如制成一個轉(zhuǎn)動活動件的形狀,在呈一個彈簧134形狀的彈性件的作用下沿一條軸線133轉(zhuǎn)動。銷舌131同底座121相連接。插孔132例如制成一個位于后觸塊125中的凹槽的形狀。
顯然,可以配置成一個銷舌位于覆蓋件上以及一個凹槽位于底座上。
也可以配置一個移動活動的銷舌。
同樣道理,一個前部機構(gòu)135布置在前觸塊126和底座121的接合處。
為了裝配覆蓋件122與底座121,只須把第一構(gòu)件122推向第二構(gòu)件121,直至機構(gòu)130、135鎖緊即可。在推動期間,在彈性件134的作用下,底座121使銷舌131移開。當(dāng)?shù)鬃?21安裝就位的時候,每個銷舌131至少局部地占有插孔132的位置。
為了使覆蓋件122和底座121分離,只須使第一構(gòu)件122遠離第二構(gòu)件121,同時,在彈性件或彈簧134的作用下手動操縱銷舌131。
對于第六實施例,如圖10所示,一個接納裝置140包括一個底座141和一個覆蓋件142。底座141具有與一個接納面144相對的一個支承面143。覆蓋件142也具有與一個接納面146相對的一個支承面145。底座141的接納面144和覆蓋件142的支承面145基本彼此互補。在這種情況下,接納面和支承面144、145基本是扁平的。因此,它們基本具有相同的形狀,在長度和寬度上具有相同的尺寸。
將第一構(gòu)件布置在第二構(gòu)件上,無需工具即可組裝覆蓋件142與底座141。
為了將覆蓋件142可拆卸地保持在底座141上,配置嵌合裝配裝置。
例如,后觸塊150和前觸塊151來自于底座141。觸塊150、151最好與底座141一起形成一個單體構(gòu)件。覆蓋件142具有用于接納觸塊150、151的后孔152和前孔153。例如,可以在觸塊150、151上配置凸起154,在孔152、153中配置均勻表面155。
因此,將觸塊150、151嵌合在孔152、153中,可以連接覆蓋件142和底座141。施加一個合適的力,進行手動嵌合。施加一個合適的力,也可手動逆向操作進行分離。
顯然,可以配置成,觸塊位于覆蓋件上,孔位于底座上。
也可以配置其它連接件。
一般,本發(fā)明使用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已知的技術(shù)和材料來實施。
顯然,本發(fā)明不局限于前述的一些實施例,而包括權(quán)利要求書范圍內(nèi)的所有等同技術(shù)。
尤其是,對于將一個覆蓋件組裝到一個底座上的裝配裝置來說,可以配置其它結(jié)構(gòu)。
也可以使覆蓋件朝側(cè)邊緣比朝中間邊緣更厚,反之亦然。這可以在橫向傾斜位置接納腳或鞋。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在運動器具(2)上接納一個腳或鞋的接納裝置(1,80,90,100,120,140),所述裝置(1,80,90,100,120,140)包括一個底座(3,81,91,101,121,141),所述底座具有一個用于朝向腳或鞋的接納面(6,144)和一個用于朝向器具(2)的支承面(7,143),所述裝置(1,80,90,100,120,140)包括一個覆蓋件(41,82,92,102,122,142),用于局部覆蓋至少底座(3,81,91,101,121,141)的接納面(6,14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納裝置(1,80,90,100,120,140)具有對覆蓋件(41,82,92,102,122,142)與底座(3,81,91,101,121,141)進行組裝的無工具裝配裝置。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接納裝置(1,80,90,100,140),其特征在于,裝配裝置包括嵌合陰元件(54,55,56,152,153)和嵌合陽元件(57,58,59,150,151),布置成將覆蓋件(41,82,92,102,142)可拆卸地保持在底座(3,81,91,101,141)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接納裝置(1,80,90,100),其特征在于,陰元件(54,55,56)是設(shè)在覆蓋件(41,82,92,102)上的腔室,陽元件(57,58,59)是設(shè)在底座(3,81,91,101)上的榫舌,榫舌(57,58,59)用于嵌合在縫隙(54,55,56)中。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接納裝置(1,80,90,100),其特征在于,覆蓋件(41,82,92,102)包括由一個橋(52,107)連接的一個后觸塊(50,105)和一個前觸塊(51,106),觸塊(50,105,51,106)之間的空間呈一個凹口(53)的形狀,可以使覆蓋件(41,82,92,102)嵌合在底座(3,81,91,101)上,兩個后腔室(54,55)基本位于后觸塊(50,105)和橋(52,107)的接合處,一個前腔室基本位于前觸塊(51,106)和橋(52,107)的接合處。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接納裝置(140),其特征在于,底座(141)具有一個接納面(144),覆蓋件(142具有一個支承面(145),接納面(144)和支承面(145)基本呈平面,觸塊(150,151)來自于底座(141),覆蓋件(142)具有用于接納觸塊(150,151)的孔(152,153)。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接納裝置(1,80,90,100,120,140),其特征在于,覆蓋件(41,82,92,102,122,142)具有一種彈性彎曲性能。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接納裝置(100),其特征在于,覆蓋件(102)彎曲時可塑性變形。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接納裝置(120),其特征在于,裝配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鎖緊機構(gòu)。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接納裝置(1,80,100,120,140),其特征在于,后觸塊(50,105)和前觸塊(51,106)的厚度增大,使得朝覆蓋件(41,82,92,102,122,142)的端部(42,43)更大。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接納裝置(90),其特征在于,覆蓋件(92)的接納面(93)基本是平的。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接納裝置(1,80,90,100,120,140),其特征在于,覆蓋件(41,92,102,122,142)的接納面(46,103,146)基本是光滑的。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接納裝置(80),其特征在于,覆蓋件(82)的接納面(83)具有一個凸起,形成凸出部分(84)和凹入部分(85)。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至12之一所述的接納裝置(1,80,90,100,120),其特征在于,后觸塊(50,105)和/或前觸塊(51,106)分別包括一個后包殼(60)和一個前包殼(61),每個包殼在覆蓋件(41,102)的支承面(47,104)的側(cè)面開口,后墊(62)和前墊(63)分別置于包殼(60,61)中。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接納裝置(1,80,90,100,120,140),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個側(cè)板(13)、一個中間板(14)和一個后支承件(2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腳或鞋在運動器具(2)上的接納裝置(1),該裝置(1)包括一個底座(3),底座具有一個用于朝向腳或鞋的接納面(6)和一個用于朝向器具(2)的支承面(7),接納裝置(1)包括一個覆蓋件(41),覆蓋件用于局部覆蓋至少底座(3)的接納面(6)。所述裝置具有組裝覆蓋件(41)與底座(3)的無需工具的裝配裝置。
文檔編號A63C9/00GK1621116SQ20041009504
公開日2005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11月24日
發(fā)明者貝爾納·庫代爾 申請人:薩洛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