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吸塵器儲塵裝置的部件,或立式吸塵器的固定手柄,具體是一種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
背景技術:
吸塵是一種清潔衛(wèi)生電器,用于清除地面、地毯、墻壁、家具、衣物及各種縫隙中的灰塵。吸塵器大體包括由導入的電源生成吸力的吸塵器電機,形成風路系統(tǒng)的電機進氣口、 吸嘴、吸塵軟管、集聚吸入物的集塵裝置,以及除塵后的排氣過濾結構。
按照吸塵器的外形分類,可以分為立式吸塵器、臥式(罐式)吸塵器和便攜式吸塵器等 O
立式吸塵器機體的前部多采用內置分離、過濾裝置的集塵筒。
現(xiàn)有的吸塵器集塵筒多采用無色或有色透明的塑料注塑成型,集塵筒一側上部外壁切線方向形成有與筒內相通的進氣口。筒體另一側外壁上形成有出氣口。安裝在吸塵器機體上的集塵筒,其出氣口與電機進風口連接,其進氣口與吸塵軟管連接,如此構成了吸塵器的風路系統(tǒng)。
集塵筒外壁上設有固定手柄,集塵筒內設有擋板和壓縮板,壓縮板的一側下端固接有連接有旋轉軸的立柱,旋轉軸套接在齒輪軸上,齒輪軸下端與集塵筒底部外側的從動齒輪連接。從動齒輪與設置在集塵桶底部外側的傳導齒輪嚙合,傳導齒輪與內齒輪嚙合。在集塵筒的手動壓縮機構中,內齒輪下側依次設置有橢圓輪和裝有卷簧的卷簧盒,固定軸貫穿內齒輪、橢圓輪和卷簧盒,內齒輪與橢圓輪、卷簧盒固定連接。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手柄聯(lián)體部手動牽拉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xiàn)有技術中手柄聯(lián)體部外觀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具有空腔結構且頂面開放的聯(lián)體殼Ia上結合有顯露電源開關2的殼蓋3,聯(lián)體殼Ia前方形成有與立式吸塵器機體(未圖示)結合的結合部4 ;方形截面且逐漸縮徑的聯(lián)體殼Ia后方上部連接具有垂直滑道部5的“η ”形手柄6,手柄6前方的電源開關2下部套管內的升降桿與底部兩端分設滑輪9a、9b的把手10 —體形成“ L”形。聯(lián)體殼Ia內依次形成有多數(shù)個截面板11,用以加強聯(lián)體殼Ia的強度。此外,貫穿截面板11 上過線孔12的牽拉線13 —端繞經(jīng)繞線柱14和滑輪9a、9b后固定在手柄6的垂直滑道部5 底端接線柱,牽拉線13另一端經(jīng)吸塵器機體固定在手動壓縮集塵筒的橢圓輪(未圖示)上。 聯(lián)體殼Ia前部內的螺栓柱15用于聯(lián)體殼Ia與殼蓋3結合。
這樣,以牽拉線13為傳動結構,能夠實現(xiàn)手柄6至集塵筒橢圓板之間長距離牽拉運動。
下面簡述集塵筒手動壓縮機構的工作情況。
如圖1、圖2所示,當用戶用手握住固定手柄6移動立式吸塵器進行作業(yè)時,由于未提拉把手10,牽拉線13保持原態(tài),橢圓輪和卷簧盒內的卷簧無動作,灰塵進入集塵筒(未圖示)后也未受到壓縮板壓縮。
當進入集塵筒內的灰塵聚集到一定量,而需要壓縮板壓縮灰塵,以便收納更多的灰塵時,用戶用手握住固定手柄6,同時,手指鉤住把手10向上提拉,“ L”形轉動把手10的水平端沿把手軸6的垂直滑道部5,以及升降桿突入套管內,使把手10整體向上位移,貫穿截面板11上過線孔12并繞經(jīng)滑輪9a、9b的牽拉線13隨之上升,以牽拉線行程的變化,牽動牽拉線13向上提升,卷簧盒里的卷簧緊縮,牽動集塵筒的橢圓板并導致壓縮板轉動;當停止提拉把手10時,失去牽拉力,卷簧盒里的卷簧復原,集塵筒的橢圓板停止轉動,壓縮板也停止轉動。往復上述動作,則不斷壓縮灰塵。
但是,由于使用者因人而異,所施加的力大不相同,有些力大的用戶,使用時無法感知灰塵是否壓縮完成,同時,也可能由于用力大而破壞整個牽拉裝置。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用戶無法感知灰塵是否壓縮完成,以致因用力過大損壞壓縮裝置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具有灰塵壓縮感知度的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
本發(fā)明是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包括與立式吸塵器機體上部結合的前方具有結合部的聯(lián)體殼,聯(lián)體殼后方上部連接的手柄,聯(lián)體殼后方下部與手柄對應配合的把手,把手向上位移而拽動貫穿聯(lián)體殼內的牽拉線,而在聯(lián)體殼里形成的導槽內設置有兩外側端分別連接牽拉線的2塊磁性滑塊。
這樣設計的本發(fā)明,由于在聯(lián)體殼內的牽拉線中間設置有沿導槽分離或結合的2 塊磁性材料,一旦使用者施加的力超出磁性材料間的磁力,2塊相互吸引結為一體的磁性材料就會分離開,從而避免使用者用力過大時,使壓縮裝置遭到損壞;此外,一塊磁性滑塊隨壓縮板回位,而另一塊磁性滑塊則隨著把手移動,使用者感受到把手的反作用力很小,就給與使用者灰塵壓縮完了的信號,以此提高灰塵壓縮的感知度。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手柄聯(lián)體部手動牽拉結構示意2是現(xiàn)有技術中手柄聯(lián)體部外觀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中手柄聯(lián)體部手動牽拉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手柄聯(lián)體部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中永磁體結合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A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中永磁體分離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中手柄聯(lián)體部牽拉行程示意圖。
圖中1a. Ib.聯(lián)體部2.電源開關 3.殼蓋 4.結合部5.滑道部6.手柄7.套管8.升降桿9a. 9b.滑輪10.把手11.截面板1 . 12b過線孔13.牽拉線 15.螺栓柱 17.導槽14.繞線柱 16.滾刷開關18a. 18b.磁性滑塊19a. 19b.接線柱 21.繞線柱20.凹槽 22.前擋板23.切口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通常,立式吸塵器的集塵筒(未圖示)外壁上設有固定手柄,集塵筒內設有擋板和壓縮板,壓縮板的一側下端固接有連接有旋轉軸的立柱,旋轉軸套接在齒輪軸上,齒輪軸下端與集塵筒底部外側的從動齒輪連接。從動齒輪與設置在集塵桶底部外側的傳導齒輪嚙合,傳導齒輪與內齒輪嚙合。在集塵筒的手動壓縮機構中,內齒輪下側依次設置有橢圓輪和裝有卷簧的卷簧盒,固定軸貫穿內齒輪、橢圓輪和卷簧盒,內齒輪與橢圓輪、卷簧盒固定連接。
圖3是本發(fā)明中手柄聯(lián)體部手動牽拉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手柄聯(lián)體部外觀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具在有空腔結構且頂面開放的聯(lián)體殼Ib上結合有顯露電源開關2的殼蓋3,聯(lián)體殼Ib前方形成有與立式吸塵器機體(未圖示)結合的結合部4;方形截面且逐漸縮徑的聯(lián)體殼Ib后方上部連接具有垂直滑道部5的“η,,形手柄6,手柄6前方的電源開關2下部套管7內的升降桿8與底部兩端分設滑輪9a、9b的把手10 —體形成“ L”形。聯(lián)體殼Ib內依次形成有多數(shù)個截面板11,用以加強聯(lián)體殼Ib的強度。
聯(lián)體殼Ib前部內的螺栓柱15用于聯(lián)體殼Ib與殼蓋3結合。
本發(fā)明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包括與立式吸塵器機體上部結合的前方具有結合部4的聯(lián)體殼lb,聯(lián)體殼Ib后方上部連接的手柄6,聯(lián)體殼Ib后方下部與手柄6對應配合的把手10,把手10向上位移而拽動貫穿聯(lián)體殼Ib內的牽拉線13,而在聯(lián)體殼Ib里形成的圓筒形狀的導槽17內設置有兩外側端分別連接牽拉線13的2塊磁性滑塊18a、18b。
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聯(lián)體殼Ib里形成的導槽17是圓筒狀,導槽17前端口由具有過線孔的前擋板22封堵,后端口由聯(lián)體殼Ib內底面的切口端23阻擋。
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2塊磁性滑塊18a、18b是N、S極依次設置的柱狀永磁體。
圖6是圖5中A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磁性滑塊18a、18b軸心分別形成有過線孔12b,且相向端面分別形成有臥置接線柱19b的凹槽 20。
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2塊磁性滑塊18a、18b中的任意一塊使永磁體,另一塊是鐵質材料。
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接線柱19b連接的牽拉線13分別從磁性CN 102525342 A滑塊18a、18b遠端的過線孔12b導出。
圖8是本發(fā)明中手柄聯(lián)體部牽拉行程示意圖,如圖所示,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從磁性滑塊18a遠端過線孔12b導出的牽拉線13導入吸塵器機體(未圖示);從磁性滑塊18b遠端過線孔12b導出的牽拉線13繞經(jīng)繞線柱21、滑輪9a、9b止于滑道部5底端的接線柱19a。
圖中16是為吸塵器底部滾刷(未圖示)設置的的滾刷開關,未予說明。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運作狀態(tài)進行詳細說明。
圖5是本發(fā)明中永磁體結合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中永磁體分離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5、圖7所示,當用戶用手握住固定手柄6移動立式吸塵器進行作業(yè)時,由于未提拉把手10,牽拉線13保持原態(tài),橢圓輪和卷簧盒內的卷簧無動作,灰塵進入集塵筒(未圖示)后也未受到壓縮板壓縮。
當進入集塵筒內的灰塵聚集到一定量,而需要壓縮板壓縮灰塵,以便收納更多的灰塵時,用戶用手握住固定手柄6,同時,手指鉤住把手10向上提拉,“ L”形轉動把手10的水平端沿把手軸6的垂直滑道部5,以及升降桿8突入套管7內,使底部兩端分設滑輪9a、 9b的把手10整體向上位移,牽拉線13隨把手10上升而受到牽拉,N、S極依次設置的2塊柱狀永磁體在圓筒形狀的導槽17內一起向后移動,并使立式吸塵器機體(未圖示)內連接集塵筒橢圓板的牽拉線13向上提升,卷簧盒里的卷簧緊縮,牽動集塵筒的橢圓板并導致壓縮板轉動,壓縮灰塵。
停止提拉把手10時,失去牽拉力,卷簧盒里的卷簧復原,集塵筒的橢圓板停止轉動,壓縮板也停止轉動。往復上述動作,則不斷壓縮灰塵。
然而,當集塵筒內聚集較多已壓縮的灰塵,或連續(xù)用力較大提拉把手10時,牽拉線13受到牽拉力大于2塊磁性滑塊18a、18b的N、S極相互吸引的磁力時,磁性滑塊18a、 18b分離,不僅提示壓縮完成,而且,保護手動壓縮的裝置免遭損壞;而停止提升的把手10 回到原位,牽拉線13不再受力牽拉時,磁性滑塊18a、18b的N、S極相互吸引,并在圓筒狀導槽17內結為一體。
所述圓筒狀導槽17前端口由具有過線孔的前擋板22封堵,后端口由聯(lián)體殼Ib底面的切口端23阻擋,從而防止卷簧盒里的卷簧復原時,貫穿機體的牽拉線13將磁性滑塊 18a從導槽17前端口脫出;以及把手10受力后,牽拉線13將磁性滑塊18b從導槽17后端口脫出。
換言之,通常用力提升把手10拽動牽拉線13即可保持集塵筒的手動壓縮,一旦用力過大,超過了磁性滑塊18a、18b之間的相互吸引的磁力,則磁性滑塊18a、18b分離,提示壓縮完成。磁性滑塊18a、18b之間的磁力由灰塵的壓縮理想效果來確定。
這樣,以牽拉線13和磁性滑塊18a、18b為傳動結構,能夠實現(xiàn)手柄6至集塵筒橢圓板(未圖示)之間長距離牽拉運動。
權利要求
1.一種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包括與立式吸塵器機體上部結合的前方具有結合部的聯(lián)體殼(Ib),聯(lián)體殼(Ib)后方上部連接的手柄(6),聯(lián)體殼(Ib)后方下部與手柄(6)對應配合的把手(10),把手(10)向上位移而拽動貫穿聯(lián)體殼(Ib)內的牽拉線(13),其特征在于聯(lián)體殼(Ib)里形成的導槽(17)內設置有兩外側端分別連接牽拉線 (13)的2塊磁性滑塊(18a)、(18b)。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聯(lián)體殼(Ib)里形成的導槽(17)是圓筒狀,導槽(17)前端口由具有過線孔的前擋板0 封堵,后端口由聯(lián)體殼(Ib)內底面的切口端(23)阻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特征在于2塊磁性滑塊 (18a)、(18b)是N、S極依次設置的柱狀永磁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特征在于磁性滑塊 (18a)、(18b)軸心分別形成有過線孔(12b),且相向端面分別形成有臥置接線柱(19b)的凹槽 0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特征在于2塊磁性滑塊 (18a)、(18b)中的任意一塊是永磁體,另一塊是鐵質材料。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接線柱(19b) 連接的牽拉線(13)分別從磁性滑塊(18a)、(18b)遠端的過線孔(12b)導出。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從磁性滑塊 (18a)遠端過線孔(12b)導出的牽拉線(13)導入吸塵器機體;從磁性滑塊(18b)遠端過線孔(12b)導出的牽拉線(13)繞經(jīng)繞線柱(21)、滑輪(9a)、(9b)止于滑道部(5)底端的接線柱(19a)。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集塵筒手動壓縮的磁性離合結構,屬于立式吸塵器的固定手柄。本發(fā)明包括與立式吸塵器機體上部結合的前方具有結合部的聯(lián)體殼,聯(lián)體殼后方上部連接的手柄,聯(lián)體殼后方下部與手柄對應配合的把手,把手向上位移而拽動貫穿聯(lián)體殼內的牽拉線,而在聯(lián)體殼里形成的導槽內設置有兩外側端分別連接牽拉線的2塊磁性滑塊。這樣設計的本發(fā)明,一旦使用者施加的力超出磁性材料間的磁力,相互吸引結為一體的磁性材料就會分離開,從而避免使用者用力過大時,使壓縮裝置遭到損壞;此外,一塊磁性滑塊隨壓縮板回位,而另一塊磁性滑塊則隨著把手移動,使用者感受到把手的反作用力很小,就給與使用者灰塵壓縮完了的信號,以此提高灰塵壓縮的感知度。
文檔編號A47L9/10GK102525342SQ2010105885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王艷光, 肖宗亮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