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直頭“v”形嘴咬骨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咬骨鉗的改進,具體地說是一種直頭“V”形咀咬骨鉗,適用于頸椎單開門咬門軸側“V”形骨槽手術。
目前臨床上所用咬骨鉗,一般為橢圓形或“U”形鉗咀,在做頸椎單開門咬門軸側“V”形骨槽手術時,所咬的“V”形槽差別較大,開門時骨縫不能嚴密對合,延長了手術時間,影響術后病人的骨質愈合,給病人帶來較大痛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縮短手術時間、利于骨質愈合、可一次完成頸椎單開門咬門軸側“V”形骨槽手術的直頭“V”形咀咬骨鉗。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該直頭“V”形咀咬骨鉗,由左、右鉗頭體、以及與左、右鉗頭體相對應的鉗柄和連動鉗手柄構成,在連動鉗手柄之間設有彈簧,連動鉗手柄頭部與鉗柄用轉動軸連接,鉗頭體內側為光滑平面,在左、右鉗頭體的端部設“V”形刀刃,“V”形刀刃的“V”形頂部與左、右鉗頭體端部重合,“V”形刀刃的刃面垂直鉗頭體的內側光滑平面,并設置在左、右鉗頭體端部兩側邊沿上。左、右鉗頭體上的“V”形刀刃的刀刃高度為2mm,“V”形邊刃長度為5mm,“V”形邊夾角α為45°。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用手握住連動鉗手柄,鉗頭體對準頸椎兩側分別逐步的咬出“V”形骨槽,然后使斷開的一半頸椎骨轉動45度角,使一側的“V”形骨槽兩邊閉合。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與現(xiàn)用的咬骨鉗相比,可一次性地完成頸椎單開門咬門軸側“V”形骨槽手術,且骨槽邊沿光滑整齊,利于術后病人骨質愈合,縮短了手術時間,減輕了病人痛苦,使用方便靈活。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鉗頭體“V”形刀刃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鉗頭體沿中心線剖視示意圖。
參照附
圖1、2、3制作本實用新型。該直頭“V”形咀咬骨鉗,由左、右鉗頭體3、3′以及與左、右鉗頭體3、3′相對應的鉗柄2、2′和連動鉗手柄1、1′構成,在連動鉗手柄1、1′之間設有彈簧5,連動鉗手柄1、1′頭部與鉗柄2、2′用轉動軸4、4′連接,鉗頭體3、3′內側為光滑平面,在左、右鉗頭體3、3′的端部設“V”形刀刃6、6′,“V”形刀刃6、6′的“V”形頂部與左、右鉗頭體3、3′端部重合,“V”形刀刃6、6′的刃面垂直鉗頭體3、3′的內側光滑平面,并設置在左、右鉗頭體3、3′端部兩側邊沿上。左、右鉗頭體3、3′上的“V”形刀刃6、6′的刀刃高度為2mm,“V”形邊刃長度為長5mm,“V”形邊夾角α為45°。
權利要求1.一種直頭“V”形咀咬骨鉗,由左、右鉗頭體(3、3′)、以及與左、右鉗頭體(3、3′)相對應的鉗柄(2、2′)和連動鉗手柄(1、1′)構成,在連動鉗手柄(1、1′)之間設有彈簧(5),連動鉗手柄(1、1′)頭部與鉗柄(2、2′)用轉動軸(4、4′)連接,鉗頭體(3、3′)內側為光滑平面,其特征在于在左、右鉗頭體(3、3′)的端部設“V”形刀刃(6、6′),“V”形刀刃(6、6′)的“V”形頂部與左、右鉗頭體(3、3′)端部重合,“V”形刀刃(6、6′)的刃面垂直鉗頭體(3、3′)的內側光滑平面,并設置在左、右鉗頭體(3、3′)端部兩側邊沿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頭“V”形咀咬骨鉗,其特征在于左、右鉗頭體(3、3′)上的“V”形刀刃(6、6′)的刀刃高度為2mm,“V”形邊刃長度為5mm,“V”形邊夾角α為4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直頭“V”形嘴咬骨鉗,由左、右鉗頭體3、3′以及與左、右鉗頭體3、3′相對應的鉗柄2、2′和連動鉗手柄1、1′構成,在鉗頭體3、3′的端部設有“V”形刀刃6、6′。該直頭“V”形嘴咬骨鉗利于術后病人骨質愈合,縮短了手術時間,減輕了病人痛苦,使用方便靈活,可廣泛用于頸椎單開門咬門軸側“V”形骨槽手術。
文檔編號A61B17/16GK2542211SQ0221342
公開日2003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3月21日
發(fā)明者謝學升, 亓英國, 朱濤, 王加利 申請人:謝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