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拉鏈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尼龍反裝拉鏈頭。
背景技術: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拉鏈的使用非常普遍,尼龍拉鏈碼裝是由成型后的單絲和配套的布帶,經過縫紉機縫合在一起而成。在縫合工序過程中,經常由于縫合的過于緊密,導致縫合的兩個布帶之間的中縫起拱,手摸起來,不平整,導致順滑度拉合不順暢現(xiàn)象。
目前,在縫紉機縫合一段時間后,需要人為的進行驗證產品品質,過程中,針對縫合后,部分過于緊密的拉鏈,目前大部分都給予了報廢處理,大大的增加了過程的生產成本;并且,拉鏈在使用過程中,碼裝的布帶也會正常輕微起拱,影響拉感順滑度。
因此,如何減少尼龍反裝拉鏈頭在使用時因拉鏈的布帶中縫起拱導致順滑度拉感變差,以及提升部分拉鏈縫合后碼裝中縫緊密,造成拉感較差的碼裝順滑度,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改善、提升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尼龍反裝拉鏈頭,該尼龍反裝拉鏈頭通過內部結構改進,可以有效提升拉感順滑度,減小因拉鏈中縫起拱導致的順滑度不良,降低原料的浪費,節(jié)約成本。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尼龍反裝拉鏈頭,包括上板體和下板體,所述上板體的內側設置有用于壓緊鏈齒的上筋,所述上板體中位于所述上筋的兩側均開設有凹槽,兩個所述凹槽自靠近所述上筋的兩側延伸至所述上板體的尾部重合。
優(yōu)選的,各所述凹槽的寬度自靠近所述上筋的兩側頭部向所述上板體的尾部逐漸增加。
優(yōu)選的,所述凹槽遠離所述上筋的側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拉鏈的延伸方向。
優(yōu)選的,兩個所述凹槽相互遠離的一側之間的距離為0.9-1.1mm。
優(yōu)選的,所述凹槽的深度為0.2-0.4mm。
優(yōu)選的,所述凹槽的前端寬度為0.25-0.35mm。
優(yōu)選的,所述上板體與所述下板體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上板體的外側還設有用于安裝拉片的拉環(huán)。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尼龍反裝拉鏈頭,包括上板體和下板體,所述上板體的內側設置有用于壓緊鏈齒的上筋,所述上板體中位于所述上筋的兩側均開設有凹槽,兩個所述凹槽自靠近所述上筋的兩側頭部延伸至所述上板體的尾部重合。該尼龍反裝拉鏈頭,通過在所述上筋的兩側設置所述凹槽,在該拉鏈頭使用時,所述凹槽的設置可以降低所述上板體對布帶的壓力,同時,所述上筋的結構保持原狀,不影響原有的拉鏈頭的使用效果,同時可以提升拉感順滑度,減小因拉鏈中縫起拱導致的順滑度不良,同時減少因前道縫合工序碼裝兩邊布帶中縫縫合過于緊密導致的碼裝報廢現(xiàn)象,減少浪費,節(jié)約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尼龍反裝拉鏈頭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尼龍反裝拉鏈頭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尼龍反裝拉鏈頭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上板體、11-上筋、12-凹槽、2-下板體、3-拉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尼龍反裝拉鏈頭,該尼龍反裝拉鏈頭通過內部結構改進,可以顯著的提高拉感順滑度,同時減少因前道縫合工序碼裝兩邊布帶中縫縫合過于緊密導致的碼裝報廢現(xiàn)象,同步降低原材料的浪費,節(jié)約成本。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考圖1至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尼龍反裝拉鏈頭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尼龍反裝拉鏈頭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尼龍反裝拉鏈頭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在該實施方式中,尼龍反裝拉鏈頭包括上板體1和下板體2。
其中,上板體1的內側,即上板體1靠近下板體2的一側,設置有上筋11,上筋11用于壓緊拉鏈的鏈齒,上板體1的內側位于上筋11的兩側均開設有凹槽12,兩個凹槽12自靠近上筋11的兩側頭部延伸至上板體1的尾部并重合。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拉鏈頭的頭部是指在拉鏈頭正常使用時,拉鏈頭的前端較寬的一端為頭部,拉鏈頭的后端較窄的一端為尾部,同時,上筋11的頭部和尾部與拉鏈頭的頭部和尾部方向相同。
該拉鏈頭可應用于改善提升尼龍反裝螺旋拉鏈規(guī)格型號為3、4、7、8等拉鏈的順滑度,主要用于尼龍螺旋拉鏈規(guī)格型號為3、4號反裝螺旋拉鏈的順滑度。
該尼龍反裝拉鏈頭,通過在上筋11的兩側設置凹槽12,在該拉鏈頭使用時,凹槽12的設置可以降低上板體1對布帶的壓力,同時,上筋11的結構保持原狀,不影響原有的拉鏈頭的使用效果,同時可以提升拉感順滑度,同時減少因前道縫合工序碼裝兩邊布帶中縫縫合過于緊密導致的碼裝報廢現(xiàn)象,同步降低原材料的浪費,節(jié)約成本。
進一步,由于上板體1的內側安裝有上筋11,并且上筋11的寬度自頭部向尾部逐漸變窄,以實現(xiàn)拉鏈的使用情況,因此,位于上筋11兩側的凹槽12的寬度自靠近上筋11的兩側頭部向上板體1的尾部逐漸增加。
優(yōu)選的,凹槽12遠離上筋11的側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拉鏈的延伸方向,即兩個凹槽12以及位于兩個凹槽12之間的上筋11共同構成方形結構。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兩個凹槽12相互遠離的一側之間的距離為0.9-1.1mm,需要說明的是,兩個凹槽12中,均有一側與上筋11的側邊連接,上筋11本身即為上板體1凸起形成的,凹槽12是在上筋11的基礎上,繼續(xù)內陷形成的,凹槽12遠離上筋11的一側即為凹槽12的另一個側邊,如此,兩個凹槽12在上筋11的位置被分隔,然后延伸至上筋11的尾部時重合在一起。
具體的,兩個凹槽12相互遠離的一側之間的距離為0.9-1.1mm,即為凹槽12與上筋11共同形成的方形結構的寬度為0.9-1.1mm。
優(yōu)選的,由于上筋11的設置,導致凹槽12在靠近上筋11頭部的位置寬度較窄,優(yōu)選為0.25-0.35mm,即凹槽12在頭部向尾部的尺寸由0.25-0.35mm向0.9-1.1mm逐漸過度。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凹槽12的深度為0.2-0.4mm。上述設置中,由于凹槽12的設置是為了改變拉鏈頭的內腔結構,使拉鏈頭的內腔的上筋11盡可能小的減少與碼裝中間兩邊布帶的接觸面積,進而減少因碼裝縫合時或正常使用時,中縫比較緊密或起拱造成順滑度不好,而造成的碼裝原料浪費問題。
在上述各實施方式的基礎上,上板體1與下板體2固定連接,為了提高整個拉鏈頭的強度,并且便于加工,上板體1與下板體2優(yōu)選為一體結構,下板體2的兩側還設有彎折邊,用于收攏拉鏈的鏈齒。
進一步,上板體1的外側還設有用于安裝拉片的拉環(huán)3。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尼龍反裝拉鏈頭,是以3號反裝拉鏈為例,該拉鏈扣合后的寬度為4.05-4.15mm,通過在拉鏈頭的上筋11兩側同時開設凹槽12,凹槽12的規(guī)格尺寸沿著上筋11的兩側,安裝寬度0.3-1mm,深度0.2-0.4mm的尺寸進行開設,能大大的減少因為中縫縫合過于緊密導致的碼裝報廢現(xiàn)象,或拉鏈在使用過程中,布帶輕微起拱造成中縫緊密,進而導致順滑度不良現(xiàn)象,使用此拉頭結構,順滑度同比可以提升1-2N。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尼龍反裝拉鏈頭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