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立式旋耕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927460閱讀:438來源:國知局
立式旋耕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耕地松翻土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立式旋耕刀。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農(nóng)業(yè)高速、高效的發(fā)展,對整地機械的作業(yè)質量提出了嚴重的課題,即整地后,表層土壤細碎、疏松、地表平整,為播種作業(yè)、種子發(fā)芽、生長準備了良好的條件,可以免耕、少耕,不破壞土壤結構,防止水土流失,減少動力消耗和機具的配置。深松土壤,有利于保墑蓄水,深松深度達到40-50cm,這樣耕作層的疏松程度正好適宜作物生長。通過旋耕的方式對土地進行翻土、松土耕地作業(yè),有利于植株的種植和生長。將板結的土塊通過旋耕的方式翻轉后,土中的根莖,雜物也會被翻轉出來。在旋耕過程中,表層土壤需要被翻轉的程度要求較低,深層土壤需要被翻轉松整的程度和要求較高。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簡單區(qū)分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翻耕程度的立式旋耕刀。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立式旋耕刀,包括:轉軸以及設置在所述轉軸外周的至少一個耕刀,所述轉軸兩端均設有的蓋板,分別為上蓋板和下蓋板,所述耕刀兩端固定連接在所述蓋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耕刀沿所述轉軸周向螺旋一定角度,所述耕刀的刀口朝向其螺旋方向。
[0005]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上蓋板徑向尺寸小于所述下蓋板徑向尺寸,所述耕刀沿旋轉軸徑向的寬度尺寸從上往下逐漸變大。
[0006]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上蓋板徑向尺寸大于所述下蓋板徑向尺寸,,所述耕刀沿旋轉軸徑向的寬度尺寸從上往下逐漸變小。
[0007]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下蓋板為圓錐形結構,圓錐尖部凹入的朝向所述上蓋板。
[0008]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耕刀設有三片,且等角度圍繞所述轉軸固定設置。
[0009]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三片所述耕刀的螺旋方向和刀口朝向均一致。
[0010]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耕刀邊緣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所述上蓋板、所述下蓋板和所述轉軸。
[0011]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轉軸與所述蓋板同軸設置,所述轉軸一端伸出所述上蓋板。
[0012]本發(fā)明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旋耕刀為立式結構,其能夠最大限度的對土壤深層進行翻耕作業(yè),耕刀為螺旋環(huán)繞結構,有利于旋耕刀旋轉不停的刮翻土壤,耕刀開口朝向其旋轉方向有力于耕刀對土壤進行切割,便于施力;同時將耕刀的寬度從上到下逐漸調(diào)整,有利于區(qū)別對待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的翻耕程度,寬度越大的位置,耕刀在此處對土壤的翻耕程度便越深。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14]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優(yōu)選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優(yōu)選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
圖中:1、耕刀,2、轉軸,3、上蓋板,4、下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現(xiàn)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
[0016]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立式旋耕刀,包括:轉軸2以及設置在轉軸2外周的至少一個耕刀1,轉軸2兩端均設有的蓋板,分別為上蓋板3和下蓋板4,耕刀I兩端固定連接在蓋板上,耕刀I沿轉軸2周向螺旋一定角度,耕刀I的刀口朝向其螺旋方向。旋耕刀為立式結構,其能夠最大限度的對土壤深層進行翻耕作業(yè),耕刀I為螺旋環(huán)繞結構,有利于旋耕刀旋轉不停的刮翻土壤,耕刀I開口朝向其旋轉方向有力于耕刀I對土壤進行切割,便于施力;同時將耕刀I的寬度從上到下逐漸調(diào)整,有利于區(qū)別對待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的翻耕程度,寬度越大的位置,耕刀I在此處對土壤的翻耕程度便越深。
[0017]下蓋板4為圓錐形結構,圓錐尖部凹入的朝向上蓋板3,這樣下蓋板4形成的錐面就能夠引導進入兩個耕刀I之間的土壤順利脫離旋耕刀,在耕刀I不停切割新的土壤進入旋耕刀內(nèi)時,錐面結構就能夠引導土壤不斷從旋耕刀內(nèi)脫離,即土壤較為容易被新進入的土壤擠出去,這樣耕刀I對新土壤的切割就不會受到較大阻力,切割土壤的效率較高。
[0018]同時上蓋板3也可以設置成圓錐形結構,圓錐尖部凹入的朝向下蓋板4,其作用機理與上蓋板3成圓錐的作用機理相同。
[0019]耕刀I設有三片,且等角度圍繞轉軸2固定設置,三片耕刀I的螺旋方向和刀口朝向均一致。上述結構均是有利于最高效率的使耕刀I對土壤進行切割翻耕。
[0020]耕刀I邊緣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上蓋板3、下蓋板4和轉軸2,這樣耕刀I會比較穩(wěn)固的設置在旋耕刀上,形變的概率較小。
[0021]轉軸2與蓋板同軸設置,轉軸2 —端伸出上蓋板3。耕刀I的外邊緣為開有刀刃的結構,這樣有利于耕刀I切割,翻耕。
[0022]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上蓋板3和下蓋板4的徑向尺寸大小一致,其對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的翻耕程度較為一致。
[0023]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上蓋板3和下蓋板4的徑向尺寸大小一致,且下蓋板4為圓錐形結構,圓錐尖部凹入的朝向上蓋板3。
[0024]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上蓋板3徑向尺寸小于下蓋板4徑向尺寸,耕刀I沿旋轉軸2徑向的寬度尺寸從上往下逐漸變大,且下蓋板4為圓錐形結構,圓錐尖部凹入的朝向上蓋板3。
[0025]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上蓋板3徑向尺寸大于下蓋板4徑向尺寸,耕刀I沿旋轉軸2徑向的寬度尺寸從上往下逐漸變小,且下蓋板4為圓錐形結構,圓錐尖部凹入的朝向上蓋板3。
[0026]本發(fā)明的第五種優(yōu)選實施例中,上蓋板3徑向尺寸小于下蓋板4徑向尺寸,耕刀I沿旋轉軸2徑向的寬度尺寸從上往下逐漸變大,且上蓋板3和下蓋板4均為圓錐形結構,兩圓錐尖部相對的指向對方。
[0027]以上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nèi)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nèi),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nèi)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立式旋耕刀,包括:轉軸以及設置在所述轉軸外周的至少一個耕刀,所述轉軸兩端均設有的蓋板,分別為上蓋板和下蓋板,所述耕刀兩端固定連接在所述蓋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耕刀沿所述轉軸周向螺旋一定角度,所述耕刀的刀口朝向其螺旋方向。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旋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板徑向尺寸小于所述下蓋板徑向尺寸,所述耕刀沿旋轉軸徑向的寬度尺寸從上往下逐漸變大。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旋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板徑向尺寸大于所述下蓋板徑向尺寸,所述耕刀沿旋轉軸徑向的寬度尺寸從上往下逐漸變小。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旋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板為圓錐形結構,圓錐尖部凹入的朝向所述上蓋板。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旋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耕刀設有三片,且等角度圍繞所述轉軸固定設置。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旋耕刀,其特征在于:三片所述耕刀的螺旋方向和刀口朝向均一致。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旋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耕刀邊緣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所述上蓋板、所述下蓋板和所述轉軸。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旋耕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與所述蓋板同軸設置,所述轉軸一端伸出所述上蓋板。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立式旋耕刀,包括:轉軸以及設置在所述轉軸外周的至少一個耕刀,所述轉軸兩端均設有的蓋板,分別為上蓋板和下蓋板,所述耕刀兩端固定連接在所述蓋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耕刀沿所述轉軸周向螺旋一定角度,所述耕刀的刀口朝向其螺旋方向。本發(fā)明的旋耕刀為立式結構,其能夠最大限度的對土壤深層進行翻耕作業(yè),耕刀為螺旋環(huán)繞結構,有利于旋耕刀旋轉不停的刮翻土壤,耕刀開口朝向其旋轉方向有力于耕刀對土壤進行切割,便于施力;同時將耕刀的寬度從上到下逐漸調(diào)整,有利于區(qū)別對待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的翻耕程度,寬度越大的位置,耕刀在此處對土壤的翻耕程度便越深。
【IPC分類】A01B33/08
【公開號】CN10490434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98138
【發(fā)明人】田明
【申請人】蘇州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公開日】2015年9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6月3日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