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熱片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熱片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可應用于后視鏡除霜、電毯、 保溫墊體等的加熱元件。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各種加熱或保溫元件或產(chǎn)品應運而生,并廣泛應用 于各式各樣的產(chǎn)品上,如地處寒帶的國家,冬天溫度極低導致汽車后視鏡結霜,
往往需要用人工擦拭其表面,造成開車上的不便;或者,因天氣溫度低,而毯 子的保溫效果受到限制。
為解決上述的問題,因此有在汽車后視鏡背面加裝電熱片等加熱元件以除 霜,或在毯子內埋設加熱元件以增進保溫效果。其加熱元件則如中國臺灣新型 專利第474547號公告所揭示電熱片,其再一軟板縱設兩條以上相互交錯正負電 導線,再橫設兩條以上的熱導線以形成網(wǎng)目狀,并使電導線與熱導線串并聯(lián)以 劃分為數(shù)個加熱區(qū)域。雖其電熱片可升溫加熱以除霜或保溫的功效,惟其電熱 片主要是以導電油墨印刷在軟板以形成正負電導線,以及印刷導電碳而成熱導 線,其導熱僅在于導熱線,溫度的升溫速度慢或溫度維持受到限制,而無法達 到預期的加熱或保溫的效果,且其電導線是以導電油墨印刷、烘干而成,生產(chǎn) 制造繁瑣費時等種種缺失。
由此可見,上述現(xiàn)有物品仍有上述的缺失,并不是一良善的設計,而亟待 加以改良。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熱片及其制法,其 不須印刷導電碳,便于生產(chǎn)制造,使用時更可迅速升溫,并能有效保持溫度以 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熱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導電膜,包括一非導電層以及一導電層;
至少兩個導電線路,印刷在所述的導電層的表面,所述的兩個導電線路是 呈相互交錯之並聯(lián)連接,所述的導電膜與導電線路則呈串聯(lián)電連接;
至少兩個導電片,分別鉚接在所述的兩個導電線路的端點以及所述的非導 電層底面。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熱片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如下
先將非導電材料與導電材料一體擠壓成形為一導電膜,所述的導電膜含至 少一非導電層與一導電層;
再將一基層膠貼合于所述的導電膜的非導電層上;
在所述的導電層表面印刷導電油墨,并烘干以形成至少兩個導電線路;
將所述的兩個導電片分別鉚接在所述的導電線路的端點以及所述的非導電 層底面》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本發(fā)明的導電材料是一整片式導電膜,而可直接貼在工件或軟性基材上, 而不須印刷導電碳,構造簡單、便于生產(chǎn)制造,且整片式導電薄膜可迅速升溫, 并能有效保持溫度以及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
2、 本發(fā)明的導電膜的非導電層以及導電層都為含有PE薄膜再貼合于含聚 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丙烯(Polyproylene, PP)或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C)及其混合物的薄膜,使導電層、非導電 層以及基層間可緊密膠合,而無脫落剝離的缺失,確能有效產(chǎn)品的品質以及生 產(chǎn)效率。
圖l是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示意圖2是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立體分解示意圖3是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剖示圖4是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貼膠示意圖5是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另一實施例剖示圖6是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再一實施例立體分解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再一實施例剖示圖; 圖8是具本發(fā)明的電熱片制法的實施例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l-電熱片;lO-導電膜;ll-非導電層;12-導電層;20-導電 線路;30-導電片;31-鉚釘;40-貼膠;50-基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貴審查委員方便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以及所能達成的功效,茲配合圖 示列舉一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首先,請參閱圖1、圖2以及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示意圖、立體分解 示意圖及其剖示圖,其電熱片1包括
一導電膜IO,包括一非導電層11以及一導電層.12的可撓性薄膜,其非導 電層是含聚乙烯膜(polyethyene , PE)、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丙烯(Polyproylene, PP)或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C)的薄膜,而導電層則是具有正溫度系數(shù)電阻特性并含聚乙烯(polyethyene, PE)的薄膜;
至少兩個導電線路20,印刷在所述的導電膜IO的導電層12表面,其兩個 導電線路20是呈相互交錯之並聯(lián)連接,而所述的導電膜10與導電線路20則呈 串聯(lián)電連接;
至少兩個導電片30,分別以鉚釘31鉚接在所述的兩個導電線路20的端點 及其導電膜10的非導電層11底面。
憑借上述構件組合而成的電熱片,其導電材料是一整片式導電膜,而可在 印刷有導電線路的導電膜表面涂上一層貼膠40(請參閱圖4所示),憑借貼膠40 的粘貼可直接貼合欲加熱或保溫的工件或軟性基材等產(chǎn)品上,而不須印刷導電 碳,構造簡單、便于生產(chǎn)制造,且整片式導電薄膜可迅速升溫,并能有效保持 溫度,并經(jīng)由使用正溫度系數(shù)的電阻材料,在升溫過程中因為材料本身的膨脹, 將使得電阻值相對地提高,輸入的電流量也將因此而降低,而達到恒溫以及節(jié) 能的目的。若其非導電層與導電層選自具可撓性材質,更可因應客戶的各種需 求制成不同尺寸或造型的產(chǎn)品。
再者,請在參閱圖5所示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另一實施例剖示圖,其也可在 前述導電膜10的非導電層11背面涂上一層貼膠40,憑借貼膠40的粘貼可易于 貼合欲加熱或保溫的產(chǎn)品。其次,請再圖6、圖7所示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再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以及剖示圖;其中
一導電膜IO,包括一非導電層11以及一導電層12的可撓性薄膜,其非導 電層ll是含聚乙烯(polyethyene , PE)的薄膜,而導電層則是具有正溫度系 數(shù)電阻特性并含聚乙烯(polyethyene, PE)的薄膜;
至少一基層50,其膠合在所述的導電膜10的非導電層11的表面,其基層 是含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丙烯 (Polyproylene, PP)或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C)及其混合物的薄膜。
至少兩個導電線路20,印刷在所述的導電膜10的導電層12表面,其兩個 導電線路20呈相互交錯之並聯(lián)連接,而所述的導電膜10與導電線路20則呈串 聯(lián)電連接;
至少兩個導電片30,分別以鉚釘31鉚4妄在所述的兩個導電線路20的端點 及其導電膜10的非導電層11底面。
憑借上述構件組合而成的電熱片,其導電膜10的導電層10與非導電層11 都含聚乙烯(polyethyene , PE )的薄膜,再在非導電層11表面膠合至少一異 質的薄膜基層50,如含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丙烯(Polyproylene, PP)或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C)及其混合 物的薄膜,使導電層、非導電層以及基層間可緊密膠合,而無脫落剝離的缺失, 確能有效產(chǎn)品的品質以及生產(chǎn)效率。
其次,請參閱圖8所示本發(fā)明的電熱片的制法流程圖,其步驟如下
是將含聚乙烯(polyethyene , PE)的非導電材與含聚乙烯(polyethyene, PE)導電材一體擠壓成形為一導電膜,所述的導電膜至少包括一非導電層與一 導電層;
再將一含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丙 烯(Polyproylene, PP)或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C)的基層貼合于所述的導 電膜的非導電層上。
所述的導電層表面則印刷導電油墨,并烘干以形成至少兩個導電線路,而 所述的兩個導電線路是呈相互交錯,其導電層與導電線路則呈串并聯(lián)連接;
將所述的兩個導電片分別鉚接在所述的導電線路的端點及其導電膜的非導 電層底面。
憑借上述步驟所制成的電熱片,其導電膜10的導電層12與非導電層11都是含聚乙烯膜(polyethyene , PE)的薄膜,再在非導電層11表面膠合至少一 異質的薄膜基層50,如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聚丙烯(Polyproylene, PP)或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C)的薄膜, 使導電層、非導電層基層間可緊密膠合,而無脫落剝離的缺失,確能有效產(chǎn)品 的品質以及生產(chǎn)效率。
以上說明對本發(fā)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 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 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熱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導電膜,包括一非導電層以及一導電層;至少兩個導電線路,印刷在所述的導電層的表面,所述的兩個導電線路是呈相互交錯,所述的導電膜與導電線路電連接;至少兩個導電片,分別鉚接在所述的兩個導電線路的端點以及所述的非導電層底面。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導電層是含聚乙烯 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的薄膜。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電膜是含聚乙烯并 具有正溫度系數(shù)電阻特性的薄膜。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熱片一側的表面是 貼合一貼膠。
5. 根據(jù)權利要求l或4所述的電熱片,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基層,其 膠合在所述的非導電層的表面。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層是含聚對苯二曱 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的薄膜。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熱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熱片一側的表面貼 合一貼膠。
8. —種電熱片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如下先將非導電材料與導電材料一體擠壓成形為一導電膜,所述的導電膜含至 少一非導電層與一導電層;再將一基層膠貼合于所述的導電膜的非導電層上;在所述的導電層表面印刷導電油墨,并烘干以形成至少兩個導電線路;將所述的兩個導電片分別鉚接在所述的導電線路的端點以及所述的非導電 層底面。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熱片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電層是含聚 乙烯的薄膜。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熱片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導電層是 聚乙烯膜。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IO所迷的電熱片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層是含聚 對苯二曱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的薄膜。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熱片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導電線 路是呈相互交錯。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熱片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電膜與導 電線路呈串并聯(lián)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電熱片及其制法,是將非導電層與導電層一體擠壓成形一具有正溫度系數(shù)的導電膜,再在導電膜表面印刷兩個相互交錯導電線路,并以兩個導電片是分別鉚接在所述的導電線路、導電膜而成的電熱片,其導電材料是一整片式導電膜,而可直接貼在工件或軟性基材上,其不須印刷導電碳再印刷導電線路在其上,可便于生產(chǎn)制造,更可迅速升溫,并能有效保持溫度。
文檔編號H05B3/34GK101646275SQ20081014409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8月6日
發(fā)明者何珊珊 申請人:何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