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的形成多方雙向連接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ATM(異步傳輸模式)交換系統(tǒng)的連接方法,更具體而言是涉及一種允許多方雙向連接的連接方法。
在已引入的ATM交換系統(tǒng)中,根據(jù)信頭中包含的虛通道標識和虛通路標識,通過改變在交換機中所選的路由,將含有信頭和數(shù)據(jù)部分的信元傳送到目的地址。
但是,在這種ATM交換系統(tǒng)中,建立一個雙向連接和多方連接的過程和所需的信息尚未定義。
基于上述考慮,需要解決以下列舉的問題,以建立雙向和多方連接。
1.當多方連接已建立時用戶發(fā)送和接收信號的方法以及所需的數(shù)據(jù)。
2.定義混合點,如在交換設備進行的混合。
3.當一特定用戶新加入一個已建立的多方連接時,用戶間發(fā)送和接收信號的方法和所需的數(shù)據(jù)。
4.混合方法的選擇方法。
5.當一特定用戶要從多方連接中退出時,用戶發(fā)送和接收信號的方法和所需的數(shù)據(jù)。
6.當多方連接要終止時,用戶發(fā)送和接收信號的方法和所需的數(shù)據(jù)。
7.混合方法的更改方法。
8.防止交換設備向用戶傳送非法消息的設備。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標是提供一種方法用于解決由ATM交換設備形成雙向和多方連接時所需的那些問題,并且用于實現(xiàn)雙向和多方連接。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上述目標,一種用于為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形成雙向多方連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識別從一個主叫用戶發(fā)出的連接請求消息,該消息包括在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的與其他n-1個被叫用戶有關的信息;將該連接請求消息傳送給所述n-1個被叫用戶,并從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將該n-1個被叫用戶的響應傳送給上述主叫用戶;在所述主叫用戶和被叫用戶之間建立雙向連接。
從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描述中,可以清楚本發(fā)明的其它目標和構造。
附
圖1A和1B說明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建立雙向多方通信的第一個實施例。
附圖2說明了使用本發(fā)明的用于ATM交換機的多方連接方法的交換設備的布置。
附圖3A至3E分別表示了附圖1A和1B中的各個過程。
附圖4A和4B說明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個實施例的系統(tǒng),其中收到的信息和有關另一用戶的信息一起傳送,且新的連接請求由接收方發(fā)出;附圖5A和5B表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三個實施例的系統(tǒng),其中收到的信息不和有關另一用戶的信息一起傳送,新的連接請求由接收方發(fā)出,交換設備收到該請求后將連接請求發(fā)給另一用戶;附圖6A和6B顯示在附圖1A和1B的第一個實施例中增加一個新用戶Z1的例子。
附圖7A和7B顯示在附圖4A和4B的第二個實施例中增加一個新用戶Z1的例子。
附圖8A和8B顯示在附圖5A和5B的第三個實施例中增加一個新用戶Z1的例子。
附圖9A和9B顯示更改混合的例子;附圖10A和10B顯示在附圖1A和1B的第一個實施例中斷開一特定用戶Z的例子。
附圖11A和11B顯示在附圖5A和5B的第三個實施例中斷開一特定用戶Z的例子。
附圖12A和12B顯示在附圖4A和4B的第二個實施例中斷開一特定用戶Z的例子。
附圖13A和13B顯示一特定用戶自發(fā)斷開連接的例子;且附圖14A和14B顯示處理特定用戶A發(fā)出呼叫結束請求時的例子。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附圖中使用同一參考數(shù)字或符號來表示相應的和同一部件。
附圖1A和1B說明了當用戶A發(fā)出一個連接請求,其它三個用戶B,C和Z響應該請求建立他們之間的雙向多方通信時的進程。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為雙向多方通信建立多個連接的實例操作。
首先,如附圖1A所示,請求建立多個連接的用戶A指明將參加多方連接的用戶B,C和Z,并發(fā)送一個連接請求消息(M1)給ATM交換設備(以下簡稱為交換設備)(步驟S1)。
根據(jù)包含在消息M1中的用戶信息,交換設備將從用戶A收到的接收消息(M2)傳給相應的用戶(步驟S2)。
收到上述接收消息(M2)后,如附圖1B所示,每個用戶發(fā)送一個響應消息(M3)給交換設備(步驟S3)。交換設備將這些響應消息傳給請求用戶A(步驟S4)。此后,用戶A和其他用戶的連接就建立了。
為在用戶之間建立連接,當交換設備從用戶收到了響應消息(M3)后,從發(fā)送了響應的這些用戶中之一收到的接收消息(M5)都將被傳送給其他用戶,用戶A除外(步驟S5)。
在附圖1B所示的例子中,交換設備從用戶B收到響應消息(M3)后,用戶B發(fā)出的接收消息(M5)被傳送給除A和B外的所有用戶。
各個用戶響應接收消息(M5)后,用戶之間的連接就建立了。
下面解釋上述消息的內容。
與連接有關的傳送帶寬信息和業(yè)務等級信息包含在來自用戶A的連接請求消息(M1)中,被送往交換設備和各個用戶。從而保證來自用戶A的信息將使用用戶A所請求的傳送帶寬和業(yè)務負荷等級發(fā)送給其他用戶。
有關是否需要混合的信息包含在用戶A的連接請求消息(M1)中,由交換設備保留。在建立其他用戶到用戶A的連接時,上述信息被用來確定是連接一條物理鏈路還是n-1條物理鏈路到用戶A。
至于判定在連接請求消息中使用需要混合標記還是不需混合標記,在用戶數(shù)據(jù)中使用需要混合標記還是不需混合標記的方法,以及交換設備是否對引向用戶A的連接進行混合都可以在用戶A發(fā)出的連接請求消息(M1),或用戶數(shù)據(jù)中規(guī)定。
在此例中,通過采用標記定義,可供選擇的在消息和用戶數(shù)據(jù)中引用標記的方法在數(shù)量上有所增加。
由除用戶A外的特定用戶傳送給用戶A的有關連接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被報告給交換設備和各個用戶。因此,可以保證利用該特定用戶所請求的帶寬和業(yè)務等級將來自該用戶的信息發(fā)送給其他用戶。
來自除用戶A外的其他用戶的關于混合的需求的信息,也由交換設備保留。因此,當建立某一用戶和其他用戶之間的連接時,且交換設備為這些連接進行混合時,上述信息被用來確定是連接一條物理鏈路還是n-1條物理鏈路到此特定用戶。
包含在用戶A的連接請求消息(M1)中的連接目的用戶信息,被交換設備保留。當交換設備識別到與用戶A的連接請求消息(M1)有關的各個用戶的響應時,可以從交換設備保留的信息中得到與特定用戶應向他們發(fā)出連接請求的那些用戶有關的信息。
在附圖1A和1B中的示例中,交換設備識別到來自用戶B的響應消息(M3)時,它能通過參考相應的數(shù)據(jù)確定接收消息(M5)應被傳送給用戶A和B外的所有相關用戶。
從用戶A發(fā)給交換設備的連接請求消息(M1)包括下列信息*與從用戶A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有多少數(shù)據(jù)要傳送),以及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業(yè)務被阻塞的條件);*指示是否需要由交換設備為引向用戶A的連接進行混合的標記;*消息中和用戶數(shù)據(jù)表中的標記的使用方法和定義,當指示是否為引向用戶A的連接進行混合的標記出現(xiàn)在交換設備存儲器中的用戶數(shù)據(jù)表中時(當標記信息也出現(xiàn)在用戶數(shù)據(jù)表中時的方法和定義將根據(jù)預定的規(guī)則決定),以及*要連接的所有用戶的電話號碼信息;由交換設備從請求消息(M1)轉換,并被送往要連接的其他用戶B,C和Z的接收消息(M2)包括下列信息*與從用戶A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等級信息;*(對每個用戶的)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需用它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某個呼叫有關;
*(對每個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用戶需用它來從那些正與他通信的用戶中識別另一個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及*與被叫用戶有關的信息。
來自被請求連接的用戶的響應消息(M3)包括以下信息*對每個用戶的呼叫標識信息;*對每個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與從用戶B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等級信息;*一個指示是否需要由交換設備為引向用戶B的連接作混合的標記;及*對于消息中的標記和在交換設備的存儲器中的用戶數(shù)據(jù)表中的標記的使用方法和定義,(這將在后面加以描述),當指示是否對引向用戶B的連接作混合的標記出現(xiàn)在交換設備的存儲器中的用戶數(shù)據(jù)表中,在最后三項與包含在來自用戶A的連接請求消息中的最后三項相同時。
來自收到由交換設備轉發(fā)的用戶A的連接請求的用戶B的響應消息(M4)包括以下信息*與從用戶B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等級信息;*對每個用戶的呼叫標識信息;及*對每個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
發(fā)送給被請求連接的其他用戶C和Z的接收消息(M5)包括以下信息*(對每個用戶的)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需用它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某個呼叫有關;*(對每個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用戶需用它來從那些正與他通信的用戶中識別另一個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與被叫用戶有關的信息。及*與從用戶B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附圖2的方框圖說明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應用于ATM交換的多方連接系統(tǒng)的交換設備。該交換設備包括一個ATM交換機1,一個信號收發(fā)器2,和一個在信號通路(SP)系統(tǒng)中的混合單元30和31。其中ATM交換機1包括信元復制單元10、11和12,一個控制交換設備的所有功能的CPU3,以及存儲器4。
存儲器4有一張存放用戶數(shù)據(jù)的用戶表40,以及一個存放與用戶間的連接有關的信息的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下面將作詳細的描述。
當根據(jù)一個特定用戶的連接請求要建立與其余n-1個用戶的連接時,信元復制單元10、11和12形成一個從該用戶引向其他n-1個用戶的連接,即下行連接,并復制連接上的信元以將它們發(fā)給其他n-1個用戶。
下面利用附圖2中交換設備的結構解釋一個在用戶A,B和C之間進行雙向多方通信的示例。附圖3A至3E顯示了附圖1A和1B描述的進程的各個流程。
首先,用戶A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請求與用戶B和C連接的連接請求消息(M1)(步驟S1附圖3A)。該消息被附圖2的交換設備的信號收發(fā)器2接收。接著,進行檢查以確定連接請求消息中包含的上述信息是否正確,以及信息存放在存儲器4中的何處。
如果確認消息的內容正確,用戶A、B和C三者之間的多方連接的信息被加入到附圖2所示的存儲器4的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的多方連接用戶信息表中。另外,連接請求消息(M1)的信息也被作為用戶A的連接信息加入到存儲器4中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的多方連接用戶信息表中。
然后,從用戶A收到的接收消息(M2)被送給用戶B和C(步驟S2附圖3A)。此時,用戶B和C收到的消息中包含前面所述的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
交換設備從包括于來自用戶A的連接請求消息(M1)中的信息中獲取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并將其作為到用戶B和C的連接信息置入存儲器4中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的多方連接用戶信息表中的連接信息區(qū)域中。
除了此項信息以外,有關用戶B和引向用戶A的連接的帶寬以及業(yè)務等級的信息被置在送往用戶B的消息中。有關用戶C和引向用戶A的連接的帶寬以及業(yè)務負荷等級的信息被置在送往用戶C的消息中。
此后,來自用戶B的響應消息(M3)被交換設備的信號收發(fā)器2接收(步驟S3附圖3B)。響應消息(M3)包括帶寬和業(yè)務信息,對交換設備的混合請求,以及呼叫和消息標識信息。根據(jù)包含在響應消息中的請求,預備了混合單元31。
由于用戶A也需要混合單元30,它是預備給用戶A使用的。因此,如圖所示,用戶A和B通過混合單元30和31相互連接(見附圖2的②-④和①-⑤)。
包含在來自用戶B的響應消息(M3)中的帶寬和業(yè)務等級信息以及交換設備的混合請求被存入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的多方連接用戶信息表中。
由信號收發(fā)器2經交換設備提供的來自用戶B的帶寬和業(yè)務等級信息以及對用戶A的呼叫和消息標識信息,被附加在來自用戶B的響應消息(M3)后,形成的響應消息(M4)被送給用戶A(步驟S4附圖3B)。
從用戶B收到響應消息(M3)后,交換設備在消息(M3)的連接信息中加入B-C連接的呼叫和消息標識信息,用戶C的信息和引向用戶B的連接的帶寬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形成的接收消息(M5)由信號收發(fā)器2輸出到用戶C(步驟S5附圖3B)。
接收消息(M5)中的呼叫和消息標識信息,被作為C的連接信息存入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的多方連接用戶信息表中。
此后,用戶C返回與用戶A到用戶C的接收請求有關的響應消息(M6)(步驟S6附圖3C)。
因為響應消息(M6)中未包含混合請求,用戶A和C之間的連接在沒有預備混合單元的情況下形成(附圖2中⑥)。應注意從交換設備引出到用戶A的連接經過混合單元30形成(附圖2中④)。
進一步,來自用戶C的帶寬和業(yè)務等級信息,以及不需在交換設備中混合的信息被作為到C的連接信息存入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的多方連接用戶信息表中。
來自用戶C的帶寬和業(yè)務等級信息,以及對用戶A-C連接的呼叫和消息標識信息,被附加到響應消息(M6),形成響應消息(M7)送給用戶A(步驟S7附圖3C)。
隨后,為設置用戶C和B之間的連接,交換設備從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的多方連接用戶信息表中獲取用戶B的連接信息。用戶C-B連接的呼叫和消息標識信息,用戶B的信息,以及引向用戶C的連接的帶寬和業(yè)務等級信息被附加到用戶B的連接信息后。接收消息(M12)被作為接收請求傳送給用戶B(步驟S12附圖3C)。
在接收消息(M12)被發(fā)送之后,用戶C的響應消息(M8)被接收(步驟S8附圖3D),并被作為響應消息(M9)通過交換設備傳送給請求用戶B(步驟S9附圖3D)。
由于包含在響應消息(M9)中的信息已作為用戶C的信息放入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的多方連接用戶信息表中,因此該信息不需存儲。
此時,用戶B-C的連接就形成了。應注意到從交換設備引出到用戶B的連接是通過混合單元31形成的(附圖2的3-5),而且從交換設備引出到用戶C的連接是根據(jù)包含在從用戶B傳給用戶C的響應消息中的用戶B的帶寬和業(yè)務等級信息形成的。
與用戶C至用戶B的接收請求相關的響應消息(M10附圖3E)由用戶B返回(步驟S10)。由于連接已設置好,交換設備只是將它作為一個響應消息(M11附圖3E)傳送給用戶C(步驟S11)。
附圖4A和4B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個實施例的系統(tǒng),利用該系統(tǒng),收到的信息與給另一用戶的信息一起被傳給被叫用戶,他再發(fā)出一個新的連接請求。
在附圖4A中,用戶A的連接請求消息(M1)被輸出(步驟S1),它包含了和與實施例一中同樣的信息。由交換設備傳送給用戶B、C和Z的接收消息(M2步驟S2)除附圖1A和1B的第一個實施例中傳送的信息外還包括了要連接的所有用戶的信息。收到接收消息(M2)后,用戶B向用戶A發(fā)送響應消息(M3)請求連接(步驟S3)。響應消息(M3)包括*與從某相關用戶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等級信息;*一個指示是否需要由交換設備為引向該相關用戶的連接作混合的標記;及*對每個用戶的呼叫標識信息和對每個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進一步,在附圖4B中,交換設備收到一個指示是否需要由交換設備為引向該相關用戶的連接作混合的標記,再向用戶A發(fā)送一個響應消息(M30),它包括與從相關用戶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和業(yè)務等級信息,對每個用戶的呼叫標識信息,對每個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步驟S4);被叫用戶B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其他用戶A、C和Z的連接請求消息(M31)(步驟S31)。
連接請求消息(M31)包括*與從用戶B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等級信息;*一個指示是否需要由交換設備為引向用戶B的連接作混合的標記;*在用戶信息包括指示對交換設備是否需作混合的標記時一個用于判定混合條件的標記;*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使交換設備能識別對于特定呼叫與特定用戶有關的響應消息;及*要連接的用戶中除用戶A外的用戶的用戶信息;連接請求消息(M31)經交換設備轉換,接收消息(M5)被發(fā)送給其他用戶C和Z。接收消息(M5)包括下列信息*關于發(fā)送目的地的信息;*與從用戶B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需用它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某個呼叫有關。
*消息標識信息,用戶需用它來從那些正與他通信的用戶中識別另一個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及*要連接的用戶中除用戶A和B外的用戶的用戶信息;根據(jù)附圖4A和4B中描述的上述結構,下面詳細描述建立一個多方連接的操作示例。
首先,在附圖4A中,請求多方連接的用戶A,指明將參加多方連接的用戶,并向交換設備發(fā)送連接請求消息(M1)(步驟S1)。根據(jù)包含在連接請求消息(M1)中的用戶信息,交換設備僅向這些指明的用戶傳送來自用戶A的接收消息(M2)(步驟S2)。這種處理與實施例一中所進行的處理相同。
此時,在接收消息(M2)中又設置了用戶A指定參加多方連接的用戶。在附圖4B中,收到接收消息M2后,各個用戶發(fā)送響應消息(M3)給交換設備(步驟S3)。交換設備將響應消息(M30)傳送給請求源,即用戶A(步驟S4)。此后,用戶A和其他各個用戶就能連接了。
進一步,特定用戶不僅提供響應消息(M3)而且提供參與多方連接的用戶中除他自己和用戶A之外的用戶的信息,還傳送一個連接請求消息(M31)給交換設備(步驟S31)。
收到新的連接請求消息(M31)后,交換設備根據(jù)包含在消息(M31)中的用戶信息輸出接收消息(M5)。一旦各個用戶響應接收消息(M5),用戶之間的連接就建立了。
下面解釋附圖4A和4B中所示的此實施例的消息的內容。
包含在消息中的大多數(shù)信息與附圖1A和1B中在實施例一中所提供的信息相同。
更具體而言,與從用戶A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等級信息;從用戶A收到的混合信息;消息中以及用戶信息中的混合標記的使用方法和定義;與從用戶A外的其他用戶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等級信息;從用戶A以外的用戶收到的混合信息;消息中以及用戶信息中的混合標記的使用方法和定義;以及用戶A的連接請求消息中連接目的用戶信息都與附圖1A和1B中實施例一中的連接目的用戶信息相同。
由包含在從交換設備接收的接收消息(M5)中的連接目的用戶信息可向每個用戶提供多方連接用戶信息。因此,相關用戶能指明某一特定用戶并發(fā)送一個新的連接請求消息。此信息可用于另外的應用(斷接等)。
在附圖5A和5B中的實施例三中,多方連接用戶信息僅保存在交換設備中,不含另外用戶信息的接收信息被傳送給接收方,他發(fā)出新的連接請求。在附圖5A中,從連接請求用戶A發(fā)出的連接請求消息(M1)與實施例一中的相同。
連接請求消息(M1)包括實施例一中相同的信息*與從用戶A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一個指示是否需要由交換設備為引向用戶A的連接作混合的標記;*在用戶信息包括指示是否需在交換設備中作混合的標記時用于確定混合條件的標記;*要連接的用戶的信息;交換設備向各個接收用戶傳送的接收消息(M2)的信息與參考附圖1A和1B所解釋的相同。
在附圖5B中,根據(jù)消息(M2),響應消息(M3)從用戶B傳送給發(fā)送連接請求消息(M1)的用戶A。通過轉換響應消息(M3)得到響應消息(M30)從交換設備傳送給用戶A。包含在消息M3和M30中的信息與參考附圖1A和1B在實施例一中所解釋的相同。
附圖5B中的連接請求消息(M32)包括與附圖4B中的消息(M31)中除參與多方連接的用戶的信息之外的消息相同的消息。
同樣,由交換設備從連接請求消息(M32)轉換而來并傳送給用戶C和Z的消息(M5)與附圖1B中的接收消息(M5)相同。
參照附圖5A和5B中的結構,下面詳細介紹一個建立多方連接的操作示例。
在附圖5A中,請求多方連接的用戶A,指明參加多方連接的用戶,并將連接請求消息(M1)發(fā)送給交換設備(步驟S1)。根據(jù)包含在連接請求消息(M1)中的用戶信息,交換設備僅向相關用戶傳送接收消息(M2)(步驟S2)。此時,用戶A指定的參與多方連接的用戶的信息由交換設備保存。這一處理與附圖1A,1B,4A,4B中的實施例一、二中的相同。
收到接收消息(M2)后,各個用戶向交換設備發(fā)送響應消息(M3)(步驟S3)。交換設備將這些響應消息(M30)傳送給請求源用戶A(步驟S4)。這樣,用戶A和其他各個用戶之間的連接就形成了。
某相關用戶向交換設備發(fā)送的不僅有響應消息(M3),還有連接請求消息(M32)(步驟S32)。收到連接請求消息(M32)后,交換設備根據(jù)多方連接用戶信息向除用戶A和連接請求源用戶外的所有用戶發(fā)送接收消息(M5)(步驟S5)。
例如,在附圖5B中,當用戶B發(fā)出了連接請求(M32)時,交換設備向用戶A和B外的用戶發(fā)送接收消息(M5)。當各個用戶響應接收消息(M5)時,這些用戶之間的連接就形成了。
下面解釋附圖5A和5B中實施例三中消息的內容。
該實施例中消息的內容與附圖1A,1B,4A和4B的實施例中的相同。
更具體而言,與從用戶A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從用戶A收到的混合信息;消息中的混合標記和用戶信息中的混合標記的使用方法和定義;與從用戶A以外的其他用戶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從用戶A以外的其他用戶收到的混合信息;以及用戶A的連接請求消息中的連接目的用戶信息都與附圖1A,1B,4A和4B中實施例一、二中的相同。
附圖6A和6B是附圖1A和1B中的實施例一中加入新的用戶Z1的示例。用戶A通過交換設備向新用戶Z1發(fā)送用戶增加請求(M6)。用戶增加請求(M6)包括以下信息*要連接的新增用戶的信息(新用戶Z1);*與從用戶A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一個指示在交換設備中是否需要對引向用戶A的連接作混合的標記;及*如果用戶信息包含指示是否需要由交換設備作混合的標記,用于判定混合條件的標記;由交換設備傳給新用戶Z1的接收消息(M7)包括以下信息*給傳送目的地的信息,即給一個新用戶;*與從用戶A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需用它來確定一個收到的消息是否與某個相關呼叫有關;及*消息標識信息,用戶需用它來從那些正在與其通信的用戶中識別另一個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
用戶Z1收到消息(M7)后發(fā)送的響應消息(M8)包括以下信息*與從一相關用戶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一個指示是否需由交換設備對引向該相關用戶的連接作混合的標記;*如果用戶信息包含指示是否需要由交換設備作混合的標記,用于判定混合條件的標記;*呼叫標識信息,用于使交換設備能確定該消息是否該相關呼叫相應的用戶有關;及*消息標識信息。
從交換設備傳送給其他用戶B和C的消息(10)包括以下信息*傳送目的地的信息;
*與從一相關用戶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需用它來確定一個收到的消息是否與一相關呼叫有關;及*消息標識信息,用戶需用它來從那些正與其通信的用戶中識別另一個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
響應消息(M9)被傳送給用戶A,是他向新增用戶Z1發(fā)出了連接請求。響應消息(M9)包括響應消息(M8)中所含的與從用戶Z1引出的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交換設備需用來確定該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相應的用戶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
根據(jù)附圖6A和6B中所示結構,下面具體介紹增加一個新用戶的操作示例。
在附圖6A中,建立多方連接的用戶A指定用戶Z1作為多方連接的一個新的參與者,然后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用戶增加請求(M6)(步驟S6)。
根據(jù)包含在用戶增加請求(M6)中的用戶信息,交換設備向用戶Z1發(fā)送接收消息(M7)(步驟S7)。此時,新增用戶Z1的信息被存放在交換設備中。
在附圖6B中,收到接收消息(M7)后,用戶Z1發(fā)送響應消息(M8)給交換設備(步驟S8)。交換設備再將其作為響應消息(M9)發(fā)給請求源-用戶A(步驟S9)。這樣,用戶A和Z1之間的連接就建立了。
另外,根據(jù)存儲的多方連接用戶信息,交換設備將由它轉換的接收消息(M10)發(fā)給用戶B和C(步驟S10)。如果用戶B和C響應該消息(M10),這些用戶之間的連接就形成了。
下面介紹附圖6A和6B的示例中消息的內容。
用戶A發(fā)出的用戶增加請求(M6)中包含的信息,即與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有關是否需要混合的信息;混合標記和用戶信息中的其它混合標記的方法和定義與前面實施例中的相同。
從新增用戶來的信息,即與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負荷等級信息;有關混合的信息;消息中的混合標記和用戶信息中的混合標記的方法和定義與前面實施例中的相同。
來自用戶A的用戶增加請求(M6)中包含的有關新增的用戶的信息由交換設備保存,并加到先前存放的關于多方連接組成用戶的信息上。
附圖7A和7B顯示在附圖4A和4B的實施例二中增加一個新用戶Z1的示例。在附圖7A中,用戶A至新增用戶Z1的用戶增加請求(M6)包括的信息與附圖6A和6B的示例中的增加請求消息(M6)中的相同。
進一步,從交換設備傳送給用戶Z1的消息(M7)除附圖6A中消息的信息外還包括已連接的用戶B和C的信息。
在附圖7B中,收到消息(M7)后,和附圖5A和5B中的示例一樣,用戶Z1給用戶A發(fā)送響應消息(M8),并發(fā)送連接請求消息(M81)給用戶B和C(步驟S81)。
交換設備將響應消息(M8)轉換為響應消息(M9)傳送給用戶A(步驟S9)。除響應消息(M8)外,交換設備還發(fā)送連接請求消息(M81),其中包括將要連接的用戶中除請求源-用戶A外的所有用戶的用戶信息(步驟S81)。
這樣,和附圖4A和4B中實施例二中的消息相同的消息(M10)由交換設備發(fā)送給其他用戶,B和C(步驟S10)。
根據(jù)附圖7A和7B中所示結構,下面詳細介紹增加一個新用戶的操作示例。
建立多方連接的用戶A指定多方連接的一個新參與者-用戶Z1,并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用戶增加請求(M6)(步驟S6)。根據(jù)包含在用戶增加請求(M6)中的用戶信息,交換設備向用戶Z1發(fā)送接收消息(M7)(步驟S7)。
此時,關于目前組成多方連接的用戶的信息被加到接收消息(M7)中。進一步,新增用戶Z1的信息存放在交換設備中。用戶Z1收到接收消息(M7)后,向交換設備發(fā)送響應消息(M8)(步驟S8)。交換設備再將其作為響應消息(M9)發(fā)給請求源-用戶A(步驟S9)。這樣,用戶A和Z1之間的連接就形成了。
進一步,用戶Z1在請求消息(M81)后附加包含在收到的消息中關于組成多方連接的用戶的信息,并將消息(M81)傳送給交換設備(步驟S81)。
根據(jù)包含在連接請求消息(M81)中的用戶信息,交換設備將消息(M10)從新增用戶Z1傳送給用戶B和C(步驟S10)。
只要用戶B和C響應該消息,這些用戶之間的連接就形成了。
下面介紹附圖7A和7B的示例中消息的內容。
該方案的處理過程除從交換設備向新用戶Z1發(fā)送用戶數(shù)據(jù)外,與實施例二的相同。
從交換設備發(fā)送給新用戶Z1的用戶信息包括與組成多方連接的用戶中除用戶A外的用戶有關的信息。當新用戶Z1知道哪些用戶組成了多方連接時,用戶Z1就能向任一用戶發(fā)送消息。
斷接請求是一個消息的例子。此時,當與要連接的用戶有關的信息從新用戶增加到新的連接請求上時,交換設備根據(jù)這一信息將收到的消息發(fā)送給各個用戶。
附圖8A和8B顯示一個新用戶Z1加入附圖5A和5B中實施例三的示例。
在附圖8A中,從用戶A至新用戶Z1的用戶增加請求(M6)以及從交換設備至新用戶Z1的接收消息(M7)與附圖7A的例子中的那些相同。
從用戶Z1至用戶A的響應消息(M8),至其他用戶B和C的連接請求消息(M81),以及由交換設備發(fā)送給用戶B和C的消息(M10)也與實施例三的那些相同。
根據(jù)附圖8A和8B中所示結構,下面詳細介紹增加一個新用戶的操作示例。
建立多方連接的用戶A指定用戶Z1作為多方連接的一個新參與者,并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用戶增加請求(M6)(步驟S6)。根據(jù)包含在用戶增加請求(M6)中的用戶信息,交換設備向用戶Z1發(fā)送接收消息(M7)(步驟S7)。
與包含在用戶增加請求(M6)中新增用戶有關的信息由交換設備保存。
收到接收消息(M7)后,用戶Z1向交換設備發(fā)送響應消息(M8)(步驟S8)。交換設備再將其作為響應消息(M9)發(fā)給請求源,即用戶A(步驟S9)。這樣,用戶A和Z1之間的連接就形成了。
另外,用戶Z1將連接請求消息(M81)傳送給交換設備(步驟S81)。交換設備識別到來自用戶Z1的連接請求消息(M81)時,根據(jù)存儲的關于組成多方連接的用戶的信息將消息(M10)傳送給用戶B和C(步驟S10)。
如果用戶B和C響應消息(M10),這些用戶之間的連接就形成了。
附圖8A和8B的示例中消息的內容與實施例三中的相同。
附圖9A和9B顯示一個混合示例。交換設備事先預備了幾種混合模式。交換設備根據(jù)從用戶收到的消息或交換設備中用戶數(shù)據(jù)中的模式或結合兩者選擇一種混合模式。在附圖9A中,一個包含混合模式信息以及對每個用戶的呼叫和消息標識信息的混合方法更改請求(M11)被從用戶A傳送給交換設備(步驟S11)。
在附圖9B中,收到請求(M11)后,交換設備向用戶A發(fā)送一個混合更改完成通知(M12),該通知包括對每個用戶的呼叫和消息標識信息(步驟S12)。
下面詳細介紹附圖9A和9B中更改混合方法所進行的處理。如果交換設備預備了幾種不同的混合方法,作為多方連接的參與者之一的某個特定用戶發(fā)出混合方法更改請求(M11)來改變自己的混合方法(步驟S11),如附圖9A所示。
收到請求后,交換設備根據(jù)要求更改混合方法,并向該特定用戶返回一個完成消息(M12)(步驟S12),如附圖9B所示。
混合方法更改請求(M11)選擇一種由交換設備預備的混合模式。
附圖10A和10B顯示在附圖1A和1B的實施例一中特定用戶Z從連接中斷開的例子。在附圖10A中,從用戶A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M13)給交換設備(步驟S13)。斷接請求消息(M13)包括呼叫標識信息,交換設備需用它來確定此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的有關用戶有聯(lián)系;消息標識信息;以及與要斷接的用戶Z有關的信息。
斷接請求消息(M15)從交換設備傳送給不斷接的用戶(步驟S15)。消息(M15)包括被叫用戶用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用來從那些正與其通信的用戶中識別另一個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以及消息信息。
從交換設備到要斷接的用戶Z的斷接請求消息(M14)包括呼叫標識信息(步驟S14)。
在附圖10B中,從要斷接的用戶Z傳送給交換設備的完成消息(M16)也包括呼叫標識信息(步驟S16)。進一步,從交換設備傳送給請求斷接的用戶(用戶A)的完成消息(M17)包括被叫用戶用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用來從那些正與其通信的用戶中識別另一個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步驟S17)。
從未被斷接的用戶B和C傳送給交換設備的完成消息(M17)包括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交換設備需用它來確定該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的有關用戶有關系(步驟S18)。
下面將給出在附圖10A和10B中特定用戶A在斷接另一用戶Z時發(fā)送和接收消息的過程的詳細說明。建立多方連接的特定用戶A從組成多方連接的用戶中選擇任一用戶Z,并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M13)(步驟S13),如附圖10A所示。
交換設備識別到此消息后,它向相關用戶Z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M14)(步驟S14),并向其他用戶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M15)以斷開與相關用戶Z的連接(步驟S15),如附圖10A所示。
被請求斷接的用戶Z發(fā)送完成消息(M16)給交換設備(步驟S16)。交換設備將其作為完成消息(M17)傳送給請求用戶A(步驟S17),見附圖10B。然后,交換設備等待從用戶B和C收到與相關用戶Z斷接的完成通知(M18)(步驟S18),見附圖10B。
交換設備與相關用戶的斷接可能在收到來自用戶A的斷接請求后執(zhí)行,也可能在稍后收到斷接完成通知后進行。
附圖11A和11B顯示在附圖5A和5B的實施例三中一個特定用戶Z要斷接的例子。從用戶A向交換設備的斷接請求消息(M13)包括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交換設備需用它來確定該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的有關用戶有關;以及與要被斷接的用戶Z有關的信息。
從交換設備到要被斷接的用戶Z的斷接請求消息(M14)包括呼叫標識信息。
從要被斷接的用戶Z傳送給交換設備的完成消息(M15)也包括呼叫標識信息。
從交換設備到請求斷接的用戶-用戶A的完成消息(M16)包括被叫用戶需用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以及被叫用戶需用來從那些正與其通信的用戶中識別另一個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
由要被斷接的用戶Z傳送給交換設備的斷接請求消息(M17)包括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交換設備需用它來確定該消息是否與參與相關呼叫的用戶有關。
由交換設備傳送給未被斷接的用戶-用戶B和C的斷接請求消息(M18)包括被叫用戶用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用來從那些正與其通信的用戶中識別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以及對于要被斷接的用戶的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
下面將給出附圖11A和11B中用戶A在斷接另一用戶Z時發(fā)送和接收消息的進程的詳細說明。建立多方連接的特定用戶A從組成多方連接的其他用戶中指明任一用戶,并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M13)(步驟S13),如附圖11A所示。
交換設備識別到此消息后,它向相關用戶Z發(fā)送斷接請求(M14)(步驟S14)。在附圖11B中,當交換設備從相關用戶Z收到完成消息(M15)(步驟S15)后,它將其作為完成消息(M16)傳送給請求源A-用戶A(步驟S16)。
相關用戶Z向交換設備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M17)以將其與其他用戶斷接(步驟S17)。
交換設備參考存儲的多連接信息查找需送斷接請求的用戶,并向他們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M18)(步驟S18)。然后,在收到他們的完成通知后,斷接進程就結束了。
用戶Z從其他用戶的斷接可能在交換設備收到斷接請求時進行,也可能在收到完成通知時進行。
附圖12A和12B顯示在附圖4A和4B的實施例二中要斷接用戶Z的例子。
從用戶A到交換設備發(fā)送的斷接請求消息(M13)包括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交換設備需用它來確定該消息是否與參與相關呼叫的相關用戶有關;以及與要被斷接的用戶Z有關的信息。
從交換設備到用戶Z的斷接請求消息(M14)包括呼叫標識信息,用戶附加請求(M6)和與用戶Z所連接的用戶(用戶A除外)有關的信息。從用戶Z到交換設備的完成消息(M15)包括呼叫標識信息。
從交換設備到請求斷接的用戶-用戶A的完成消息(M16)包括被叫用戶用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用來從那些正與其通信的用戶中識別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
從要被斷接的用戶Z到交換設備的斷接請求消息(M17)包括交換設備需用它來確定該消息是否與參與相關呼叫的用戶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和與用戶Z相連的用戶(用戶A除外)的有關信息。
從交換設備傳送給未被斷接的用戶-用戶B和C的斷接請求消息(M18)包括被叫用戶用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用來從那些正與其通信的用戶中識別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以及對于要被斷接的用戶Z的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
下面將給出附圖12A和12B中特定用戶A在斷接另一用戶Z時發(fā)送和接收消息的過程的詳細說明。建立多方連接的特定用戶A從組成多方連接的其他用戶中指定任一用戶Z,并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M13)(步驟S13),如附圖12A所示。
交換設備識別到此消息時,向相關用戶Z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M14)(步驟S14)。在附圖12B中當交換設備從相關用戶Z收到完成消息(M15)(步驟S15)時,它將其作為完成消息(M16)傳送給請求用戶A(步驟S16)。
相關用戶Z向交換設備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M17)以將其從其他用戶斷接(步驟S17)。此時,與用戶Z相連的用戶(用戶A除外)的有關信息被附加到消息(M17)上。
收到斷接請求消息(M17)后,交換設備檢查消息(M17)中的用戶信息以找出需送斷接請求的那些用戶,并向他們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M18)(步驟S18)。然后,在收到來自那些用戶的完成通知后,斷接進程就結束了。
用戶Z從其他用戶的斷接可能在交換設備收到斷接請求時進行,也可能在它收到完成通知時進行。
要被斷接的用戶Z保持與他相連的用戶的有關信息,這樣,收到斷接請求(M14)后,用戶Z將此信息加到斷接請求消息(M17)后。因此,即使交換設備沒有與組成多方連接的用戶有關的信息,它也能將斷接請求發(fā)送給所有的相關用戶。
附圖13A和13B顯示了一個特定用戶自愿從連接中斷開的例子。用戶A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釋放他自己的連接的請求消息(M19)。斷接請求消息(M19)包括交換設備用來確定該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
從交換設備傳送給未被斷接的用戶-用戶B、C和Z的斷接請求消息(M21)包括被叫用戶用來確定收到的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被叫用戶用來從那些正與其通信的用戶中識別使用收到的消息的用戶的消息標識信息,以及有關要斷接的用戶A的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
從交換設備到請求斷接的用戶-用戶A的完成消息(M20)包括呼叫標識信息。
下面將給出附圖13A和13B中特定用戶A在釋放自己時發(fā)送和接收消息的過程的詳細說明。建立多方連接的特定用戶A發(fā)送一個將自己斷接的斷接請求消息(M19)給交換設備(步驟S19)。
交換設備識別到此消息后,向用戶A發(fā)送完成請求(M20)(步驟S20)。另外,交換設備向剩余的用戶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M21),說明將對相關用戶A執(zhí)行斷接(步驟S21)。如果交換設備收到完成通知,進程隨后將終止。
交換設備處的斷接可能在交換設備收到斷接請求,向其他用戶發(fā)送此斷接請求消息后進行,也可能在收到完成通知后進行。
在這個例子中,在斷接請求用戶信息中未標明請求其斷接的用戶。當發(fā)出的僅僅是對相關用戶的斷接請求時,交換設備很容易識別請求其斷接的相關用戶。
附圖14A和14B顯示一個用戶A發(fā)出呼叫終止請求的例子。來自用戶A的呼叫終止請求消息(M22)包括交換設備用來確定該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
從交換設備到其他用戶B、C和Z的斷接請求消息(M24)包括用戶需用來確定該消息是否與相關呼叫有關的呼叫標識信息。完成消息(M23)被傳送給發(fā)出呼叫終止消息(M22)的用戶A。
下面將給出用戶A發(fā)送和接收消息以將他自己斷開的進程的說明。在附圖14A中,建立多方連接的用戶A向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終止多方連接的呼叫終止消息(M22)(步驟S22)。
在附圖14B中,交換設備識別消息(M22)并向用戶A發(fā)送完成通知(M23)(步驟S23)。另外,交換設備根據(jù)由它存儲的關于組成多方連接的用戶的信息,向所有的用戶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M24)(步驟S24)。
為向一個首先加入多方連接的用戶發(fā)送消息,參考了附圖2中連接信息存儲區(qū)的連接完成顯示。當進行與某用戶的連接時,交換設備暫停向該用戶發(fā)送消息直到連接完成。
正如上述實施例和例子所述,為向一個首先加入多方連接的用戶發(fā)送消息,參考了附圖2中存儲器4的連接信息存儲區(qū)41中存儲的連接完成顯示。當進行與某用戶的連接時,交換設備的信號收發(fā)器2暫停向該用戶發(fā)送消息直到連接完成。這樣就防止了從交換設備向該用戶發(fā)送非法消息。
正如前面所詳細闡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很容易建立雙向連接,并能在連到同一交換設備的多個用戶中增加和刪除。而且,如果需要,交換設備或用戶可以采用混合單元用于上行連接。
因而滿足了ATM交換機建立雙向連接和多方連接的需求,并能實現(xiàn)雙向多方連接。
上述實施例只是用來解釋本發(fā)明,因此,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決定,并且與權利要求的描述等同的內容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形成多方雙向連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識別從主叫用戶發(fā)送的連接請求消息,該消息包括與在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的其他n-1個被叫用戶有關的信息;同時或順序向所述n-1個被叫用戶發(fā)送所述連接請求消息,并從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將來自該所述n-1個被叫用戶的響應傳送給所述主叫用戶;及在所述主叫用戶和所述被叫用戶之間建立雙向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從所述n-1個被叫用戶中之一接收響應消息,并將該響應消息轉換成接收消息,然后發(fā)送給所有其他的被叫用戶,從而在除所述主叫用戶外的所述n-1個被叫用戶間建立雙向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定義一個來自所述主叫用戶的一個下行連接,和來自所述n-1個被叫用戶中之一的一個下行連接;以及復制每個所述下行連接上的信元,并將所述復制的信元發(fā)送給所有所述剩余的n-1個用戶。
4.一種用于在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形成多方雙向連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識別來自一個主叫用戶的連接請求消息,該消息包括與其他n-1個被叫用戶有關的信息。從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同時或順序向與所述連接請求消息有關的所述n-1個被叫用戶發(fā)送該連接請求消息,該消息包括與所述主叫用戶和所述剩余的用戶有關的信息;傳送對包括與所述主叫用戶和所述剩余的用戶有關的信息的所述消息的響應,并利用包含在來自所述n-1個用戶的每一個的消息中有關所述其他用戶的信息,向其他用戶發(fā)送連接請求消息;在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識別送給所述其他用戶的連接請求消息,并向該其他用戶發(fā)送消息;在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識別到從所述其他用戶來的響應消息后,設置到所述被叫用戶的連接;在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如果從所述用戶收到與來自所述主叫用戶的連接請求消息有關的響應消息,只定義一個來自該主叫用戶的下行連接,復制該連接上的信元,并將結果發(fā)給其他的n-1個用戶,再設置到除該主叫用戶外的所述用戶的雙向連接;及在所述交換設備中,僅定義一個來自所述用戶的下行連接,復制該連接上的信元,并將結果發(fā)給其他的n-1個用戶。
5.用于在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形成多方雙向連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識別來自一個主叫用戶的連接請求消息,該消息包括與其他n-1個被叫用戶有關的信息,收到此連接請求消息后,同時或順序向該n-1個被叫用戶發(fā)送收到的消息;收到所述消息的n-1個用戶中的每個都返回一個響應消息,并向該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在相關用戶和所有剩余用戶之間建立連接的請求消息;及在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接收在所述用戶間建立連接的請求消息并向將與所述相關用戶互連的用戶發(fā)送一個接收消息,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識別出與該用戶收到的所述消息有關的響應時向所述相關用戶發(fā)送一個響應消息,只定義一個來自所述用戶的下行連接,復制該下行連接上的信元,并將結果發(fā)給所述n-1個用戶以建立與除主叫用戶外的n-1個用戶之間的雙向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來自所述主叫用戶的連接請求消息包括該主叫用戶用來選擇是否由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進行混合以形成從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到該主叫用戶的單個連接或形成n-1個連接的信息。
7.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主叫用戶的信息保存在所述交換設備中,該信息包括該主叫用戶用來選擇是否由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進行混合以形成從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到該主叫用戶的單個連接或形成n-1個連接的信息。
8.根據(jù)權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與所述連接請求消息有關的n-1個被叫用戶發(fā)送的響應信息或連接請求消息包括所述被叫用戶用來選擇是否由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進行混合以形成從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到該主叫用戶的單個連接或形成n-1個連接的信息。
9.根據(jù)權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被叫用戶的信息由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保存,此信息包括所述被叫用戶用來選擇是否由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進行混合以形成從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到該主叫用戶的單個連接或形成n-1個連接的信息。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由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預備的多種混合方法,根據(jù)用戶消息或用戶信息中包含的數(shù)據(jù),或根據(jù)所述用戶消息和包含在所述用戶信息中的數(shù)據(jù)的組合兩者來選擇。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來自所述每個被叫用戶的響應消息包括與連接有關的帶寬信息和業(yè)務等級信息,從其中一個被叫用戶到所述n-1個用戶的連接在與來自所述主叫用戶的連接的條件不同的條件下建立。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從特定的被叫用戶收到的消息被發(fā)送之前,當所述交換設備還沒有收到針對來自所述主叫用戶的接收請求的響應時,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證實與該被叫用戶的通信是被允許的,然后該交換設備等待該特定被叫用戶發(fā)送收到的消息,直至收到該特定被叫用戶的響應。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交換設備在使組成所述多方雙向連接的所述用戶的表與這些用戶的連接條件以及用于建立這些用戶之間的連接的呼叫標識信息和消息標識信息相聯(lián)系的同時生成數(shù)據(jù),并保存這些數(shù)據(jù)。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當組成一個雙向連接的所述N個用戶之一要加入一個或多個新用戶時,該用戶向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用戶增加請求,該請求包括所述新用戶的有關信息,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提供后續(xù)連接所需的信息。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當組成一個雙向連接的所述N個用戶的一個特定用戶要斷開另一用戶時,該特定用戶向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該消息包括與所述要被斷接的用戶有關的信息;而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則向該要被斷接的用戶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以及只表明通信終止的呼叫標識信息,并發(fā)送一個說明與該要被斷接的用戶有關的連接和刪除的斷接請求消息;并在收到針對所述斷接請求消息的完成消息后,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斷開該連接并向請求斷接的所述特定用戶發(fā)送該完成消息。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當組成一個雙向連接的所述N個用戶的一個特定用戶要斷開另一用戶時,該特定用戶向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該消息包括與所述要被斷接的用戶有關的信息;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向該要被斷接的用戶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以及只表明通信終止的呼叫標識信息,并向請求斷接的特定用戶發(fā)送完成消息;所述要被斷接的用戶發(fā)送一個說明要刪除與該要被斷接的用戶以及該要被斷接的用戶的斷接有關的信息的斷接請求消息;在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收到來自該要被斷接的用戶的所述消息后,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向它所識別的所有有關用戶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該消息說明要刪除與要被斷接的用戶以及要被斷接的用戶的斷接有關的信息,在收到響應后,與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所存放的與要被斷接的用戶有關的數(shù)據(jù)就被刪除,而該用戶也被斷接。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當組成一個雙向連接的所述N個用戶的一個特定用戶要斷開另一用戶時,特定用戶向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該消息包括與所述要被斷接的用戶有關的信息;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向該要被斷接的用戶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以及只表明通信終止的呼叫標識信息,并向請求斷接的特定用戶發(fā)送完成消息;所述要被斷接的用戶發(fā)送一個說明要刪除與該要被斷接的用戶以及該要被斷接的用戶的斷接有關的數(shù)據(jù)的斷接請求消息以及與所連接的用戶有關的信息;當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收到來自要被斷接的用戶的所述消息后,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向所述斷接請求消息中注明的所有用戶發(fā)送一個斷接請求消息,該消息說明要刪除與要被斷接的用戶以及被斷接的用戶的斷接有關的信息,在收到響應后,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所存放的與要被斷接的用戶有關的數(shù)據(jù)就被刪除,而該用戶也被斷接。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當組成一個雙向連接的所述N個用戶的一個特定用戶希望從此雙向連接中斷開時,該特定用戶向所述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斷接該特定用戶的斷接請求消息,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向該特定用戶發(fā)送一個完成消息,并向所述其他N-1個用戶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該消息表明要刪除與該特定用戶以及該特定用戶的斷接有關的數(shù)據(jù);并在收到來自該N-1個用戶的斷接完成消息后,該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所存放的與該特定用戶有關的數(shù)據(jù)就被刪除,而該特定用戶也被斷接。
19.用于在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形成多方雙向連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組成所述雙向連接的N個用戶之一,采用一種預先設定的混合更改的過程來從混合更改請求消息中獲取由所述特定用戶指定的混合方法,從而改變該特定用戶在雙向連接中的混合方法。
20.用于在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形成多方雙向連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組成雙向連接的N個用戶之一要終止所述雙向連接時,從該用戶向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發(fā)送一個呼叫斷接請求消息;向該用戶發(fā)送一個完成消息而向N-1個用戶發(fā)送斷接請求消息;并且,在收到針對該斷接請求消息的響應消息后,斷開該呼叫。
全文摘要
本文公開了一個ATM交換設備建立雙向和多方連接的方法,該方法包括識別主叫用戶送出的含有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中的其他N-1個被叫用戶的信息的連接請求消息;將連接請求消息發(fā)送給N-1個被叫用戶,并由異步傳輸模式交換設備將N-1個被叫用戶的響應發(fā)送給主叫用戶;從而在主叫用戶和被叫用戶之間建立起雙向連接。
文檔編號H04Q11/04GK1181672SQ9712114
公開日1998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平瀨文雄 申請人:富士通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