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減速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家用電器如:攪拌機,碎豆機,榨汁等需要安裝有減速驅動裝置,由于這些家用電器越來越多地將這些功能集成起來,即一臺電器具備攪拌、碎豆和壓榨的功能和輸出,現有技術中,出現的多功能輸出的家用電器是由多輸出軸,不同方位設置的,結構復雜,附件多,占用空間大,使家用電器的體積龐大,變換操作時又要經常轉換工位,非常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減速驅動裝置,電機軸輸出端同時設置有三個同心轉動的傳動盤進行輸出,結構簡單,附件少,占用空間少,使家用電器的體積縮小,變換操作時不用轉換工位,非常簡便。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減速驅動裝置,包括電機,所述電機設置有電機軸,所述的電機軸輸出端固定有第一傳動盤,所述的電機軸還固定有小齒輪,所述小齒輪連接有第一傳動機構,所述的小齒輪帶動第一傳動機構進行傳動,所述第一傳動機構的輸出端固定有第二傳動盤,所述第一傳動機構連接有第二傳動機構,所述的第一傳動機構驅動第二傳動機構進行傳動,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輸出端固定有第三傳動盤,所述的第一傳動盤、第二傳動盤和第三傳動盤同心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傳動機構包括有雙聯下帶輪和雙聯上帶輪,所述的小齒輪嚙合有下嚙合帶,所述的下嚙合帶的輸出端與雙聯下帶輪下端嚙合,所述雙聯下帶輪的上端嚙合有上嚙合帶,所述上嚙合帶的輸出端與雙聯上帶輪下端嚙合。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雙聯上帶輪上端與第二傳動盤嚙合傳動。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傳動機構包括有齒輪板、固定在齒輪板上的內齒殼、雙聯行星輪和行星齒輪架,所述的雙聯行星輪的下端與雙聯上帶輪上端嚙合,所述的雙聯行星輪的上端與內齒殼嚙合轉動,所述雙聯行星輪的軸心固定在第三傳動盤和行星齒輪架間,并帶動第三傳動盤轉動。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齒輪板下端固定安裝有底盤,所述的第一傳動機構設置在底盤內。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電機軸通過一個以上的軸承套穿入雙聯上帶輪軸心。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雙聯下帶輪軸心設有一個以上的軸承。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雙聯下帶輪中部固定設置有輪板,所述的雙聯下帶輪和小齒輪下端設有環(huán)形凸緣。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電機軸下端設置有降溫葉輪。
更進一步地,所述底盤下端固定安裝有減震板,所述的電機固定在減震板上,所述減震板四角設置有減震墊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電機軸轉動的同時,固定在電機軸上的第一傳動盤一起轉動輸出,另一方面,固定在電機軸上的小齒輪也一起轉動,小齒輪帶動第一傳動機構進行傳動,第一傳動機構帶動第二傳動盤轉動輸出,第一傳動機構帶動第二傳動機構進行傳動,第二傳動機構帶動第三傳動盤轉動輸出,第一傳動盤、第二傳動盤和第三傳動盤的轉動輸出同心,結構簡單,附件少,占用空間少,使家用電器的體積縮小,變換操作時不用轉換工位,非常簡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2,一種減速驅動裝置,包括有電機1,電機設置有電機軸11,電機軸11輸出端固定有第一傳動盤21,電機軸11還固定有小齒輪31,小齒輪31連接有第一傳動機構,小齒輪31帶動第一傳動機構進行傳動,第一傳動機構的輸出端固定有第二傳動盤41,第一傳動機構連接有第二傳動機構,第一傳動機構驅動第二傳動機構進行傳動,第二傳動機構輸出端固定有第三傳動盤51,第一傳動盤21、第二傳動盤41和第三傳動盤51同心轉動。
電機軸11轉動的同時,固定在電機軸11上的第一傳動盤21一起轉動輸出,另一方面,固定在電機軸11上的小齒輪31也一起轉動,小齒輪31帶動第一傳動機構進行傳動,第一傳動機構帶動第二傳動盤41轉動輸出,第一傳動機構帶動第二傳動機構進行傳動,第二傳動機構帶動第三傳動盤51轉動輸出,第一傳動盤21、第二傳動盤41和第三傳動盤51的轉動輸出同心,結構簡單,附件少,占用空間少,使家用電器的體積縮小,變換操作時不用轉換工位,非常簡便。
第一傳動機構包括有雙聯下帶輪61和雙聯上帶輪62,小齒輪31嚙合有下嚙合帶,下嚙合帶的輸出端與雙聯下帶輪61下端嚙合,雙聯下帶輪61的上端嚙合有上嚙合帶,上嚙合帶的輸出端與雙聯上帶輪62下端嚙合,小齒輪31通過下嚙合帶帶動雙聯下帶輪61轉動,雙聯下帶輪61通過上嚙合帶帶動雙聯上帶輪62轉動。
雙聯上帶輪62上端與第二傳動盤41嚙合傳動,雙聯上帶輪62帶動第二傳動盤41轉動輸出。
第二傳動機構包括有齒輪板74、固定在齒輪板74上的內齒殼73、雙聯行星輪71和行星齒輪架72,雙聯行星輪71的下端與雙聯上帶輪62上端嚙合,雙聯行星輪71的上端與內齒殼73嚙合轉動,雙聯行星輪71的軸心固定在第三傳動盤51和行星齒輪架72間,并帶動第三傳動盤51轉動,雙聯上帶輪62帶動雙聯行星輪71在內齒殼73內嚙合轉動,雙聯行星輪71帶動第三傳動盤51和行星齒輪架72轉動,第三傳動盤51轉動輸出。
齒輪板74下端固定安裝有底盤63,第一傳動機構設置在底盤63內,保護內部傳動。
電機軸11通過一個以上的軸承套穿入雙聯上帶輪62軸心,由于電機軸11長期高速和反復轉動,軸承的設置可以加強穩(wěn)定性和減少磨損,同時,雙聯上帶輪62套在電機軸11上,迎合同心轉動輸出,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少。
雙聯下帶輪61軸心設有一個以上的軸承,加強帶齒傳動的穩(wěn)定性和減少磨損。
雙聯下帶輪61中部固定設置有輪板64,雙聯下帶輪61和小齒輪31下端設有環(huán)形凸緣65,防止下嚙合帶和上嚙合帶傳動時跑偏,加強帶齒傳動的穩(wěn)定性。
電機軸11下端設置有降溫葉輪12,電機軸11轉動的同時帶動降溫葉輪12進行降溫,防止過熱。
底盤63下端固定安裝有減震板13,電機1固定在減震板13上,減震板13四角設置有減震墊塊14,由于電機1長期處于高速運轉狀態(tài),為了減少電機1所產生的振動。加設減震墊塊14和減震板13,起到緩沖功能。
以上所述,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都應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