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元件的溫度調節(jié)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蓄電元件的溫度調節(jié)構造。
【背景技術】
[0002]電池例如能夠由收置進行充放電的發(fā)電元件的殼體主體和覆蓋殼體主體的開口的蓋構成。在將電池冷卻的情況下,能夠使冷卻介質(例如冷卻風)接觸電池上側的蓋或電池下側的殼體主體的底面。
[0003]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 - 173536號公報
[0006]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 - 109126號公報
[0007]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 - 301877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 - 015788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0 - 192207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0 — 277863號公報
[0011]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11 — 023296號公報
[0012]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11 — 181224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13]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4]然而,在使冷卻介質接觸電池上側的蓋而將電池冷卻的情況下,蓋相對于與發(fā)電元件接觸的殼體主體分體地構成。因此,熱阻升高,存在冷卻效率低的課題。
[0015]另一方面,發(fā)電元件所接觸的殼體主體的底面,其熱阻比蓋低,所以可以考慮使冷卻介質與電池下側的底面接觸而進行冷卻。然而,僅靠使冷卻介質與殼體主體的底面接觸,難以高效率地將電池冷卻(例如專利文獻I)。
[001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溫度調節(jié)構造,其在由收置進行充放電的發(fā)電元件的殼體主體與蓋構成的蓄電元件中,使溫度調節(jié)用的空氣與隔著發(fā)電元件與蓋相對的殼體主體的底面接觸而能夠高效地進行蓄電元件的溫度調節(jié)。
[0017]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0018]本發(fā)明的蓄電元件的溫度調節(jié)構造,所述蓄電元件具有:殼體主體,其收置進行充放電的發(fā)電元件,并具備供所述發(fā)電元件插入的開口部;和蓋,其封塞所述殼體主體的所述開口部。而且,與所述蓄電元件接觸的溫度調節(jié)用的空氣,從相對于隔著所述發(fā)電元件與所述蓋相對的所述殼體主體的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供給。
[0019]根據本發(fā)明,與蓄電元件接觸的溫度調節(jié)用的空氣,從相對于構成蓄電元件的殼體主體的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供給,所以能夠使溫度調節(jié)用的空氣與殼體主體的底面接觸而高效地進行蓄電元件的溫度調節(jié)。
[0020]所述蓄電元件構成為,在所述蓋與所述底面相對的方向上的第I長度,比與所述第I長度垂直的第2長度短。
[0021]所述溫度調節(jié)構造進一步具有導向部件,所述導向部件具備:供給通路,其將所述空氣向所述底面引導;和導向面,其將從所述供給通路流入而與所述底面進行熱交換的所述空氣沿所述底面向外側引導。
[0022]所述導向部件可以:在與所述供給通路相鄰的位置具備排出通路,所述排出通路與所述供給通路區(qū)劃開而設置,使與所述底面進行熱交換后的所述空氣排出。
[0023]所述導向面構成為:將從所述供給通路流入而與所述底面進行熱交換的所述空氣沿所述底面朝向與所述供給通路相鄰的所述排出通路引導。
[0024]所述排氣通路構成為經由所述導向面配置于所述供給通路的兩側。
[0025]構成為:所述供給通路在朝向所述底面的方向上大致垂直地引導所述空氣,并且所述排出通路在從所述底面離開的方向上引導經由所述導向面流入的所述空氣。
[0026]所述供給通路、所述導向面以及所述排出通路與所述底面相對應而設置,相對于所述蓄電元件的所述空氣的進排氣相對于I個所述底面而進行。
[0027]所述導向部件能夠可以:具有相對于所述導向面配置于所述底面?zhèn)鹊脑O置部,為了在所述導向面與所述底面之間形成供所述空氣流動的空間,所述底面的一部分與所述設置部接觸。
[0028]所述供給通路在所述底面的第I方向上延伸,并形成為,越接近所述底面,與所述第I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所述供給通路的寬度越窄。
[0029]所述溫度調節(jié)構造能夠構成為下述溫度調節(jié)構造:在沿預定方向并排配置有多個所述蓄電元件的蓄電裝置中,所述空氣從相對于所述各蓄電元件各自的所述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被供給。
[0030]所述溫度調節(jié)構造可以具有導向部件,所述導向部件與所述各蓄電元件各自的所述底面相對應而設置,并具備:供給通路,其將所述空氣向所述底面引導;和導向面,其將從所述供給通路流入而與所述底面進行熱交換的所述空氣沿所述底面向外側引導。
[0031]構成為:所述供給通路在與所述預定方向垂直的所述底面的長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導向面沿所述底面,在與所述長度方向垂直的所述底面的寬度方向上引導與所述底面進行熱交換的所述空氣。
[0032]構成為:所述導向面沿所述底面,在所述長度方向上引導與所述底面進行熱交換的所述空氣。
[0033]所述導向部件在與所述供給通路相鄰的位置具備排出通路,所述排出通路與所述供給通路區(qū)劃開而設置,使與所述底面進行熱交換后的所述空氣排出。所述溫度調節(jié)構造可以具有所述空氣的進氣路徑和排氣路徑,所述排氣路徑隔著所述進氣路徑在與所述預定方向垂直的位置與所述進氣路徑區(qū)劃開而設置,并與所述排出通路相連通。
[0034]在所述預定的方向上相鄰的2個所述蓄電元件之間用絕緣層封塞。
[0035]所述蓋能夠具備:電極端子,其與所述發(fā)電元件電連接;和排出部,其用于將在所述殼體主體內產生的氣體排出到外部。
【附圖說明】
[0036]圖1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電池包的溫度調節(jié)構造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
[0037]圖2是實施例1中的電池包的概略側視圖。
[0038]圖3是實施例1中的單電池的外觀立體圖。
[0039]圖4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單電池的內部構造的圖。
[0040]圖5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電池包的概略剖視圖。
[0041]圖6是表不實施例1中的導向部件的一例的外觀立體圖。
[0042]圖7是實施例1中的導向部件的俯視圖。
[0043]圖8是實施例1中的導向部件的仰視圖。
[0044]圖9是實施例1中的導向部件的剖視圖。
[0045]圖10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與單電池的底面接觸的空氣的流動例的圖。
[0046]圖11是用于說明實施例1中、在進氣路徑流動的空氣由導向部件向構成電池組的各單電池被引導的方式的圖。
[0047]圖12是用于說明實施例1中的、針對單電池的底面的溫度調節(jié)用的空氣的吸排氣的圖,是圖11的局部放大圖。
[0048]圖13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通過導向部件向單電池的底面進氣的方式的一例。
[0049]圖14是表示實施例1的、與單電池的底面接觸的空氣通過導向部件排氣的方式的一例。
[0050]圖15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導向部件的第I變形例的剖視圖。
[0051]圖16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導向部件的第2變形例的剖視圖。
[0052]圖17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導向部件的第3變形例的剖視圖。
[0053]圖18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導向部件的第4變形例的剖視圖。
[0054]圖19是用于說明實施例1的第4變形例中的、針對單電池的底面的溫度調節(jié)用的空氣的吸排氣的圖。
[0055]圖20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第5變形例的剖視圖。
[0056]圖21是表不實施例2中的導向部件的一例的外觀立體圖。
[0057]圖22是用于說明在實施例2中、在進氣路徑流動的空氣通過導向部件向構成電池組的各單電池被引導并在單電池的底面沿長度方向流動的方式的圖。
[0058]圖23是表示在實施例2中的與單電池的底面接觸的空氣流動的例子的圖。
[0059]圖24是實施例2中的導向部件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0]以下,關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0061](實施例1)
[0062]圖1至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例的圖。圖1是表示電池包的溫度調節(jié)構造的一例的概略立體圖。在圖1中,X軸、Y軸以及Z軸是互相垂直的軸。X軸、Y軸以及Z軸的關系在其他附圖中也是同樣的。在本實施例中,將與鉛垂方向相當?shù)妮S設為Z軸。
[0063]電池包I能夠搭載于車輛。電池包I固定于車輛的地板(車身),能夠配置于例如車室內的前座和/或后座等座椅下的空間、前座的座椅間的空間、位于后座后方的行李廂空間等。
[0064]電池包I輸出車輛的行駛所用的能量。作為車輛,有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所謂混合動力汽車是下述車輛:作為用于使車輛行駛的動力源,除電池包I外,還具備燃料電池和/或內燃機等其他動力源。電動汽車是作為車輛的動力源僅具備電池包I的車輛。
[0065]電池包I連接于電動發(fā)電機。電動發(fā)電機能夠通過接受來自電池包I的電而生成用于使車輛行駛的動能。電動發(fā)電機連接于車輪,由電動發(fā)電機生成的動能傳遞到車輪。在使車輛減速或停止時,電動發(fā)電機將在車輛的制動時產生的動能轉換成電能。由電動發(fā)電機生成的電能能夠儲存于電池包I。
[0066]在電池包I與電動發(fā)電機之間的電流路徑上,能夠配置DC/DC轉換器和/或變換器。如果使用DC/DC轉換器,則能夠將電池包10的輸出電壓升壓而向電動發(fā)電機供給,或者將來自電動發(fā)電機的電壓降壓而向電池包I供給。另外,如果使用變換器,則能夠將從電池包I輸出的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作為電動發(fā)電機能夠使用交流電動機。
[0067]圖2是本實施例的電池包I的概略側視圖。電池包I具有上部殼體200以及下部殼體300。在由上部殼體200以及下部殼體300包圍的收置空間中一并配置有電池組100與導向部件50。
[0068]如圖1以及圖2所示,電池組100與本發(fā)明的蓄電裝置相應。電池組100具有多個單電池10,多個單電池10在預定方向(X方向)上并排。單電池10與本發(fā)明的蓄電元件相應。多個單電池10通過匯流條串聯(lián)電連接。另外,在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