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蓄電模塊。
【背景技術】
[0002]作為在內(nèi)部收納蓄電要素而構成的蓄電元件的一例,公知有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等二次電池等。通過連接多個鋰離子電池等二次電池構成電池模塊。關于這樣的電池模塊,例如公知有專利文獻I記載的電池模塊等。
[0003]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10312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7]在上述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將多個單電池層壓而成的電池模塊,該單電池的正極及負極的導線端子從端部突出。在該電池模塊中,相鄰的單電池通過將極性不同的(相反極性的)導線端子彼此連接而被串聯(lián)連接起來。
[0008]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電池模塊中,在導線端子的兩面?zhèn)扰渲媒^緣板進行夾持,以防止導線端子彼此的短路。因此,在該電池模塊中,在層壓方向上相鄰的單電池以分開了絕緣板的厚度尺寸的量的狀態(tài)進行配置。
[0009]但是,在如該電池模塊這樣將多個蓄電元件層壓而成的電池模塊中,由于充放電的反復等,蓄電元件有時處于高溫狀態(tài)。在蓄電元件處于高溫狀態(tài)時,擔憂性能的下降。
[0010]本發(fā)明正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了散熱性的蓄電模塊。
[0011]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0012]作為提高散熱性的方法,可以考慮例如在層壓方向上相鄰的蓄電元件之間配置金屬板等導熱性板材的結構,但如果僅是將金屬板夾在蓄電元件之間,則擔憂因金屬板和蓄電元件的導線端子的接觸等而導致的短路的產(chǎn)生。
[0013]因此,研宄了如下的結構作為既防止短路又提高散熱性的方法:配置有導線端子的部分使用由絕緣性材料構成的部件(絕緣部件),配置有蓄電元件主體的部分使用由導熱性材料構成的部件(導熱部件)。在此,如果在蓄電元件中分開(分體)配置絕緣部件和導熱部件,將擔憂因振動等產(chǎn)生部件的錯位,進而因?qū)岵考蛯Ь€端子等的接觸而產(chǎn)生短路,因而優(yōu)選將絕緣部件和導熱部件設為一體而使其不會錯位。
[0014]鑒于上述情況,經(jīng)過認真研宄的結果得到了將絕緣部件和導熱部件高效地設為一體的結構。本發(fā)明就是基于這種新的認識而完成的。
[0015]即,本發(fā)明為一種蓄電模塊,具有:層壓體,將多個蓄電元件層壓而成,該蓄電元件具有從端部向外側方向突出的正極和負極的導線端子;絕緣樹脂制的保持部件,被安裝在所述蓄電元件的端部中的至少所述導線端子突出的端部,用于保持該蓄電元件;以及導熱板材,由導熱性材料構成,配置于在層壓方向上相鄰的所述蓄電元件之間,并且將在所述蓄電元件產(chǎn)生的熱量傳導到外部,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導熱板材中的一方設有卡合部,在另一方設有與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通過使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相互卡合,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導熱板材成為一體。
[0016]在本發(fā)明中,導熱板材和保持部件通過使在一方設置的卡合部與在另一方設置的被卡合部相互卡合而成為一體,因而如果使在一個部件中設置的卡合部與在另一個部件中設置的被卡合部卡合,能夠使導熱板材和保持部件成為一體。其結果是,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既防止因與導線端子等接觸而引起的短路、又提高了散熱性的蓄電模塊。
[0017]本發(fā)明優(yōu)選是如下的結構。
[0018]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保持部件形成有用于滑動安裝所述導熱板材的滑動部。
[0019]在這樣的結構中,將導熱板材和保持部件設為一體的作業(yè)的效率進一步提高。
[0020]優(yōu)選的是,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被設置了多個,并且設于相對的位置。
[0021]在這樣的結構中,在與保持部件相對的位置,在多處安裝有導熱板材,因而能夠可靠地防止部件的錯位。
[0022]優(yōu)選的是,所述蓄電模塊具有收納所述層壓體、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導熱板材的外殼,在所述導熱板材設有熱傳導壁,該熱傳導壁與所述外殼的內(nèi)壁面接觸,將在所述蓄電元件產(chǎn)生的熱量傳導給外殼。
[0023]在這樣的結構中,在蓄電元件產(chǎn)生的熱量通過熱傳導壁傳導給外殼,并散熱到外殼的外部,因而散熱性良好。
[0024]優(yōu)選的是,所述多個蓄電元件中的配置在層壓方向的端部的蓄電元件被配置成能夠與所述外殼的內(nèi)壁面接觸。
[0025]在這樣的結構中,在被配置于層壓方向的端部的蓄電元件產(chǎn)生的熱量傳遞至外殼內(nèi)壁面,并散熱到外殼外部,因而散熱性進一步提高。
[0026]發(fā)明效果
[0027]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提高了散熱性的蓄電模塊。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實施方式I的蓄電模塊的立體圖。
[0029]圖2是層壓體的立體圖。
[0030]圖3是層壓體的俯視圖。
[0031]圖4是層壓體的側視圖。
[0032]圖5是圖4的A-A線的剖視圖。
[0033]圖6是在圖4的B-B線的剖視圖中一并示出了外殼的圖。
[0034]圖7是層壓體的主視圖。
[0035]圖8是圖7的C-C線的剖視圖。
[0036]圖9是電池單元的俯視圖。
[0037]圖10是圖9的D-D線的剖視圖。
[0038]圖11是電池單元的俯視圖。
[0039]圖12是圖11的E-E線的剖視圖。
[0040]圖13是從背面?zhèn)缺硎驹诒3植考惭b了導熱板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41]圖14是圖13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0042]圖15是從背面?zhèn)缺硎驹诒3植考惭b了導熱板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43]圖16是圖15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0044]圖17是表示在安裝有導熱板的保持部件配置了檢測用端子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0045]圖18是表示在安裝有導熱板的保持部件配置了檢測用端子和連接部件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6]<實施方式1>
[0047]根據(jù)圖1?圖18說明將本發(fā)明應用于電池模塊10的實施方式I。在下面的說明中,將圖4中的左側設為前方、右側設為后方,將圖4的上方設為上側、下方設為下側。
[0048]本實施方式的電池模塊10例如被用作集成起動發(fā)電機(ISG)用的電池模塊10。
[0049](電池模塊10)
[0050]電池模塊10如圖1所示整體上呈大致長方體形狀。從電池模塊10的前側面及后側面(配置在圖1中的左右的面)分別向外部導出多條電線65,電線65與各單電池32 (蓄電元件的一例)的導線端子34連接。多條電線65各自的一端通過板狀的電壓檢測端子66與單電池32的導線端子34連接,各自的另一端與電壓檢測輸出連接器64 (以下也稱為“連接器64”)連接。
[0051]與被導出到前側面?zhèn)鹊碾娋€65連接的多個連接器64以及與被導出到后側面?zhèn)鹊碾娋€65連接的多個連接器64分別被層壓而一體化。
[0052]電池模塊10如圖4所示具有:層壓體30,將多個單電池32 (在本實施方式中是6個單電池32)層壓而構成;保持部件40,分別安裝在各單電池32的兩端部;導熱板60 (導熱板材的一例),配置于在層壓方向(上下方向)上相鄰的單電池32、32之間;以及金屬制的外殼11,用于收納層壓體30、保持部件40和導熱板60。
[0053](外殼11)
[0054]外殼11具有:外殼主體12,用于收納層壓體30 ;蓋部18,被蓋在外殼主體12的上表面上。外殼主體12的上表面及前側面開口。在外殼主體12的后側面的上端形成有將多條電線65導出到外殼11外部的電線導出孔(未圖不)。在外殼主體12的前側的開口部安裝有絕緣蓋部件26。
[0055]蓋部18如圖1所示具有大致長方形狀的板狀部19和固定部23,固定部23被固定在外殼主體12的上端部,相對于板狀部19大致垂直地向下方連續(xù)。在板狀部19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向內(nèi)側方向(下側方向)突出的突出面20。蓋部18的突出面20能夠與最上層(上數(shù)第I層)的單電池32接觸。通過蓋部18的突出面20和單電池32接觸,從單電池32產(chǎn)生的熱量傳遞至蓋部18,并向外部散熱。
[0056]在板狀部19中,在比突出面20靠外側貫通地形成有配置第I固定部件(未圖示)的固定孔21,該第I固定部件用于固定蓋部18、層壓體30和外殼主體12。固定孔21的外徑形成為小于第I固定部件的外徑。
[0057]并且,在板狀部19中,在前端部側貫通地形成有長方形狀的孔22。該孔22被作為卡定被安裝在前側的絕緣蓋部件26的蓋卡定孔22。
[0058]在固定部23形成有多個(3個)插通孔24,插通孔24大致呈圓形,能夠供用于將蓋部18固定在外殼主體12上的第2固定部件(未圖示)插通。固定部23與外殼主體12的一對側面(在圖1的近前側和進深側配置的面)及后側面的外側重疊。
[0059]在安裝于外殼主體12的前側的開口部的絕緣蓋部件26形成有用于導出母線38的母線導出口 29B、29B。
[0060]在絕緣蓋部件26的下端部如圖1所示地設有用于導出多條電線65的大致方形狀的缺口部29A。該絕緣蓋部件26具有不僅覆蓋外殼主體12的開口部,而且對在層壓體30的前方的端面?zhèn)扰渲玫膶Ь€端子34進行絕緣保護的功能。
[0061](層壓體30)
[0062]在外殼11中如圖2?圖4所示地收納有將多個單電池32層壓而成的層壓體30。在本實施方式中,層壓體30是將放置于安裝有保持部件40的導熱板60的狀態(tài)的單電池32 (以下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