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16122閱讀:187來源:國知局
連接器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連接到電纜導電芯的連接器。



背景技術:

例如,JP-A 2004-014145(專利文獻1)公開了此類型的連接器。

參考圖15,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可連接到導線(導電芯)990的快速連接終端(連接器)900。參考圖15和圖16,連接器900包括由導體制成的殼體910,兩個S形彈簧920以及釋放按鈕930。每個S形彈簧920具有自由端922。當釋放按鈕930在負Y方向上被按壓時,每個S形彈簧920發(fā)生彈性變形,以便其自由端922在X方向上向外移動。在這種狀態(tài)下,導線990被插入連接器900中。之后,當釋放按鈕930從按壓被釋放時,自由端922在X方向上向內移動,以便導線990被連接器900保持并與其連接。

從圖16來理解,具有S狀的S形彈簧總體來說易于彈性變形。因此,當由連接器900保持的導線990在正Y方向上受力時,導線990可能從連接器900上被釋放。換言之,連接器900與導線990的連接狀態(tài)是易于釋放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其可連接到電纜的導電芯,并且其能夠牢固地保持連接器與導電芯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連接器,可與從其前部沿前后方向所插入的電纜的導電芯連接。連接器包括外殼和彈性部件。外殼由金屬制成。外殼具有操作部和接觸部。彈性部件由比外殼所用的金屬更硬的另一種金屬制成。彈性部件具有被操作部和按壓部。當操作部移動被操作部時,按壓部移離接觸部。在導電芯與連接器相連的連接狀態(tài)下,按壓部擠壓導電芯抵靠接觸部。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

根據(jù)本發(fā)明,其金屬比外殼的金屬更硬的彈性部件的按壓部在連接器與導電芯相連的連接狀態(tài)下抵靠外殼的接觸部來擠壓導電芯。這樣結構的按壓部在導電芯即將從連接狀態(tài)下的連接器上拔出時可以很容易地咬住導電芯。因此,可防止導電芯從連接器上被拔出,以此穩(wěn)固地保持連接狀態(tài)。特別地,在彈性部件上設有與前后方向或導電芯的插入方向相交大于等于45°的傾斜部的情 況下,傾斜部的后邊緣用作按壓部,當導電芯即將在連接狀態(tài)下被從連接器上拔出時,按壓部可更穩(wěn)固地咬住導電芯。因此,連接狀態(tài)可被更加可靠地保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連接器和電纜、電路板的立體圖,其中連接器被安裝在電路板上,但電纜的導電芯沒有被插入連接器。

圖2是圖1所示的連接器、電纜和電路板的立體圖,其中連接器被安裝在電路板上,且電纜的導電芯被插入連接器。

圖3是圖1所示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4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的另一個立體圖。

圖5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的另一個立體圖。

圖6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的又一個立體圖。

圖7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8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的側視圖。

圖9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的正視圖。

圖10是圖3所示的連接器的后視圖。

圖11是圖9所示的連接器沿XI-XI線的剖視圖。

圖12是圖11所示的連接器的截面立體圖。

圖13是圖12所示的連接器和電纜、電路板焊盤的剖視立體圖,其中電纜的導電芯沒有插入連接器,且在立體圖中,插入連接器的導電芯的外輪廓用虛線表示出。

圖14是圖13所示的連接器、電纜和電路板焊盤的剖視立體圖,其中電纜的導電芯被插入連接器。

圖15是專利文獻1的快速連接終端和導線的立體圖。

圖16是圖15所示的快速連接終端的分解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連接器10使用時在上下方向上被安裝在電路板80或對象80的上表面82上。在本實施例中,上下方向為Z方向。正Z方向向上,負Z方向向下。電路板80的上表面82是其正Z側表面。電路板80的上表面82設有由導體制成的多個焊盤84。使用時連接器10通過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焊盤84上來實現(xiàn)電連接。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本發(fā)明適用于各種可與除電路板80以外的對象相連接的連接器。

參照圖1和圖2,固定在電路板80上的連接器10可與沿前后方向從連接 器10前端插入連接器10的電纜70的導電芯72電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前后方向為X方向。正X方向向前,負X方向向后。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導電芯72被插入連接器10的插入方向是負X方向。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導電芯72的插入方向可以為垂直于電路板的負Z方向。

參照圖1和圖13,本實施例的電纜70具有由導體制成的導電芯72以及由絕緣體制成的封皮74。封皮74覆蓋住導電芯72。電纜70端部的封皮74被剝離來露出導電芯72。本實施例的導電芯72是由相對柔軟的金屬制成的單個引線。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導電芯72可以是由多個導電細引線纏繞形成的一組絞合線。

參照圖3和圖12,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0包括外殼20和彈性部件40。外殼20由金屬制成,彈性部件40由比外殼20的金屬更硬的另一種金屬制成。在本實施例中,外殼20通過彎曲比不銹鋼軟但導電性比不銹鋼好的金屬制成的單板來形成。單板未在圖中示出且在下文中稱為“第一坯件”。彈性部件40通過彎曲由諸如不銹鋼等硬金屬制成的另一單板形成。另一單板未在圖中示出且在下文中稱為“第二坯件”。因此,形成彈性部件40的金屬在硬度上比形成外殼20的金屬高,而外殼20在導電性上比彈性部件40好。此外,形成導電芯72的金屬的硬度比形成外殼20的金屬硬度低。

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0只由兩個部件構成,即外殼20和彈性部件40,它們不同并彼此分離。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本發(fā)明的連接器10可進一步包括除外殼20或彈性部件40以外的部件。此外,外殼20和彈性部件40都可通過組合多個部件來形成。

如圖3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外殼20具有主體部210、梁部230、兩個操作部240、兩個擺動抑制部270、擺動抑制部(連接部)272、止動件280和兩個連接部290。

參照圖3至圖6所示,主體部210通過彎曲第一坯件(未示出)形成。因此,主體部210整體上具有方形管形狀且在X方向上,在前端210F與后端210R之間延伸。詳細地說,主體部210具有上部212、兩個側部214、216和底部218。上部212、兩個側部214、216和底部218均具有板狀形狀。上部212和底部218均在XY平面內延伸。上部212和底部218在Z方向上彼此相對。側部214、216在XZ平面上延伸。側部214、216在橫向方向上彼此相對。在本實施例中,橫向方向為Y方向。側部214被固定在底部218的后端、下端附近。在本實施例中,后端是負X側端,下端是負Z側端。

參照圖3、圖5和圖13,連接器10形成有導電芯72被插入的插入空間12。主體部210在YZ平面或垂直平面內包圍插入空間12。插入空間12具有入口開口122和出口開口124。具體地,入口開口122向前或在正X方向上打開,出口開口124向后或在負X方向上打開。根據(jù)本實施例,在X方向上,入口開口122被定位在與主體部210的前端210F所在位置相同的位置,出口開口124被定位在與主體部210的后端210R所在位置相同的位置。然而,入口開口122可以定位在與前端210F不同的位置上。同樣,出口開口124可以定位在與其后端210R不同的位置上。

從圖14來理解,插入插入空間12的導電芯72與上部212的下表面或負Z側表面相接觸,以使得導電芯72與連接器10電連接。也就是說,外殼20具有在導電芯72與連接器10相連的連接狀態(tài)下與導電芯72相接觸的接觸部220或上部212的下表面。

如圖3、圖4、圖6、圖9和圖12所示,主體部210具有三個引導部260。其中兩個引導部260分別設置在側部214、216上,剩余一個引導部260設置在底部218。每個如此設置的引導部260在YZ平面內向后延伸,使插入空間12變窄。

參照圖9和圖11至圖13,當導電芯72從入口開口122插入插入空間12時,底部218的引導部260將導電芯72朝向接觸部220引導。同時,側部214、216的引導部260在Y方向上將導電芯72朝向接觸部220的中間部分引導。換言之,本實施例的引導部260可以在YZ平面內將導電芯72引導到預定位置。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導電芯72僅由用戶的操作來定位的情況下,主體部210可以不具有引導部260。

如圖3、圖4和圖12所示,主體部210的上部212與兩個調節(jié)孔250一起形成。每個調節(jié)孔250在Z方向上穿入上部212。每個調節(jié)孔250在X方向上定位于上部212的中間部分上。此外,兩個調節(jié)孔250在Y方向上分別位于上部212的相對兩側。

參照圖3,梁部230由主體部210的上部212以懸臂方式支撐,以便可彈性變形。梁部230通過從上部212向前向后延伸彎曲第一坯件(未示出)的一部分而形成。這樣形成的梁部230在X方向上從主體部210前端210F的附近向主體部210的中間部分延伸,平行于上部212。另外,如此形成的梁部230在正Z方向上,在上部212上方定位或超出上部212的空間內延伸。梁部230由相對較軟的金屬制成,并具有使自身可彎曲的前述結構。因此,即使當輕微 的力被施加到其上時,梁部230也可彈性變形。

如圖3、圖4和圖7所示,每個操作部240設置在梁部230上。各操作部240在XY平面內分別定位在對應于調節(jié)孔250的位置上。在XY平面內,每個操作部240的尺寸小于相應調節(jié)孔250的尺寸。每個操作部240從主體部210之上平行于XZ平面向下延伸,并且通過相應調節(jié)孔250延伸到插入空間12的內部。當梁部230向下按壓至彈性變形時,每個操作部240在XZ平面內,沿與X方向相交的操作方向移動。換句話說,每個操作部240可通過按壓梁部230在操作方向上被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操作部240的操作方向,即梁部230被按壓的方向,在Z方向或負Z方向上向下。因此,操作方向是朝向電路板80(參照圖1)的上表面82(參照圖1)。因此,用戶可以很容易地向梁部230施加力。換句話說,用戶可以容易地操作操作部240。此外,由于沒有必要為電路板80上表面82提供操作各操作部240分別所需的空間,因此連接器10可以充分地利用上表面82。換句話說,連接器10在將其安裝到電路板80這方面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然而,連接器10可以配置成使得操作方向稍微傾斜于負Z方向。此外,在這種情況下,如此配置的連接器10具有類似于本實施例的效果。此外,操作方向也有可能是諸如Y方向。但是,從增加將連接器10安裝到電路板80(參照圖1)上的靈活性的角度來看,操作方向優(yōu)選為負Z方向或稍微傾斜于負Z方向的方向。

如圖9所示,操作部240的正側由分別設在側部214、216上的引導部260保護。因此,每個操作部240不會妨礙導電芯72插入到插入空間12內。另外,插入插入空間12的導電芯72不會妨礙各操作部240的操作。

參照圖3和圖7所示,梁部230的后端是以懸臂方式支撐的梁部230的自由端。因此,當按下梁部230時,梁部230的后端在Y方向上很容易移動。當梁部230的后端在Y方向上移動時,每個操作部240也在Y方向上移動。但是,在Y方向上,操作部240的向外運動便分別由側部214、216來調節(jié),在Y方向上,每個操作部240的向內運動通過Y方向上向內定位的相應調節(jié)孔250的內壁來調節(jié)。換句話說,外殼20具有兩個調節(jié)部252和兩個調節(jié)部254。具體而言,兩個調節(jié)部252分別是側部214、216的一部分,且兩個調節(jié)部254分別是調節(jié)孔250的內壁,其各自在Y方向上位于向內的位置。各調節(jié)部252與各調節(jié)部254在垂直于X方向和操作方向上的預定方向上調節(jié)相應操作部 240的移動。在本實施例中,預定方向為Y方向。

在本實施例中,外殼20在Y方向或預定方向上具有分別位于每個調節(jié)孔250相對兩側的部分,此部分分別用作調節(jié)部252、254。本實施例的各調節(jié)孔250分別形成在第一坯件(未示出)彎曲形成主體部210的彎曲部分上。相應地,每個調節(jié)部252是相應側部214、216的一部分,但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定位在上部212的正Y側附近的調節(jié)孔250在Y方向上可向內位于遠離側部214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調節(jié)部252是在Y方向上向外定位的調節(jié)孔250的內壁。在操作部240幾乎不能在Y方向上移動的情況下,外殼20可不具有調節(jié)部。

如圖3、圖7、圖12和圖13所示,每個擺動抑制部270和擺動抑制部272從主體部210的前端210F向前延伸,并且被定位在插入空間12的入口開口122的前面。詳細地,兩個擺動抑制部270分別從側部214、216向前延伸,而在Y方向上兩者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擺動抑制部272從底部218向前延伸,同時緩慢向下傾斜。各擺動抑制部270后端之間的距離尺寸比電纜70的封皮74的直徑尺寸大。相應地,各擺動抑制部270不會妨礙導電芯72插入到插入空間12內。

參照圖2、圖3和圖14所示,在Y方向上,兩個擺動抑制部270在連接狀態(tài)下保持電纜70的封皮74。因此,電纜70可被阻止在Y方向上擺動。同樣地,擺動抑制部272在連接狀態(tài)下抑制了電纜70的向下擺動。換句話說,在連接狀態(tài)下,構成擺動抑制部270與擺動抑制部272的外周壁同時抑制了電纜70Y方向的移動和向下運動。

除了擺動抑制部270和擺動抑制部272之外,連接器10可包括從上部212延伸的擺動抑制部。上述擺動抑制部可以諸如通過使用梁部230的一部分來形成。同時,在電纜70的擺動運動不需要被抑制的情況下,連接器10可以不包括擺動抑制部270和擺動抑制部272。

如圖5、圖7、圖8和圖10所示,止動件280定位在主體部210后端210R的后面。止動件280具有抵靠部282和兩個連接部284。抵靠部282在YZ平面內延伸,且位于插入空間12的出口開口124的后方并遠離。當沿X方向觀察時,抵靠部282與出口開口124重疊。每個連接部284沿X方向延伸并連接抵靠部282與主體部210的上部212。止動件280形成有檢查孔288。檢查孔288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兩個連接部284之間并在Z方向上穿入止動件280。

如圖5所示,連接部290位于主體部210的后端210R后面。參照圖1, 當使用連接器10時,各連接部290的下表面通過焊接等方式被分別固定到電路板80的焊盤84上而與其連接。此外,當使用連接器10時,在Y方向上,擺動抑制部272下表面的相對兩側也通過焊接等方式被固定到電路板80的焊盤84上而與其連接。換句話說,擺動抑制部272也用作連接部272。

參照圖11和圖12,彈性部件40通過彎曲第二坯件(未示出)形成并整體上具有夾子形狀。彈性部件40具有板狀的附接部410和彎曲板狀的被支撐部420。

附接部410被固定在外殼20底部218的上表面上。具體地,本實施例的附接部410通過激光焊接被固定在底部218上。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例如,附接部410可以通過在附接部410上刻除底部218的一部分來被固定在底部218上。另外,假如附接部410可被阻止從底部218發(fā)生偏移的話,附接部410可以不被固定在底部218上。換句話說,附接部410足以附接到外殼20上。

被支撐部420以懸臂方式被附接部410支撐。被支撐部420整體上從附接部410的前端或正X側端向后延伸。被支撐部420具有彈性部430和傾斜部460。

彈性部430具有彎曲部432和可動部434。彎曲部432在XZ面內大致具有半圓形截面??蓜硬?34平行于外殼20的底部218,從彎曲部432的后端向后延伸。傾斜部460在X方向上具有后邊緣470或按壓部470。具體地,傾斜部460從彈性部430的后端向后延伸同時向上傾斜,以便具有后邊緣470。

參照圖12和圖14所示,彈性部430在XZ平面內彈性變形。換句話說,彈性部430被附接部410支撐,以便可彈性變形。由于彈性部430由硬金屬制成,因此當彎曲部432發(fā)生彈性變形時,可動部434和傾斜部460均幾乎不變形。詳細地說,當可動部434接收到向下的力時,彎曲部432主要發(fā)生彈性變形。同時,可動部434和傾斜部460均基本上不變形并繞彎曲部432旋轉,同時可動部434和傾斜部460彼此構成的夾角被保持。

參照圖11、圖13和圖14,傾斜部460相對于XY平面構成的傾斜角或相交角,根據(jù)彈性部430,特別是彎曲部432的彈性變形的程度來變化。根據(jù)本實施例,在導電芯72沒有插入連接器10內的未插入狀態(tài)下,彈性部430不發(fā)生彈性變形,彈性部件40處于初始狀態(tài)。具體地,當導電芯72沒有插入連接器10時,傾斜部460沿與X方向以大于等于45°且小于90°的角度相交的傾斜平面延伸。詳細地,在初始狀態(tài)下或在未插入狀態(tài)下,傾斜部460沿與XY 平面相交角度θ的傾斜面延伸。在本實施例中,傾斜面是平行于Y方向的平面,且角度θ的值等于或大于45°并小于90°。然而,傾斜面不僅可與X方向相交,還可與Y方向相交。另外,在傾斜面與Y方向相交的情況下,處于未插入狀態(tài)下的傾斜部460,在與X方向以大于等于45°且小于90°的角度相交的傾斜面內延伸。

如圖7、圖10和圖12所示,彈性部件40具有兩個突起440或兩個被操作部440。在未插入狀態(tài)下,各突起440在Y方向上各自從彈性部430的相對兩側在Y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每個突起440在XY平面內延伸。換句話說,每個突起440在平行于傾斜面同時垂直于X方向的方向上,從彈性部430突出。在本實施例中,此方向為Y方向。在XY平面內,在初始狀態(tài)下的各突起440分別被定位在對應于外殼20的操作部240的位置上。在XY平面上的每個突起440的尺寸大于在XY平面上的每個操作部240的尺寸。

參照圖12至圖14,當通過在負Z方向上按壓梁部230,每個操作部240在操作方向或負Z方向上移動時,每個操作部240抵靠在對應的突起440上,以向相應突起440施加按壓力。按壓力使彈性部430彈性變形,以使傾斜部460大致向下移動。同時,每個突起440也大體上向下移動。換句話說,當在操作方向上被移動時,每個操作部240向下移動對應突起440。

從上述說明來理解,本實施例的每個突起440用作可通過相應操作部240來操作的被操作部440。由于每個被操作部440從彈性部430在Y方向上向外突出,因此彈性部件40可設有被操作部440,而彈性部件40整體上在Y方向上不具有增加的寬度或增加的尺寸。因此,連接器10可被阻止增大寬度。然而,如果彈性部件40可以具有增大的寬度,那么彈性部430的一部分可以用作被操作部440。

參照圖7和圖14,根據(jù)本實施例,兩個操作部240在Y方向上分別位于梁部230的相對兩側,且兩個被操作部440在Y方向上分別定位在彈性部430的相對兩側。每個操作部240操作相應的被操作部440。因此,傾斜部460可以穩(wěn)固地向下移動。然而,單個操作部240可操作單個的被操作部440。

具有上述結構的連接器10可使用零插入力(ZIF)來將導電芯72插入其中。下面將主要進行關于使用零插入力(ZIF)將導電芯72插入連接器10內而與其連接的操作解釋。

參照圖9,在導電芯72未插入狀態(tài)下,在Z方向上,傾斜部460的后邊緣470與接觸部220之間的距離尺寸比導電芯72的直徑尺寸小。

參照圖9和圖11至圖13,當導電芯72從入口開口122插入插入空間12時,導電芯72如上所述由三個引導部260引導靠近接觸部220。

參照圖12至圖14,當梁部230向下按壓,在操作方向上移動每個操作部240,同時導電芯72插入時,彈性部件40的彈性部430彈性變形,以使得傾斜部460向下大幅移動。根據(jù)本實施例,具有柔性特性的梁部230通過輕微的力發(fā)生彈性變形,同時需要很大的力來使具有剛性特性的彈性部430彈性變形。由此,操作者可以很容易地操作操作部240,并可以很容易地識別各被操作部440的運動。

參照圖14,如果梁部230被連續(xù)向下按壓,那么傾斜部460的下端抵靠在附接部410上,以使得每個被操作部440的移動停止。上述的抵靠使得操作者意識到各操作部440的運動被停止。與此同時,在Z方向上,傾斜部460的后邊緣470與接觸部220之間的距離尺寸比導電芯72的直徑尺寸大。因此,導電芯72可用ZIF被插入連接器10內,以便在后邊緣470與接觸部220之間通過。

參照圖13,在連接器10未設有操作部240或被操作部440的情況下,當導電芯72被插入插入空間12內時,導電芯72的端部或負X側端,抵靠在彈性部件40的傾斜部460上。如果導電芯72由諸如多個導電細引線形成,那么抵靠在剛性特性的傾斜部460上的導電芯72被彎曲,以使導電芯72不能與連接器10連接。相反地,根據(jù)本實施例,當每個操作部240移動對應的被操作部440時,后邊緣470從接觸部220移開。因此,即使導電芯72具有很差的強度,導電芯72也可使用ZIF插入連接器10內而與其相連。

參照圖14,當導電芯72被連續(xù)地進一步插入連接器10時,導電芯72的端部抵靠在止動件280的抵靠部282上。上述的抵靠可使操作者意識到,導電芯72的插入完成了。同時,當操作者停止按壓梁部230時,傾斜部460通過彈性部430的恢復力向上運動,以使得傾斜部460的后邊緣470將導電芯72擠壓抵靠住接觸部220。因此,連接器10與導電芯72相連,以使得電纜70與電路板80彼此電性連接。從上述解釋可以看出,后邊緣470用作擠壓導電芯72抵靠接觸部220的按壓部470。換句話說,彈性部件40具有按壓部470。

根據(jù)本實施例,在連接狀態(tài)下,具有高導電性的外殼20的接觸部220與導電芯72接觸。外殼20的上部212的下表面具有在X方向上從前端210F延伸到后端210R的寬面積,并且用作接觸部220的此寬面積與導電芯72接觸。因此,電力可以很容易地通過連接器10進行傳導。

參照圖7和圖14,在連接狀態(tài)下,導電芯72的一部分穿過止動件280的檢查孔288可見。根據(jù)本實施例,導電芯72可使用ZIF插入連接器10,并且可以通過從上方觀看連接器10的方式來檢查其連接狀態(tài)。然而,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在連接狀態(tài)被充分地通過在Y方向上觀察連接器10來被檢查的情況下,止動件280不需要設置檢查孔288。此外,抵靠部282可被布置在剛好位于插入空間12的出口開口124的后面,而不需要在外殼20上設置止動件280的連接部284。此外,外殼20可以不設置止動件280。

參照圖14,當每個被操作部440由相應操作部240以類似于導電芯72插入連接器10的操作方式被操作時,連接狀態(tài)可很容易地釋放,以使處于連接狀態(tài)下的導電芯72從連接器10上脫離。同時,在連接狀態(tài)下,其材料比任何外殼20或導電芯72硬的彈性部件40的按壓部470擠壓導電芯72抵靠接觸部220。當處于連接狀態(tài)下,導電芯72即將從連接器10上被拔出時,這種構造的按壓部470可很容易地咬住導電芯72。因此,導電芯72可被防止從連接器10上拔出來,以使連接狀態(tài)被牢固地保持。

根據(jù)本實施例,當在連接狀態(tài)下的導電芯72即將從連接器10上被拔出時,角狀的按壓部470削刮導電芯72同時咬住導電芯72,以阻止導電芯72被拔出。因此,連接狀態(tài)被牢固地保持。在導電芯72未插入狀態(tài)下,傾斜部460與X方向以大角度θ(參照圖11)相交。因此,傾斜部460在連接狀態(tài)下也與X方向以大角度相交。因此,傾斜部460很容易咬住導電芯72。從導電芯72由連接器10可靠地保持這點來看,優(yōu)選角度θ等于或大于45°,更佳地,角度θ等于或大于60°。

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0除了已經進行解釋的改動之外,還可進一步進行各種改動。例如,操作部可不設置在梁部上。具體而言,操作部可通過在主體部的側部制作切口,然后彎曲切口,使其進入插入空間來形成。彈性部的傾斜部可直接固定在主體部的底部上表面上,由此被支撐。外殼的接觸部可以不是主體部的上部下表面。上部的下表面可設有用作接觸部的突起。此外,側部的內表面可用作接觸部。

本申請基于2015年6月30日在日本專利局提交的JP2015-131328號日本專利申請?zhí)岢?,其中的內容引入本文作為參考?/p>

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及其所運用的技術原理,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任何基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基礎上的等效變換、簡單替換等顯而易見的改變,均屬于本發(fā)明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