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光拾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73364閱讀:22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拾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光拾取裝置技術區(qū)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激光進行讀取被記錄于光盤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對光盤記 錄信號的記錄動作的光拾取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正在普及一種能夠通過使自光拾取裝置射出的激光照射到光盤的信號記錄 層上而進行信號的讀取動作、信號的記錄動作的光盤裝置。作為光盤裝置,通常普及使用的是被稱作⑶、DVD的光盤,但在最近,開發(fā)出一種 使用提高了記錄密度的光盤、即Blu-ray格式的光盤的裝置。作為進行讀取被記錄于CD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激光,使用波長為 785nm的紅色光,作為進行讀取被記錄于DVD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激光,使用 波長為655nm的紅色光。另外,設在CD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與光盤表面之間的透明保護層的厚 度為1.2mm,將用于進行自該信號記錄層讀取信號的讀取動作的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 0. 47。此外,設在DVD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與光盤表面之間的透明保護層的厚度為 0. 6mm,將用于進行自該信號記錄層讀取信號的讀取動作的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0. 6。相對于上述⑶格式以及DVD格式的光盤,作為進行讀取被記錄于Blu-ray格式的 光盤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激光,使用波長較短的激光,例如波長為405nm的藍紫色光。設于Blu-ray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的上表面上的保護層的厚度為0. Imm, 將用于進行自該信號記錄層讀取信號的讀取動作所使用的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0. 85。為了進行讀取被記錄于設在Blu-ray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的信號的讀 取動作、向該信號記錄層中記錄信號的動作,需要縮小通過使激光會聚而生成的激光光斑 的直徑。為獲得期望的激光光斑形狀而使用的物鏡,不但數(shù)值孔徑變大,焦距也縮短了,因 此具有物鏡的曲率半徑變小這一特征。能夠對記錄于上述⑶格式、DVD格式以及Blu-ray格式的所有光盤中的信號進行 讀取動作、記錄動作的光盤裝置正在趨于商業(yè)化,在組裝于上述光盤裝置中的光拾取裝置 中組裝有用于放射與上述各格式相對應的波長的激光的激光二極管;用于使自該激光二 極管放射出的激光會聚于設在各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的物鏡。在能夠進行讀取被記錄于上述不同的所有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光 拾取裝置中,組裝有相對于CD格式以及DVD格式的光盤進行激光的會聚動作的物鏡和相對 于Blu-ray格式的光盤進行激光的會聚動作的物鏡這兩個物鏡。上述組裝有兩個物鏡的光拾取裝置不但存在光學系統(tǒng)的結構變得復雜這一問題, 還存在光拾取裝置的形狀變大這一問題。作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正在開發(fā)一種利用一 個物鏡進行相對于所有格式的光盤的激光的會聚動作的技術。此外,在光拾取裝置中,由于位于光盤的激光入射面即盤面與信號記錄層之間的 保護層的厚度不同而產生球差,存在信號的讀取動作、記錄動作不能正常地進行這樣的問題,作為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正在開發(fā)一種使設置在激光二極管與物鏡之間的準直透鏡沿 光軸方向移動來校正球差的技術。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236414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4-14042號公報雖然專利文獻1中所述的光拾取裝置構成為利用1個物鏡進行讀取被記錄于格式 不同的3種光盤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但由于是利用配置在物鏡的入射面?zhèn)鹊难苌涔鈱W元 件來進行激光的選擇動作和物鏡的數(shù)值孔徑的設定,因此增加了光學系的零件數(shù)量。結果, 存在不能容易地進行組裝調整動作這一問題。另外,由于利用入射到物鏡的外周側的激光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1光盤中的信號 的讀取動作,利用入射到物鏡的內周側的激光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2光盤以及第3光盤中 的信號的讀取動作,因此,存在用于讀取被記錄于第1光盤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激光的 光量不足這一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光拾取裝置。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光拾取裝置包括第1激光二極管,其用于生成具有適于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1 光盤的信號記錄層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波長的第1激光;第2激光二極管,其用于生成具 有適于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2光盤的信號記錄層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波長的第2激光, 該第2激光的波長大于第1激光的波長;第3激光二極管,其用于生成具有適于進行讀取被 記錄于第3光盤的信號記錄層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波長的第3激光,該第3激光的波長 大于第1激光的波長且小于第2激光的波長;物鏡,其設有內周區(qū)域、中間區(qū)域以及外周區(qū) 域這3個區(qū)域,利用設在物鏡上的內周區(qū)域以及外周區(qū)域的會聚動作,使自第1激光二級管放射 出的第1激光會聚在設于第1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利用設在物鏡上的中間區(qū)域以及內 周區(qū)域的會聚動作,使自第2激光二級管放射出的第2激光會聚在設于第2光盤中的信號 記錄層上;利用設在物鏡上的中間區(qū)域以及內周區(qū)域的會聚動作,使自第3激光二級管放 射出的第3激光會聚在設于第3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另外,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中間區(qū)域上形成有衍射環(huán)形帶,利用該衍射環(huán)形 帶使入射到中間區(qū)域的第1激光不會聚在設于第1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此外,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利用上述衍射環(huán)形帶,使第2激光會聚在設于第2光盤 中的信號記錄層上,并且使第3激光會聚在設于第3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另外,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物鏡的母球面(母球面是指曲率是形成衍射環(huán)形帶以 前的透鏡自身的曲率的球面)由使第1激光會聚在第1光盤的信號記錄層上的非球面構 成。此外,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激光二極管和第3激光二極管由在同一殼體內 組裝放射兩種不同波長的激光的激光芯片而成的雙波長激光二極管構成。另外,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用于放射第1激光的第1激光二極管、用于放射第2 激光的第2激光二極管以及用于放射第3激光的第3激光二極管與物鏡之間的光路內設置準直透鏡,利用該準直透鏡沿光軸方向的位移動作來校正球差。本發(fā)明的光拾取裝置不僅使自3個激光二極管放射出的激光入射到1個物鏡中, 而利用形成于該物鏡上的衍射環(huán)形帶使激光會聚在設于不同的3種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 記錄層上,而且使透過物鏡的內周區(qū)域的激光用于進行讀取被記錄于所有光盤中的信號的 讀取動作,因此能夠高效率地利用激光,從而能獲得進行讀取來自所有光盤的信號的讀取 動作所需的光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光拾取裝置的實施例的概略圖。圖2是表示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光拾取裝置中的物鏡和光盤的關系的圖。圖3是表示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光拾取裝置中的物鏡和光盤的關系的圖。圖4是表示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光拾取裝置中的物鏡和光盤的關系的圖。圖5是表示衍射環(huán)形帶的炫耀光柵的槽的深度與衍射光的衍射效率的關系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使自3個激光二極管放射出的激光照射到1個物鏡上,利用形成于該物鏡上的衍 射環(huán)形帶向設置于不同的3種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進行會聚動作,因此能夠降低 光拾取裝置的價格。實施例1在圖1中,附圖標記1表示放射例如波長為405nm的藍紫色光的第1激光的第1 激光二極管,附圖標記2表示第1衍射光柵,自上述第1激光二極管1放射出的第1激光入 射到該第1衍射光柵2中,該第1衍射光柵2包括衍射光柵部加,其用于將激光分離為作 為0級光的主光束和作為+1級光及-1級光的兩個副光束;1/2波片2b,其用于將入射的激 光變換成S方向的直線偏振光。附圖標記3表示在同一殼體內設置激光芯片(laser chip) 3a以及激光芯片3b而 成的雙波長激光二極管,激光芯片3a用于構成放射例如波長為785nm的紅色光的第2激光 的第2激光二極管,激光芯片北用于構成放射例如波長為655nm的紅色光的第3激光的第3激光二極管。附圖標記4表示衍射光柵,自上述雙波長激光二極管3放射出的第2激光以及第 3激光入射到該衍射光柵4中,該衍射光柵4包括衍射光柵部如,其用于將激光分離為作 為0級光的主光束、作為+1級光以及-1級光的兩個副光束;1/2波片4b,其用于將入射的 激光變換成P方向的直線偏振光。附圖標記5表示偏振分束器,其設置于透過了上述第1衍射光柵2的第1激光、透 過了上述第2衍射光柵4的第2激光以及第3激光所入射的位置處,在該偏振分束器5上 設有控制膜如,該控制膜fe將利用上述1/2波片2b經S方向偏振后的激光反射,并使利用 上述1/2波片4b經P方向偏振后的激光透過。附圖標記6表示半透半反鏡,該半透半反鏡6將被上述偏振分束器5反射后的第 1激光的S偏振光反射,并且使第1激光的P偏振光透過,將透過了上述偏振分束器5的第 2激光以及第3激光的P偏振光反射,并且使第2激光以及第3激光的S偏振光透過。5
附圖標記7表示1/4波片,其設在被上述半透半反鏡6反射后的激光所入射的位 置處,用于將入射的激光從直線偏振光變換成圓偏振光或者相反地從圓偏振光變換成直線 偏振光。附圖標記8表示準直透鏡,透過了上述1/4波片7的激光入射到該準直透鏡8中, 并且該準直透鏡8將入射的激光變換成平行光,能夠利用像差校正用電動機9使該準直透 鏡8沿光軸方向、即箭頭A以及B的方向位移。利用上述準直透鏡8的沿光軸方向的位移 動作對基于光盤D的保護層的厚度產生的球差進行校正。附圖標記10表示反射鏡(reflection Mirror),其設在透過了上述準直透鏡8的 激光所入射的位置處,并且使入射的激光向物鏡11的方向反射。D表示光盤,Ll為表示自光盤的表面至信號記錄層的距離較短的第1光盤Dl中的 信號記錄層的位置,L2為表示自光盤的表面至信號記錄層的距離較長的第2光盤D2中的 信號記錄層的位置,L3為表示自光盤的表面至信號記錄層的距離大于第1光盤Dl且小于 第2光盤D2的、第3光盤D3中的信號記錄層的位置。在該結構中,自第1激光二極管1放射出的第1激光在經由第1衍射光柵2、偏振 分束器5、半透半反鏡6、1/4波片7、準直透鏡8、反射鏡10入射到物鏡11中之后,利用該物 鏡11的會聚動作被作為會聚光斑照射到設于第1光盤Dl中的信號記錄層Ll上,照射到上 述信號記錄層Ll上的第1激光被該信號記錄層Ll作為返回光而反射。另外,自雙波長激光二極管3放射出的第2激光在經由第2衍射光柵4、偏振分束 器5、半透半反鏡6、1/4波片7、準直透鏡8、反射鏡10入射到物鏡11中之后,利用該物鏡 11的會聚動作被作為會聚光斑照射到設于第2光盤D2中的信號記錄層L2上,照射到上述 信號記錄層L2上的第2激光被該信號記錄層L2作為返回光而反射。此外,自雙波長激光二極管3放射出的第3激光在經由第2衍射光柵4、偏振分束 器5、半透半反鏡6、1/4波片7、準直透鏡8、反射鏡10入射到物鏡11中之后,利用該物鏡 11的會聚動作被作為會聚光斑照射到設于第3光盤D3中的信號記錄層L3上,照射到上述 信號記錄層L3上的第3激光被該信號記錄層L3作為返回光而反射。自設于各光盤Dl、D2、D3中的信號記錄層Li、L2、L3反射的返回光經過物鏡11、 反射鏡10、準直透鏡8以及1/4波片7入射到半透半反鏡6中。這樣,入射到半透半反鏡6 中的返回光利用上述1/4波片7的相位變更動作,將第1激光改變成P方向的直線偏振光, 將第2激光以及第3激光改變成S方向的直線偏振光。因此,該第1激光、第2激光以及第 2激光的返回光不會被上述半透半反鏡6反射,而是作為控制用激光Lc透過該半透半反鏡 6。附圖標記12表示傳感器透鏡,透過了上述半透半反鏡6的控制用激光Lc入射到 該傳感器透鏡12中,該傳感器透鏡12起到對控制用激光Lc施加像散而使其照射到設置于 被稱作PDIC的光檢測器13中的受光部上的作用。在上述光檢測器13中設有公知的4分 割傳感器等,利用主光束的動作進行隨著讀取記錄在光盤D的信號記錄層上的信號的讀取 動作進行的信號生成動作,利用主光束和兩束副光束的照射動作進行用于由像散法進行聚 焦控制動作的信號生成動作以及用于由推挽法進行尋道控制動作的信號生成動作。用于生 成上述各種信號的控制動作是公知的,因此這里省略說明。本發(fā)明的光拾取裝置的結構如上所述,但在該結構中,將上述物鏡11固定在透鏡 保持架(未圖示)上,該透鏡保持架以能夠在4條或6條支承線的作用下沿與光盤D的信號面垂直的方向、即聚焦方向進行位移動作以及沿光盤D的徑向、即尋道方向進行位移動 作的方式被支承在光拾取裝置的基臺上。通過向設在物鏡保持架上的聚焦線圈以及尋道線圈供給驅動信號來進行上述物 鏡11的沿聚焦方向以及尋道方向的位移動作,該聚焦控制動作以及尋道控制動作是公知 的,在此省略其說明。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光拾取裝置的結構,接下來分別針對每種光盤說明該結構的 光拾取裝置的動作。在進行讀取被記錄在設于第1光盤Dl中的信號記錄層Ll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 情況下,向第1激光二極管1供給驅動電流,從而自該第1激光二極管1放射出波長為405nm 的第1激光。自上述第1激光二極管1放射出的第1激光入射到第1衍射光柵2中,被構 成該第1衍射光柵2的衍射光柵部加分離為0級光、+1級光以及-1級光,并且被1/2波 片2b變換為S方向的直線偏振光。透過了上述第1衍射光柵2的第1激光入射到偏振分 束器5中,被設在該偏振分束器5上的控制膜fe反射。被上述控制膜fe反射出的第1激光入射到半透半反鏡6中,由于該激光為S偏振 光,因此被該半透半反鏡6向1/4波片7的方向反射。入射到上述1/4波片7中的第1激 光被變換為圓偏振光后入射到準直透鏡8中,利用該準直透鏡8的動作變換為平行光。利 用上述準直透鏡8變換為平行光的激光被反射鏡10反射后入射到物鏡11中。入射到上述 物鏡11中的激光利用該物鏡11的會聚動作,作為會聚光斑照射到第1光盤Dl的信號記錄 層Ll中。另外,在利用上述物鏡11進行第1激光的會聚動作時,由于信號記錄層Ll與作為 光盤的信號入射面的表面之間的保護層的厚度的不同而產生球差,但是,通過使本實施例 中所示的準直透鏡8沿光軸方向位移,能夠將該將球差調整到最小。利用該準直透鏡8的 位移進行的調整動作是通過驅動像差校正用電動機9旋轉來進行的,該調整控制動作為通 常的動作,省略其說明。利用上述動作進行第1激光向設于第1光盤Dl中的信號記錄層Ll上的會聚動作, 在進行上述會聚動作時,自該信號記錄層Ll反射的返回光自第1光盤Dl側入射到物鏡11 中。入射到上述物鏡11后的返回光經過反射鏡10、準直透鏡8以及1/4波片7入射到半透 半反鏡6中。入射到上述半透半反鏡6中的返回光由于被1/4波片7變換為P方向的直線 偏振光,因此透過該半透半反鏡6。透過了上述半透半反鏡6的激光的返回光作為控制用激光Lc而入射到傳感器透 鏡12中,在該傳感器透鏡12的動作的作用下發(fā)生像散。利用上述傳感器透鏡12發(fā)生像散 后的控制用激光Lc在該傳感器透鏡12的會聚動作的作用下照射到設于光檢測器13中的 4分割傳感器等的傳感器部上。由此,返回光照射到檢測器13上,結果,能夠利用照射到組 裝于該光檢測器13中的傳感器部上的光斑形狀的變化如公知那樣進行聚焦錯誤信號的生 成動作。通過利用該聚焦錯誤信號使物鏡11向第1光盤Dl的信號面方向位移,能夠進行 聚焦控制動作。另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沒有說明,但構成為能夠進行利用了由第1衍射光柵2生 成的+1級光和-1級光的公知的尋道控制動作,通過進行該控制動作來進行讀取被記錄于 第1光盤Dl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
此外,通過檢測自光檢測器13獲得的再現(xiàn)信號的能級(level)的大小,能夠識別 利用物鏡11的會聚動作在第1光盤Dl的信號記錄層Ll上生成的會聚光斑的優(yōu)劣,因此, 基于該識別信號驅動像差校正用電動機9旋轉來調整準直透鏡8的光軸方向的位置,由此 能夠校正球差。利用光拾取裝置讀取被記錄于第1光盤Dl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如上所述,接下來 說明讀取被記錄于第2光盤D2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在讀取被記錄于第2光盤D2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情況下,向組裝于雙波長激光 二極管3中的激光芯片3a供給驅動電流,自該雙波長激光二極管3放射出波長為785nm的 第2激光。自上述雙波長激光二極管3放射出的第2激光入射到第2衍射光柵4中,被構 成該第2衍射光柵4的衍射光柵部如分離為0級光、+1級光以及-1級光,并且被1/2波 片4b變換為P方向的直線偏振光。透過了上述第2衍射光柵4的第2激光入射到偏振分 束器5中,透過設置于該偏振分束器5上的控制膜fe。透過了上述控制膜fe的第2激光入射到半透半反鏡6中,由于該第2激光為P偏 振光,因此被半透半反鏡6向1/4波片7的方向反射。入射到上述1/4波片7中的第2激 光被變換為圓偏振光后入射到準直透鏡8中,利用該準直透鏡8的動作變換為平行光。利 用上述準直透鏡8變換為平行光的激光被反射鏡10反射后入射到物鏡11中。入射到上述 物鏡11中的激光利用該物鏡11的會聚動作,作為會聚光斑照射到第2光盤D2的信號記錄 層L2上。另外,在利用上述物鏡11進行第2激光的會聚動作時,由于位于信號記錄層L2與 作為光盤的信號入射面的表面之間的保護層的厚度的不同而產生球差,但在這種情況下, 通過使本實施例中所示的準直透鏡8沿光軸方向位移也能夠將球差調整到最小。利用該準 直透鏡8的位移進行的調整動作是通過驅動像差校正用電動機9旋轉來進行的,該調整控 制動作為通常的動作,省略其說明。利用上述動作進行第2激光向設于第2光盤D2中的信號記錄層L2上的會聚動作, 在進行上述會聚動作時,被該信號記錄層L2反射的返回光自第2光盤D2側入射到物鏡11。 入射到上述物鏡11中的返回光經過反射鏡10、準直透鏡8以及1/4波片7而入射到半透半 反鏡6中。入射到上述半透半反鏡6中的返回光由于被1/4波片7變換為S方向的直線偏 振光,因此透過該半透半反鏡6。透過了上述半透半反鏡6的激光的返回光作為控制用激光Lc入射到傳感器透鏡 12中,在該傳感器透鏡12的動作作用下發(fā)生像散。利用上述傳感器透鏡12發(fā)生像散后的 控制用激光Lc在該傳感器透鏡12的會聚動作作用下照射到設于光檢測器13中的4分割 傳感器等的傳感器部上。由此,返回光照射到檢測器13上,結果,能夠利用照射到組裝于 該光檢測器13中的傳感器部上的光斑形狀的變化如公知那樣進行聚焦錯誤信號的生成動 作。通過利用該聚焦錯誤信號使物鏡11向第2光盤D2的信號面方向位移,能夠進行聚焦 控制動作。另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沒有說明,但構成為能夠進行利用了由第2衍射光柵4生 成的+1級光和-1級光的公知的尋道控制動作,通過進行該控制動作來進行讀取被記錄于 第2光盤D2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此外,通過檢測自光檢測器13獲得的再現(xiàn)信號的能級的大小,能夠識別利用物鏡11的會聚動作在第2光盤D2的信號記錄層L2上生成的會聚光斑的優(yōu)劣,因此,基于該識別 信號驅動像差校正用電動機9旋轉來調整準直透鏡8的光軸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夠校正球差。利用光拾取裝置讀取被記錄于第1光盤Dl以及第2光盤D2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 如上述那樣,接下來說明驅動被記錄于第3光盤D3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在讀取被記錄于第3光盤D3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情況下,向組裝于雙波長激 光二極管3中的激光芯片北供給驅動電流,從而自該雙波長激光二極管3放射出波長為 655nm的第3激光。自上述雙波長激光二極管3放射出的第3激光入射到第2衍射光柵4 中,被構成該第2衍射光柵4的衍射光柵部如分離為0級光、+1級光以及-1級光,并且被 1/2波片4b變換為P方向的直線偏振光。透過了上述第2衍射光柵4的第3激光入射到偏 振分束器5中,透過設置于該偏振分束器5上的控制膜fe。透過了上述控制膜fe的第3激光入射到半透半反鏡6中,但由于該第3激光為P 偏振光,因此被半透半反鏡6向1/4波片7的方向反射。入射到上述1/4波片7中的第3激 光被變換為圓偏振光后入射到準直透鏡8中,利用該準直透鏡8的動作變換為平行光。利 用上述準直透鏡8變換為平行光的激光被反射鏡10反射后入射到物鏡11中。入射到上述 物鏡11中的激光利用該物鏡11的會聚動作,作為會聚光斑照射到第3光盤D3的信號記錄 層L3上。另外,在利用上述物鏡11進行第3激光的會聚動作時,由于位于信號記錄層L3與 作為光盤的信號入射面的表面之間的保護層的厚度的不同而產生球差,但在這種情況下, 通過使本實施例中所示的準直透鏡8向光軸方向位移也能夠將球差調整到最小。利用該準 直透鏡8的位移進行的調整動作是通過驅動像差校正用電動機9旋轉而進行的,該調整控 制動作為通常的動作,省略其說明。利用上述動作進行第3激光向設于第3光盤D3中的信號記錄層L3上的會聚動作, 在進行上述會聚動作時,被該信號記錄層L3反射的返回光自第3光盤D3側入射到物鏡11 中。入射到上述物鏡11后的返回光經過反射鏡10、準直透鏡8以及1/4波片7入射到半透 半反鏡6中。入射到上述半透半反鏡6中的返回光由于被1/4波片7變換為S方向的直線 偏振光,因此透過該半透半反鏡6。透過了上述半透半反鏡6的激光的返回光作為控制用激光Lc而入射到傳感器透 鏡12中,在該傳感器透鏡12的動作作用下發(fā)生像散。利用上述傳感器透鏡12發(fā)生像散后 的控制用激光Lc在該傳感器透鏡12的會聚動作作用下照射到設于光檢測器13中的4分 割傳感器等的傳感器部上。由此,返回光照射到檢測器13上,結果,能夠利用照射到組裝于 該光檢測器13中的傳感器部上的光斑形狀的變化如公知那樣進行聚焦錯誤信號的生成動 作。通過利用該聚焦錯誤信號使物鏡11向第3光盤D3的信號面方向位移,能夠進行聚焦 控制動作。另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沒有說明,但構成為能夠進行利用了由第2衍射光柵4生 成的+1級光和-ι級光公知的尋道控制動作,通過進行該控制動作來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 3光盤D3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此外,通過檢測自光檢測器13獲得的再現(xiàn)信號的能級的大小,能夠識別利用物鏡 11的會聚動作在第3光盤D3的信號記錄層L3上生成的會聚光斑的優(yōu)劣,因此,基于該識別信號驅動像差校正用電動機9旋轉而調整準直透鏡8的光軸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夠校正球差。如上所述地進行圖1所示的結構的光拾取裝置的讀取被記錄于各光盤Dl、D2、D3 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接下來參照圖2、圖3以及圖4說明作為本發(fā)明的重點的物鏡11相對 于設于各光盤Dl、D2、D3中的各信號記錄層Li、L2、L3的會聚動作。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將第1光盤Dl作為Blu-ray格式的光盤、將第2盤D2作為 CD格式的光盤、將第3盤D3作為DVD格式的光盤進行說明。本發(fā)明中的物鏡11的母球面由使第1激光會聚在第1光盤Dl的信號記錄層Ll 上那樣的非球面構成,并且,在自第1激光二極管1放射出的第1激光、自雙波長激光二極 管3放射出的第2激光以及第3激光所入射的面上設有內周區(qū)域、中間區(qū)域以及外周區(qū)域 這3個區(qū)域。這里,將設于物鏡11的激光的入射面上的內周區(qū)域設定為數(shù)值孔徑為0. 165以下 的區(qū)域,將中間區(qū)域設定為數(shù)值孔徑為0. 165 0.615的區(qū)域,將外周區(qū)域設定為數(shù)值孔徑 為0. 615 0. 85的區(qū)域。這樣,物鏡11的入射面由上述內周區(qū)域、中間區(qū)域以及外周區(qū)域這3個區(qū)域 構成,在上述中間區(qū)域中形成有衍射環(huán)形帶(未圖示)。該衍射環(huán)形帶例如以日本特開 2006-107680號公報所述的截面呈鋸狀的方式形成。在該結構中,自第1激光二極管1放射出的第1激光、自雙波長二極管3放射出的 第2激光以及第3激光,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自箭頭的方向例如作為平行光入射到物 鏡11中。圖2表示在使用Blu-ray格式的光盤即第1光盤Dl的情況下的、第1激光與物鏡 11及光盤Dl之間的關系,在上述物鏡11的表面的中間區(qū)域形成有衍射環(huán)形帶,該衍射環(huán)形 帶設計為使打斜線表示的Sl部以及S2部的第1激光會聚在設于第1光盤Dl中的信號記 錄層Ll上。S卩,用斜線表示的Sl部以及S2部的激光為第1激光中的0級衍射光,沒有打斜線 的S3部的第1激光利用設于上述中間區(qū)域的衍射環(huán)形帶發(fā)生衍射,而作為2級衍射光透過 物鏡11。這樣透過的第1激光的2級衍射光由于發(fā)生散光而不會會聚在信號記錄層Ll上, 從而不會對讀取被記錄于該信號記錄層Ll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產生影響。這樣,進行使第1激光會聚于第1光盤Dl的信號記錄層Ll上的動作,從而進行讀 取被記錄于該信號記錄層Ll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將該情況下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0. 85。如上所述,在使用Blu-ray格式的光盤即第1光盤Dl的情況下,使用自第1激光 二極管1放射出的波長為405nm的第1激光,且將物鏡11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0. 85,因此,能 夠不受阻礙地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1光盤Dl的信號記錄層Ll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圖3表示在使用⑶格式的光盤即第2光盤D2的情況下,第2激光與物鏡11及第 2光盤D2之間的關系,在上述物鏡11的表面的中間區(qū)域形成有衍射環(huán)形帶,該衍射環(huán)形帶 設計為使打斜線表示的Sl部以及S4部的第2激光會聚在設于第2光盤D2中的信號記錄 層L2上。S卩,用斜線表示的Sl部分的激光為第2激光中的0級衍射光,S4部的激光為被設 于上述中間區(qū)域的衍射環(huán)形帶衍射的1級衍射光。在設于用斜線表示的S4部的外周側的中間區(qū)域,數(shù)值孔徑設為0. 47 0. 615的衍射環(huán)形帶被設定為起到對于后述的第3激光的 波長進行會聚動作的作用,但對于第2激光的波長散光。此外,外周區(qū)域沒有使第2激光的 波長會聚在第2信號記錄層L2上的作用。結果,上述用斜線表示的Sl部以及S4部的第2 激光被會聚在第2信號記錄層L2上。這樣,進行使第2激光會聚在第2光盤D2的信號記錄層L2上的動作,進行讀取信 號的讀取動作,將該情況下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0. 47。如上所述,在使用⑶格式的光盤即第2光盤D2的情況下,使用自雙波長激光二極 管3放射出的波長為785nm的第2激光,且將物鏡11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0. 47,因此,能夠不 受阻礙地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2光盤D2的信號記錄層L2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圖4表示在使用DVD格式的光盤即第3光盤D3的情況下,第3激光與物鏡11及 第3光盤D3之間的關系,在上述物鏡11的表面的中間區(qū)域形成有衍射環(huán)形帶,該衍射環(huán)形 帶被設計為使打斜線表示的Sl部以及S5部的第3激光會聚于設于第3光盤D3中的信號 記錄層L3上。S卩,用斜線表示的Sl部的激光為第3激光中的0級衍射光,S5部的激光為被設于 上述中間區(qū)域的衍射環(huán)形帶衍射的1級衍射光。設于用斜線表示的S5部的外周側的外周 區(qū)域沒有使第3激光的波長會聚在第3信號記錄層L3上的作用。結果,用斜線表示的Sl 部以及S5部的第3激光被會聚在第3信號記錄層L3上。這樣,進行使第3激光會聚在第3光盤D3的信號記錄層L3上的動作,從而進行讀 取信號的讀取動作,將該情況下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0. 615。如上所述,在使用DVD格式的光盤即第3光盤D3的情況下,使用自雙波長激光二 極管3放射出的波長為655nm的第3激光,且將物鏡11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0. 615,因此,能 夠不受阻礙地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3光盤D3的信號記錄層L3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圖5針對各激光表示形成于物鏡11的表面的中間區(qū)域的衍射環(huán)形帶的炫耀光柵 的槽的深度與衍射效率之間的關系,在該圖中,用實線表示的曲線是波長為655nm的第3激 光中的1級衍射光的特性曲線,用虛線表示的曲線是波長為785nm的第2激光中的1級衍 射光的特性曲線,用單點劃線表示的曲線是波長為405nm的第1激光中的2級衍射光的特 性曲線。在該圖中明顯可見,在將形成于設在物鏡11的入射面上的中間區(qū)域的衍射環(huán)形 帶的炫耀光柵的槽的深度設定為1. 33 μ m的情況下,第2激光的衍射效率為97. 5%,第3激 光的衍射效率為97. 3%,第1激光的衍射效率為92%。這樣,能夠減小由中間區(qū)域的衍射 環(huán)形帶引起的相對于第1激光的2級衍射光的衍射效率,因此,能夠較大地改變相對于0級 衍射光以及1級衍射光的衍射角度,從而能夠防止作為反射光斑(flare)對激光光斑產生 不良影響。本實施例中的物鏡11的母球面由使第1激光會聚在第1光盤Dl的信號記錄層Ll 上那樣的非球面構成,在該結構的物鏡中,數(shù)值孔徑為0. 165以下的區(qū)域,能夠使用用于進 行讀取被記錄于CD格式的光盤即第2光盤D2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第2激光的0級光, 數(shù)值孔徑為0. 185以下的區(qū)域,能夠使用用于進行讀取被記錄于DVD格式的光盤即第3光 盤D3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第3激光的0級光,因此,內周區(qū)域的數(shù)值孔徑設定為0. 165 以下。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對于用雙波長激光二極管來構成用于放射第2激光的第2激 光二極管以及用于放射第3激光的第3激光二極管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將用于放 射第2激光的第2激光二極管和用于放射第3激光的第3激光二極管分別設置。另外,也 可以不使用雙波長激光二極管,而使用在一個殼體內設置用于放射第1激光、第2激光以及 第3激光的各激光芯片的3波長激光二極管。工業(yè)實用件本發(fā)明不僅可以應用于讀取被記錄于Blu-ray格式的光盤、DVD格式的光盤以及 CD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的光拾取裝置,也可以應用于其他不同格式的光拾取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光拾取裝置包括用于使入射到第1光盤、第2光盤以及第3光盤的各信號記錄層的 激光會聚的物鏡,第1光盤的自光盤的表面至信號記錄層的距離短;第2光盤的自光盤的表 面至信號記錄層的距離長;第3光盤的自光盤的表面至信號記錄層的距離大于上述第1光 盤的自光盤的表面至信號記錄層的距離且小于第2光盤的自光盤的表面至信號記錄層的 距離,該光拾取裝置包括第1激光二極管,其用于生成具有適于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1光盤 的信號記錄層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波長的第1激光;第2激光二極管,其用于生成具有適 于進行讀取被記錄于第2光盤的信號記錄層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波長的第2激光,該第 2激光的波長大于上述第1激光的波長;第3激光二極管,其用于生成具有適于讀取被記錄 于第3光盤的信號記錄層上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波長的第3激光,該第3激光的波長大于 第1激光的波長且小于第2激光的波長,并且,在上述物鏡的入射面上設有內周區(qū)域、中間區(qū)域以及外周區(qū)域這3個區(qū)域,利用 設在物鏡上的外周區(qū)域以及內周區(qū)域的會聚動作,使自第1激光二級管放射出的第1激光 會聚在設于第1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利用設在物鏡上的中間區(qū)域以及內周區(qū)域的會聚 動作,使自第2激光二級管放射出的第2激光會聚在設于第2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利用 設在物鏡上的中間區(qū)域以及內周區(qū)域的會聚動作,使自第3激光二級管放射出的第3激光 會聚在設于第3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中間區(qū)域上形成有衍射環(huán)形帶,利用該衍射環(huán)形帶使入射到中間區(qū)域的第1激光不 會聚在設于第1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衍射環(huán)形帶,使第2激光會聚在設于第2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并且使第3 激光會聚在設于第3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物鏡的母球面由用于使第1激光會聚在第1光盤的信號記錄層上的非球面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激光二極管和第3激光二極管由在同一殼體內組裝用于放射出兩種不同波長 的激光的激光芯片而成的雙波長激光二極管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放射第1激光的第1激光二極管、用于放射第2激光的第2激光二極管以及用 于放射第3激光的第3激光二極管與物鏡之間的光路內設置準直透鏡,利用該準直透鏡沿 光軸方向的位移動作來校正球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利用3個放射波長不同的激光的激光二極管和1個物鏡進行讀取被記錄于不同格式的光盤中的信號的讀取動作的光拾取裝置。物鏡(11)設有內周區(qū)域、中間區(qū)域以及外周區(qū)域這3個區(qū)域,利用設在物鏡(11)上的內周區(qū)域以及外周區(qū)域的會聚動作,使第1激光會聚在設于第1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利用設在物鏡(11)上的中間區(qū)域以及內周區(qū)域的會聚動作,使第2激光會聚在設于第2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利用設在物鏡(11)上的中間區(qū)域以及內周區(qū)域的會聚動作,使第3激光會聚在設于第3光盤中的信號記錄層上。
文檔編號G11B7/135GK102054495SQ201010536838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9日
發(fā)明者堀田徹, 川崎良一 申請人:三洋光學設計株式會社, 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