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打印機及其控制方法

文檔序號:6669899閱讀:24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打印機及其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打印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票據(jù)打印機通常包括主體和與主體樞接的蓋體,蓋體可以相對于主 體打開或閉合。在主體和蓋體之間形成有用于容納打印介質的紙倉。在打印過程中,如果 打印機控制裝置檢測到蓋體被打開,就會立即中斷當前打印操作,發(fā)出告警提示。但是,由 于打印的中斷,造成當前票面因打印不完整而作廢,需要重新打印。這樣,在打印過程中,如 果用戶的誤操作開啟打印機蓋體,就會引起打印中斷,造成重新打印或票紙浪費等問題。特 別是,對于有價票據(jù)的打印,如彩票,由于在主機控制軟件無法得知票據(jù)包含的數(shù)據(jù)是否完 全打印,于是主機控制軟件在向打印機下發(fā)了一張待打印票據(jù)的數(shù)據(jù)后,就認為該票據(jù)打 印是成功的,即使出現(xiàn)票據(jù)內容打印不全造成票據(jù)無效的情況,也認為打印出了有效的票 據(jù)并把票據(jù)票號登記在主機的軟件系統(tǒng)中。因此,如果打印機蓋體開啟導致打印中斷產生 廢票時,彩票銷售商仍然需要向票據(jù)發(fā)布商支付票款,造成彩票銷售商與票據(jù)發(fā)布商之間 不必要的糾紛。

發(fā)明內容
針對打印過程中由于用戶的誤操作往往會出現(xiàn)打印不完整的問題而提出本發(fā)明, 為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打印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打印機的控制方法。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打印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裝置判斷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 在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裝置控制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 態(tài)。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打印機。該打印機包括 蓋體;主體,與所述蓋體相配合;鎖緊機構,位于所述蓋體與所述主體之間,具有鎖緊位置, 其中,在所述鎖緊位置,所述蓋體與所述主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控制裝置,與所述鎖緊機構電 連接,其中,在所述控制裝置檢測到所述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控制所述鎖緊機構處于所 述鎖緊位置以使所述打印機的主體與所述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通過本發(fā)明,采用控制裝置判斷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在打印機處于打印狀 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裝置控制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解決了打印過程 中由于用戶的誤操作往往會出現(xiàn)打印不完整的問題,進而達到了防止用戶誤操作而導致打 印不完整的效果。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 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打印機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打印機的示意圖,圖中打印機電鎖緊機構處于鎖緊 位置;圖3是根據(jù)圖2所示的打印機電鎖緊機構處于解鎖位置示意圖;圖4是根據(jù)圖2所示的一種打印機控制方法流程圖;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打印機的示意圖,圖中打印機電鎖緊機構處于鎖緊 位置;圖6是根據(jù)圖5所示的打印機電鎖緊機構處于解鎖位置示意圖;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三的打印機電鎖緊機構示意圖,圖中電鎖緊機構處于鎖 緊狀態(tài);以及圖8是根據(jù)圖7所示的打印機電鎖緊機構處于解鎖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打印機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步驟S2,控制裝置判斷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例如,控制裝置可以根據(jù)以下方式來判斷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控制裝置讀取打印機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或打印機的狀態(tài)標志;控制裝置根據(jù)控制指令或狀態(tài)標志判斷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以控制裝置根據(jù)控制指令的檢測結果判斷打印機狀態(tài)為例,當控制裝置檢測到控 制指令中包含打印數(shù)據(jù)信息,即可認為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否則,認為打印機處于非打印 狀態(tài)。以控制裝置根據(jù)狀態(tài)標志判斷打印機狀態(tài),由于打印過程中會伴隨進紙動作,因 此還可以通過檢測進紙電機狀態(tài),判斷打印機狀態(tài)。具體操作是,檢測進紙電機標志位,當 進紙電機處于中斷狀態(tài)時,表明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狀態(tài);當進紙電機處于驅動狀態(tài)時,表明 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步驟S4,在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裝置控制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 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刂蒲b置可以以以下方式來控制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控制裝置可以控制第一電鎖緊機構運動至第一位置以使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 的蓋體之間的機械鎖緊機構處于鎖緊狀態(tài),其中,在第一位置,第一電鎖緊機構與機械鎖緊 機構相配合,在該實施例中,可以利用打印機原有的機械鎖緊機構,另外增加一個電鎖緊機 構,在打印過程中,通過控制電鎖緊機構來使得機械鎖緊機構保持在鎖緊狀態(tài),在具有機械 鎖緊機構的打印機中,該方法可以節(jié)約成本??刂蒲b置控制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之間的第二電鎖緊機構處于鎖緊狀 態(tài)。該第二電鎖緊機構為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之間獨立鎖緊機構,通過控制該鎖 緊機構本身即可實現(xiàn)使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通過上述的實施例,保證了在打印的過程中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從而能夠防止打印過程中人為開啟打印機蓋體,避免因誤操作引起打印不完整或
者廢票的產生。優(yōu)選地,在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裝置控制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 機的蓋體處于解鎖狀態(tài),其中,在解鎖狀態(tài),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能夠相分離。通 過該實施例,能夠使得在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狀態(tài)時,用戶可以方便地打開蓋體以進行相關 的操作等。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打印機蓋體鎖緊機構控制方法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01,檢測打印機狀態(tài)。步驟S102,判斷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如果是,執(zhí)行步驟S103,否則,執(zhí)行步 驟 S104。步驟S103,鎖緊打印機蓋體。步驟S104,解鎖打印機蓋體。當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打印機控制裝置啟動電鎖緊機構,將打印機蓋體與打 印機主體鎖緊,用戶無法開啟打印機蓋體。當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狀態(tài)時,如空閑狀態(tài),控制 裝置釋放電鎖緊機構,用戶通過手工操作,可以打開打印機蓋體,進行更換介質、打印機維 護等操作。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打印機控制方法,通過打印過程中鎖緊上蓋,阻止人為在打 印過程中開啟打印機蓋體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避免因人為錯誤操作引起廢票的產生,因此,減少了 不必要的糾紛,保證了打印機工作的可靠性。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打印機,該打印機包括蓋體1 ;主體2,與蓋體1相配合;鎖 緊機構,位于蓋體1與主體2之間,具有鎖緊位置,其中,在鎖緊機構處于鎖緊位置時,蓋體 1與主體2處于鎖緊狀態(tài);控制裝置6,與鎖緊機構電連接,其中,在控制裝置6檢測到打印 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控制鎖緊機構處于鎖緊位置以使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 緊狀態(tài)。上述的鎖緊機構既可以是利用原打印機中已有的機械鎖緊機構增加一個電鎖緊 機構來完成,也可以為單獨設置的電鎖緊機構。鎖緊機構還具有一個解鎖位置,在該解鎖位 置,蓋體1與主體2能夠打開,控制裝置6在檢測到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狀態(tài)時,可以控制鎖 緊機構處于解鎖位置以方便用戶打開蓋體1,或者當打印機出現(xiàn)斷電情況下,鎖緊機構自動 復位到解鎖位置或由控制裝置控制該鎖緊機構從鎖緊位置到解鎖位置以方便用戶打開蓋 體1。下面結合圖2、圖3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打印機具體實施方式
。 如圖所示。打印機包括蓋體1、主體2、打印機構3、機械鎖緊機構4和電鎖緊機構 5和控制裝置6。其中,蓋體1通過轉軸11與主體2樞接,可以相對主體2打開或閉合。在 蓋體1和主體2形成的空間內,設有用于容納打印介質P的紙倉4。
打印機構3位于蓋體1和主體2形成的封閉空間的內部,用于在打印介質上打印 預定的圖像或文字。由于打印機采用何種方式實現(xiàn)打印功能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實施,因此,打 印機構3可以是熱敏打印機構、熱轉印打印機構、點陣式打印機構、噴墨打印機構等。本實 施例中,打印機構3為熱敏打印機構,包括打印頭31和轉輥32,其中,打印頭31與轉輥32 相切接觸,打印介質P由紙倉4輸出,從二者之間穿過。打印機構3還包括驅動打印介質P輸送的進紙電機M,進紙電機M與轉輥32傳動連接,打印時,轉輥32受進紙電機M驅動,帶 動打印介質P由紙倉4向打印頭31下游運動,同時打印頭31在打印介質P上打印設定內容。機械鎖緊機構4位于蓋體1和主體2之間,包括第一可動部41、第一固定部42和 彈性元件43。第一可動部41設置在蓋體1和主體2 二者中的一個上,與打印機外部連通, 用戶可以手工操作;第一固定部42設置在蓋體1和主體2 二者中的另一個上,與第一可動 部41可以卡接配合。彈性元件43 —端與第一可動部41連接,另一端與第一可動部41所 在的支架(即蓋體1或主體2)連接,向第一可動部41提供與第一固定部42緊密卡接的彈 性力。優(yōu)選的,第一可動部41可以是鎖鉤或鎖緊軸,相應的,第一固定部42是與第一可動 部41對應卡接的鎖緊軸或鎖鈞。本實施例中,第一可動部41為鎖鉤,其通過第二轉軸411 與蓋體1樞接。相應的,第一固定部42為鎖緊軸,與主體2固定連接。彈性元件43—端與 第一可動部41連接,另一端與蓋體1連接,向第一可動部41提供與第一固定部42緊密卡 接的彈性力。當蓋體1相對于主體2閉合時,第一可動部41與第一固定部42在彈性元件 43的作用下緊密卡接,蓋體1相對于主體2閉合鎖緊;當扳動第一可動部41時,通過克服 彈性元件43彈力使第一可動部41第一與固定部42分離,蓋體1相對于主體2打開。電鎖緊機構5位于蓋體1和主體2形成的封閉空間的內部,包括電驅動件51和鎖 緊件52??刂蒲b置6設置在打印機內部,包括CPU控制器,用于接收指令,控制打印機各機 構動作。電驅動件51與控制裝置6電連接,并與鎖緊件52機械連接,通過控制裝置6可以 驅動鎖緊件52運動,使蓋體1和主體2相互鎖緊或解鎖。本實施例中,電驅動件51為電機, 固定在蓋體1上,與控制裝置6電連接;鎖緊件52為凸輪或偏心輪,與電驅動件51固定連 接,位于機械鎖緊機構4的第一可動部41的一側。當電驅動件51驅動鎖緊件52運動至鎖 緊位置時,如圖2所示,鎖緊件52的鎖緊面52a與第一可動部41相配合,扳動第一可動部 41,鎖緊件52的鎖緊面52a與第一可動部41發(fā)生干涉,阻礙第一可動部41旋轉,從而阻止 第一可動部41與第一固定部分42分離,因此蓋體1無法開啟。當電驅動件51驅動鎖緊件 52運動至解鎖位置時,如圖3所示,鎖緊件52的解鎖面52b與第一可動部41相對且保持設 定距離,因此扳動第一可動部41,其可以與第一固定部分42順利分離,從而可以打開蓋體 1。需要說明的是,電鎖緊件51也可以固定在主體2上,與第一可動部41相配合。本 實施例的特點是通過電鎖緊機構鎖緊或解鎖機械鎖緊機構,從而通過打印機控制裝置控制 打印機蓋體相對于主體的鎖緊或開啟。圖4是根據(jù)圖2所示的一種打印機控制方法流程圖,該方法具體包括步驟S201 檢測打印機狀態(tài)。打印機控制裝置的CPU通過讀取打印機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或打印機各機構狀態(tài) 標志檢測打印機狀態(tài)。步驟S202 判斷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如果是,執(zhí)行步驟S203,否則,執(zhí)行步 驟 S204。控制裝置根據(jù)檢測結果判斷打印機狀態(tài)。比如,當控制裝置檢測到控制指令中包 含打印數(shù)據(jù)信息,即可認為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否則,認為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狀態(tài)。由于打印過程中會伴隨進紙動作,因此還可以通過檢測進紙電機狀態(tài),判斷打印機狀態(tài)。具體操作是,檢測進紙電機標志位,當進紙電機處于中斷狀態(tài)時,表明打印機處于 非打印狀態(tài);當進紙電機處于驅動狀態(tài)時,表明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步驟S203 控制電鎖緊機構處于鎖緊位置。當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控制電鎖緊機構的電驅動件,帶動鎖緊件運動至鎖緊 位置,使手動無法開啟蓋體,保證蓋體相對于主體鎖緊。步驟S204 控制電鎖緊機構處于解鎖位置。當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的空閑狀態(tài)時,控制電鎖緊機構的電驅動件,帶動鎖緊件運 動至解鎖位置,通過手動操作可以開啟蓋體。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打印機控制方法,通過打印過程中鎖緊上蓋,阻止人為在打印 過程中開啟打印機蓋體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避免因人為錯誤操作引起廢票的產生,因此,減少了不 必要的糾紛,保證了打印機工作的可靠性。下面結合圖5、圖6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打印機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 與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打印機的區(qū)別在于設置了一個獨立的電鎖緊機構5’,電鎖緊機 構的鎖緊件52,包括第二可動部521,和第二固定部522,。第二可動部521,與電驅動件 51,固定連接,第二固定部522,設置在蓋體1上,電驅動件51,帶動第二可動部521,運動, 可以與第二固定部522’卡接或分離。當?shù)诙蓜硬?21’與第二固定部522’卡接時,如圖 5所示,電鎖緊機構5’處于鎖緊位置,蓋體1與主體2相對鎖緊,即使扳動機械鎖緊機構4 的第一可動部41,也無法打開蓋體1 ;當?shù)诙蓜硬?21’與第二固定部522’分離時,如圖 6所示,電鎖緊機構5’處于解鎖位置,扳動機械鎖緊機構4的第一可動部41,使第一可動部 41與第一固定部42分離,可以打開蓋體1。優(yōu)選地,第二可動部521’是鎖鉤或鎖緊軸,對 應地,第二固定部522’是與第二可動部521’配合的鎖緊軸或鎖鈞。本實施例中,第二可動 部521’為鎖鉤,第二固定部522’為鎖緊軸。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打印機,可以根據(jù)需要確定是否設置機械鎖緊機構。 本實施例中,由于機械鎖緊機構與電鎖緊機構沒有直接連接關系,即使不設置機械鎖緊機 構也可以實現(xiàn)對蓋體的鎖緊和解鎖,因此,機械鎖緊機構是非必要的。本實施例打印機控制原理與上述實施例基本相同,主要區(qū)別在于,控制電驅動件 帶動鎖緊件的第二可動部運動,使其與第二固定部卡接或分離,能夠實現(xiàn)蓋體與主體間的 直接鎖緊和解鎖。下面結合圖7、圖8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三的打印機電鎖緊機構具體實施方式
。 如圖所示,本實例與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不只增加了一個獨立的電鎖緊機構,而 且該電鎖緊機構為直線運動的電磁鐵,在該實施例中為了使得位于主體2的電磁鐵的滑桿 52”能夠與蓋體相配合,可以在蓋體上設置一個向下的延伸部1’,電磁鐵包括螺旋形線圈 51”、滑桿52”、電磁鐵主體53”和彈性件55”。其中,螺旋線形線圈51”和彈性件55”位于 電磁體主體53”內部,滑桿52”可以為具有磁性的磁芯,其一端沿水平方向伸出電磁體主體 53”,另一端穿過螺旋形線圈51”與彈性件55”連接。它的工作原理是斷電狀態(tài)時,滑桿 52”在彈性件55”拉力作用下停止在初始位置,在該初始位置,主體2與蓋體1處于解鎖狀 態(tài)(或者解鎖位置),二者能夠相分離。通電狀態(tài)時,向螺旋形線圈51”施加電壓,螺旋形線 圈51”產生與彈性件55”拉力相反的磁力,將滑桿52”推出到工作位置,其中,該工作位置 即為將主體2與蓋體1相鎖緊的位置。這樣,通過控制螺旋形線圈51”通電或斷電,可以實
9現(xiàn)滑桿52”的直線往返運動。電磁鐵主體53”固定在打印機主體2上,在蓋體1的延伸部1’上設置與滑桿52” 配合的限位孔54”,當滑桿52”插入限位孔54”時,蓋體1和主體2相對鎖緊,如圖7所示; 當滑桿52”脫離限位孔54”時,蓋體1和主體3解鎖。因此,打印機控制裝置6通過控制螺 旋形線圈51”的通電或斷電,在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驅動滑桿52’插入限位孔54”,使蓋 體1與主體2鎖緊,阻止人工開啟蓋體1 ;在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狀態(tài)時,驅動滑桿52”與限 位孔54”分離,使蓋體1與主體2解鎖。與上述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的進一步優(yōu)點是,打印 過程中打印機發(fā)生斷電,即電磁鐵斷電時,電磁鐵的滑桿會恢復到初始位置,打印機蓋體與 主體自動解鎖,避免斷電情況下打印機蓋體無法開啟的情況。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也 可以實現(xiàn)在斷電情況下打印機蓋體與主體的解鎖,此時,可以設置一個獨立的電源,例如電 池,控制裝置6在檢測到打印機出現(xiàn)斷電的情況時,利用獨立的電源控制打印機蓋體與主 體處于解鎖狀態(tài)。當然,電磁鐵也可以為保持式電磁鐵,保持式電電磁鐵與上述電磁鐵的區(qū)別在于, 在電磁體主體53”內部設置有永久性磁鐵,通過控制螺旋形線圈51”的電壓或電流的方向, 實現(xiàn)滑桿52”的直線往返運動,當電磁鐵斷電時,滑桿52”會保持斷電前的狀態(tài)。打印機控 制裝置6通過控制螺旋形線圈51”的電壓或電流,在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驅動滑桿52’插 入限位孔54”,使蓋體1與主體2鎖緊,阻止人工開啟蓋體1 ;在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狀態(tài)時, 驅動滑桿52”與限位孔54”分離,使蓋體1與主體2解鎖。需要說明的是,電磁鐵主體53”也可以固定在打印機蓋體1的延伸部1’上,相應 的,與滑桿52”配合的限位孔54”設置在主體2上,通過打印機控制裝置6驅動滑桿52”與 限位孔54”的配合或分離,實現(xiàn)蓋體1與主體2的鎖緊或解鎖。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在打印機蓋體或主體二者中的一個上設置永久 性磁鐵,在蓋體或主體二者中的另一個上設置與永久性磁鐵對應配合的電磁鐵,當電磁鐵 通電狀態(tài)時產生與永久性磁鐵相反的磁性,從而二者之間的吸引力使打印機蓋體與主體鎖 緊;當電磁鐵斷電狀態(tài)時磁力消失,二者之間不存在作用力從而使打印機蓋體與主體解鎖。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在打印過程中能夠避免因人為錯誤操作引起 打印不完整或者廢票的產生,因此,減少了不必要的糾紛,保證了打印機工作的可靠性。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 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10
權利要求
一種打印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裝置判斷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在所述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的情況下,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打印機的主體與所述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裝置判斷打印機是否處 于打印狀態(tài)包括所述控制裝置讀取所述打印機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或所述打印機的狀態(tài)標志; 所述控制裝置根據(jù)所述控制指令或所述狀態(tài)標志判斷所述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打印 機的主體與所述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包括所述控制裝置控制第一電鎖緊機構運動至第一位置以使所述打印機的主體與所述打 印機的蓋體之間的機械鎖緊機構處于鎖緊狀態(tài),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電鎖緊機 構與所述機械鎖緊機構相配合,或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打印機的主體與所述打印機的蓋體之間的第二電鎖緊機構處 于鎖緊狀態(tài)。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印機處于非打印狀 態(tài)的情況下,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打印機的主體與所述打印機的蓋體處于解鎖狀態(tài),其 中,在所述解鎖狀態(tài),所述打印機的主體與所述打印機的蓋體能夠相分離。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機的初始狀態(tài)為解 鎖狀態(tài),其中,在所述解鎖狀態(tài),所述打印機的主體與所述打印機的蓋體能夠相分離,在所 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打印機的主體與所述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之后,所述方法還包 括在斷電的情況下,所述打印機復位到所述解鎖狀態(tài)。
6.一種打印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蓋體⑴;主體(2),與所述蓋體(1)相配合;鎖緊機構,位于所述蓋體(1)與所述主體(2)之間,具有鎖緊位置,其中,在所述鎖緊位 置,所述蓋體(1)與所述主體(2)處于鎖緊狀態(tài); 控制裝置(6),與所述鎖緊機構電連接,其中,所述控制裝置(6)在檢測到所述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控制所述鎖緊機構處 于所述鎖緊位置以使所述主體(2)與所述蓋體(1)處于鎖緊狀態(tài)。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包括 機械鎖緊機構,包括第一可動部(41),設置于所述蓋體(1)和所述主體(2) 二者中的一個上,延伸至所述打 印機的外部;第一固定部(42),設置于所述蓋體(1)和所述主體(2) 二者中的另一個上,具有與所述 第一可動部(41)的卡接位置,其中,在所述卡接位置,所述鎖緊機構處于所述鎖緊位置;彈性元件(43),一端與所述第一可動部(4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可動部(41)所 在的所述蓋體(1)或所述主體(2)連接,提供所述第一可動部(41)與所述第一固定部(42)相卡接的預緊力,電鎖緊機構,與所述控制裝置(6)電連接,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 置,所述電鎖緊機構與所述第一可動部(41)相分離,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電鎖緊機構與 所述第一可動部(41)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可動部(41)處于所述卡接位置,其中,在所述控制裝置(6)檢測到所述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控制所述電鎖緊機構 處于所述第二位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鎖緊機構包括 電驅動件(51),與所述控制裝置(6)電連接,鎖緊件(52),與所述電驅動件(51)相連接,其中,在所述控制裝置(6)檢測到所述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通過控制所述電驅動 件(51)驅動所述鎖緊件(52)運動以使所述電鎖緊機構處于所述第二位置。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件(52)為凸輪或偏心輪,位于 所述第一可動部(41) 一側,包括鎖緊面(52a)和解鎖面(52b),并且所述鎖緊件(52)可旋 轉地設置于所述電驅動件(51)上,其中,在所述鎖緊件(52)旋轉至所述鎖緊面(52a)與所 述第一可動部(41)相對時,所述電鎖緊機構處于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鎖緊件(52)旋轉至所述解鎖面(52b)與所述第一可動部(41)相對時,所述電鎖緊機構處于所述第一位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包括 電驅動件(51’),與所述控制裝置(6)電連接,鎖緊件(52’),與所述電驅動件(51’)相連接,包括 第二可動部(521’),設置于所述蓋體(1)和所述主體(2) 二者中的一個上, 第二固定部(522’),設置于所述蓋體(1)和所述主體(2) 二者中的另一個上, 其中,所述第二可動部(521’ )與所述電驅動件(51’ )相連接并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 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可動部(521’ )與所述第二固定部(522’ )處于卡接狀態(tài) 以使所述鎖緊機構處于所述鎖緊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二可動部(521’ )與所述第 二固定部(522’ )處于分離狀態(tài)。
11.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為電磁鐵,所述控制裝 置(6)在檢測到所述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時,經(jīng)由所述電磁鐵控制所述主體(2)與所述蓋 體(1)處于鎖緊狀態(tài)。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1)具有延伸部(1’),所述 電磁鐵包括電磁鐵主體(53”),設置于所述主體(2)和所述延伸部(1’ ) 二者中的一個上; 螺旋形線圈(51”),設置于所述電磁鐵主體(53”)內;滑桿(52”),一端與所述螺旋形線圈(51”)相連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電磁鐵主體 (53”)外部,其中,在所述主體(2)和所述延伸部(1’ ) 二者中的另一個上設置有限位孔(54”),所 述螺旋形線圈(51”)提供磁力以使所述滑桿(52”)相對于所述螺旋形線圈(51”)具有第 五位置和第六位置,在所述第五位置,所述滑桿(52”)插入所述限位孔(54’ )中以使所述 主體(2)與所述蓋體(1)處于鎖緊狀態(tài),在所述第六位置,所述滑桿(52”)與所述限位孔(54”)相分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打印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該打印機控制方法包括控制裝置判斷打印機是否處于打印狀態(tài);在打印機處于打印狀態(tài)的情況下,控制裝置控制打印機的主體與打印機的蓋體處于鎖緊狀態(tài)。通過本發(fā)明,能夠防止用戶誤操作而導致打印不完整的問題。
文檔編號G07C15/00GK101894410SQ20101022218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9日
發(fā)明者于轉龍, 姜天信, 楊民, 王春濤, 許加波, 許逢博 申請人:山東新北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