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列車人機界面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列車人機界面。
【背景技術】
[0002]人機界面(Man Machine Interface,簡稱MMI)具有界面友好,方便駕駛員查看列車的運行狀態(tài),能夠實現(xiàn)列車自檢操作等優(yōu)點,因此其在軌道交通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且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0003]目前,MMI設備的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存在間隙,但是對應該間隙的位置又缺少防塵措施,灰塵等雜質能夠進入此縫隙中。隨著列車長時間運行,灰塵積累越來越多,導致MMI觸摸屏變得模糊不清,影響司機查看MMI提供的列車信息,從而直接影響司機對當前車輛運行狀態(tài)的判斷,甚至可能威脅列車的行車安全問題。并且,通過MMI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的縫隙進入的灰塵清理很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可以避免灰塵通過縫隙進入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的列車人機界面。
[0006](二)技術方案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列車人機界面,包括間隔設置的觸摸屏和顯示屏,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通過密封框進行密封,且所述密封框的形狀與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的邊緣輪廓相對應。
[0008]優(yōu)選地,所述顯示屏和觸摸屏均固定在人機界面的前殼體上;所述觸摸屏位于所述顯示屏前面,且固定在所述前殼體的顯示窗框上。
[0009]優(yōu)選地,所述顯示屏包括顯示屏邊框,以及位于所述顯示屏邊框內的顯示屏面板;所述觸摸屏呈板狀;所述密封框的一端面與所述顯示屏邊框密封接觸,另一端面與所述觸摸屏表面的外邊緣部分密封接觸。
[0010]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框固定粘貼在所述顯示屏邊框上,且所述密封框與所述觸摸屏擠壓接觸。
[0011]優(yōu)選地,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均呈板狀,所述密封框的兩端面分別與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的表面外邊緣部分密封接觸。
[0012]優(yōu)選地,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呈矩形板狀,所述密封框呈矩形。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框為彈性密封件。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框的材質為防塵棉。
[0015]優(yōu)選地,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平行設置且間距為0.5mm,所述防塵棉的厚度為1mm。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的列車人機界面,通過在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設置密封框實現(xiàn)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的密封,從而避免灰塵進入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保持MMI觸摸屏的清晰度,不影響司機對列車運行的監(jiān)控,并且不需要清理MMI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的灰塵。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列車人機界面的裝配過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框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框安裝與顯示屏之間的安裝關系示意圖;
[0022]圖中:1、前殼體;2、觸摸屏;3、密封框;4、顯示屏;5、顯示屏安裝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4]本實施例的列車人機界面,請參見圖1,包括前殼體I以及固定在前殼體I上的顯示屏4和觸摸屏2。其中,顯示屏4和觸摸屏2間隔設置,且一般做法將觸摸屏2安裝在顯示屏4前方,并固定在前殼體I的顯示窗框是。在顯示屏4和觸摸屏2之間設置有密封框3,用于實現(xiàn)顯示屏4和觸摸屏2之間的密封。為了實現(xiàn)有效密封,密封框3的形狀與顯示屏4和觸摸屏2的邊緣輪廓相對應,其中相對應指的是形狀相仿,從而沿著顯示屏4和觸摸屏2的邊緣輪廓將兩者密封起來。
[0025]需要說明的是,采用前殼體I固定顯示屏4和觸摸屏2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一般做法,當然不排除也可以采用其它本領域通用做法或者可行的任何方法進行顯示屏4和觸摸屏2的固定。
[0026]本實施例的其中一種情況,顯示屏4包括顯示屏4邊框,以及位于所述顯示屏4邊框內的顯示屏4面板,且優(yōu)選采用液晶屏形式。觸摸屏2整體呈板狀,請進一步參見圖1。其中,密封框3的一端面與所述顯示屏4邊框密封接觸,另一端面與所述觸摸屏2表面的外邊緣部分密封接觸。其中,優(yōu)選但不必須密封框3固定粘貼在所述顯示屏4邊框上,且所述密封框3與所述觸摸屏2擠壓接觸。
[0027]本實施例的另中一種情況,所述觸摸屏2和顯示屏4整體均呈板狀,所述密封框3的兩端面分別與所述觸摸屏2和顯示屏4的表面外邊緣部分密封接觸。同樣,可以將密封框3固定粘貼在所述顯示屏4邊框上,并使得密封框3與所述觸摸屏2擠壓接觸。
[0028]上述實施例中,優(yōu)選觸摸屏2和顯示屏4整體呈矩形板狀,此時對應的密封框3的結構呈矩形框結構,請參見圖2。
[0029]為了實現(xiàn)觸摸屏2和顯示屏4之間的有效密封,優(yōu)選密封框3采用彈性密封件的形式。具體生產(chǎn)中可以先將該密封框3的一端面和顯示屏4粘貼固定,請參見圖3。然后進一步將該密封框3的另一端面擠壓至觸摸屏2上。
[0030]本實施例中的彈性密封框3的采用優(yōu)選為防塵棉,并進一步優(yōu)選采用黑色防塵棉,從而不會對人機界面中的屏幕顯示造成影響。
[0031]一種具體的生產(chǎn)實例是,將MMI顯示屏4和觸摸屏2之間的縫隙設計為0.5mm,密封框3選用厚度為Imm的黑色防塵棉,防塵棉單面通過3M膠條粘貼在顯示屏4上。此外,防塵棉其它尺寸根據(jù)顯示屏4邊沿尺寸決定,如圖3所示,在顯示屏4的四周粘貼防塵棉,最終形成密封框3。然后將顯示屏4安裝在顯示屏安裝板5上。在此基礎上,將觸摸屏2安裝到前殼體I上,并將顯示屏4通過顯示屏安裝板5固定到前殼體I上,并使得密封框3的另一面和觸摸屏2擠壓接觸。
[0032]需要說明的是,密封框3重點表示觸摸屏2和顯示屏4之間的密封并非面密封,而是靠近邊緣輪廓位置的密封。從而密封后觸摸屏2和顯示屏4中心面板之間還是保持有必要的距離。
[0033]本實施例解決了MMI觸摸屏2和顯示屏4之間的灰塵問題,能夠保持MMI觸摸屏2的清晰度,從而不影響司機對列車運行的監(jiān)控。此外,設置在觸摸屏2和顯示屏4之間的密封框3對觸摸屏2有一定支撐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司機觸壓觸摸屏2產(chǎn)生的力。
[0034]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各種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列車人機界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間隔設置的觸摸屏和顯示屏,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通過密封框進行密封,且所述密封框的形狀與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的邊緣輪廓相對應。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列車人機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屏和觸摸屏均固定在人機界面的前殼體上;所述觸摸屏位于所述顯示屏前面,且固定在所述前殼體的顯示窗框上。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列車人機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屏包括顯示屏邊框,以及位于所述顯示屏邊框內的顯示屏面板;所述觸摸屏呈板狀;所述密封框的一端面與所述顯示屏邊框密封接觸,另一端面與所述觸摸屏表面的外邊緣部分密封接觸。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列車人機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固定粘貼在所述顯示屏邊框上,且所述密封框與所述觸摸屏擠壓接觸。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列車人機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均呈板狀,所述密封框的兩端面分別與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的表面外邊緣部分密封接觸。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列車人機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呈矩形板狀,所述密封框呈矩形。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列車人機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為彈性密封件。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列車人機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的材質為防塵棉。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列車人機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平行設置且間距為0.5mm,所述防塵棉的厚度為I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列車人機界面,包括間隔設置的觸摸屏和顯示屏,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通過密封框進行密封,且所述密封框的形狀與所述觸摸屏和顯示屏的邊緣輪廓相對應。本實用新型的列車人機界面,通過在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設置密封框實現(xiàn)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的密封,從而避免灰塵進入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保持MMI觸摸屏的清晰度,不影響司機對列車運行的監(jiān)控,并且不需要清理MMI觸摸屏和顯示屏之間的灰塵。
【IPC分類】G06F3/041
【公開號】CN205176813
【申請?zhí)枴緾N201520949519
【發(fā)明人】楊旭文, 王偉
【申請人】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