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緣分記錄系統(tǒng)及基于該系統(tǒng)的社交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緣分記錄系統(tǒng)及基于該系統(tǒng)的社交方法,包括服務器端和移動終端,每個移動終端擁有唯一的用戶ID,每個移動終端在特定距離內能感知其他用戶的移動終端和被其他用戶的移動終端感知,移動終端將感知到的信息作為相遇記錄儲存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服務器端儲存有包括用戶信息和相遇記錄的數據庫,在兩個用戶之間達到觸發(fā)條件時,服務器端自動將兩個用戶的相遇記錄生成緣分報表并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吸引用戶通過共同回憶緣分交集的方式,迅速打破尷尬,開啟共同話題,將陌生社交輕松轉換為似曾相識的熟人社交,抓住人類柔軟而向往浪漫的本性,并打破時空局限,實現人本社交的本質,活躍社交,促進經濟發(fā)展。
【專利說明】
一種緣分記錄系統(tǒng)及基于該系統(tǒng)的社交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社交系統(tǒng)和社交方法,屬于互聯網和移動通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在生活中因相遇而產生,又在生活中因擦肩而過而流失,人生就有著太多的不可知,一個念頭,一次決定,便可能擁有一次抓住緣分的機會,進而成就一段佳話,也可能由于陌生、難以啟齒等錯過一次緣分,在心中留下終生的遺憾。
[0003]目前的社交系統(tǒng)大多注重條件匹配的結果,匹配的條件包括興趣愛好相同或類似的人群、位于某一地理區(qū)域的人群、同一時間位于同一地點的人群等,系統(tǒng)自動推送給用戶匹配的結果,或者由用戶發(fā)起匹配請求,系統(tǒng)將匹配的結果發(fā)送給用戶,用戶通過系統(tǒng)記載的個人資料如性別、年齡、職業(yè)、愛好等初步了解對方,由用戶選擇是否發(fā)起社交等。
[0004]以上的社交方法的確提高了社交的效率和成功率,但在初次見面時,由于雙方之間缺少共同的回憶,往往不能夠極大吸引雙方繼續(xù)社交的欲望,社交的效率和成功率依然較低。
【發(fā)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過移動終端的感知功能和系統(tǒng)的記錄功能實現社交的緣分記錄系統(tǒng)及基于該系統(tǒng)的社交方法。
[0006]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緣分記錄系統(tǒng),包括基于互聯網通訊的服務器端和基于移動通訊的移動終端,每個移動終端擁有唯一的用戶ID,每個移動終端在特定距離內能感知其他用戶的移動終端和被其他用戶的移動終端感知,移動終端將感知到的信息作為相遇記錄儲存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服務器端儲存有包括用戶信息和相遇記錄的數據庫;在兩個用戶之間達到觸發(fā)條件時,服務器端自動將兩個用戶的相遇記錄生成緣分報表并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緣分報表包括相遇的次數、每次相遇的地點和時間。
[0007]所述移動終端之間通過藍牙實現感知功能或通過WLAN直連實現感知功能。
[0008]所述用戶信息包括用戶通過移動終端輸入并上傳到服務器端的可公開的社交名片、自我描述和社交要求。
[0009]所述系統(tǒng)按照匹配規(guī)則為每個用戶建立社交目標數據庫,匹配規(guī)則如下:當兩個用戶的社交要求與對方的自我描述相互匹配平均值達到系統(tǒng)設定的閾值,則系統(tǒng)將其列為社交目標對象;系統(tǒng)按照該匹配規(guī)則在數據庫中搜索符合條件的用戶,為每個用戶建立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當兩個用戶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域相遇時,系統(tǒng)首先判斷雙方是否在對方的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中,如果在則記為一次社交目標緣分,如果不在則作為相遇記錄儲存。
[0010]一種基于上述緣分記錄系統(tǒng)的陌生社交方法,該方法如下:
(1)、移動終端將該用戶每日特定距離內感知的用戶ID及地點、時間信息記錄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
[0011](2)、當兩個用戶主動相識并通過移動終端互相交換社交名片時,服務器端自動將雙方的相遇記錄生成緣分報表并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
[0012]—種基于上述緣分記錄系統(tǒng)的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的精準緣分社交方法,該方法如下:
(1)、移動終端將該用戶每日特定距離內感知的用戶ID及地點、時間信息記錄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
[0013](2)、如果兩個用戶在對方的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中,則記錄為一次社交目標緣分,并生成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
[0014](3)、當兩個用戶的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記錄的社交目標緣分次數達到系統(tǒng)的設定值,則系統(tǒng)將對方的用戶信息和二者之間的緣分報表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
[0015]—種基于上述緣分記錄系統(tǒng)的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精準緣分社交方法,該方法如下:
(I)、用戶A利用移動終端的“時空瓶”功能發(fā)布“時空瓶”,系統(tǒng)記錄用戶A發(fā)布“時空瓶”的地點、時間和留言信息內容。
[0016](2)、用戶A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中的用戶B來到該位置附近并打開“時空瓶”功能時,系統(tǒng)將用戶A發(fā)布的“時空瓶”推送給用戶B的移動終端,推送的內容包括用戶A的用戶ID、用戶A發(fā)布“時空瓶”時的地點、時間和留言信息內容以及雙方的緣分報表。
[0017](3)、用戶B選擇開啟“時空瓶”后,系統(tǒng)增加一次雙方的社交目標緣分次數,如果用戶A與用戶B在特定時間內互相交換社交名片,則認為用戶A與用戶B社交成功,系統(tǒng)向雙方推送緣分報表,如果在特定時間內沒有互相交換社交名片,則生成用戶A與用戶B的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
[0018](4)、當用戶A與用戶B的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記錄的社交目標緣分次數達到系統(tǒng)的設定值,則系統(tǒng)將對方的用戶信息和二者之間的緣分報表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
[001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移動終端的感知功能記錄用戶的相遇記錄,月艮務器端儲存有包括用戶信息和相遇記錄的數據庫,在兩個用戶之間達到觸發(fā)條件時,服務器端自動將兩個用戶的相遇記錄生成緣分報表并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緣分報表包括相遇的次數、每次相遇的地點和時間等,吸引用戶通過共同回憶緣分交集的方式,迅速打破尷尬,開啟共同話題,將陌生社交輕松轉換為似曾相識的熟人社交,抓住人類柔軟而向往浪漫的本性,并打破時空局限,實現人本社交的本質,活躍社交,促進經濟發(fā)展。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一種緣分記錄系統(tǒng),包括基于互聯網通訊的服務器端和基于移動通訊的移動終端。服務器端主要為計算機及計算機軟件,移動終端主要為智能手機及安裝在智能手機上的APP。手機是用戶隨身攜帶的,通過手機的定位,可以知道用戶的位置,即系統(tǒng)中認為,移動終端的位置即為該用戶的位置,位置定位可以由現有技術中的GPS定位技術、移動通信網絡定位技術或WIFI定位技術等實現。
[0021]每個移動終端擁有唯一的用戶ID。每個移動終端在特定距離內(如50米半徑范圍內)能感知其他用戶的移動終端和被其他用戶的移動終端感知,移動終端將感知到的信息作為相遇記錄儲存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服務器端儲存有包括用戶信息和相遇記錄的數據庫。移動終端感知到的信息包括用戶ID、感知時的地址位置以及感知時的時間等。在兩個用戶之間達到觸發(fā)條件時,服務器端自動將兩個用戶的相遇記錄生成緣分報表并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緣分報表包括相遇的次數、每次相遇的地點和時間。
[0022]在兩個用戶之間沒有達到觸發(fā)條件時間,系統(tǒng)不會向雙方推送對方的用戶信息,用戶之間也不能獲取對方的用戶信息,兩個用戶社交成功后,系統(tǒng)仍然增加雙方的相遇記錄,雙方可以隨時通過移動終端查看雙方之間的緣分報表,實現共同回憶的延續(xù)。
[0023]用戶在智能手機等終端上安裝APP(appliCat1n,手機上的應用軟件)后,打開APP注冊并登陸后,服務器端會自動修改該移動終端的用戶名為帶系統(tǒng)服務器端標識的唯一 ID即用戶ID,用戶在APP界面上自行輸入用戶信息,輸入的用戶信息包括可公開的社交名片(如性別、年齡、職業(yè)、聯系方式等)、自我描述和社交要求等,輸入完成后上傳到服務器端并儲存。
[0024]系統(tǒng)按照匹配規(guī)則為每個用戶建立社交目標數據庫,匹配規(guī)則如下:當兩個用戶的社交要求與對方的自我描述相互匹配平均值達到系統(tǒng)設定的閾值,則系統(tǒng)將其列為社交目標對象;系統(tǒng)按照該匹配規(guī)則在數據庫中搜索符合條件的用戶,為每個用戶建立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該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同時存儲在服務器端及用戶的移動終端;當兩個用戶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域(特定地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位置點,也可以是一個具體位置點一定半徑范圍內的區(qū)域;特定時間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范圍)相遇時,系統(tǒng)首先判斷雙方是否在對方的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中,如果在則記為一次社交目標緣分,如果不在則作為相遇記錄儲存,判斷的過程可以由服務器端實現,也可以由移動終端的APP實現,系統(tǒng)也會根據用戶數量和用戶交友要求的調整定期更新社交目標數據庫。
[0025]兩個用戶的社交要求與對方的自我描述相互匹配的過程通過關鍵詞比對方法實現,例如用戶A的社交要求中的關鍵詞和用戶B的自我描述中的關鍵詞相同或類似的比例為90%,用戶B的社交要求中的關鍵詞和用戶A的自我描述中的關鍵詞相同或類似的比例為80%,則其相互匹配的平均值為85%,系統(tǒng)中可設定相互匹配的平均值閾值為80%則將其列為社交目標對象。
[0026]服務器端只基于用戶交友要求和自我描述進行匹配和記錄,用戶的移動終端進行對象有效距離內存在的感知,并不涉及用戶日常定位、行蹤與隱私的數據安全,移動終端的感知技術實現方案如下:
1、WLAN直連
WLANCff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無線局域網絡)直連為現有技術,目前市面上的全部智能手機都支持該功能,當用戶打開該功能時,在一定范圍內可感知同時打開該功能的其他用戶存在,該功能不需要在兩個移動終端之間進行數據交換,也無需兩個移動終端之間進行驗證,不會影響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具體實現流程如下:
(I)、用戶的移動終端登陸后,移動終端上的APP會修改WLAN的用戶名為服務器端標識的唯一 ID即用戶ID。
[0027](2)移動終端上的APP在手機系統(tǒng)后臺打開WLAN直連功能。
[0028](3)、移動終端將該用戶每日特定距離內(如50米半徑范圍內,通過信號的強度可以計算二者之間的距離,計算的過程由用戶終端的APP完成)感知的其他用戶ID及位置、時間信息記錄,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WLAN直連不會消耗用戶的移動通信數據流量,如果實時數據上傳,必然要浪費用戶的移動通信數據流量,本申請采用將數據首先儲存在用戶的移動終端即用戶手機的APP中,再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
[0029](4)、當用戶移動終端感知到交友目標庫用戶存在時,服務器端及移動終端為其記錄相互間一次社交目標緣分。
[0030]2、藍牙感知
通過移動終端與APP實現藍牙(Bluetooth)雙工功能,即瞬時搜索周邊設備和瞬時被搜索功能,本功能同樣不需要在兩個移動終端之間進行數據交換,也無需兩個移動終端之間進行驗證,不會影響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具體實現流程如下:
(I)、用戶的移動終端登陸后,移動終端上的APP會修改藍牙的用戶名為服務器端標識的唯一 ID即用戶ID,并在后臺打開手機的藍牙功能。
[0031](2)、移動終端將該用戶特定距離內(如50米半徑范圍內,通過信號的強度可以計算二者之間的距離,計算的過程由用戶終端的APP完成)感知的用戶ID及位置、時間信息記錄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
[0032](3)、當用戶的移動終端感知到交友目標庫用戶存在時,服務器端及移動終端為其記錄相互間一次社交目標緣分。
[0033]—種基于上述緣分記錄系統(tǒng)的陌生社交方法,該方法如下:
(I )、移動終端將該用戶每日特定距離內(如50米半徑范圍內)感知的用戶ID及地點、時間信息記錄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
[0034](2)、當兩個用戶主動相識并通過移動終端互相交換社交名片時即觸發(fā)條件,服務器端自動將雙方的相遇記錄生成緣分報表并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互相交換社交名片的方法可以為在短距離(如I米)內同時搖晃手機、掃二維碼等。
[0035]本功能的有益效果在于服務器端能在用戶的移動終端間進行雙方身份識別與社交名片等資料快速交換,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終端上的APP閱讀對方資料、查看雙方的緣分交集,可以幫助用戶迅速打破尷尬,開啟話題,將陌生社交輕松轉換為熟人社交。
[0036]—種基于上述緣分記錄系統(tǒng)的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的精準緣分社交方法,該方法如下:
(I )、移動終端將該用戶每日特定距離內(如50米半徑范圍內)感知的用戶ID及地點、時間信息記錄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
[0037](2)、移動終端的APP對該用戶的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進行檢測,如果兩個用戶在對方的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中,則記錄為一次社交目標緣分,記錄在用戶的APP中并上傳到服務器端,移動終端的APP和服務器端同步并生成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
[0038](3)、當兩個用戶的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記錄的社交目標緣分次數達到系統(tǒng)的設定值(如3次)即觸發(fā)條件,則系統(tǒng)將對方的用戶信息和二者之間的緣分報表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
[0039]本功能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匹配用戶間同一位置與同一時空的緣分交集次數,能簡單實現用戶間緣分的精準統(tǒng)計,從而實現人本社交的本質,其社會效益在于緣分報表功能,抓住人類柔軟而浪漫的本性,活躍社交促進經濟發(fā)展。
[0040]—種基于上述緣分記錄系統(tǒng)的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精準緣分社交方法,該方法如下:
(I)、用戶A利用移動終端的“時空瓶”功能發(fā)布“時空瓶”,系統(tǒng)記錄用戶A發(fā)布“時空瓶”的地點、時間和留言信息內容,留言信息內容可以為圖文或語音感想等。
[0041](2)、用戶A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中的用戶B來到該位置附近(如相同位置的50米半徑范圍內)并打開“時空瓶”功能時,系統(tǒng)將用戶A發(fā)布的“時空瓶”推送給用戶B的移動終端,推送的內容如“有個時空瓶等你開啟”,并顯示用戶A的用戶ID、用戶A發(fā)布“時空瓶”時的地點、時間和留言信息內容以及雙方的緣分報表。
[0042](3)、用戶B選擇開啟“時空瓶”后,系統(tǒng)增加一次雙方的社交目標緣分次數,如果用戶A與用戶B通過移動終端互相交換社交名片(如雙方在APP上共同提出請求),則認為用戶A與用戶B社交成功,系統(tǒng)向雙方推送緣分報表,如果在特定時間內(如12個小時內)沒有互相交換社交名片,則生成用戶A與用戶B的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
[0043](4)、當用戶A與用戶B的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記錄的社交目標緣分次數達到系統(tǒng)的設定值(如3次),則系統(tǒng)將對方的用戶信息和二者之間的緣分報表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
[0044]本功能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匹配用戶間同一位置的緣分交集次數,并打破時空局限,彌補相同時空里緣分概率不足,難以觸發(fā)緣分社交的缺陷,實現用戶間緣分的高概率精準社交,從而實現人本社交的本質。
【主權項】
1.一種緣分記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互聯網通訊的服務器端和基于移動通訊的移動終端,每個移動終端擁有唯一的用戶ID,每個移動終端在特定距離內能感知其他用戶的移動終端和被其他用戶的移動終端感知,移動終端將感知到的信息作為相遇記錄儲存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服務器端儲存有包括用戶信息和相遇記錄的數據庫;在兩個用戶之間達到觸發(fā)條件時,服務器端自動將兩個用戶的相遇記錄生成緣分報表并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緣分報表包括相遇的次數、每次相遇的地點和時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緣分記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之間通過藍牙實現感知功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緣分記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之間通過WLAN直連實現感知功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緣分記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信息包括用戶通過移動終端輸入并上傳到服務器端的可公開的社交名片、自我描述和社交要求。5.—種基于權利要求4所述緣分記錄系統(tǒng)的陌生社交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如下: (1)、移動終端將該用戶每日特定距離內感知的用戶ID及地點、時間信息記錄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 (2)、當兩個用戶通過移動終端互相交換社交名片時,服務器端自動將雙方的相遇記錄生成緣分報表并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緣分記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按照匹配規(guī)則為每個用戶建立社交目標數據庫;匹配規(guī)則如下:當兩個用戶的社交要求與對方的自我描述相互匹配平均值達到系統(tǒng)設定的閾值,則系統(tǒng)將其列為社交目標對象;系統(tǒng)按照該匹配規(guī)則在數據庫中搜索符合條件的用戶,為每個用戶建立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當兩個用戶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域相遇時,系統(tǒng)首先判斷雙方是否在對方的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中,如果在則記為一次社交目標緣分,如果不在則作為相遇記錄儲存。7.—種基于權利要求6所述緣分記錄系統(tǒng)的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的精準緣分社交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如下: (1)、移動終端將該用戶每日特定距離內感知的用戶ID及地點、時間信息記錄并定期上傳到服務器端; (2)、如果兩個用戶在對方的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中,則記錄為一次社交目標緣分,并生成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 (3)、當兩個用戶的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記錄的社交目標緣分次數達到系統(tǒng)的設定值,則系統(tǒng)將對方的用戶信息和二者之間的緣分報表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8.—種基于權利要求6所述緣分記錄系統(tǒng)的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精準緣分社交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如下: (1)、用戶A利用移動終端的“時空瓶”功能發(fā)布“時空瓶”,系統(tǒng)記錄用戶A發(fā)布“時空瓶”的地點、時間和留言信息內容; (2)、用戶A社交目標對象數據庫中的用戶B來到該位置附近并打開“時空瓶”功能時,系統(tǒng)將用戶A發(fā)布的“時空瓶”推送給用戶B的移動終端,推送的內容包括用戶A的用戶ID、用戶A發(fā)布“時空瓶”時的地點、時間和留言信息內容以及雙方的緣分報表; (3)、用戶B選擇開啟“時空瓶”后,系統(tǒng)增加一次雙方的社交目標緣分次數,如果用戶A與用戶B通過移動終端互相交換社交名片,則認為用戶A與用戶B社交成功,系統(tǒng)向雙方推送緣分報表,如果在特定時間內沒有互相交換社交名片,則生成用戶A與用戶B的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 (4)、當用戶A與用戶B的動態(tài)社交目標緣分報表記錄的社交目標緣分次數達到系統(tǒng)的設定值,則系統(tǒng)將對方的用戶信息和二者之間的緣分報表發(fā)送到雙方的移動終端。
【文檔編號】G06Q50/00GK106097112SQ201610445866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fā)明人】李振國
【申請人】李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