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及一種電子設備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76630閱讀:449來源:國知局
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及一種電子設備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設備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及一種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電子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用于對于電子設備控制操作的便捷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在電子設備上設置指紋識別區(qū)域,通過識別指紋來檢測對電子設備的觸控操作,從而控制電子設備。

中國專利文獻cn106101401a公開了一種來電處理方法,該方法解決了用戶使用大屏手機時由于屏幕過大所導致的用戶單手操作時無法觸及接聽按鈕和掛斷按鈕的問題,具體地,當有用戶來電時,在觸控顯示屏上會顯示來電界面,上述來電界面通常為觸控顯示屏上所顯示的界面(例如“接聽”、“掛斷”按鈕等),采用觸控顯示屏檢測用戶對來電界面的按壓參數(例如按壓力度、按壓時間、按壓面積、按壓指紋、按壓后的滑動方向等),進而根據預存的按壓參數與來電處理策略的對應關系獲取來電處理策略,從而處理來電呼入。

然而,發(fā)明人在實現本發(fā)明的過程中發(fā)現:上述采用觸控顯示屏檢測按壓參數的方式,需要用戶按壓觸控顯示屏才能夠處理來電呼入。由于觸控顯示屏還用于畫面顯示,頻繁的觸控操作會使得觸控顯示屏上沾染有雜亂的污垢圖案,影響畫面顯示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及一種電子設備,以解決現有方式控制電子設備時頻繁的觸控操作使得觸控顯示屏上沾染有雜亂的污垢圖案的問題。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包括:獲取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位于電子設備的觸控顯示屏外部;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所述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根據所述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根據所述按壓中心點和/或所述觸摸動作類型控制所述電子設備。

該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先獲取設置于觸控顯示屏外的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然后根據該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進而控制電子設備,使得用戶手指放到指紋識別區(qū)域便可以控制電子設備,無需手指在觸控顯示屏上點擊、滑動,從而避免了觸控顯示屏上沾染有手指觸摸所形成的污垢圖案,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

結合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按壓中心點和/或所述觸摸動作類型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步驟,包括:當所述按壓中心點位于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時,控制所述電子設備返回主界面;和/或,當所述按壓中心點位于所述第二壓力感應帶時,控制所述電子設備執(zhí)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者: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音量增大或減小,數字量加或減,顯示內容向上或向下滾動,顯示內容向左或向右滾動,接聽或掛斷電話。

該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實現返回主界面的操作,以及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控制電子設備實現第一操作。

結合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或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的步驟包括:當所述按壓中心在預定時長內從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變換至所述第二壓力感應帶時,識別所述觸摸動作類型為預定滑動觸摸;相應地,所述根據所述按壓中心點和/或所述觸摸動作類型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步驟包括:當所述觸摸動作類型為所述預定滑動觸摸時,控制所述電子設備執(zhí)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者: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音量增大或減小,數字量加或減,顯示內容向上或向下滾動,顯示內容向左或向右滾動,接聽或掛斷電話。

該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控制電子設備實現第二操作。

結合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種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三實施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的步驟包括:判斷所述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是否小于預設閾值;當所述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小于預設閾值時,識別所述觸摸動作類型為輕觸;相應地,所述根據所述按壓中心點和/或所述觸摸動作類型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步驟包括:控制所述電子設備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

該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實現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的操作。

結合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三實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種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第四實施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按壓中心點和/或所述觸摸動作類型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步驟之前,還包括:識別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的指紋所對應的用戶名稱;判斷所述用戶名稱是否具有操作權限;當所述用戶名稱具有操作權限時,執(zhí)行所述根據所述按壓中心點和/或所述觸摸動作類型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步驟。

該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當用戶具有操作權限時再執(zhí)行控制電子設備的步驟,一方面防止沒有權限的用戶隨意控制電子設備,保證電子設備控制操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沒有權限的用戶手指放置到指紋識別區(qū)域時,僅對指紋進行識別,并不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操作,甚至并不獲取壓力值,從而可以節(jié)省電子設備的電量。

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所述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第一識別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控制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按壓中心點和/或所述觸摸動作類型控制所述電子設備。

該電子設備先獲取設置于觸控顯示屏外的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然后根據該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進而控制電子設備,使得用戶手指放到指紋識別區(qū)域便可以控制電子設備,無需手指在觸控顯示屏上點擊、滑動,從而避免了觸控顯示屏上沾染有手指觸摸所形成的污垢圖案,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

結合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第一控制子模塊,用于當所述按壓中心點位于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時,控制所述電子設備返回主界面;和/或,第二控制子模塊,用于當所述按壓中心點位于所述第二壓力感應帶時,控制所述電子設備執(zhí)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者: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音量增大或減小,數字量加或減,顯示內容向上或向下滾動,顯示內容向左或向右滾動,接聽或掛斷電話。

該電子設備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實現返回主界面的操作,以及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控制電子設備實現第一操作。

結合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或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一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識別模塊包括:第一識別子模塊,用于當所述按壓中心在預定時長內從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變換至所述第二壓力感應帶時,識別所述觸摸動作類型為預定滑動觸摸;相應地,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第三控制子模塊,用于當所述觸摸動作類型為所述預定滑動觸摸時,控制所述電子設備執(zhí)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者: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音量增大或減小,數字量加或減,顯示內容向上或向下滾動,顯示內容向左或向右滾動,接聽或掛斷電話。

該電子設備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控制電子設備實現第二操作。

結合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一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二實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種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三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識別模塊包括:第一判斷子模塊,用于判斷所述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是否小于預設閾值;第二識別子模塊,用于當所述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小于預設閾值時,識別所述觸摸動作類型為輕觸;相應地,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第四控制子模塊,用于控制所述電子設備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

該電子設備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實現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的操作。

結合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一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二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三實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種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第四實施方式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識別模塊,用于識別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的指紋所對應的用戶名稱;判斷模塊,用于判斷所述用戶名稱是否具有操作權限;當所述用戶名稱具有操作權限時,執(zhí)行所述根據所述按壓中心點和/或所述觸摸動作類型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步驟。

該電子設備當用戶具有操作權限時再執(zhí)行控制電子設備的步驟,一方面防止沒有權限的用戶隨意控制電子設備,保證電子設備控制操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沒有權限的用戶手指放置到指紋識別區(qū)域時,僅對指紋進行識別,并不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操作,甚至并不獲取壓力值,從而可以節(jié)省電子設備的電量。

本發(fā)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的觸控顯示屏外部設置有指紋識別區(qū)域,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內設置有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所述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所述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

結合本發(fā)明第三方面,本發(fā)明第三方面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內設置有第一環(huán)形壓力傳感器,和/或所述第二壓力感應帶內設置有第二環(huán)形壓力傳感器。

結合本發(fā)明第三方面或本發(fā)明第三方面第一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第三方面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壓力感應帶所在位置的表面突出或凹陷。

該電子設備能夠便于用戶通過手觸即可快速獲知第一壓力感應帶的位置。

附圖說明

通過參考附圖會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發(fā)明的特征和優(yōu)點,附圖是示意性的而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進行任何限制,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設備的外觀示意圖;

圖2至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指紋識別區(qū)域的設計示意圖;

圖6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另一種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又一種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9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再一種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10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設備的原理框圖;

圖1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另一種電子設備的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設備的外觀示意圖,其中a所指示的區(qū)域為指紋識別區(qū)域。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圖1僅給出了指紋識別區(qū)域位于顯示屏下方的home鍵位置處的示例,該指紋識別還可以設置于電子設備的背面(即沒有觸控顯示屏的一面),本申請對電子設備上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位置做限定。

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子設備在觸控顯示屏外部設置有如圖1所示的指紋識別區(qū)域,指紋識別區(qū)域內設置有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其中,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圖2至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指紋識別區(qū)域的設計示意圖。其中,虛線所示為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即電子設備可以對該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的指紋進行識別。

圖中1、3、5、7所示為第一壓力感應帶,2、4、6、8所示為第二壓力感應帶。此處壓力感應帶是指可以用于感受壓力的區(qū)域。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此處6和8所指示的是由圖中多個小黑點(即壓力傳感器點)所形成的壓力感應區(qū)域,并非圖中所示的單個小黑點(即壓力傳感器點)本身。

該第一壓力感應帶可以為1或3所示的環(huán)形的壓力傳感器(簡稱為第一環(huán)形壓力傳感器,該環(huán)形壓力傳感器也可以分段的),也可以為5或7所示的塊狀的壓力傳感器。該第二壓力感應帶可以為2或4所示的環(huán)形的壓力傳感器(簡稱為第二環(huán)形壓力傳感器,該環(huán)形壓力傳感器也可以分段的),也可以為6或8所示的由多個壓力傳感器點所形成的壓力感應區(qū)域。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子設備的指紋識別區(qū)域內壓力感應帶的設置方式不限于圖2至圖5所示的組合形式,例如,也可以是1和6組合、5和2組合、3和8組合或者7和4組合。

可選地,第一壓力感應帶所在位置的表面突出或凹陷,以便用于用戶通過手觸即可快速獲知第一壓力感應帶的位置。

圖6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的流程圖,用于如圖1所示的設置有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電子設備。如圖6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01:獲取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其中,指紋識別區(qū)域位于電子設備的觸控顯示屏外部,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

s102:根據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

當手指放置到指紋識別區(qū)域時,對該指紋識別區(qū)域會施加壓力,并且當手指按壓在指紋識別區(qū)域時向不同位置傾斜時,對指紋識別區(qū)域所施加的壓力會變化,相應地按壓中心點也會變化。

此處“按壓中心點”可以為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或第二壓力感應帶中所感受到的壓力值最大的點。或者,該“按壓中心點”也可以為壓力感應帶中感受到壓力值的傳感器所形成的區(qū)域輪廓的中部點,如圖4所示,其中9為手指與電子設備的接觸面積,10為該接觸面積與指紋識別區(qū)域所重疊區(qū)域的中部位置點,此處重疊區(qū)域由感受到壓力值的傳感器所形成,則10位置處為按壓中心點。

觸摸動作的類型可以為手指輕觸該指紋識別區(qū)域,或者是壓力點滑動類型。

s103:根據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控制電子設備。

可以根據壓力中心點所在的位置控制電子設備,例如壓力中心點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時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一種操作,壓力中心點位于第二壓力感應帶時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另一種操作?;蛘咭部梢愿鶕|摸動作類型來控制電子設備。

上述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先獲取設置于觸控顯示屏外的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然后根據該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進而控制電子設備,使得用戶手指放到指紋識別區(qū)域便可以控制電子設備,無需手指在觸控顯示屏上點擊、滑動,從而避免了觸控顯示屏上沾染有手指觸摸所形成的污垢圖案,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

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另一種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的流程圖,用于如圖1所示的設置有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電子設備。如圖7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201:識別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的指紋所對應的用戶名稱。

s202:判斷用戶名稱是否具有操作權限。當用戶名稱具有操作權限時,執(zhí)行步驟s203;否則無操作。

s203:獲取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其中,指紋識別區(qū)域位于電子設備的觸控顯示屏外部,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

s204:根據所述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

s205:根據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控制電子設備。

上述步驟s203、s204和s205請參閱圖6中的步驟s101、s102和s103,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當用戶具有操作權限時再執(zhí)行控制電子設備的步驟,一方面防止沒有權限的用戶隨意控制電子設備,保證電子設備控制操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沒有權限的用戶手指放置到指紋識別區(qū)域時,僅對指紋進行識別,并不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操作,甚至并不獲取壓力值,從而可以節(jié)省電子設備的電量。

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又一種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的流程圖,用于如圖1所示的設置有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電子設備。如圖8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301:獲取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其中,指紋識別區(qū)域位于電子設備的觸控顯示屏外部,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

s302:根據所述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

上述步驟s301和s302請參閱圖6中的步驟s101、s102,在此不再贅述。

s303:判斷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是否小于預設閾值。當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小于預設閾值時,執(zhí)行步驟s304;否則跳轉至步驟s306或s307。

s304:識別觸摸動作類型為輕觸。

s305: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

上述步驟s303、s304和s305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實現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的操作。

s306:判斷按壓中心點是否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當按壓中心點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時,執(zhí)行步驟s307;否則執(zhí)行步驟s308。

s307:控制電子設備返回主界面,從而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實現返回主界面的操作。

s308:判斷按壓中心點是否位于第二壓力感應帶。當按壓中心點位于第二壓力感應帶時,執(zhí)行步驟s309;否則無操作。

s309: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第一操作,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控制電子設備實現第一操作。

該第一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者: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音量增大或減小,數字量加或減,顯示內容向上或向下滾動,顯示內容向左或向右滾動,接聽或掛斷電話。

可選地,將第二壓力感應帶分為上側、下側、左側、右側,當按壓中心點位于第二壓力感應帶的某側時,控制顯示內容向該側滾動。

圖9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再一種電子設備的觸摸控制方法的流程圖,用于如圖1所示的設置有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電子設備。如圖9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401:獲取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其中,指紋識別區(qū)域位于電子設備的觸控顯示屏外部,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

s402:根據所述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

上述步驟s401和s402請參閱圖6中的步驟s101、s102,在此不再贅述。

s403:判斷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是否小于預設閾值。當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小于預設閾值時,執(zhí)行步驟s404;否則跳轉至步驟s406。

s404:識別觸摸動作類型為輕觸。

s405: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

s406:判斷按壓中心是否在預定時長內從第一壓力感應帶變換至第二壓力感應帶。當按壓中心在預定時長內從第一壓力感應帶變換至第二壓力感應帶時執(zhí)行步驟s407;否則無操作。

s407:識別觸摸動作類型為預定滑動觸摸。

s408: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第二操作,能夠在手指不觸摸觸控顯示屏、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的情況下便捷地控制電子設備實現第二操作。

該第二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者: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音量增大或減小,數字量加或減,顯示內容向上或向下滾動,顯示內容向左或向右滾動,接聽或掛斷電話。

可選地,將第二壓力感應帶分為上側、下側、左側、右側,當按壓中心點位于第二壓力感應帶的某側時,控制顯示內容向該側滾動。

圖10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設備的原理框圖,用于如圖1所示的設置有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電子設備。如圖10所示,該裝置包括獲取模塊10、第一識別模塊20和控制模塊30。

獲取模塊10,用于獲取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指紋識別區(qū)域位于電子設備的觸控顯示屏外部,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

第一識別模塊20,用于根據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

控制模塊30,用于根據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控制電子設備。

上述電子設備,先獲取設置于觸控顯示屏外的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然后根據該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進而控制電子設備,使得用戶手指放到指紋識別區(qū)域便可以控制電子設備,無需手指在觸控顯示屏上點擊、滑動,從而避免了觸控顯示屏上沾染有手指觸摸所形成的污垢圖案,保持觸控顯示屏表面清潔。

圖1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另一種電子設備的原理框圖,用于如圖1所示的設置有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電子設備。如圖11所示,該裝置包括獲取模塊10、第一識別模塊20和控制模塊30。

獲取模塊10,用于獲取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第一壓力感應帶和第二壓力感應帶的壓力值。指紋識別區(qū)域位于電子設備的觸控顯示屏外部,第一壓力感應帶位于指紋識別區(qū)域的中部,第二壓力感應帶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與指紋識別區(qū)域的邊緣之間。

第一識別模塊20,用于根據壓力值識別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

控制模塊30,用于根據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控制電子設備。

可選地,控制模塊30包括第一控制子模塊31和第二控制子模塊32。

第一控制子模塊31,用于當按壓中心點位于第一壓力感應帶時,控制電子設備返回主界面。和/或,

第二控制子模塊32,用于當按壓中心點位于第二壓力感應帶時,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第一操作。第一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者: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音量增大或減小,數字量加或減,顯示內容向上或向下滾動,顯示內容向左或向右滾動,接聽或掛斷電話。

可選地,第一識別模塊20包括第一識別子模塊21,用于當按壓中心在預定時長內從第一壓力感應帶變換至第二壓力感應帶時,識別觸摸動作類型為預定滑動觸摸。

相應地,控制模塊30包括第三控制子模塊33,用于當觸摸動作類型為預定滑動觸摸時,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第二操作。第二操作包括以下任意一者: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音量增大或減小,數字量加或減,顯示內容向上或向下滾動,顯示內容向左或向右滾動,接聽或掛斷電話。

可選地,第一識別模塊20包括第一判斷子模塊22和第二識別子模塊23。

第一判斷子模塊22,用于判斷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是否小于預設閾值。

第二識別子模塊23,用于當按壓中心點的壓力值小于預設閾值時,識別觸摸動作類型為輕觸。

相應地,控制模塊30包括第四控制子模塊34,用于控制電子設備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或返回上一步操作。

可選地,裝置還包括第二識別模塊41和判斷模塊42。

第二識別模塊41,用于識別指紋識別區(qū)域內的指紋所對應的用戶名稱。

判斷模塊42,用于判斷用戶名稱是否具有操作權限。當用戶名稱具有操作權限時,執(zhí)行根據按壓中心點和/或觸摸動作類型控制電子設備的步驟。

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作出各種修改和變型,這樣的修改和變型均落入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