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方法,尤其適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方法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注漿屬于隱蔽工程,注漿施工完成后,其質量好壞、防滲效果如何均無法得到全面、準確的驗證,對注漿效果不準確甚至錯誤的評價會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目前常用效果評價方法,都只是對注漿效果做出初步的定性分析,經驗性強,缺乏定量的評判標準,且難以獲取各種不同方法的綜合評價結果,給注漿后的隧道開挖等施工決策帶來較大的盲目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提供一種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方法,該方法運用模糊數(shù)學理論,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注漿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將注漿效果進行等級量化。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的一種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建立注漿效果評價等級一級指標,由影響一級指標的相應因素確定為二級指標,量化各二級指標的評價等級,確定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
步驟(2):根據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確定一、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進而得出各影響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權值;
步驟(3):分別賦予指標評價等級具體數(shù)值,再結合各影響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權值,利用模糊矩陣單值化方法確定出注漿加固效果等級。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注漿效果評價等級一級指標包括:注漿量分析法、檢查孔法、p-q-t曲線法和地球物理探測法;
二級指標包括:
注漿量分析法的影響因素:注漿總量以及注漿量與地層匹配性;
檢查孔法的影響因素:涌水量和取芯情況;
p-q-t曲線法的影響因素:p-t曲線及q-t曲線;
地球物理探測法的影響因素:地質雷達法與瞬變電磁法。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確定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的過程包括:
結合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建立評價影響因素的比較判斷矩陣,對各因素重要性程度賦值并對比較判斷矩陣進行計算,進而得到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
進一步的,在步驟(2)中確定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的過程,還包括:采用一致性指標來衡量比較判斷矩陣的一致程度。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確定一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的過程包括:
針對不同地質特點及施工開挖安全要求,確定一級指標的重要程度;
再結合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進而得到一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
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系統(tǒng)。
本發(fā)明的一種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系統(tǒng),包括:
等級層次模型確定模塊,其用于建立注漿效果評價等級一級指標,由影響一級指標的相應因素確定為二級指標,量化各二級指標的評價等級,確定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
影響權值計算模塊,其用于根據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確定一、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進而得出各影響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權值;
注漿加固效果等確定模塊,其用于分別賦予指標評價等級具體數(shù)值,再結合各影響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權值,利用模糊矩陣單值化方法確定出注漿加固效果等級。
進一步的,注漿效果評價等級一級指標包括:注漿量分析法、檢查孔法、p-q-t曲線法和地球物理探測法;
二級指標包括:
注漿量分析法的影響因素:注漿總量以及注漿量與地層匹配性;
檢查孔法的影響因素:涌水量和取芯情況;
p-q-t曲線法的影響因素:p-t曲線及q-t曲線;
地球物理探測法的影響因素:地質雷達法與瞬變電磁法。
進一步的,在所述影響權值計算模塊中,結合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建立評價影響因素的比較判斷矩陣,對各因素重要性程度賦值并對比較判斷矩陣進行計算,進而得到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
進一步的,在所述影響權值計算模塊中,還采用一致性指標來衡量比較判斷矩陣的一致程度。
進一步的,在所述影響權值計算模塊中,針對不同地質特點及施工開挖安全要求,確定一級指標的重要程度;再結合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進而得到一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
(1)針對影響注漿治理效果評價的復雜因素,提出了一種合理的評價方法,運用模糊數(shù)學理論,基于層次分析法建立二級評價數(shù)學模型,計算出評價體系中各因素的影響權值,將人的主觀性進行數(shù)學表達,對注漿效果進行等級量化,使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更加客觀、準確。
(2)針對影響注漿治理效果評價的復雜因素,提出了一種合理的評價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運用模糊數(shù)學理論,基于層次分析法建立二級評價數(shù)學模型,計算出評價體系中各因素的影響權值,將人的主觀性進行數(shù)學表達,對注漿效果進行等級量化,使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更加客觀、準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注漿效果等級評價因素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方法流程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注漿效果等級評價因素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注漿效果評價等級一級指標包括:注漿量分析法、檢查孔法、p-q-t曲線法和地球物理探測法;
二級指標包括:
注漿量分析法的影響因素:注漿總量以及注漿量與地層匹配性;
檢查孔法的影響因素:涌水量和取芯情況;
p-q-t曲線法的影響因素:p-t曲線及q-t曲線;
地球物理探測法的影響因素:地質雷達法與瞬變電磁法。
圖2為本發(fā)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方法流程圖。
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建立注漿效果評價等級一級指標,由影響一級指標的相應因素確定為二級指標,量化各二級指標的評價等級,確定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
步驟(2):根據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確定一、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進而得出各影響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權值;
結合層次模型結構,對評價影響因素建立比較判斷矩陣a,采用1-9級比例標度對各因素重要性程度賦值并對矩陣進行計算,一般情況下,將aii的權重定義為:
其中,cr=ci/ri,ci=(λmax-n)/(n-1);λmax為一致性矩陣的最大特征根;n為成對比較的因子。
一級指標權向量的確定是針對不同地質特點及施工開挖安全要求,確定一級指標的重要程度,根據前邊二級指標的計算結果確定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有一定的方法確定),然后按照二級指標確定權向量的方法確定一級指標權向量,得到權值。
步驟(3):分別賦予指標評價等級具體數(shù)值,再結合各影響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權值,利用模糊矩陣單值化方法確定出注漿加固效果等級。
根據評價影響因素及評價等級建立單因素模糊評價矩陣,得到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對二級指標綜合評價得到一級指標的評價矩陣,最后對一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其中,評判結果為:
m—評價結果;
ai—評價等級具體數(shù)值(即評價等級賦值);
ri—一級指標層對評語集的隸屬向量,即一級評價結果;
n—一級評價指標數(shù)(即某層的因素數(shù))。
本發(fā)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方法,該方法將注漿效果評價等級以分為優(yōu)、良、中、差四個級別為例:
實現(xiàn)注漿效果評價從定性、經驗性向化和半定量化的轉變。
江西鐘家山隧道采用帷幕注漿法對突水突泥災害進行處治,應用注漿量分析法、檢查孔法、p-q-t曲線法、地球物理探測法進行注漿效果等級評價,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根據實際評價結果,確定表1中的評價指標及等級。
(2)確定二級指標因素權重。由技術方案2中的計算公式得二級指標權重分別為w注漿量=(0.75,0.25)t,w檢查孔=(0.8,0.2)t,wp-q-t=(0.83,0.17)t,w物探=(0.67,0.33)t。
(3)一致性檢驗。由技術方案3中的計算公式得二級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比例cr值均為0,各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具體參數(shù)見表3。
表3一致性檢驗指標
(4)鐘家山隧道發(fā)生多次突水突泥災害,前方地層空隙率較大甚至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空腔,漿液對地層有效的填充是保證注漿堵水及加固效果的關鍵。因此,注漿量是注漿技術參數(shù)中最重要的指標,得到判斷矩陣
根據上述(1)(2)(3)可得權向量及相關參數(shù)wa=(0.5059,0.326,0.1137,0.0543)t,λmax=4.1453,ci=0.048,cr=0.054<0.1,通過一致檢驗。
(5)根據一、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得出各影響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權值vci=(0.38,0.126,0.26,0.065,0.094,0.019,0.036,0.018)。
(6)建立單因素評價矩陣,得到二級指標評判r1r2r3r4以及一級指標評判r:
表4單因素模糊評價矩陣
r1=y(tǒng)b1×rb1=(0.225,0.563,0.2,0.013)
r2=y(tǒng)b2×rb2=(0.08,0.47,0.33,0.12)
r3=y(tǒng)b3×rb3=(0.516,0.283,0.176,0.026)
r4=y(tǒng)b4×rb4=(0.184,0.25,0.417,0.149)
r=y(tǒng)×r'=(0.208,0.484,0.251,0.056)
(7)注漿效果評價結果分析。將參數(shù)代入公式
針對影響注漿治理效果評價的復雜因素,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合理的評價方法,運用模糊數(shù)學理論,基于層次分析法建立二級評價數(shù)學模型,計算出評價體系中各因素的影響權值,將人的主觀性進行數(shù)學表達,對注漿效果進行等級量化,使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更加客觀、準確。
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種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隧道及地下工程注漿效果等級評價系統(tǒng),包括:
(1)等級層次模型確定模塊,其用于建立注漿效果評價等級一級指標,由影響一級指標的相應因素確定為二級指標,量化各二級指標的評價等級,確定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
其中,注漿效果評價等級一級指標包括:注漿量分析法、檢查孔法、p-q-t曲線法和地球物理探測法;
二級指標包括:
注漿量分析法的影響因素:注漿總量以及注漿量與地層匹配性;
檢查孔法的影響因素:涌水量和取芯情況;
p-q-t曲線法的影響因素:p-t曲線及q-t曲線;
地球物理探測法的影響因素:地質雷達法與瞬變電磁法。
(2)影響權值計算模塊,其用于根據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確定一、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進而得出各影響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權值;
在所述影響權值計算模塊中,結合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建立評價影響因素的比較判斷矩陣,對各因素重要性程度賦值并對比較判斷矩陣進行計算,進而得到二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
在所述影響權值計算模塊中,還采用一致性指標來衡量比較判斷矩陣的一致程度。
在所述影響權值計算模塊中,針對不同地質特點及施工開挖安全要求,確定一級指標的重要程度;再結合注漿效果評價等級層次模型,進而得到一級評價指標的權向量。
(3)注漿加固效果等確定模塊,其用于分別賦予指標評價等級具體數(shù)值,再結合各影響因素對總目標的影響權值,利用模糊矩陣單值化方法確定出注漿加固效果等級。
根據評價影響因素及評價等級建立單因素模糊評價矩陣,得到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對二級指標綜合評價得到一級指標的評價矩陣,最后對一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其中,評判結果為:
m:評價結果;
ai:評價等級具體數(shù)值(即評價等級賦值);
ri:一級指標層對評語集的隸屬向量,即一級評價結果;
i:為1至n的正整數(shù);
n:為正整數(shù),含義為一級評價指標數(shù)(即某層的因素數(shù))。
針對影響注漿治理效果評價的復雜因素,提出了一種合理的評價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運用模糊數(shù)學理論,基于層次分析法建立二級評價數(shù)學模型,計算出評價體系中各因素的影響權值,將人的主觀性進行數(shù)學表達,對注漿效果進行等級量化,使注漿效果等級評價更加客觀、準確。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