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源供應器,尤指一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
背景技術:
隨著消費者的需要以及電子產品的發(fā)展趨勢,桌上型的個人計算機逐漸被淘汰,而以體積較小的筆記型計算機(NoteBook)取代。但是,由于筆記型計算機的體積受到限制,許多電子配備例如磁盤驅動器等無法裝設于計算機主機上。因此,目前技術上已逐漸發(fā)展出一種體積大小介于桌上型個人計算機以及筆記型計算機之間的移動計算機(DeskNote)。此種創(chuàng)新的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體積大小較為適中,一方面可以同時裝設許多其它電子零件配備,一方面還可滿足便利攜帶的需求。當然,此種創(chuàng)新的移動計算機(DeskNote)所搭配的電子裝置也與傳統(tǒng)的電子裝置有所不同。以電源供應器(powersupply)為例,傳統(tǒng)上,個人計算機(PC)中所搭配使用的電源供應器通常裝設于主機殼體中。然而,此種移動計算機(DeskNote)所搭配使用的電源供應器不再裝設于計算機主機殼體中,而是成為單獨的電子裝置,且體積大小也介于桌上型個人計算機以及筆記型計算機所適用的電源供應器之間。
一般來說,電源供應器裝設于個人桌上型計算機的主機殼體內時,通常會搭配有風扇來幫助散熱,然而,當電源供應器的裝設位置由主機殼體中移出來時,電源供應器的散熱問題當然成為了計算機是否可以正常運作的關鍵。請參閱圖1,其為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中電源供應器包含一本體11、一電源輸出端12以及一電源連接端13,其中本體11上具有一入風口111與一出風口112,以利用空氣流動來幫助電源供應器散熱。但由于此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并不是裝設于主機殼體中,所以常會不小心使得電源供應器的入風口以及/或者出風口被其它物品或墻壁堵塞起來。萬一發(fā)生這種情況的時候,空氣便無法在電源供應器的入風口以及出風口之間流動,如此勢必使得電源供應器內部的熱量無法散除,那么就會影響到電源供應器的工作,進而大大影響到移動計算機(DeskNote)。甚至,如無法有效解決散熱問題,將使電源供應器內部的電子組件易于損壞,如此不只大大地降低了電源供應器的使用壽命,且更增加了移動計算機的故障率。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電源供應器的缺陷與使用者的困擾與不便,實為目前計算機產業(yè)的主要研究方向。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可使電源供應器所具有的入風口與出風口得以保持通風,達到散去電源供應器熱量的目的,以改善電源供應器的散熱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其至少包含一殼體結構、一入風口、一出風口、一輸入組件以及一輸出組件。其中,入風口設于該殼體結構的第一側面,出風口設于與該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一輸出組件設于該第一側面或該第二側面,而輸入組件相對該輸出組件地設置于該第二側面或該第一側面。由此,利用該輸出組件以及該輸入組件,以避免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與殼體結構以外的對象互相貼合而封閉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輸出組件以及該輸入組件可選自插頭、插座或電源線的其中之一。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出風口包含百葉狀的通風孔。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入風口包含百葉狀的通風孔。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入風口與該殼體結構一體成型。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出風口與該殼體結構一體成型。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殼體結構還具有多個通氣孔,設于該殼體結構的任一側面。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多個通氣孔為百葉狀通氣孔。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殼體結構內部具有一散熱風扇,且置于該入風口或該出風口處。
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一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其至少包含一殼體結構、一入風口以及一出風口。其中入風口設于該殼體結構的第一側面,而出風口設于與該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且該第一側面以及該第二側面為非垂直的平面,以避免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與殼體結構以外的對象互相貼合而封閉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非垂直的平面可為圓弧面、角錐面、波浪面以及斜面等的其中之一。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出風口包含百葉狀的通風孔。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入風口包含百葉狀的通風孔。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還可包含一輸出組件以及/或一輸入組件。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輸入組件以及/或該輸出組件還可選自插頭、插座或電源線等的其中之一。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入風口與該殼體結構一體成型。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出風口與該殼體結構一體成型。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殼體結構還具有多個通氣孔,其設于該殼體結構的任一側面。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多個通氣孔為百葉狀通氣孔。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殼體結構內部具有一散熱風扇,且置于該入風口或該出風口處。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其至少包含一殼體結構、一入風口、一出風口以及至少一輸入組件或一輸出組件。其中入風口設于該殼體結構的第一側面,出風口設于與該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且其中至少該第一側面或/以及該第二側面于該出風口或/以及該入風口處具有一凹部,而輸入組件或/以及輸出組件設于該第二側面或/以及該第一側面。以避免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與殼體結構以外的對象互相貼合,而封閉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出風口包含百葉狀的通風孔。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入風口包含百葉狀的通風孔。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還可包含一輸出組件以及/或一輸入組件。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輸入組件以及/或該輸出組件可選自插頭、插座或電源線等的其中之一。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入風口與該殼體結構一體成型。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出風口與該殼體結構一體成型。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殼體結構更具有多個通氣孔,設于該殼體結構的任一側面。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多個通氣孔為百葉狀通氣孔。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的構想,其中該殼體結構內部具有一散熱風扇,且置于該入風口或該出風口處。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由于利用輸入組件以及輸出組件的裝設以及/或殼體結構的側壁的形狀變化來互相搭配,使得電源供應器在使用時,殼體結構上的入風口與出風口可保持通風狀態(tài),讓空氣可以流動于入風口與出風口之間,以散除電源供應器所產生的熱量,避免因電源供應器溫度太高所可能產生的缺點。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21 殼體結構211 第一側面212 第二側面22 入風口23 出風口 24 電源線25 插座26 百葉狀通氣孔31 殼體結構311 第一側面312 第二側面32 入風口33 出風口 41 殼體結構42 入風口 43 出風口411 第一側面412 第二側面
4111 凹部 44 電源線45 插座 46 散熱風扇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源供應器,其應用于結合個人計算機(Desktop)與筆記型計算機(Notebook)優(yōu)點所創(chuàng)新的移動計算機(Desknote)。其特色在于,此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不再如同傳統(tǒng)個人計算機用的電源供應器裝置于計算機主機中,且其體積大小介于傳統(tǒng)個人計算機用的電源供應器與筆記型計算機用的電源供應器之間。
本發(fā)明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其主要包含一殼體結構、一入風口、一出風口、一輸出組件以及一輸入組件,其中入風口與出風口裝置于殼體結構的兩相對側面,利用輸出組件以及輸入組件的配設,以及殼體結構的設計,以避免入風口與出風口與殼體結構以外的對象互相貼合,而使空氣無法流動,進而影響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效果。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輸入組件與輸出組件可變化地且搭配地選自插頭、插座與電源線等其中之一。為方便說明,以下實施例將以插座為輸入組件(即插座可外接一電源線插頭而輸入市電),電源線為輸出組件(即通過電源線可電連接至移動計算機)以更加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
請配合參閱圖2,是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至少包含一殼體結構21、一入風口22、一出風口23、一電源線24以及至少一插座25。其中,入風口22設置于該殼體結構21的第一側面211上,而出風口23設置于與該第一側面211相對的第二側面212上,另外,電源線24設于該第二側面212上,而插座25則設于該第一側面211上(當然也可對調)。由于插座25需外接一電源線插頭以輸入市電,而電源線24需電連接至移動計算機(Desknote),因此當電源供應器于使用狀態(tài)的時候,即使電源供應器不小心被使用者移動至角落,而使殼體結構21與其它對象,例如墻角、墻壁或桌板等(未圖標)接觸時,便可避免該第一側面211與該第二側面212被完全貼合,而不甚封閉了散熱用的入風口22與出風口23,如此一來,該入風口22與該出風口23便可隨時保持通風的狀態(tài),空氣便就可于該入風口22與該出風口23之間流動,以散除電源供應器所發(fā)出的熱量,那么,使用者就不需再擔心電源供應器因溫度太高所引發(fā)的計算機作業(yè)不穩(wěn)定或容易當機等問題。當然,進一步的,該入風口22與該出風口23也可包含百葉狀的通風孔26,且該殼體結構21還可具有多個百葉狀通氣孔26,可設于該殼體結構21的任一側壁,如此還可增加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效果。
再請參閱圖3,是本發(fā)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至少包含一殼體結構31、一入風口32以及一出風口33。其中,入風口32設置于該殼體結構31的第一側面311上,而出風口33設置于與該第一側面311相對的第二側面312上,且該第一側面311與該第二側面312為圓弧面,當然也可為其它如角錐面、波浪面或是斜面等其中之一。當電源供應器不小心被移動至墻壁或桌板時(圖未示),圓弧狀設計的第一側面311與第二側面312便不會與墻壁或桌板(圖未示)完全貼合在一起,那么,入風口32與出風口33便可保持通風的狀態(tài),如此,便不會影響電源供應器散熱的問題。
進一步請參閱圖4,是本發(fā)明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電源供應器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至少包含一殼體結構41、一入風口42以及一出風口43。其中入風口42設于該殼體結構41的第一側面411,出風口43設于與該第一側面411相對的第二側面412,且其中至少該第一側面411的該入風口42設有一凹部4111,而電源線44與插座45設于該第二側面412上。當使用者不小心將電源供應器移動至墻壁或桌板時(未圖標),第一側面311上的凹部4111便可使入風口42保持暢通,而電源線44與插座45便可使第二側面312上的出風口43保持通風,那么就不會使入風口42以及出風口43不小心被封閉起來,而影響到電源供應器的散熱。
在以上所述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還可在殼體結構內部靠近入風口或出風口處裝設散熱風扇(如圖4中所示的散熱風扇46),如此更可加強散熱氣流流動的速度,以進一步提高電源供應器的散熱效率。另外,入風口與出風口可與電源供應器的殼體結構一體成型,也可以沖壓方式完成。此外,入風口、出風口、輸出組件、輸入組件以及殼體結構側面的形狀可視需要來互相搭配,只要使電源供應器上的入風口與出風口保持通風即可。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由于利用輸入組件以及輸出組件的裝設以及/或殼體結構的側壁的形狀變化來互相搭配,使得電源供應器在使用時,殼體結構上的入風口與出風口可保持通風狀態(tài),讓空氣可以流動于入風口與出風口之間,以散除電源供應器所產生的熱量,避免因電源供應器溫度太高所可能產生的缺點。此外,本發(fā)明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的殼體結構內部還可裝有散熱風扇,更可增加散熱的效率。此外,在制造上,入風口以及/或出風口可與殼體結構一體成型,并不至于會增加制造成本及時間成本。
本發(fā)明可由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作出等效結構變換,但是均包含在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殼體結構;一入風口,其設于該殼體結構的第一側面;一出風口,其設于與該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一輸出組件,其設于該第一側面或該第二側面;以及一輸入組件,其相對于該輸出組件設置于該第二側面或該第一側面;由此,利用該輸出組件以及該輸入組件,以避免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與殼體結構以外的對象互相貼合而封閉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該輸出組件以及該輸入組件可選自插頭、插座或電源線的其中之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該出風口以及/或該入風口包含百葉狀的通風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與該殼體結構一體成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該殼體結構還具有多個通氣孔,其設于該殼體結構的任一側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該多個通氣孔為百葉狀通氣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該殼體結構內部具有一散熱風扇,且置于該入風口或該出風口處。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側面或/以及該第二側面在該出風口或/以及該入風口處具有一凹部。
9.一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殼體結構;一入風口,其設于該殼體結構的第一側面;以及一出風口,其設于與該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其中,至少該第一側面以及該第二側面之一為非垂直的平面,以避免該入風口或/以及該出風口與殼體結構以外的對象互相貼合而封閉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應用于移動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垂直的平面可為圓弧面、角錐面、波浪面以及斜面的其中之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應用于移動計算機(Desknote)的電源供應器,其至少包含一殼體結構、一入風口、一出風口、一輸出組件以及一輸入組件。其中,入風口設置于該殼體結構的第一側面,出風口設置于與該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輸出組件設于該第一側面或該第二側面,而輸入組件相對該輸出組件地設置于該第二側面或該第一側面。由此,利用該輸出組件以及該輸入組件,以避免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與該殼體結構以外的對象貼合而封閉該入風口以及該出風口,以使空氣得以在該入風口與該出風口間流動,實現散去電子裝置熱量的目的。
文檔編號G06F1/26GK1480819SQ0317849
公開日2004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7月18日
發(fā)明者陳俊呈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