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封堵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管件接頭密性測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封堵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鋼塑轉換接頭,又稱PE鋼塑轉換接頭,已廣泛應用于目前的生產、生活之中,例如在燃氣、天然氣運輸管路中就會大量使用鋼塑轉換接頭(外部燃氣管路多為PE管道,進入室內則多為鋼管,轉接過程中需要利用鋼塑轉換接頭)。鋼塑轉換接頭,本身包含鋼管段(一段鋼管)與塑管段(通常為一段PE管),鋼管段的一端與塑管段的一端對接形成連接段,連接段多由鋼管段一端與塑管段一端卡接形成,并利用密封圈來進行密封(連接段通常會設置一些凹凸結構配合卡緊,如鋼管段上的凸緣與塑管段上的卡槽互相卡合,連接段外還可以設置抱箍進行進一步抱緊),鋼管段的非連接端稱為鋼管端,塑管段的非連接端稱為塑管端,塑管端可以與待對接塑管(PE管)熔接,鋼管端可以與待對接鋼管螺紋連接、焊接或通過其它結構進行對接。由于鋼塑轉換接頭是應用于氣體、液體輸送領域的,所以其密封性需要得到保證,出廠前,要對其進行密封性檢測。
[0003]現(xiàn)有技術對鋼塑轉換接頭進行檢測時,通常采用密封墊或密封圈置于鋼塑轉換接頭兩端(鋼管端和塑管端)的外部,同時用千斤頂或液壓缸等施力裝置夾緊在鋼塑轉換接頭兩端,從而使密封墊或密封圈與鋼塑轉換接頭兩個端部形成密封,將整個密封后的鋼塑轉換接頭浸入水中,再往鋼塑轉換接頭內部通入壓縮氣體檢驗其密封性能。
[0004]上述試驗方式具有以下缺點:1、操作過程復雜,其機架重量較重,需借助外部設備將機架浸入水中,并且鋼塑轉換接頭的安裝也較為麻煩;2、采用千斤頂下壓壓板從而對鋼塑轉換接頭進行密封以及密封圈置于鋼塑轉換接頭兩端外部,并用液壓缸(或氣缸)夾緊在鋼塑轉換接頭兩端進行密封時,這兩者的力度都較難掌控,下壓或夾緊的力不夠的話,可能會使鋼塑轉換接頭端部的密封不牢靠,從而影響試驗的準確性,帶來質量上的誤判,下壓或夾緊的力過度的話,可使鋼塑轉換接頭發(fā)生變形,導致鋼塑轉換接頭端面(管端)不平整,從而使得鋼塑轉換接頭與壓板之間無法形成密封,帶來質量上的誤判,另外,下壓或夾緊的力過度的話,也可能直接損壞鋼塑轉換接頭。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整體結構合理,操作方便,測試結果準確性高,且能保證鋼塑轉換接頭的兩個管端不易被夾損的封堵檢測裝置。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封堵檢測裝置,包括主機座、供氣栗,還包括封堵氣缸、壓緊氣缸、限位座、一根兩端封閉且水平的軸管、用于支撐鋼塑轉換接頭并使鋼塑轉換接頭軸線處在水平狀態(tài)的接頭支撐架,封堵氣缸、壓緊氣缸、接頭支撐架均設置在主機座上,所述封堵氣缸包括封頭缸體、封頭缸活塞、封頭活塞桿,封頭活塞桿的可伸縮方向水平,壓緊氣缸包括壓緊缸體、壓緊缸活塞、壓緊活塞桿,壓緊活塞桿的可伸縮方向豎直,壓緊活塞桿上設有用于壓緊鋼塑轉換接頭的定位板,定位板處在接頭支撐架上方,封頭活塞桿上設有用于帶動軸管沿軸管軸向水平移動的帶動架,軸管上設有環(huán)狀的塑管外端封板、環(huán)狀的鋼管外端封板,塑管外端封板外周面上設有塑管外板環(huán)槽,鋼管外端封板外周面上設有鋼管外板環(huán)槽,塑管外端封板、鋼管外端封板、塑管外板環(huán)槽、鋼管外板環(huán)槽均與軸管同軸,塑管外板環(huán)槽上設有用于接觸鋼塑轉換接頭內壁的塑管外密封圈,鋼管外板環(huán)槽上設有用于接觸鋼塑轉換接頭內壁的鋼管外密封圈,軸管上設有與軸管內部連通的第一進氣口,第一進氣口上設有第一進氣單向閥,第一進氣單向閥的可通過方向為由軸管內至軸管外,軸管外壁上設有第一氣壓傳感器,接頭支撐架所支撐的鋼塑轉換接頭處在限位座與封堵氣缸之間,供氣栗的供氣端通過供氣管與軸管內部連通,限位座上設有用于接觸鋼塑轉換接頭一端的彈性環(huán),所述定位板下表面上設有用于接觸鋼塑轉換接頭的橡膠壓緊墊。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接頭支撐架包括水平的支撐底板、兩個豎直且互相平行的支撐立板,支撐立板上設有用于容納鋼塑轉換接頭的V形支撐槽,V形支撐槽的開口朝上,支撐立板下端與支撐底板頂面固定。
[0008]作為優(yōu)選,所述軸管上設有環(huán)狀的塑管內端封板、環(huán)狀的鋼管內端封板,塑管內端封板外周面上設有塑管內板環(huán)槽,鋼管內端封板外周面上設有鋼管內板環(huán)槽,塑管內板環(huán)槽上設有用于接觸鋼塑轉換接頭內壁的塑管內密封圈,鋼管內板環(huán)槽上設有用于接觸鋼塑轉換接頭內壁的鋼管內密封圈,塑管內端封板、鋼管內端封板、塑管內板環(huán)槽、鋼管內板環(huán)槽均與軸管同軸,塑管內端封板處在鋼管內端封板與塑管外端封板之間,鋼管內端封板處在塑管內端封板與鋼管外端封板之間,軸管上設有與軸管內部連通的第二進氣口、與軸管內部連通的第三進氣口,軸管外壁上設有第二氣壓傳感器、第三氣壓傳感器,第一進氣口與第一氣壓傳感器均處在鋼管外端封板與鋼管內端封板之間,第二進氣口與第二氣壓傳感器均處在鋼管內端封板與塑管內端封板之間,第三進氣口與第三氣壓傳感器均處在塑管內端封板與塑管外端封板之間,第二進氣口上設有第二進氣單向閥,第三進氣口上設有第三進氣單向閥,第二進氣單向閥的可通過方向、第三進氣單向閥的可通過方向均為由軸管內至軸管外。
[0009]作為優(yōu)選,所述鋼管外密封圈、鋼管內密封圈、塑管內密封圈、塑管外密封圈均為內部具有充氣腔的充氣密封圈,鋼管外端封板上設有將鋼管外密封圈內部充氣腔與軸管內部連通的鋼管外圈充氣管,鋼管內端封板上設有將鋼管內密封圈內部充氣腔與軸管內部連通的鋼管內圈充氣管,塑管內端封板上設有將塑管內密封圈內部充氣腔與軸管內部連通的塑管內圈充氣管,塑管外端封板上設有將塑管外密封圈內部充氣腔與軸管內部連通的塑管外圈充氣管。
[0010]作為優(yōu)選,所述軸管上設有與軸管內部連通的泄壓排氣孔,帶動架與軸管通過摩擦帶動結構連接,摩擦帶動結構包括推進限位體、拉回限位體、摩擦帶動環(huán)、若干推拉桿,推拉桿水平且推拉桿一端連接帶動架,推拉桿另一端連接摩擦帶動環(huán),摩擦帶動環(huán)套設在軸管上且與軸管同軸,摩擦帶動環(huán)可在軸管上水平移動,摩擦帶動環(huán)內環(huán)面上設有摩擦密封槽,摩擦密封槽上設有摩擦密封圈,摩擦密封圈與軸管同軸,摩擦密封圈與軸管外側壁之間互相擠壓,推進限位體、拉回限位體均處在軸管外且均與軸管固定,限位座具有用于限位鋼管外端封板的封板限位面,泄壓排氣孔處在推進限位體與拉回限位體之間,摩擦帶動環(huán)處在推進限位體與拉回限位體之間,摩擦帶動環(huán)接觸推進限位體時,摩擦密封圈封住泄壓排氣孔;摩擦帶動環(huán)接觸拉回限位體時,摩擦密封圈與泄壓排氣孔分離。
[0011]作為優(yōu)選,所述推進限位體呈環(huán)狀,所述拉回限位體呈環(huán)狀,推進限位體與軸管同軸,拉回限位體與軸管同軸。
[0012]作為優(yōu)選,所述供氣管通過自通斷進氣管道與軸管內部連通,供氣栗的供氣端連通供氣管的一端,供氣管的另一端連通自通斷進氣管的一端,自通斷進氣管的另一端與軸管內部連通,摩擦帶動環(huán)上設有一塊通斷橫板,通斷橫板穿過自通斷進氣管且與自通斷進氣管滑動密封配合,通斷橫板上設有板通氣孔,摩擦帶動環(huán)接觸推進限位體時,板通氣孔與自通斷進氣管的內部通道連通;摩擦帶動環(huán)接觸拉回限位體時,通斷橫板將自通斷進氣管的內部通道隔斷。
[0013]作為優(yōu)選,所述軸管外側壁上設有外螺紋,鋼管內端封板內環(huán)面、塑管內端封板內環(huán)面均通過內螺紋與軸管外側壁上的外螺紋配合連接,軸管上設有第一內充氣口、第二內充氣口,第一內充氣口、第二內充氣口均與軸管內部連通;鋼管內端封板內設有第一氣道,第一氣道外端開口于鋼管內端封板外環(huán)面,第一氣道內端開口于鋼管內端封板內環(huán)面,鋼管內圈充氣管一端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