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傳感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空調(diào)系統(tǒng)領域,特別地,但不限于涉及一種用于感應空調(diào)蒸發(fā)器或冷媒等的溫度傳感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空調(diào)系統(tǒng)中,為了保證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通常會設定一系列正常運行狀態(tài)下的溫度值,并利用一系列溫度傳感器來檢測其內(nèi)部的溫度或某個部件的溫度等,然后控制器將根據(jù)檢測的到溫度對該空調(diào)系統(tǒng)做出進一步的動作。
[0003]目前,對于檢測空調(diào)系統(tǒng)內(nèi)的管壁溫度的溫度傳感器,包括金屬外殼,容納在所述金屬外殼內(nèi)的感應器及連接在所述感應器一端的引線,外部電線會直接接入金屬外殼內(nèi),即溫度傳感器與外部電線的焊點也在金屬外殼內(nèi),然后在該外殼內(nèi)填充絕緣密封材料。由于溫度傳感器與外部電線的焊點也在金屬外殼內(nèi),考慮到絕緣性等安全問題,通常會將該金屬外殼的體積設計的較大,以便滿足工業(yè)應用的安全性條件。然而體積變大的金屬外殼會使感應器的響應速度較慢且占用的空間也較大。
[0004]另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溫度感應器通常會采用一個環(huán)形的金屬片將溫度傳感器固定在特定的管壁上,這種安裝方式雖然簡單,但由于溫度傳感器的金屬外殼暴露在外界空氣中,金屬外殼自身會產(chǎn)生散熱,從而會影響感應器的測量精度。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響應速度較快的溫度傳感裝置,且不影響其測量精確度及其金屬外殼內(nèi)的絕緣性。
[0006]為了實現(xiàn)所述目標,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溫度傳感裝置,所述溫度傳感裝置包括
[0007]感溫組件,和
[0008]固定所述感溫組件的安裝件,
[0009]其中,所述感溫組件包括金屬外殼,容納在所述金屬外殼內(nèi)的感應器及連接在所述感應器一端的引線;
[0010]當處于安裝狀態(tài)時,所述感溫組件安裝在所述安裝件內(nèi)且所述感溫組件的部分表面未與所述安裝件接觸;所述引線的另一端與外部電線焊接,其中所述引線與外部電線的焊點位于所述安裝件內(nèi)且位于所述金屬外殼的外部。
[0011]上述安裝件的一端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當處于裝配狀態(tài)時,所述感溫組件容納并固定在所述凹槽中且其部分表面未與所述凹槽接觸;所述安裝件的另一端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通孔的第一端與所述凹槽的第二端連通,當處于裝配狀態(tài)時,所述通孔與所述凹槽內(nèi)的金屬外殼連通,外部電線接入所述通孔中并與所述引線連接,所述引線與外部電線的焊點位于所述通孔中。
[0012]上述凹槽呈與所述金屬外殼相互配合的形狀且其第一端設有開口,安裝時,所述金屬外殼從所述凹槽第一端的開口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凹槽內(nèi)。
[0013]上述安裝件包括整體呈拱形的橋部,所述橋部的兩側分別為呈水平狀的基部。
[0014]上所述基部靠近橋部的位置上分別設有安裝孔,當處于安裝狀態(tài)時,扎帶穿過所述安裝孔以固定將所述溫度傳感裝置。
[0015]上述溫度傳感裝置可通過扎帶直接固定在外部管道上。
[0016]上述安裝件為塑料件。
[0017]上述金屬外殼為銅外殼。
[0018]上述感應器為NTC熱敏電阻。
[0019]上述金屬外殼內(nèi)填充有環(huán)氧樹脂。
[0020]上述安裝件的通孔內(nèi)填充有環(huán)氧樹脂。
[0021]上述所述通孔整體呈長方體狀且其第二端設有開口,所述環(huán)氧樹脂從所述通孔第二端的開口進入。
[0022]上述通孔包括連接部分,設置在所述凹槽與所述通孔之間以使所述通孔與所述凹槽之間沒有間隙。
[0023]由于本發(fā)明中溫度感應裝置的引線與外部電線的焊點不再置于金屬外殼中,在設計金屬外殼時,無需設計較大的金屬外殼尺寸以滿足工業(yè)應用的安全需求。故本發(fā)明中的感溫組件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相比,不僅體積較小,且可靠性也較高。
[0024]進一步地,在使用的過程中,本發(fā)明中的溫度傳感裝置將感溫組件與安裝件結合,即將感溫組件固定在安裝件中而非暴露在空氣中,該結合可避免因感溫組件暴露在空氣中而導致其自身造成的散熱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溫度傳感裝置測量時響應速度快。
【附圖說明】
[0025]通過以下對附圖的描述,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容易理解,其中
[0026]圖1為本發(fā)明中提供的溫度傳感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0027]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溫度傳感裝置的安裝件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3為如圖1所示的溫度傳感裝置沿A-A線的截面示意圖。
[0029]圖4為如圖1所示的溫度傳感裝置的仰視圖。
[0030]圖5為如圖1所示的溫度傳感裝置的俯視圖。
[0031]圖6為如圖1所示的溫度傳感裝置的左視圖。
[0032]圖7為如圖1所示的溫度傳感裝置的右視圖。
[0033]圖8為安裝有扎帶時,如圖1所示的溫度傳感裝置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對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描述僅僅是示范性的,而絕不是對發(fā)明及其應用或用法的限制。在各個附圖中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表示相同的部件,因此相同部件的構造將不再重復描述。
[0035]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
[0036]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之一提供的溫度傳感裝置1,如圖所示,溫度傳感裝置I包括感溫組件11和安裝件12,安裝件12用于將感溫組件11固定在其上。
[0037]本發(fā)明中的溫度傳感裝置將感溫組件固定在安裝件上,使感溫組件在使用時未暴露在空氣中,從而可避免因其暴露在空氣中而導致其自身造成的散熱對感溫組件響應速度的影響。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溫度傳感裝置測量時響應速度快。
[0038]進一步地,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溫度傳感裝置I的安裝件12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圖2中的安裝件12為圖1中安裝件旋轉180度后的立體示意圖,從圖中可知安裝件12的兩端為分別為不同的結構,該結構具體將在下文詳述。
[0039]圖3為如圖1中的溫度傳感裝置沿A-A線的截面圖,如圖所示,其中感溫組件11包括金屬外殼111,容納在金屬外殼111內(nèi)的感應器112及連接在感應器112 —端的引線113。
[0040]優(yōu)選地,金屬外殼111的一端封閉,另一端具有開口,如圖3所不,為方便描述,將安裝件12的兩端分別定義為B端和C端。其中,安裝時,金屬外殼111封閉的一端靠近安裝件12的B端。
[0041]優(yōu)選地,金屬外殼111為銅外殼。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溫度傳感裝置的金屬外殼也可采用其他性能相同或相似的金屬材料。
[0042]進一步地,如圖3所示引線113的另一端與外部電線2焊接,安裝時,引線113與外部電線2的焊點114位于安裝件12內(nèi)且位于金屬外殼111的外部。且金屬外殼111內(nèi)填充有環(huán)氧樹脂,或其他具有相同或相近似功能的材料,以便對感溫組件進行絕緣。
[0043]由于引線113與外部電線2的焊點114不再置于金屬外殼111中,在設計金屬外殼時,無需設計較大的金屬外殼尺寸以滿足工業(yè)應用的安全需求。故本發(fā)明中的感溫組件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相比,不僅體積較小,且可靠性也較高。
[0044]圖4-圖7分別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溫度傳感裝置的仰視圖、俯視圖、左視圖及右視圖。
[0045]如圖4所示,安裝件12的B端設有凹槽121,凹槽12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段靠近B端,當處于裝配狀態(tài)時,感溫組件11的金屬外殼111容納并固定在凹槽121中且其有部分表面未與凹槽121接觸。進一步地,金屬外殼111上未與安裝件11接觸的表面與待檢測管壁接觸,以便檢測該管壁的溫度。安裝件12的C端設有通孔122,如圖2所示,通孔12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通孔122的第二端靠近C端,且通孔122的第一端與凹槽121的第二端連通。當金屬外殼111容納并固定在凹槽121內(nèi)時,通孔122與凹槽121內(nèi)的金屬外殼111連通,外部電線2接入通孔122中并與引線113連接,且引線113與外部電線2的焊點114位于通孔122中,如圖3所示。
[0046]優(yōu)選地,金屬外殼111整體呈圓柱形,凹槽121的形狀可與金屬外殼111相互配合,且凹槽121的第一端設有開口。
[0047]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金屬外殼111也可以為其他任意的形狀,安裝件12上凹槽121的形狀可也根據(jù)金屬外殼的形狀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