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鉚壓后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033042閱讀:4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鉚壓后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的制造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軸承分球保持架裝 配機的鉚壓后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軸承制造過程中,軸承分球保持架的鉚壓工藝在國內(nèi)是依靠沖床手功一 個一個鉚壓好,采用人工目測與檢測儀表抽樣檢測方式,無法對大批量生產(chǎn)的 軸承進行全檢,這樣一來軸承的精度與質量就無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檢測 效率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并且極易發(fā)生漏檢。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實現(xiàn) 對大批量生產(chǎn)的軸承進行全檢的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鉚壓后檢測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鉚壓后檢測裝置,包括機架及電控系統(tǒng),機 架上方安裝升降機構,上檢測模與所述升降機構連接,定位被檢測軸承的下模 裝置于上檢測模下方的機架上;所述上檢測模包括上模頭及芯軸,芯軸與升降 機構連接,上模體裝置在上模頭及芯軸之間,第一電極板及第二電極板分別裝 置在上模體兩端的槽口中,在上模體、第二電極板及上模頭上分別設置有多個 相連通的檢測針孔,多個檢測針分別裝置在檢測針孔中,復位彈簧一端抵在檢 測針的凸臺上,另一端抵在上模體的檢測針孔凸臺上;所述上模頭前端設有多 個可容納軸承分球保持架球兜的弧形槽,所述下模頭前端設有多個可容納軸承 分球保持架球兜的弧形槽。
進一步的
上述升降機構包括缸體裝置在機架上的氣缸,氣缸的活塞桿連接連桿的一 端,連桿的另一端套裝在連接塊中,連接塊裝置在導向滑塊上,導向滑塊與裝 置在機架上的導向桿滑動連接。
上述連桿前端與導向滑塊之間裝置有彈簧。上述上模體為透明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
由于采用自動的檢測方式替代人工目測的方式,可對大批量生產(chǎn)的軸承進行全檢,檢測效率高,檢測準確率高,有效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并降低軸承的生產(chǎn)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三維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圖2的A-A處的剖視圖。圖4為圖3的B處放大圖。圖5為上檢測模放大圖。圖6為下模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 2、 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1及電控系統(tǒng)(未在圖中標出),機架1上方安裝升降機構2,升降機構2包括缸體裝置在機架1上的氣缸201,氣缸201的活塞桿連接連桿202的一端,連桿202的另一端套裝在連接塊204中,連桿202前端與導向滑塊205之間裝置彈簧203,連接塊204裝置在導向滑塊205上,導向滑塊205與裝置在機架1上的導向桿206滑動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彈簧203與導向滑塊205之間裝置有墊塊208,彈簧203的一端抵在連桿202前端,另一端抵在墊塊208上,導向滑塊205與導向桿206之間裝置有滑動軸承207。上檢測模3與升降機構2連接,定位被檢測軸承5的下模4裝置于上檢測模3下方的機架1上,當上檢測模3抵住被檢測軸承5,彈簧203可減小上檢測模3對被檢測軸承5的沖擊,不會因為上檢測模3的強行下降而造成被檢測軸承5的損傷。如圖2、 3、 5所示,上檢測模3包括上模頭301及芯軸302,芯軸302與升降機構2的導向滑塊205連接,上模體304裝置在上模頭301及芯軸302之間,第一電極板303及第二電極板307分別裝置在上模體304兩端的槽口中,第一電極板303及第二電極板307由導電材料制成,分別與電控系統(tǒng)連接。在上模體304、第二電極板307及上模頭301上分別設置有多個相連通的檢測針孔,多個檢測針306分別裝置在檢測針孔中,復位彈簧
4305 —端抵在檢測針306的凸臺上,另一端抵在上模體304的檢測針孔凸臺上,所有檢測針306通過芯軸302與電控系統(tǒng)連接,檢測針306的數(shù)量與被檢測軸承5中鋼球的多少相關,在本實施例中,上模體304為透明體,由有機玻璃制成,可透過上模體304觀察檢測針306的動作情況。上模頭301前端設有多個可容納軸承分球保持架球兜的弧形槽308,檢測針306裝置在兩個弧形槽308之間的凸起部的檢測針孔中,在檢測時正好抵在保持架的鉚釘503上(如圖4),下模頭4前端設有多個可容納軸承分球保持架球兜的弧形槽401 (如圖6)。本實用新型的電控系統(tǒng)按現(xiàn)有技術制造。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如圖l、 2、 3、 4、 5所示,當傳送機構將被檢測軸承5輸送到下模4中,此時的被檢測軸承5的上保持架501及下保持架502已鉚壓好,下保持架502的球兜落入下模頭4前端弧形槽401中。電控系統(tǒng)控制升降機構2的氣缸201的活塞桿伸出,導向滑塊205帶動上檢測模3沿導向桿206的方向下降,直至上檢測模3的上模頭301抵住被檢測軸承5,上模頭301前端弧形槽308抵住上保持架501的球兜。下降到位后,檢測針306抵在保持架的鉚釘503上(如圖4),被鉚釘503頂起。起始狀態(tài)時,所有的檢測針306在復位彈簧305的作用下與第二電極板307接觸導通;被檢測軸承5的鉚釘503在鉚壓后的狀態(tài)正常時,所有檢測針306處于懸空狀態(tài),既不與第二電極板307接觸導通,也不與第一電極板303接觸導通,電控系統(tǒng)判斷被檢測軸承5鉚壓合格;當鉚釘503過高或多保持架時,檢測針306便會被頂起至與第一電極板303接觸導通,如果所有的檢測針306中的一根或者幾根與第一電極板303接觸導通,電控系統(tǒng)判斷被檢測軸承5鉚壓不合格;當鉚釘503過低或缺釘時,無法將檢測針306頂起,檢測針306仍然與第二電極板307接觸導通,如果所有的檢測針306中的一根或者幾根與第二電極板307接觸導通,電控系統(tǒng)判斷被檢測軸承5鉚壓不合格。當檢測完成,電控系統(tǒng)控制升降機構2的氣缸201的活塞桿縮回,上檢測模3上升脫離被檢測軸承5,檢測針306在復位彈簧305的作用下復位,檢測針306回復到起始狀態(tài),傳送機構將被檢測軸承5輸送到下一個工位。對于不合格的被檢測軸承,電控系統(tǒng)將在下一個工位將其分揀出來。
權利要求1. 一種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鉚壓后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及電控系統(tǒng),機架(1)上方安裝升降機構(2),上檢測模(3)與所述升降機構(2)連接,定位被檢測軸承(5)的下模(4)裝置于上檢測模(3)下方的機架(1)上;所述上檢測模(3)包括上模頭(301)及芯軸(302),芯軸(302)與升降機構(2)連接,上模體(304)裝置在上模頭(301)及芯軸(302)之間,第一電極板(303)及第二電極板(307)分別裝置在上模體(304)兩端的槽口中,在上模體(304)、第二電極板(307)及上模頭(301)上分別設置有多個相連通的檢測針孔,多個檢測針(306)分別裝置在檢測針孔中,復位彈簧(305)一端抵在檢測針(306)的凸臺上,另一端抵在上模體(304)的檢測針孔凸臺上;所述上模頭(301)前端設有多個可容納軸承分球保持架球兜的弧形槽(308),所述下模頭(4)前端設有多個可容納軸承分球保持架球兜的弧形槽(401)。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鉚壓后檢測裝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2)包括缸體裝置在機架(1)上的氣缸(201),氣 缸(201)的活塞桿連接連桿(202)的一端,連桿(202)的另一端套裝在連 接塊(204)中,連接塊(204)裝置在導向滑塊(205)上,導向滑塊(205) 與裝置在機架(1)上的導向桿(206)滑動連接。
3.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鉚壓后檢測裝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連桿(202)前端與導向滑塊(205)之間裝置有彈簧(203)。
4. 按照權利要求l、 2或3任一項所述的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鉚壓后 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體(304)為透明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鉚壓后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電控系統(tǒng)及升降機構,上檢測模與升降機構連接,定位被檢測軸承的下模裝置于上檢測模下方的機架上;上檢測模的第一電極板及第二電極板分別裝置在上模體兩端的槽口中,上模體、第二電極板及上模頭上分別設置有多個相連通的檢測針孔,多個檢測針分別裝置在檢測針孔中,檢測針的上端裝置有復位彈簧,通過檢測針與第一電極板及第二電極板的接觸導通狀況判斷被檢測軸承保持架的鉚壓是否合格。由于采用自動的檢測方式替代人工目測的方式,可對大批量生產(chǎn)的軸承進行全檢,檢測效率高,檢測準確率高,有效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并降低軸承的生產(chǎn)成本。
文檔編號G01M13/00GK201262590SQ20082003933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9月5日
發(fā)明者曾祥斌, 王建忠, 彬 郁 申請人:無錫市江益軸承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