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軸樞鈕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軸樞鈕器,包括:第一樞軸;第二樞軸平行第一樞軸;定位裝置包括限位件、第一卡掣塊、第二卡掣塊與連接板,第一樞軸穿設(shè)限位件、第一卡掣塊、第二卡掣塊與連接板,第二樞軸穿設(shè)連接板,第一卡掣塊抵頂?shù)诙ǔ笁K,第一卡掣塊包括卡掣凸部、推移凹口與定位凹口,限位件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穿設(shè)推移凹口,第二卡掣塊包括卡掣凹槽,卡掣凸部抵頂?shù)诙ǔ笁K的端面或卡掣卡掣凹槽,連接板包括定位凸部與滑移槽,定位凸部能夠伸入定位凹口,限位部穿設(shè)滑移槽;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連接傳動組而同步地旋轉(zhuǎn)。
【專利說明】
雙軸樞鈕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軸樞鈕器,尤其是指一種具有定位止擋功能的雙軸樞鈕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參考中國臺灣專利第M480843號的可同步多角度翻轉(zhuǎn)作動的雙樞軸結(jié)構(gòu),其包含有一第一樞軸、一第二樞軸、數(shù)連接件、一支撐架。該第一樞軸具有一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用以設(shè)于一待裝配物的其中一個構(gòu)件,如筆記本電腦的上蓋,第一樞軸具有至少一個第一裝設(shè)槽,第一裝設(shè)槽用以結(jié)合連接件。該第二樞軸具有一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用以設(shè)于待裝配物的另一構(gòu)件,如筆記本電腦的主座體,第二樞軸具有至少一個第二裝設(shè)槽,第二裝設(shè)槽用以結(jié)合連接件。數(shù)連接件數(shù)量為二個并為相同長度,連接件兩側(cè)分別以可活動狀設(shè)于第一裝設(shè)槽、第二裝設(shè)槽,連接件用以在第一樞軸、第二樞軸間產(chǎn)生推動、拉動的力量。支撐架二側(cè)分別穿設(shè)于第一樞軸、第二樞軸,支撐架用以支撐、連接第一樞軸、第二樞軸。第一固定部具有二固定孔,用以憑借固定件穿設(shè)固定孔而可固設(shè)在待裝配物的其中一個構(gòu)件。第二固定部具有二固定孔,用以憑借固定件穿設(shè)固定孔而可固設(shè)在待裝配物的另一構(gòu)件。第一樞軸穿設(shè)有一彈片、一墊片,該第一樞軸包含有一螺紋部,使一螺帽螺接于螺紋部,螺帽用以緊迫固定支撐架、彈片、墊片。第二樞軸設(shè)有一彈片、一墊片,該第二樞軸包含有一螺紋部,使一螺帽螺接于螺紋部,螺帽用以緊迫固定支撐架、彈片、墊片。
[0003]雙樞軸結(jié)構(gòu)憑借彈片而將墊片彈性地抵頂支撐架,使得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受到墊片與支撐架之間的摩擦力而將筆記本電腦的上蓋與筆記本電腦的主座體固定于任一角度。然而僅靠墊片與支撐架之間的摩擦力而使得筆記本電腦的上蓋與筆記本電腦的主座體輕易地受到外力而相對樞擺,無法穩(wěn)固地定位于使用者所需的角度。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問題系在于:雙樞軸結(jié)構(gòu)僅靠墊片與支撐架之間的摩擦力而使得筆記本電腦的上蓋與筆記本電腦的主座體定位于某一角度,使得筆記本電腦的上蓋與筆記本電腦的主座體輕易地受到外力而相對樞擺。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軸樞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一第一樞軸;
[0007]—第二樞軸,其平行該第一樞軸;
[0008]—定位裝置,其包括一限位件、一第一卡掣塊、一第二卡掣塊與一連接板,該第一樞軸依序穿設(shè)該限位件、該第一卡掣塊、該第二卡掣塊與該連接板,且該第二樞軸可旋轉(zhuǎn)地穿設(shè)該連接板,該第一樞軸能夠相對于該限位件、該第一卡掣塊與該連接板旋轉(zhuǎn),該第二卡掣塊能夠與該第一樞軸同步地旋轉(zhuǎn),該第一卡掣塊與該第二卡掣塊能夠同步地旋轉(zhuǎn),該限位件包括一限位部,該限位部沿著該第一樞軸延伸,該第一卡掣塊包括一卡掣凸部、一推移凹口與一定位凹口,該限位部穿設(shè)該推移凹口,該第二卡掣塊包括一^掣凹槽,該卡掣凸部選擇性地抵頂該第二卡掣塊的端面或卡掣該卡掣凹槽,該連接板包括一定位凸部與一滑移槽,該定位凸部沿著該第一樞軸延伸并能夠伸入該定位凹口,該限位部可滑動地穿設(shè)該滑移槽,該限位部受到該推移凹口推頂而相對于該滑移槽滑移;
[0009]—傳動組,其設(shè)置于該定位裝置的一側(cè),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連接該傳動組而同步地旋轉(zhuǎn);
[0010]該雙軸樞鈕器能夠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變換,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卡掣塊的卡掣凸部抵頂該第二卡掣塊的端面,該定位凸部脫離該定位凹口,當(dāng)該雙軸樞紐器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卡掣塊的卡掣凸部卡掣該第二卡掣塊的卡掣凹槽,該定位凸部伸入該定位凹口。
[0011]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中:該推移凹口包括一第一面與一第二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分別位于該推移凹口相反兩側(cè),該第一面或該第二面能夠推頂該限位部,使得該限位部相對于該滑移槽滑移,該定位凸部與該滑移槽分別位于該第一樞軸相反兩側(cè),且該滑移槽包括一第三面與一第四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分別位于該滑移槽相反兩側(cè),該第二面與該第三面能夠分別抵頂該限位部相反兩側(cè),該第一面與該第四面能夠分別抵頂該限位部相反兩側(cè)。
[0012]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中:該第一樞軸包括一第一延伸部與一第一止擋部,該第一延伸部連接該第一止擋部,該第一延伸部依序穿設(shè)該限位件、該第一卡掣塊、該第二卡掣塊與該連接板,該定位裝置包括一彈性組,該彈性組包括該限位件、一彈性體、一第一墊片與一第二墊片,該第一延伸部穿設(shè)該彈性體、該第一墊片與該第二墊片,該彈性體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一止擋部與該第一墊片,該限位件位于該第一墊片與該第二墊片之間,該第二墊片彈性地抵頂該第一卡掣塊,而使得該第一卡掣塊彈性地抵頂該第二卡掣塊,該第二樞軸包括一第二延伸部與一第二止擋部,該第二延伸部連接該第二止擋部,該第二延伸部穿設(shè)該連接板,該第二止擋部抵靠該連接板。
[0013]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中:該卡掣凸部的數(shù)量為二個,該二個卡掣凸部分別位于該第一樞軸相反兩側(cè),該卡掣凹槽的數(shù)量為二個,該二個卡掣凹槽分別位于該第一樞軸相反兩側(cè),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該二個卡掣凸部抵頂該第二卡掣塊的端面,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二位置,該二個卡掣凸部的其中一個卡掣該二個卡掣凹槽的其中一個,另一該卡掣凸部卡掣另一該卡掣凹槽。
[0014]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中:該傳動組包括一第一齒輪、一第二齒輪與二惰輪,該第一齒輪同步旋轉(zhuǎn)地套設(shè)該第一樞軸,該第二齒輪同步地套設(shè)于該第二樞軸,該二個惰輪互相嗤合并分別嗤合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
[0015]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中:該傳動組包括一第一板件與一第二板件,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位于該第一板件與該第二板件之間,該第一板件抵靠該連接板,該二個惰輪相反兩端分別可旋轉(zhuǎn)地連接該第一板件與該第二板件。
[0016]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中:包括一彈性復(fù)位組,該彈性復(fù)位組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板件遠離該第一板件的一端并包括一第一定位件、一第二定位件與一定位板,該第一樞軸穿設(shè)該第一定位件而同步地旋轉(zhuǎn),該第二樞軸穿設(shè)該第二定位件而同步地旋轉(zhuǎn),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分別可旋轉(zhuǎn)地穿設(shè)該定位板,該第一定位件包括一第一突部,該第二定位件包括一第二突部,該定位板包括一第一定位槽與一第二定位槽,該第一突部選擇性地抵頂該定位板的端面或卡掣該第一定位槽,且該第二突部選擇性地抵頂該定位板的端面或卡掣該第二定位槽。
[0017]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中:該彈性復(fù)位組包括至少一第一彈性件與至少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一樞軸穿設(shè)該至少一第一彈性件,且該至少一第一彈性件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板件與該第一定位件,該第二樞軸穿設(shè)該至少一第二彈性件,且該至少一第二彈性件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板件與該第二定位件。
[0018]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能夠分別連接一電子裝置,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用戶能夠輕易地扳動該二個電子裝置相對樞擺,當(dāng)該二個電子裝置樞擺至某一角度而使得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二位置,使得該二個電子裝置穩(wěn)固地維持于該角度,該二個電子裝置不會輕易地受到外力而相對樞擺。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軸樞鈕器的立體外觀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雙軸樞鈕器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0021 ]圖3是由圖1所取的剖面圖,表示雙軸樞鈕器位于第一位置。
[0022]圖4是由圖1所取的另一剖面圖,表示該雙軸樞鈕器的初始狀態(tài),該第一樞軸位于O度,且第二樞軸位于O度。
[0023]圖5是圖4的延續(xù),表示第一樞軸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第二樞軸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之間相隔90度。
[0024]圖6是圖5的延續(xù),表示第一樞軸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第二樞軸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之間相隔180度。
[0025]圖7是圖6的延續(xù),表示第一樞軸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第二樞軸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之間相隔270度,雙樞軸樞鈕器位于第二位置。
[0026]圖8是圖3的延續(xù),表示雙軸樞鈕器位于第二位置。
[0027]圖9是圖7的延續(xù),表示第一樞軸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第二樞軸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該第一樞軸位于180度,第二樞軸位于180度。
[0028]圖10是圖9的延續(xù),表示第一樞軸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第二樞軸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之間相隔270度。
[0029]圖11是圖10的延續(xù),表示第一樞軸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第二樞軸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之間相隔180度。
[0030]圖12是圖11的延續(xù),表示第一樞軸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第二樞軸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之間相隔90度。
[0031 ]附圖標(biāo)記說明:10第一樞軸;11第一延伸部;12第一止擋部;20第二樞軸;21第二延伸部;22第二止擋部;30定位裝置;31彈性組;311限位件;3111限位部;312彈性體;313第一墊片;314第二墊片;32第一卡掣塊;321卡掣凸部;322推移凹口 ; 3221第一面;3222第二面;323定位凹口 ; 33第二卡掣塊;331卡掣凹槽;34連接板;341定位凸部;342滑移槽;3421第三面;3422第四面;40傳動組;41第一齒輪;42第二齒輪;43惰輪;44第一板件;45第二板件;50彈性復(fù)位組;51第一定位件;511第一突部;52第二定位件;521第二突部;53定位板;531第一定位槽;532第二定位槽;54第一彈性件;55第二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參考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雙軸樞鈕器包括一第一樞軸10、一第二樞軸20、一定位裝置30、一傳動組40與一彈性復(fù)位組50,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互相平行,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分別依序穿設(shè)該定位裝置30、該傳動組40與該彈性復(fù)位組50,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同步地旋轉(zhuǎn)。于本實施例中,該雙軸樞鈕器更包括二螺鎖件,該二個螺鎖件的其中一個螺設(shè)于該第一樞軸10并抵頂該彈性復(fù)位組50遠離該傳動組40的一側(cè),且另一該螺鎖件螺設(shè)該第二樞軸20并抵頂該彈性復(fù)位組50遠離該傳動組40的一側(cè),而使得該定位裝置30、該傳動組40與該彈性復(fù)位組50無法脫離該第一樞軸1與該第二樞軸20。
[0033]該第一樞軸10包括一第一延伸部11與一第一止擋部12,該第一延伸部11與該第一止擋部12互相連接,該第一延伸部11與該第一止擋部12之間具有外徑落差。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延伸部11遠離該第一止擋部12的一端具有螺紋,該二個螺鎖件的其中一個螺設(shè)于該第一延伸部11的螺紋。
[0034]該第二樞軸20包括一第二延伸部21與一第二止擋部22,該第二延伸部21與該第二止擋部22互相連接,該第二延伸部21與該第二止擋部22之間具有外徑落差,該第二延伸部21平行該第一延伸部11。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延伸部21遠離該第二止擋部22的一端具有螺紋,另一該螺鎖件螺設(shè)于該第二延伸部21的螺紋。
[0035]該定位裝置30包括一彈性組31、一第一卡掣塊32、一第二卡掣塊33與一連接板34,該第一延伸部11依序穿設(shè)該彈性組31、該第一卡掣塊32、該第二卡掣塊33與該連接板34,該第一延伸部11能夠分別與該第一卡掣塊32、該連接板34相對旋轉(zhuǎn),且該第一延伸部11與該第二卡掣塊33同步地旋轉(zhuǎn),該彈性組31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一止擋部12與該第一卡掣塊32,使得該第一卡掣塊32彈性地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該第一卡掣塊32與該第二卡掣塊33能夠同步地旋轉(zhuǎn),該第二延伸部21可旋轉(zhuǎn)地穿設(shè)該連接板34遠離該第一延伸部11的一側(cè),且該第二止擋部22抵靠該連接板34。
[0036]該彈性組31包括一限位件311、一彈性體312、一第一墊片313與一第二墊片314,該第一延伸部11依序穿設(shè)該彈性體312、該第一墊片313、該限位件311與該第二墊片314,該第一延伸部11與能夠與該限位件311相對旋轉(zhuǎn),該第一延伸部11能夠與該第一墊片313與該第二墊片314同步地旋轉(zhuǎn),該彈性體312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一止擋部12與該第一墊片313。于本實施例中,該彈性體312為壓縮彈簧。該限位件311包括一限位部3111,該限位部3111沿著該第一延伸部11延伸。
[0037]該第一^^掣塊32包括一^掣凸部321、一推移凹口 322與一定位凹口 323,該推移凹口 322與該定位凹口 323設(shè)置于該第一卡掣塊32的周緣,該卡掣凸部321設(shè)置于該第一卡掣塊32相反于該第二墊片314的一端并朝向該第二卡掣塊33延伸,該限位部3111穿設(shè)該推移凹口 322。該推移凹口 322包括一第一面3221與一第二面3222,該第一面3221與該第二面3222分別位于該推移凹口 322相反兩側(cè),該限位部3111容置于該推移凹口 322,該第一面3221或該第二面3222能夠推頂該限位部3111而使得該限位件311隨著該第一^^掣塊32同步轉(zhuǎn)動。于本實施例中,該卡掣凸部321的數(shù)量為二個,該二個卡掣凸部321分別位于該第一延伸部11相反兩側(cè)。
[0038]該第二卡掣塊33包括一卡掣凹槽331,該卡掣凹槽331凹設(shè)于該第二卡掣塊33鄰近該第一卡掣塊32的一端并朝向該連接板34延伸,該卡掣凸部321選擇性地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的端面或卡掣該卡掣凹槽331。于本實施例中,該卡掣凹槽331的數(shù)量為二個,該二個卡掣凹槽331分別位于該第一延伸部11相反兩側(cè),該二個卡掣凸部321的其中一個選擇性地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的端面或卡掣該二個卡掣凹槽331的其中一個,另一該卡掣凸部321選擇性地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的端面或卡掣另一該卡掣凹槽331。
[0039]該連接板34包括一定位凸部341與一滑移槽342,該定位凸部341與該滑移槽342分別位于該第一延伸部11相反兩側(cè),該定位凸部341沿著該第一延伸部11延伸并能夠伸入該定位凹口 323,該限位部3111可滑動地穿設(shè)該滑移槽342,該第一面3221與該第二面3222能夠推抵該限位部3111,而使得該限位部3111相對于該滑移槽342滑移。該滑移槽342包括一第三面3421與一第四面3422,該第三面3421與該第四面3422分別位于該滑移槽342相反兩偵U,該限位部3111受到該第一面3221或該第二面3222的推抵而能夠抵靠該第三面3421或該第四面3422。
[0040]該傳動組40包括一第一齒輪41、一第二齒輪42、二惰輪43、一第一板件44與一第二板件45,該第一延伸部11依序穿設(shè)該第一板件44、該第一齒輪41與該第二板件45,該第一延伸部11分別與該第一板件44、該第二板件45相對旋轉(zhuǎn),該第一延伸部11與該第一齒輪41同步地旋轉(zhuǎn),該第二延伸部21依序穿設(shè)該第一板件44、該第二齒輪42與該第二板件45,該第一延伸部11分別于該第一板件44、該第二板件45相對旋轉(zhuǎn),該第一延伸部11與該第二齒輪42同步地旋轉(zhuǎn),該二個惰輪43位于該第一齒輪41與該第二齒輪42之間,該二個惰輪43相反兩端分別可旋轉(zhuǎn)地連接該第一板件44與該第二板件45,該二個惰輪43互相嚙合并分別嚙合該第一齒輪41與該第二齒輪42,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同步地朝向兩相反方向旋轉(zhuǎn)。
[0041 ]該彈性復(fù)位組50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板件45遠離該第一板件44的一端并包括一第一定位件51、一第二定位件52、一定位板53、至少一第一彈性件54與至少一第二彈性件55,該第一延伸部11依序穿設(shè)該至少一第一彈性件54、該第一定位件51與該定位板53,該第一延伸部11能夠與該定位板53、該至少一第一彈性件54相對旋轉(zhuǎn),該第一延伸部11與該第一定位件51同步地旋轉(zhuǎn),該第二延伸部21依序穿設(shè)該至少一第二彈性件55、該第二定位件52與該定位板53,該第二延伸部21能夠與該定位板53、至少一第二彈性件55相對旋轉(zhuǎn),該第二延伸部21與該第二定位件52同步地旋轉(zhuǎn),該至少一第一彈性件54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板件45與該第一定位件51,該至少一第二彈性件55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板件45與該第二定位件52 ο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彈性件54為碟型彈簧且數(shù)量為四個,該第二彈性件55為碟型彈簧且數(shù)量為四個。
[0042]該第一定位件51包括一第一突部511,該第一突部511設(shè)置于該第一定位件51鄰近該定位板53的一端并朝向該定位板53延伸。該第二定位件52包括一第二突部521,該第二突部521設(shè)置于該第二定位件52鄰近該定位板53的一端并朝向該定位板53延伸。該定位板53包括一第一定位槽531與一第二定位槽532,該第一定位槽531位于該定位板53鄰近該第一延伸部11的一側(cè),該第二定位槽532位于該定位板53鄰近該第二延伸部21的一側(cè),該第一突部511選擇性地抵頂該定位板53的端面或卡掣該第一定位槽531,且該第二突部521選擇性地抵頂該定位板53的端面或卡掣該第二定位槽532。
[0043]參考圖2至圖8。該雙軸樞鈕器能夠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變換。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卡掣塊32的卡掣凸部321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的端面,該定位凸部341脫離該定位凹口 323。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卡掣塊32的卡掣凸部321卡掣該第二卡掣塊33的卡掣凹槽331,該定位凸部341伸入該定位凹口 323。參考圖4,為該雙軸樞鈕器的初始狀態(tài),該第一樞軸10位于O度,且該第二樞軸20位于O度時,該第一^^掣塊32的卡掣凸部321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的端面,該定位凸部341脫離該定位凹口323,該第二面3222與該第三面3421分別抵頂該限位部3111相反兩側(cè),該第一突部511卡掣該第一定位槽531,且該第二突部521卡掣該第二定位槽532,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掣塊32的卡掣凸部321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的端面,該定位凸部341脫離該定位凹口 323。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相對旋轉(zhuǎn),該第一卡掣塊32彈性地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而同步旋轉(zhuǎn),該第一突部511抵頂該定位板53的端面,且該第一突部511與該定位板53相對滑動,該第二突部521抵頂該定位板53的端面,且該第二突部521與該定位板53相對滑動。參考圖5,為該第一樞軸10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該第二樞軸20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相隔90度時,該第一面3221與該第三面3421抵靠該限位部3111的同一側(cè),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參考圖6,為該第一樞軸10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該第二樞軸20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相隔180度時,該第一面3221與該第四面3422分別抵靠該限位部3111相反兩側(cè),該定位凹口323對齊該定位凸部341,該第一突部511抵頂該定位板53的端面,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當(dāng)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由相隔180度相對旋轉(zhuǎn)至相隔270度的過程中,第二卡掣塊33隨著該第一樞軸10轉(zhuǎn)動,受到該限位部3111位于該第一面3221與該第四面3422的限制,使得該卡掣凸部321相對于該第二卡掣塊33的端面滑移,該卡掣凹槽331逐漸朝向該第一卡掣凸部321移動,而使得該雙軸樞鈕器由該第一位置轉(zhuǎn)變至該第二位置。參考圖7與圖8,為該第一樞軸10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該第二樞軸20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相隔270度時,該第一卡掣塊32受到該彈性體312的抵頂而朝向該第二卡掣塊33移動,該卡掣凸部321卡掣該卡掣凹槽331,該定位凸部341伸入該定位凹口 323,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卡掣塊32的卡掣凸部321卡掣該第二卡掣塊33的卡掣凹槽331,該定位凸部341伸入該定位凹口 323。
[0044]接續(xù)參考圖4、圖9至圖12。欲將該雙軸樞鈕器由該第二位置轉(zhuǎn)變至該第一位置時,將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相對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大于270度,該第二卡掣塊33隨著該第一樞軸10旋轉(zhuǎn),該第一卡掣塊32受到該限位部3111的限制而不會隨著該第一樞軸10旋轉(zhuǎn),驅(qū)使該卡掣凹槽331推移該第一^^掣塊32朝向遠離該第二卡掣塊33的方向移動,該卡掣凸部321脫離該卡掣凹槽331。參考圖9,為該第一樞軸10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該第二樞軸20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該第一樞軸10位于180度,該第二樞軸20位于180度時,該第一面3221與該第四面3422分別抵靠該限位部3111相反兩側(cè),該定位凹口 323對齊該定位凸部341,該第一^^掣塊32的卡掣凸部321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的端面,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參考圖10,為該第一樞軸10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該第二樞軸20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相隔270度時,該第二面3222與該第四面3422抵靠該限位部3111的一側(cè),該定位凹口 323遠離該定位凸部341,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參考圖11,當(dāng)該第一樞軸10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該第二樞軸20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相隔180度時,該第二面3222推移該限位部3111抵靠該第三面3421,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參考圖12,當(dāng)該第一樞軸10接續(xù)順時針旋轉(zhuǎn)45度并帶動該第二樞軸20接續(xù)逆時針旋轉(zhuǎn)45度,而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相隔90度時,該第二面3222與該第三面3421分別抵頂該限位部3111相反兩側(cè),該定位凹口 323遠離該定位凸部341,使得該定位凸部341抵頂該第一卡掣塊32的端面,該卡掣凸部321對齊該卡掣凹槽331,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持續(xù)旋轉(zhuǎn)而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相隔90度回復(fù)至該雙軸樞鈕器的初始狀態(tài)(圖4)的過程中,該第一突部511朝向該第一定位槽531滑移,且該第二突部521朝向該第二定位槽532滑移,當(dāng)該第一突部511部分伸入該第一定位槽531,且該第二突部521部分伸入該第二定位槽532時,憑借該第一彈性件54與該第二彈性件55彈性地抵頂,該第一突部511持續(xù)滑移而卡掣該第一定位槽531,該第二突部521持續(xù)滑移而卡掣該第二定位槽532,使得該雙軸樞鈕器回復(fù)至初使?fàn)顟B(tài)。
[004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雙軸樞鈕器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46]1.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能夠分別連接一電子裝置,且該雙軸樞鈕器能夠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變換。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卡掣塊32的卡掣凸部321抵頂該第二卡掣塊33的端面,該定位凸部341脫離該定位凹口 323,使用者能夠輕易地扳動該二個電子裝置相對樞擺。當(dāng)該二個電子裝置樞擺至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相隔270度時,而使得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卡掣塊32的卡掣凸部321卡掣該第二卡掣塊33的卡掣凹槽331,該定位凸部341伸入該定位凹口 323,使得該二個電子裝置穩(wěn)固地維持于特定相對位置,該二個電子裝置不會輕易地受到外力而相對樞擺。
【主權(quán)項】
1.一種雙軸樞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樞軸; 一第二樞軸,其平行該第一樞軸; 一定位裝置,其包括一限位件、一第一卡掣塊、一第二卡掣塊與一連接板,該第一樞軸依序穿設(shè)該限位件、該第一卡掣塊、該第二卡掣塊與該連接板,且該第二樞軸可旋轉(zhuǎn)地穿設(shè)該連接板,該第一樞軸能夠相對于該限位件、該第一卡掣塊與該連接板旋轉(zhuǎn),該第二卡掣塊能夠與該第一樞軸同步地旋轉(zhuǎn),該第一卡掣塊與該第二卡掣塊能夠同步地旋轉(zhuǎn),該限位件包括一限位部,該限位部沿著該第一樞軸延伸,該第一卡掣塊包括一卡掣凸部、一推移凹口與一定位凹口,該限位部穿設(shè)該推移凹口,該第二卡掣塊包括一^^掣凹槽,該卡掣凸部選擇性地抵頂該第二卡掣塊的端面或卡掣該卡掣凹槽,該連接板包括一定位凸部與一滑移槽,該定位凸部沿著該第一樞軸延伸并能夠伸入該定位凹口,該限位部可滑動地穿設(shè)該滑移槽,該限位部受到該推移凹口推頂而相對于該滑移槽滑移; 一傳動組,其設(shè)置于該定位裝置的一側(cè),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連接該傳動組而同步地旋轉(zhuǎn); 該雙軸樞鈕器能夠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變換,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卡掣塊的卡掣凸部抵頂該第二卡掣塊的端面,該定位凸部脫離該定位凹口,當(dāng)該雙軸樞紐器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卡掣塊的卡掣凸部卡掣該第二卡掣塊的卡掣凹槽,該定位凸部伸入該定位凹口。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特征在于:該推移凹口包括一第一面與一第二面,該第一面與該第二面分別位于該推移凹口相反兩側(cè),該第一面或該第二面能夠推頂該限位部,使得該限位部相對于該滑移槽滑移,該定位凸部與該滑移槽分別位于該第一樞軸相反兩側(cè),且該滑移槽包括一第三面與一第四面,該第三面與該第四面分別位于該滑移槽相反兩側(cè),該第二面與該第三面能夠分別抵頂該限位部相反兩側(cè),該第一面與該第四面能夠分別抵頂該限位部相反兩側(cè)。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樞軸包括一第一延伸部與一第一止擋部,該第一延伸部連接該第一止擋部,該第一延伸部依序穿設(shè)該限位件、該第一卡掣塊、該第二卡掣塊與該連接板,該定位裝置包括一彈性組,該彈性組包括該限位件、一彈性體、一第一墊片與一第二墊片,該第一延伸部穿設(shè)該彈性體、該第一墊片與該第二墊片,該彈性體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一止擋部與該第一墊片,該限位件位于該第一墊片與該第二墊片之間,該第二墊片彈性地抵頂該第一卡掣塊,而使得該第一卡掣塊彈性地抵頂該第二卡掣塊,該第二樞軸包括一第二延伸部與一第二止擋部,該第二延伸部連接該第二止擋部,該第二延伸部穿設(shè)該連接板,該第二止擋部抵靠該連接板。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特征在于:該卡掣凸部的數(shù)量為二個,該二個卡掣凸部分別位于該第一樞軸相反兩側(cè),該卡掣凹槽的數(shù)量為二個,該二個卡掣凹槽分別位于該第一樞軸相反兩側(cè),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一位置,該二個卡掣凸部抵頂該第二卡掣塊的端面,當(dāng)該雙軸樞鈕器位于該第二位置,該二個卡掣凸部的其中一個卡掣該二個卡掣凹槽的其中一個,另一該卡掣凸部卡掣另一該卡掣凹槽。5.如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特征在于:該傳動組包括一第一齒輪、一第二齒輪與二惰輪,該第一齒輪同步旋轉(zhuǎn)地套設(shè)該第一樞軸,該第二齒輪同步地套設(shè)于該第二樞軸,該二個惰輪互相嗤合并分別嗤合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特征在于:該傳動組包括一第一板件與一第二板件,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位于該第一板件與該第二板件之間,該第一板件抵靠該連接板,該二個惰輪相反兩端分別可旋轉(zhuǎn)地連接該第一板件與該第二板件。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彈性復(fù)位組,該彈性復(fù)位組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板件遠離該第一板件的一端并包括一第一定位件、一第二定位件與一定位板,該第一樞軸穿設(shè)該第一定位件而同步地旋轉(zhuǎn),該第二樞軸穿設(shè)該第二定位件而同步地旋轉(zhuǎn),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分別可旋轉(zhuǎn)地穿設(shè)該定位板,該第一定位件包括一第一突部,該第二定位件包括一第二突部,該定位板包括一第一定位槽與一第二定位槽,該第一突部選擇性地抵頂該定位板的端面或卡掣該第一定位槽,且該第二突部選擇性地抵頂該定位板的端面或卡掣該第二定位槽。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雙軸樞鈕器,其特征在于:該彈性復(fù)位組包括至少一第一彈性件與至少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一樞軸穿設(shè)該至少一第一彈性件,且該至少一第一彈性件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板件與該第一定位件,該第二樞軸穿設(shè)該至少一第二彈性件,且該至少一第二彈性件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板件與該第二定位件。
【文檔編號】G06F1/16GK205663744SQ20162050472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7日
【發(fā)明人】林朝吉
【申請人】陸合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