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鉆孔機液壓主供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供油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鉆孔機液壓主供油裝置。
技術背景拖拉機的液壓設備運作必須保證充沛的供油量及合理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應用到液壓齒輪泵,現(xiàn)有技術將液壓齒輪泵與發(fā)動機輪通過皮帶連接,負荷過大時皮帶將打滑,影響供油量及壓力。如將齒輪泵與拖拉機后輸出軸通過軸連接,連接后不會出現(xiàn)打滑丟轉現(xiàn)象,但是在應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國外所產(chǎn)的拖拉機后輸出軸的額定旋轉速度,遠遠小于目前國內國外所產(chǎn)的液壓齒輪泵的額定轉速,拖拉機后輸出軸的轉速大概為液壓齒輪泵轉速的1/3,如直接連接,齒輪泵將不能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鉆孔機液壓主供油裝置,它通過變速箱先與拖拉機后輸出軸進行軸連接,在將齒輪泵與變速箱進行軸連接,解決了轉速問題,且運行更穩(wěn)定。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增速變速箱I、雙聯(lián)齒輪泵軸2、主油泵3、副油泵4、進油口 5、第一出油口 6、第二出油口 7、超壓回油閥8、變速箱輸入齒輪9和變速箱輸出齒輪10 ;增速變速箱I通過雙聯(lián)齒輪泵軸2與主油泵3和副油泵4連接,主油泵3與副油泵4相互連接并聯(lián)通,主油泵3 —側設置有進油口5,主油泵3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油口 6,副油泵4 一側設置有第二出油口 7,且第一出油口 6和第二出油口 7同側,副油泵4端頭設置有超壓回油閥8,雙聯(lián)齒輪泵軸2端部設置在變速箱輸出齒輪10內,且變速箱輸出齒輪10與變速箱輸入齒輪9設置在增速變速箱I內。本實用新型通過變速箱先與拖拉機后輸出軸進行軸連接,在將齒輪泵與變速箱進行軸連接,解決了轉速問題,且運行更穩(wěn)定。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增速變速箱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2,本具體實施方式
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增速變速箱I、雙聯(lián)齒輪泵軸2、主油泵3、副油泵4、進油口 5、第一出油口 6、第二出油口 7、超壓回油閥8、變速箱輸入齒輪9和變速箱輸出齒輪10 ;增速變速箱I通過雙聯(lián)齒輪泵軸2與主油泵3和副油泵4連接,主油泵3與副油泵4相互連接并聯(lián)通,主油泵3 —側設置有進油口 5,主油泵3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油口 6,副油泵4 一側設置有第二出油口 7,且第一出油口 6和第二出油口 7同側,副油泵4端頭設置有超壓回油閥8,雙聯(lián)齒輪泵軸2端部設置在變速箱輸出齒輪10內,且變速箱輸出齒輪10與變速箱輸入齒輪9設置在增速變速箱I內。[0009]本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變速箱先與拖拉機后輸出軸進行軸連接,在將齒輪泵與變速箱進行軸連接,解決了轉速問題,且運行更 穩(wěn)定。
權利要求1. 一種鉆孔機液壓主供油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增速變速箱(I)、雙聯(lián)齒輪泵軸(2)、主油泵(3)、副油泵(4)、進油口(5)、第一出油口(6)、第二出油口(7)、超壓回油閥(8)、變速箱輸入齒輪(9)和變速箱輸出齒輪(10);增速變速箱(I)通過雙聯(lián)齒輪泵軸(2)與主油泵(3)和副油泵(4)連接,主油泵(3)與副油泵(4)相互連接并聯(lián)通,主油泵(3) —側設置有進油口(5),主油泵(3)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油口(6),副油泵(4) 一側設置有第二出油口(7),且第一出油口(6)和第二出油口(7)同側,副油泵(4)端頭設置有超壓回油閥(8),雙聯(lián)齒輪泵軸(2)端部設置在變速箱輸出齒輪(10)內,且變速箱輸出齒輪(10)與變速箱輸入齒輪(9)設置在增速變速箱(I)內。
專利摘要一種鉆孔機液壓主供油裝置,它涉及供油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鉆孔機液壓主供油裝置。增速變速箱(1)通過雙聯(lián)齒輪泵軸(2)與主油泵(3)和副油泵(4)連接,主油泵(3)與副油泵(4)相互連接并聯(lián)通,主油泵(3)一側設置有進油口(5),副油泵(4)端頭設置有超壓回油閥(8),雙聯(lián)齒輪泵軸(2)端部設置在變速箱輸出齒輪(10)內,且變速箱輸出齒輪(10)與變速箱輸入齒輪(9)設置在增速變速箱(1)內。它通過變速箱先與拖拉機后輸出軸進行軸連接,在將齒輪泵與變速箱進行軸連接,解決了轉速問題,且運行更穩(wěn)定。
文檔編號F04C15/00GK202493429SQ20122012744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張磊 申請人: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