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動液壓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液壓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液壓泵,特別是一種手動液壓泵。
背景技術:
手動液壓泵是一種簡單的液壓動力源,與液壓油缸配套可組成簡單的起重工具, 被廣泛地應用于建筑、機械、電力及汽車維修行業(yè)。 在現(xiàn)有技術中,中國專利文獻就曾公開了一種快速手動液壓泵中國專利號 ZL95244298. 1 ;授權公告號CN2224835Y,包含手柄、柱塞泵、主油道、貯油箱、將主油道分 別與貯油箱的缸筒連通的兩個單向閥、溢流閥、控制卸荷閥、泵座缸筒和活塞的快速手動液 壓泵,柱塞泵設置有連成一體的上下兩個不同直徑的柱塞和柱塞腔;設置有將上柱塞腔與 貯油箱相連的具有單向閥的副油道;上述的副油道上還分別設置有與主治道相通的低壓單 向閥和與貯油箱相通的低壓溢流閥。該手動液壓泵為單油路,在扳動一次手柄時只能實現(xiàn) 排油或抽油,為了使油能正常供給,扳動手柄時必須排油和抽油交替,于是存在著出油速度 慢的現(xiàn)象。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每扳動一次把手 即能夠完成排油又能夠抽油、出油快的手動液壓泵。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手動液壓泵,包括儲油箱和 與儲油箱相固連的泵體,泵體內具有進油通道、出油通道和連通出油通道與儲油箱的回油 油路,在泵體上鉸接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體內還具有油腔、兩條并聯(lián)設置且均連 通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的連通通道,在每條連通通道上均串聯(lián)設有兩個防止油從出油通道 通過連通通道流至進油通道上的單向閥;在油腔內設有活塞桿和固連在活塞桿上的活塞, 活塞桿的一端穿出泵體與把手的一端相鉸接;活塞將油腔分為油腔一和油腔二,油腔一與 一條連通通道相連通且連接點位于該條連通通道上的兩個單向閥之間,油腔二與另一條連 通通道相連通且連接點位于該條連通通道上的兩個單向閥之間。 在上述的手動液壓泵中,所述的泵體上設有兩個溢流閥,溢流閥的進油口分別于 油腔一與油腔二相連通,溢流閥的出油口與儲油箱相連通。 在上述的手動液壓泵中,所述的油腔內壁上設有呈管狀的內套,活塞和活塞桿位 于內套內。 在上述的手動液壓泵中,所述的內套采用銅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手動液壓泵中,所述的內套包括位于油腔上部的上套體、位于油腔下部 的下套體和位于上套體與下套體之間的中套體。 在上述的手動液壓泵中,所述的上套體、下套體、中套體與泵體之間均設有o型密封圈。 在上述的手動液壓泵中,所述的活塞桿的外端依次穿過下套體、中套體、上套體并穿出泵體,活塞套設在活塞桿上且位于中套體和活塞桿之間;活塞桿與上套體之間和活塞 桿與下套體之間均設有密封件。 在上述的手動液壓泵中,所述的回油油路包括連通出油通道與進油通道的回油通 道和設置在回油通道上的卸荷閥。 在上述的手動液壓泵中,所述的回油通道上具有圓錐面,所述的卸荷閥包括設置 在回油通道內的球芯和固連在泵體上的定位套,在定位套內穿設有閥桿且該閥桿與定位套 之間為螺紋活動連接,閥桿的一端穿入回油通道且能夠與球芯相連,另一端穿出定位套連 接有手柄,轉動手柄能夠將球芯抵壓在圓錐面上。 在上述的手動液壓泵中,所述的閥桿上套設固定有呈筒狀的彈簧座,在彈簧座內 設有扭簧,扭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彈簧座和泵體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手動液壓泵每扳動一次把手實現(xiàn)排出油腔一或油腔二內的 油,同時實現(xiàn)了油腔二或出油腔一從儲油箱內抽油。如有序的扳動把手便實現(xiàn)向液壓器件 中連續(xù)供油,于是本手動液壓泵提高了供油的效率,節(jié)約了時間。
圖1是本手動液壓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C-C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手動液壓泵的油路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5是本圖1中B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儲油箱;la、油蓋;2、把手;3、泵體;4、內套;41、上套體;42、中套體;43、 下套體;5、油腔;51、油腔一 ;52、油腔二 ;6、連接通道;61、連接通道一 ;62、連接通道二 ;7、 卸荷閥;71、手柄;72、彈簧座;73、扭簧;74、定位套;75、閥桿;76、球芯;8、單向閥;81、單向 閥一 ;82、單向閥二 ;83、單向閥三;84、單向閥四;9、連通通道;91、連通通道一 ;92、連通通 道二 ;10、進油通道;11、出油通道;12、回油通道;13、溢流閥;13a、溢流閥一 ;13b、溢流閥 二 ;14、活塞;15、0型密封圈;16、密封件;17、活塞桿;18、支架;19、連桿片;20、油管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 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手動液壓泵包括儲油箱1、泵體3、把手2、單向閥8、溢流閥13、卸荷 閥7。 具體來說,儲油箱1上具有注油口,在注油口處設有用于封堵注油口的油蓋la,油 蓋la上固連有插入油中,拔出后能夠間接顯示油深度的油標。泵體3與儲油箱1相固連且 兩者之間設有0型密封圈15。在泵體3上固連有支架18,把手2鉸接在支架18上,把手2 的一端鉸接有連桿片19,另一端為自由端。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在泵體3內具有進油通道10、出油通道11、連通通道9、 連接通道6、回油油路、油腔5。進油通道10的一端與儲油箱1相通;出油通道11的外端口 處連接有油管接頭20 ;在油管接頭20上能夠根據(jù)實際使用情況連接不同的液壓器件?;赜陀吐钒▋啥朔謩e連接在進油通道10和出油通道11上的回油通道12和設置在泵體3 上能夠截止回油通道12流通的卸荷閥7。連通通道9具有兩條且并聯(lián)設置,每條連通通道 9的兩端分別與進油通道10的另一端和出油通道11的內端相連接。在每條連通通道9上 均串聯(lián)設有兩個單向閥8,兩個單向閥8的流通方向一致且均為能夠阻止油從出油通道11 通過連通通道9流至進油通道10。兩條連通通道9分別稱為連通通道一 91和連通通道二 92,連通通道一91上的兩個單向閥8稱為單向閥一81和單向閥二82,其中單向閥一81比 單向閥二82更靠近出油通道11 ;連通通道二 92上的兩個單向閥8稱為單向閥三83和單 向閥四84,其中單向閥三83比單向閥四84更靠近出油通道11。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在油腔5內設有活塞桿17和固連在活塞桿17上的活塞 14,活塞桿17的一端穿出泵體3與連桿片19的一端相鉸接,連桿片19的另一端與把手2 的一端相鉸接,活塞14將油腔5分為兩個獨立的腔室,分別為油腔一 51和油腔二 52。油腔
一 51和油腔二 52分別通過連接通道6與連通通道9相連通,即油腔一 51通過連接通道一 61與連通通道一 91相連通,連接通道一 61與連通通道一 91的連接點位于連通通道一 91 上的兩個單向閥8之間,連接通道一 61與油腔一 51的連接點位于油腔一 51的底部;油腔
二 52通過連接通道二 62與連通通道二 92相連通,連接通道二 62與連通通道二 92的連接 點位于連通通道二 92上的兩個單向閥8之間,連接通道二 62與油腔二 52的連接點位于油 腔二 52的底部。扳動把手2的自由端能夠帶動活塞14運動,從而改變油腔一 51和油腔二 52之間體積比例以及壓強的大小。 如圖1至圖4所示,本手動液壓泵的工作原理為,扳動把手2的自由端通過連桿片 19再帶動活塞14運動,由于把手2的自由端與把手2和支架18的鉸接點之間的距離遠遠 大于把手2和連桿片19相連端與鉸接點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在活塞14受到較大阻力時同 樣能夠輕松的扳動把手2。 先將把手2的自由端向遠離泵體3處扳動,活塞14向下運動使油腔一 51的體積 變小,壓強增大,擠壓油腔一 51內的油使其進入連接通道一 61 (如油腔一 51具有空氣,那 么在前幾次扳動把手2時將排除空氣)再進入連通通道一 91 ,此時油無法從單向閥二 82中 通過,但能從單向閥一81中通過并從出油通道11排除進入外接的液壓器件(如千斤頂); 而油腔二 52的體積變大,壓強變小,其壓力小于儲油箱1內的壓力,此時單向閥三83無法 打開,但單向閥四84在壓力差的作用下打開,同時儲油箱1內的油通過單向閥四84進入油 腔二 52中。 然后將把手2的自由端向僅靠泵體3處扳動,活塞14向上運動使油腔二 52的體 積變小,壓強增大,擠壓油腔二 52內的油使其進入連接通道二 62再進入連通通道二 92,此 時油無法從單向閥四84中通過,但能從單向閥三83中通過并從出油通道11排除進入外接 的液壓器件;而油腔一51的體積變大,壓強變小,其壓力小于儲油箱l內的壓力,此時單向 閥一 81無法打開,但單向閥二 82在壓力差的作用下打開,同時儲油箱1內的油通過單向閥 四84進入油腔二 52中。 從上述步驟得出,每扳動一次把手2在實現(xiàn)排出油腔一 51或油腔二 52內的油,同 時實現(xiàn)了油腔二52或出油腔一51從儲油箱1內抽油。如有序的扳動把手2便實現(xiàn)向液壓 器件中連續(xù)供油,本手動液壓泵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明顯提高了供油的效率,節(jié)約了時間。 本手動液壓泵的回油時,打開卸荷閥7,液壓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將油壓回,該油通過出油通道11進入回油通道12再進入進油通道IO,最后回至儲油箱1。 為了本手動液壓泵設計更為完善,如圖5所示,泵體3上設有兩個溢流閥13,即溢 流閥一 13a和溢流閥二 13b ;溢流閥一 13a的進油口與連接通道一 61相連通,溢流閥二 13b 的進油口與連接通道二62相連通,溢流閥一 13a和溢流閥二 13b的出油口均與儲油箱l相 連通。在扳動把手2時用力過大或過快會造成輸出的油壓過高,設置溢流閥13能夠避免進 入連通通道9的油壓超過負荷壓力,從而有效的保護了輸油管道。 如圖5所示,油腔5呈柱狀,在油腔5內壁固連有呈管狀且采用銅材料制成的內套 4,活塞14和活塞桿17位于內套4內。在實際生產中泵體3和活塞桿17—般都鐵制成,而 活動的活塞桿17很容易與泵體3之間產生刮擦現(xiàn)象,導致活塞桿17的表面劃傷,從而影響 活塞桿17和泵體3之間的密封性;設置銅質的內套4有效的避免活塞桿17的表面容易劃 傷的現(xiàn)象,提高了密封性。 內套4包括位于油腔5上部的上套體41、位于油腔5下部的下套體43和位于上套 體41與下套體43之間的中套體42。上套體41、下套體43、中套體42與泵體3之間均具有 0型密封圈15,從而提高了內套4外壁和油腔5內壁之間的密封性?;钊麠U17的外端依次 穿過下套體43、中套體42、上套體41并穿出泵體3,該結構使得活塞桿17滑動時能夠沿著 上套體41、下套體43滑動,從而提高了活塞桿17以及活塞14滑動的穩(wěn)定性。活塞14套 設在活塞桿17上且位于中套體42和活塞桿17之間,在活塞桿17滑動時帶動活塞14沿著 中套體42的內壁滑動且其上下滑動極限均在中套體42內;活塞桿17與上套體41之間和 活塞桿17與下套體43之間均設有密封件16,該密封件16為Q型0型密封圈15。由于內 套4和活塞桿17之間多處都需要設置0型密封圈15,若為整體式的內套4,無法將0型密 封圈15安裝入內套4和活塞桿17之間,由此分體式結構的內套4具有加工方便且方便安 裝的優(yōu)點。 如圖2和圖3所示,單向閥8包括鋼球和彈簧,彈簧的一端作用在鋼球上,另一端 作用在閥體等上,在連通通道9上具有環(huán)形凹肩,鋼球在彈簧的作用下能夠抵靠在環(huán)形凹 肩上。 如圖2和圖5所示,卸荷閥7設置在回油通道12內的球芯76和固連在泵體3上 的定位套74,在定位套74內穿設有閥桿75且該閥桿75與定位套74之間為螺紋活動連接, 閥桿75的一端穿入回油通道12且能夠與球芯76相連,另一端穿出定位套74連接有手柄 71?;赜屯ǖ?2上具有圓錐面,轉動手柄71能夠將球芯76抵壓在圓錐面上并形成密封。 閥桿75上套設固定有呈筒狀的彈簧座72,在彈簧座72內設有扭簧73,扭簧73的兩端分別 固定在彈簧座72和泵體3上。在打開本卸荷閥7時,轉動手柄71并需將手柄71把持住保 持打開狀態(tài),同時帶動扭簧73扭轉并扭緊,閥桿75上升并脫離球芯76,球芯76在壓力作用 下脫離圓錐面,回油通道12便被打開。若松開手柄71,閥桿75在扭簧73的作用下能夠自 動復位并從新使球芯76抵壓在圓錐面上并形成密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 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儲油箱1 ;油蓋la ;把手2 ;泵體3 ;內套4 ;上套體41 ;中 套體42 ;下套體43 ;油腔5 ;油腔一 51 ;油腔二 52 ;連接通道6 ;連接通道一 61 ;連接通道二62 ;卸荷閥7 ;手柄71 ;彈簧座72 ;扭簧73 ;定位套74 ;閥桿75 ;球芯76 ;單向閥8 ;單向 閥一81 ;單向閥二82 ;單向閥三83 ;單向閥四84 ;連通通道9 ;連通通道一 91 ;連通通道二 92 ;進油通道10 ;出油通道11 ;回油通道12 ;溢流閥13 ;溢流閥一 13a ;溢流閥二 13b ;活塞 14 ;0型密封圈15 ;密封件16 ;活塞桿17 ;支架18 ;連桿片19 ;油管接頭20等術語,但并不 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
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一種手動液壓泵,包括儲油箱(1)和與儲油箱(1)相固連的泵體(3),泵體(3)內具有進油通道(10)、出油通道(11)和連通出油通道(11)與儲油箱(1)的回油油路,在泵體(3)上鉸接有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體(3)內還具有油腔(5)、兩條并聯(lián)設置且均連通進油通道(10)和出油通道(11)的連通通道(9),在每條連通通道(9)上均串聯(lián)設有兩個防止油從出油通道(11)通過連通通道(9)流至進油通道(10)上的單向閥(8);在油腔(5)內設有活塞桿(17)和固連在活塞桿(17)上的活塞(14),活塞桿(17)的一端穿出泵體(3)與把手(2)的一端相鉸接;活塞(14)將油腔(5)分為油腔一(51)和油腔二(52),油腔一(51)與一條連通通道(9)相連通且連接點位于該條連通通道(9)上的兩個單向閥(8)之間,油腔二(52)與另一條連通通道(9)相連通且連接點位于該條連通通道(9)上的兩個單向閥(8)之間。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體(3)上設有兩個溢流閥 (13),溢流閥(13)的進油口分別于油腔一 (51)與油腔二 (52)相連通,溢流閥(13)的出油 口與儲油箱(1)相連通。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腔(5)內壁上設有呈管狀 的內套(4),活塞(14)和活塞桿(17)位于內套(4)內。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套(4)采用銅材料制成。
5. 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套(4)包括位于油 腔(5)上部的上套體(41)、位于油腔(5)下部的下套體(43)和位于上套體(41)與下套體 (43)之間的中套體(42)。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套體(41)、下套體(43)、 中套體(42)與泵體(3)之間均設有O型密封圈(15)。
7.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桿(17)的外端依次穿 過下套體(43)、中套體(42)、上套體(41)并穿出泵體(3),活塞(14)套設在活塞桿(17)上 且位于中套體(42)和活塞桿(17)之間;活塞桿(17)與上套體(41)之間和活塞桿(17)與 下套體(43)之間均設有密封件(16)。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油路包括連通出油通 道(11)與進油通道(10)的回油通道(12)和設置在回油通道(12)上的卸荷閥(7)。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通道(12)上具有圓錐 面,所述的卸荷閥(7)包括設置在回油通道(12)內的球芯(76)和固連在泵體(3)上的定 位套(74),在定位套(74)內穿設有閥桿(75)且該閥桿(75)與定位套(74)之間為螺紋活 動連接,閥桿(75)的一端穿入回油通道(12)且能夠與球芯(76)相連,另一端穿出定位套 (74)連接有手柄(71),轉動手柄(71)能夠將球芯(76)抵壓在圓錐面上。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手動液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桿(75)上套設固定有呈 筒狀的彈簧座(72),在彈簧座(72)內設有扭簧(73),扭簧(73)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彈簧座 (72)和泵體(3)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手動液壓泵,屬于液壓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xiàn)有的手動液壓泵存在著出油速度慢的問題。本手動液壓泵,包括儲油箱和泵體,泵體內具有進油通道、出油通道和連通出油通道與儲油箱的回油油路,在泵體上鉸接有把手,泵體內還具有油腔、兩條并聯(lián)設置且均連通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的連通通道,在每條連通通道上均串聯(lián)設有兩個防止油從出油通道通過連通通道流至進油通道上的單向閥;在油腔內設有活塞桿和固連在活塞桿上的活塞,活塞桿的一端穿出泵體與把手的一端相鉸接;活塞將油腔分為油腔一和油腔二,油腔一和油腔二均與連通通道相連通且連接點位于該條連通通道上的兩個單向閥之間。手動液壓泵提高了供油的效率,節(jié)約了時間。
文檔編號F04B9/14GK201474892SQ200920307969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14日
發(fā)明者呂作財 申請人:呂作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