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內嚙合擺線齒輪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嚙合擺線齒輪泵,特別是小功率內燃機潤滑系統(tǒng)中使用的內嚙合擺線齒輪泵。
目前在小功率內燃機的潤滑系統(tǒng)中使用的內嚙合擺線齒輪泵,一般由泵體、泵蓋、內轉子、外轉子和配油盤組成,配油盤和泵體制成一體,并位于泵體的內側面,泵蓋連接在泵體的外側面,內、外轉子的齒廓為擺線,內轉子固定在軸上,并裝在外轉子內,內、外轉子之間有一偏心距,軸固定在配油盤和泵蓋上。使用時,泵體的內側面與內燃機相連接,軸由內燃機驅動,軸帶動內、外轉子轉動,即可從配油盤的進油口吸入潤滑油,再經(jīng)升壓后從配油盤的出油口輸出壓力油,以潤滑內燃機的運動部件。這類泵的不足之處是一由于泵體和泵蓋之間的密封是由螺釘和墊圈實現(xiàn)的,在使用中因螺釘?shù)乃蓜?、墊圈的損壞或泵體和泵蓋兩接觸面不平整而常發(fā)生漏油現(xiàn)象,也有因漏油嚴重而損壞內燃機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二由于配油盤與泵體制成一體,使出油口的間隙不能改變而引起輸出油壓不可調節(ji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嚙合擺線齒輪泵,它具有無漏油、輸出的油壓可調以及結構簡單、成本低之優(yōu)點。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泵體、內轉子、外轉子、軸和配油盤,內、外轉子的齒廓為擺線,內轉子位于外轉子內,并固定在軸的中間,內、外轉子之間有一偏心距并裝在泵體內,泵體為盤形呈內凹狀,軸的一端安裝在泵體內的孔內,另一端上裝有配油盤,配油盤通過螺釘連接在泵體上,在配油盤和泵體的接觸面之間裝有一調壓墊圈,通過調節(jié)調壓墊圈的厚度來調節(jié)出油的間隙大小,以調節(jié)輸出油壓。使用中,內燃機驅動軸轉動,軸帶動內、外轉子轉動,使內、外轉子齒廓之間的容積不斷發(fā)生變化,形成從配油盤的吸油口吸入潤滑油,經(jīng)增壓后從配油盤的出油口輸出壓力油,實現(xiàn)對內燃機運動部件的潤滑。
本實用新型由于將泵體制成盤形內凹狀,既省去了原來的泵蓋和墊圈,又解決了漏油的問題;又由于在配油盤和泵體的接觸面之間增加了一調壓墊圈,通過調整調壓墊圈的厚度耒改變配油盤和泵體之間的端面間隙,解決了輸出油壓可調的問題。此外,由于上述結構的改進,使材料及加工成本有明顯的下降,其結構更加簡單、合理。
下面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附圖,并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按
圖1所示,內轉子5位于外轉子3內,并通過銷7固定在軸6的中間,內、外轉子5、3裝在泵體1內。泵體1為盤形呈內凹狀,軸6的一端安裝在泵體1內的孔內,另一端裝有配油盤4,配油盤4與泵體1的接觸面之間裝有一調壓墊圈2,通過調節(jié)調壓墊圈2的厚度來調節(jié)配油盤4與泵體1之間的端面間隙,以調節(jié)輸出油壓。使用時,內燃機驅動軸6轉動,軸6帶動內轉子5、外轉子3轉動,使內、外轉子5、3齒廓之間的容積不斷發(fā)生變化,形成從配油盤4的吸油口10吸入潤滑油,經(jīng)增壓后從配油盤4的出油口11輸出壓力油,對內燃機運動部件進行潤滑。
按圖2所示,配油盤4通過四個螺釘8和定位銷9固定在泵體1上。內、外轉子之間有一偏心距12。
權利要求1.一種內嚙合擺線齒輪泵,包括泵體(1)、內轉子(5)、外轉子(3)、軸(6)和配油盤(4),內、外轉子(5)、(3)的齒廓為擺線,內轉子(5)位于外轉子(3)內,并通過銷(7)固定在軸(6)的中間,內、外轉子(5)、(3)之間有一偏心距并裝在泵體(1)內,其特征在于泵體(1)為盤形呈內凹狀,軸(6)的一端安裝在泵體(1)內的孔內,另一端上裝在配油盤(4),配油盤(4)通過螺釘(8)、定位銷(9)固定在泵體1上。
2.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嚙合擺線齒輪泵,其特征在于在配油盤(4)和泵體(1)的接觸面之間裝有一調壓墊圈(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嚙合擺線齒輪泵,尤其是小功率內燃機潤滑系統(tǒng)中使用的內嚙合擺線齒輪泵。它包括呈盤形內凹狀的泵體,在泵體內分別裝有內、外轉子和軸,配油盤套在軸上并連接在泵體上,在配油盤和泵體之間裝有調壓墊圈。使用時,內燃機帶動軸使內、外轉子轉動,即可吸入潤滑油、輸出壓力油。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解決了原來漏油的問題,且通過調整調壓墊圈的厚度,調節(jié)輸出油壓。此外,還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之優(yōu)點。
文檔編號F04C2/00GK2413061SQ0021671
公開日2001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3月6日
發(fā)明者陳杰余 申請人:陳杰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