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油田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洗井閥。
背景技術:
目前,分層注水已經(jīng)成為各油田二次開發(fā)的一項常規(guī)措施。洗井閥作為分層注水管柱的一件重要的配套工具,其多為單流閥原理,主要由閥球、閥座組成,采用閥球與閥座錐面密封形式,閥座采用錐面與閥球配合,閥球依靠重力坐在閥座上實現(xiàn)密封。其功能主要包括:完井打壓時,密封管柱,憋壓使封隔器坐封;洗井時,洗井液經(jīng)洗井閥進入管柱,達到洗井目的。
現(xiàn)有的洗井閥雖然能夠完成對油井的沖洗,但是還是存在下面問題:
一、對于有一定斜度的生產(chǎn)井,閥球與閥座不是垂直接觸,會出現(xiàn)密封不嚴的情況;
二、由于生產(chǎn)井中有各種大顆粒的雜質、沉砂,在沖洗的過程中容易引起閥球與閥座之堵塞,造成洗井閥失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洗井閥存在堵塞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堵塞的洗井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
洗井閥,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主體、球閥、導流錐4和擋砂套5,所述主體為中空的柱狀結構,所述主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進水孔18,所述主體軸向設置有沉砂通道14,所述沉砂通道14位于進水孔18的一側,所述沉砂通道14將主體分為分流體20和套管13,所述分流體20的開口端固定有導流套6,所述導流套6的另一端固定有導流錐4,所述導流套6的側壁上開設有出液窗19,所述分流體20、導流套6以及導流錐4形成洗井液流道,所述球閥位于洗井液流道內(nèi),將洗井液流道分成入口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導流套6的側壁上開設有出液窗,所述出液窗將分流體的外部環(huán)境與出口流道連通,所述擋砂套5設置在出液窗的外側,所述擋砂套用于防止洗井液回流通過出液窗19進入出口流道。
上述進水孔18位于主體的相對兩側,所述沉砂通道14位于兩側進水孔的中間位置。
上述球閥包括球座10、鋼球9、彈簧7和彈簧座8,所述球座10固定在分流體20和導流套6的連接處,所述彈簧7的一端固定在導流錐4上,所述彈簧7的另一端通過彈簧座8作用在鋼球9上,所述鋼球9在彈簧7的作用下能夠與球座10形成球面密封。
上述擋砂套5固定在導流錐4上,外護板與套管之間形成橋式沉砂通道14,所述擋砂套位于橋式沉砂通道14的正上方。
上述導流錐4的底面與導流套6固定連接,所述導流錐4的錐面與擋砂套5固定連接。
上述球座10與分流體20的連接處設置有O形密封圈12。
套管13與下接頭15的連接處、套管13與外護筒11的連接處以及外護筒11與上接頭2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防倒扣頂絲17。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優(yōu)點:
1、本實用新型洗井閥用于注水井分層注水管柱底部,提供油套連通的通道,能夠實現(xiàn)定壓開啟,保證在閥球與閥座密封。
2、本實用新型設置擋砂套防止洗井時地層砂或返吐物通過出液窗進入球閥,保護球閥不被堵塞,提高球閥的密封性。同時降低洗井閥的更換頻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洗井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為:1-護堵,2-上接頭,3-O形密封圈,4-導流錐,5-擋砂套,6-導流套,7-彈簧,8-彈簧座,9-鋼球,10-球座,11-外護筒,12-O形密封圈,13-套管,14-橋式沉砂通道,15-下接頭,16-護帽,17-防倒扣頂絲,18-進水孔,19-出液窗,20-分流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在整個生產(chǎn)井內(nèi),包括洗井閥、上接頭2、O形密封圈3,外護筒11,下接頭15和護帽16。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幾種洗井閥:
實施例1:
洗井閥包括主體、球閥、導流錐4和擋砂套5,主體為中空的柱狀結構,主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進水孔18,主體軸向設置有沉砂通道14,沉砂通道14位于進水孔18的一側,沉砂通道14將主體分為分流體20和套管13,分流體20的開口端固定有導流套6,導流套6的另一端固定有導流錐4,導流套6的側壁上開設有出液窗19,分流體20、導流套6以及導流錐4形成洗井液流道,球閥位于洗井液流道內(nèi),將洗井液流道分成入口流道和出口流道,所述導流套6的側壁上開設有出液窗,出液窗將分流體的外部環(huán)境與出口流道連通,擋砂套5設置在出液窗的外側,擋砂套用于防止洗井液回流通過出液窗19進入出口流道。套管13的一端與下接頭15固定連接,連接處設置有O形密封圈3,套管13的另一端與外護筒11的一端固定連接,連接處設置有O形密封圈3,外護筒11的另一端與上接頭2的一端固定連接,連接處設置有O形密封圈3,上接頭2的另一端設置有護堵1。下接頭的16的另一端設置有護帽16。套管13與下接頭15的連接處、套管13與外護筒11的連接處以及外護筒11與上接頭2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防倒扣頂絲17。防倒扣頂絲17用于防止套管13、下接頭15和上接頭2螺紋退扣。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球閥的結構為:球閥包括球座10、鋼球9、彈簧7和彈簧座8,球座8固定在分流體20和導流套6的連接處,彈簧7的一端固定在導流錐4上,彈簧7的另一端固定有彈簧座,彈簧7通過彈簧座8作用在鋼球9上,鋼球9在彈簧9的作用下能夠與球座10形成球面密封。當流入入口流道的水壓大于彈簧壓力時,可將鋼球頂開,入口流道與出口流道連通,形成洗井通道。球座10與分流體20的連接處設置有O形密封圈12。分流體20上設置有防倒扣頂絲17。
實施例3:
為了防止沉砂流入球閥,堵塞球閥,還增加了擋砂套5。擋砂套5固定在導流錐4上,外護板與套管之間形成橋式沉砂通道14,擋砂套位于橋式沉砂通道14的正上方。沖洗的沉砂等雜質通過擋砂套5的導向直接流入橋式沉砂通道14內(nèi),不會落入
實施例4: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為了擋沉砂效果好,導流錐4的底面與導流套6固定連接,導流錐4的錐面與擋砂套5固定連接。
實施例5:進水孔18位于主體的相對兩側,有兩個沉砂通道14分別位于兩側進水孔的中間位置,形成橋式沉砂通道。沉砂通道既不與洗井液流道連通,也不與進水孔連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