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鉛基石墨電極及其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5281573閱讀:500來源:國知局
鉛基石墨電極及其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鉛基石墨電極及其制造方法,涉及一種電解【技術領域】,鉛基石墨電極包括導電鋁絲網(wǎng)和位于導電鋁絲網(wǎng)上下層的鉛-石墨混合層,該導電鋁絲網(wǎng)與鉛-石墨混合層通過壓制形成一個整體。所述的鉛為鉛合金,所述的石墨為純石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預混,制得鉛-石墨預混料;②預壓Ⅰ,制得鉛-石墨陽極坯;③預壓Ⅱ;④加熱、保壓;⑤冷卻,得成型陽極坯塊,將成型陽極坯塊從陽極壓制模取出;⑥裝配,制得鉛基石墨電極。本發(fā)明的鉛基石墨電極耐腐蝕、導電性能好,生產(chǎn)成本低,節(jié)約能源,結(jié)構簡單,制造方法簡便,前景良好,適用范圍非常廣,易于推廣使用。
【專利說明】鉛基石墨電極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解【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鉛基石墨電極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濕法冶金電解金屬所用陽極為鉛合金陽極和石墨陽極或鈦基陽極。但鉛合金陽極主要缺點是腐蝕嚴重、導電性差、電耗高,產(chǎn)品鉛污染嚴重;而石墨陽極電耗高、脆性大、損耗大;鈦基陽極主要是價格高,導電性差。特別是我國消耗最大的電解鋅、電解錳行業(yè)全部采用鉛合金陽極,這種落后的陽極導致電耗高,鉛合金消耗非常大。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鉛基石墨電極及其制造方法,以解決鉛合金陽極腐蝕嚴重和導電性差、石墨陽極電耗高、鈦基陽極價格高、導電性差的不足之處。
[0004]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鉛基石墨電極,包括導電鋁絲網(wǎng)和位于導電鋁絲網(wǎng)上下層的鉛-石墨混合層,所述的導電鋁絲網(wǎng)與鉛-石墨混合層通過壓制形成一個整體。
[0005]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鉛為純鉛或鉛合金,所述的石墨為導電石墨。
[0006]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一種鉛基石墨電極的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預混:將鉛合金粉與導電石墨粉按重量百分比為1:9~1:1的比例充分預混,得鉛_石墨預混料;
②預壓1:將預混后的鉛-石墨預混料均布在陽極壓制模的內(nèi)腔底部,并預壓一次,得鉛-石墨陽極坯;
③預壓I1:將導電鋁絲網(wǎng)均布在鉛-石墨陽極坯上,再在導電鋁絲網(wǎng)上均布鉛-石墨預混料并壓制;
④加熱、保壓:對陽極壓制模通電加熱至350~500°C,并保壓10~120分鐘;
⑤冷卻:對陽極壓制模進行冷卻至室溫,得成型陽極坯塊,將成型陽極坯塊從陽極壓制模取出;
⑥裝配:將陽極坯塊裝上導電橫梁,制得鉛基石墨電極。
[0007]由于采用上述結(jié)構,本發(fā)明之鉛基石墨電極及其制造方法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耐腐蝕,導電性能 好:
由于本發(fā)明包括導電鋁絲網(wǎng)和位于導電鋁絲網(wǎng)上下層的鉛-石墨混合層,因此,本發(fā)明除了充分利用石墨導電耐腐的優(yōu)勢,還利用鉛基合金耐腐、導電優(yōu)勢,使該鉛基合金成為石墨的粘合劑,不僅大大增強了導電性,還減少了純石墨陽極在濕法冶金中的膨脹剝離損失。此外,本發(fā)明還增加了導電鋁絲網(wǎng),主要是增強大陽極的導電性,從而實現(xiàn)導電耐腐的
完美結(jié)合。[0008]2、生產(chǎn)成本低:
由于本發(fā)明包括導電鋁絲網(wǎng)和位于導電鋁絲網(wǎng)上下層的鉛-石墨混合層,充分發(fā)揮了石墨和鉛各自優(yōu)勢,其耐腐蝕,導電性能均比較好,在使用功能上和電極外形結(jié)構設計上完全滿足傳統(tǒng)電極工藝要求,各項性能指標均得到顯著提升,大大減低了生產(chǎn)成本,節(jié)約能源。
[0009]3、產(chǎn)品結(jié)構簡單,方法簡便,前景良好:
由于本發(fā)明包括導電鋁絲網(wǎng)和位于導電鋁絲網(wǎng)上下層的鉛-石墨混合層,結(jié)構簡單;方法的工藝要求不高,簡便合理,加工成本低,可以批量生產(chǎn),在電解【技術領域】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0010]4、適用范圍廣:
本產(chǎn)品和方法適用于濕法冶金電解生產(chǎn)鋅、錳、銅、鎳及氯堿等冶金化工行業(yè)。因此,其適用范圍非常廣。
[0011]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之鉛基石墨電極及其制造方法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的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本發(fā)明之鉛基石墨電極的;
圖中:I一導電鋁絲網(wǎng),2—鉛-石墨混合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實施例一:
一種鉛基石墨電極,其結(jié)構示意圖參見圖1所示,該電極包括導電鋁絲網(wǎng)I和位于導電鋁絲網(wǎng)I上下層的鉛-石墨混合層2,所述的導電鋁絲網(wǎng)I與鉛-石墨混合層2通過壓制形成一個整體。所述的鉛為鉛合金一鉛銀鈣鍶,所述的石墨為純石墨。
[0014]實施例二:
一種鉛基石墨電極的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預混:將鉛合金粉與純石墨粉按重量百分比為1:2的比例充分預混,得鉛-石墨預混料;
②預壓1:將預混后的鉛-石墨預混料均布在陽極壓制模的內(nèi)腔底部,并預壓一次,得鉛-石墨陽極坯;
③預壓I1:將導電鋁絲網(wǎng)I均布在鉛-石墨陽極坯上,再在導電鋁絲網(wǎng)上均布鉛-石墨預混料并壓制;
④加熱、保壓:對陽極壓制模通電加熱至400°C,并保壓60分鐘;
⑤冷卻:對陽極壓制模進行冷卻至室溫,得成型陽極坯塊,將成型陽極坯塊從陽極壓制模取出;
⑥裝配:將陽極坯塊裝上導電橫梁,制得鉛基石墨電極。
[0015]上述的鉛合金為鉛銀鈣鍶。
[0016]實施例三:
一種鉛基石墨電極的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預混:將鉛合金粉與純石墨粉按重量百分比為1:9的比例充分預混,得鉛-石墨預混料; ②預壓1:將預混后的鉛-石墨預混料均布在陽極壓制模的內(nèi)腔底部,并預壓一次,得鉛-石墨陽極坯;
③預壓I1:將導電鋁絲網(wǎng)I均布在鉛-石墨陽極坯上,再在導電鋁絲網(wǎng)上均布鉛-石墨預混料并壓制;
④加熱、保壓:對陽極壓制模通電加熱至350°C,并保壓10分鐘;
⑤冷卻:對陽極壓制模進行冷卻至室溫,得成型陽極坯塊,將成型陽極坯塊從陽極壓制模取出;
⑥裝配:將陽極坯塊裝上導電橫梁,制得鉛基石墨電極。
[0017]上述的鉛合金為鉛銀鈣鍶。
[0018]實施例四:
一種鉛基石墨電極的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預混:將鉛合金粉與純石墨粉按重量百分比為1:1的比例充分預混,得鉛-石墨預混料;
②預壓1:將預混后的鉛-石墨預混料均布在陽極壓制模的內(nèi)腔底部,并預壓一次,得鉛-石墨陽極坯;
③預壓I1:將導電鋁絲網(wǎng)I均布在鉛-石墨陽極坯上,再在導電鋁絲網(wǎng)上均布鉛-石墨預混料并壓制;
④加熱、保壓:對陽極壓制模通電加熱至500°C,并保壓120分鐘;
⑤冷卻:對陽極壓制模進行冷卻至室溫,得成型陽極坯塊,將成型陽極坯塊從陽極壓制模取出;
⑥裝配:將陽極坯塊裝上導電橫梁,制得鉛基石墨電極。
[0019]上述的鉛合金為鉛銀鈣鍶。
[0020]實施例五:
一種鉛基石墨電極的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預混:將鉛合金粉與純石墨粉按重量百分比為1:5的比例充分預混,得鉛-石墨預混料;
②預壓1:將預混后的鉛-石墨預混料均布在陽極壓制模的內(nèi)腔底部,并預壓一次,得鉛-石墨陽極坯;
③預壓I1:將導電鋁絲網(wǎng)I均布在鉛-石墨陽極坯上,再在導電鋁絲網(wǎng)上均布鉛-石墨預混料并壓制;
④加熱、保壓:對陽極壓制模通電加熱至450°C,并保壓180分鐘;
⑤冷卻:對陽極壓制模進行冷卻至室溫,得成型陽極坯塊,將成型陽極坯塊從陽極壓制模取出;
⑥裝配:將陽極坯塊裝上導電橫梁,制得鉛基石墨電極。
[0021]上述的鉛合金為鉛銀鈣鍶。
[0022]作為實施例二至實施例五的一種變換,所述的步驟①預混中,鉛合金粉與導電石墨粉按之間的重量百分比一般取1:9~1:1。[0023]作為實施例二至實施例五的又一種變換,所述的步驟④加熱、保壓中,對陽極壓制模通電加熱的溫度一般取350~500°C,保壓時間一般取10~120分鐘。
[0024]作為實施例一至實施例五的一種變換,所述的鉛合金還可以采用除鉛銀鈣鍶外的其它鉛合金。
【權利要求】
1.一種鉛基石墨電極,其特征在于:包括導電鋁絲網(wǎng)(I)和位于導電鋁絲網(wǎng)(I)上下層的鉛-石墨混合層(2),所述的導電鋁絲網(wǎng)(I)與鉛-石墨混合層(2)通過壓制形成一個整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鉛基石墨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鉛為純鉛或鉛合金,所述的石墨為導電石墨。
3.一種鉛基石墨電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預混:將鉛合金粉與 導電石墨粉按重量百分比為1:9~1:1的比例充分預混,得鉛-石墨預混料; ②預壓1:將預混后的鉛-石墨預混料均布在陽極壓制模的內(nèi)腔底部,并預壓一次,得鉛-石墨陽極坯; ③預壓I1:將導電鋁絲網(wǎng)(I)均布在鉛-石墨陽極坯上,再在導電鋁絲網(wǎng)上均布鉛-石墨預混料并壓制; ④加熱、保壓:對陽極壓制模通電加熱至350~500°C,并保壓10~120分鐘; ⑤冷卻:對陽極壓制模進行冷卻至室溫,得成型陽極坯塊,將成型陽極坯塊從陽極壓制模取出; ⑥裝配:將陽極坯塊裝上導電橫梁,制得鉛基石墨電極。
【文檔編號】C25C7/02GK103695965SQ201310662659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9日
【發(fā)明者】熊一言 申請人:熊一言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