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垂直軸風車的葉片,尤其是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
技術背景目前現有技術, 一種垂直軸風車葉片,由主翼和前導流部構成,所述主翼和前導流部為一體成型制成的固定翼葉片。存在問題因固定翼葉片在面 對側向風時,不能充分利用風能,來增加推動風車風輪轉動的風力,而無法提 高風力發(fā)電的效率。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它能有效地克服因葉片 不能變翼,而無法充分利用風能的缺點,從而達到充分利用風能提高風力發(fā) 電的效率。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由主翼和前導流部構成, 其特殊之處在于還包括一連接件, 一個副翼;連接件與主翼的兩端固定聯 接,連接件還與前導流部固定聯接;所述副翼與主翼或連接件樞接,副翼樞 接在主翼與前導流部之間,副翼在前導流部內轉動一定角度,由前導流部兩 側止位。所述的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連接件上的銷柱插 入葉片的空腔內,與主翼粘接在一起;副翼通過鉸軸與連接件鉸接。所述的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其特殊之處在于鉸軸的一端與連接件固定聯接、另一端與副翼的連接座的鉸接孔間隙配合。所述的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其特殊之處在于鉸軸與連接座固定聯接, 鉸軸另 一端與固定在連接件上的軸承樞接。所述的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副翼與主翼樞接, 鉸軸與連接座的鉸接孔間隙配合、與主翼的樞接座固定聯接。本發(fā)明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還包括一連接件, 一個副翼;連接件與 主翼的兩端固定聯接,連接件還與前導流部固定聯接;所述副翼與主翼或連 接件樞接,副翼樞接在主翼與前導流部之間,副翼在前導流部內轉動一定角 度,由前導流部兩側止位。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參照圖4所示,當葉片的 前導流部迎側向風時,副翼隨風偏向轉動,因此增加了副翼與前導流部的迎 風量,能有效地借助風力,推動風輪轉動。故它能有效地克服因葉片不能變 翼,而無法充分利用風能的缺點,從而達到充分利用風能提高風力發(fā)電的效 率。
圖l是本發(fā)明的剖視圖。圖1 — 1是圖1的A—A^見圖。圖2是本發(fā)明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剖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剖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運行過程中狀態(tài)變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如圖1、圖l一l所示, 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由主翼2和前導流部4 構成,還包括一連接件l、副翼3,所述副翼3有一個;連接件1與主翼2的 兩端固定聯接,連接件1還與前導流部4固定聯接;所述副翼3與主翼2或 連接件1樞接,副翼3樞接在主翼2與前導流部4之間,副翼3在前導流部 內轉動一定角度,由前導流部4兩側止位。所述連接件l與主翼2結合的部位、與主翼2橫截面的形狀相同或不相同, 連接件1上的銷柱11插入主翼2的空腔21內,與主翼2粘接在一起;副翼3 通過鉸軸5與連接件1鉸接。鉸軸5的一端與連接件1固定聯接、另一端與 副翼3的連接座31的鉸接孔間隙配合。實施例2如圖2所示,鉸軸5 —端與連接座31固定聯接,鉸軸5另一端與固定在 連接件1上的軸承6樞接。 實施例3所述副翼3與主翼2樞接,鉸軸5與連接座31的鉸接孔間隙配合、與主 翼2的樞接座22固定聯接。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由主翼和前導流部構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連接件,一個副翼;連接件與主翼的兩端固定聯接,連接件還與前導流部固定聯接;所述副翼與主翼或連接件樞接,副翼樞接在主翼與前導流部之間,副翼在前導流部內轉動一定角度,由前導流部兩側止位。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連 接件上的銷柱插入葉片的空腔內,與主翼粘接在一起;副翼通過鉸軸與連接 件鉸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其特征在于鉸軸的 一端與連接件固定聯接、另 一端與副翼的連接座的鉸接孔間隙配合。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其特征在于鉸軸與 連接座固定聯接,鉸軸另一端與固定在連接件上的軸承樞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 翼與主翼樞接,鉸軸與連接座的鉸接孔間隙配合、與主翼的樞接座固定聯接。
全文摘要
一種可變翼的風車葉片,由主翼和前導流部構成,其特殊之處在于還包括一連接件,一個副翼;連接件與主翼的兩端固定聯接,連接件還與前導流部固定聯接;所述副翼與主翼或連接件樞接,副翼樞接在主翼與前導流部之間,副翼在前導流部內轉動一定角度,由前導流部兩側止位。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當葉片的前導流部迎側向風時,副翼隨風偏向轉動,因此增加了副翼與前導流部的迎風量,能有效地借助風力,推動風輪轉動。故它能有效地克服因葉片不能變翼,而無法充分利用風能的缺點,從而達到充分利用風能提高風力發(fā)電的效率。
文檔編號F03D11/00GK101245764SQ20081002683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楊臣機 申請人:王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