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適應刷膠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自適應刷膠裝置,包括固定單元、自適應調整單元和刷膠單元,所述固定單元包括氣缸和滑臺,所述滑臺一端固定的連接在氣缸活塞端,所述氣缸能夠帶動滑臺上下移動;所述自適應調整單元由滑軌、滑塊和擋板配合安裝于固定座上構成,起連接固定單元和刷膠單元的銜接作用;其中所述滑塊能夠相對滑軌上下自由移動;所述刷膠單元包括刷膠機構和夾持座,所述夾持座夾緊刷膠機構固定的設置在所述自適應單元的滑塊上,所述刷膠單元用于涂布膠水。本發(fā)明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可無時間限制的循環(huán)工作,極大的節(jié)省加工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另外本發(fā)明具有自適應結構,可以更高效精確的完成粘鋼片的任務。
【專利說明】
一種自適應刷膠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SMT模板制造領域,涉及一種具有自適應能力的膠刷膠裝置。
技術背景
[0002]隨著我國電子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模板印刷工藝在電子制造業(yè)也得到應用,表面貼裝技術(SMT)印刷就是典型。相對于傳統(tǒng)插裝元件,SMT具有組裝密度高、電子產品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強等突出優(yōu)點。作為媒介作用的SMT模板的精度將會直接影響到SMT模板的印刷質量,因此行業(yè)內非常重視SMT模板制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一個完整SMT模板制造過程包括:具有開口圖案SMT模板的制作—固定SMT模板—SMT模板的包裝。其中固定SMT模板環(huán)節(jié)也稱作粘鋼片,具體如圖1所示,圖1中11是網(wǎng)框,12是絲網(wǎng),13是帶有開口圖案的SMT模板,14為中間圖案區(qū)域,粘鋼片過程:先將絲網(wǎng)粘接到網(wǎng)框上(粘接后絲網(wǎng)具有一定的張力),再將SMT模板與絲網(wǎng)粘接,絲網(wǎng)起到連接網(wǎng)框和SMT模板的作用。傳統(tǒng)的粘鋼片過程均為人工手動完成,即在絲網(wǎng)與網(wǎng)框、模板粘接處涂上膠水,用扁平刷頭將膠水刷平整。此刷膠過程人工成本大,加工周期長,生產效率低。
[0003]為解決以上問題,本發(fā)明設計出一種具有自適應能力的膠刷膠裝置,可以極大地節(jié)省成本,縮短加工周期,提高生產效率。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自適應刷膠裝置,本發(fā)明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可無時間限制的循環(huán)工作,極大的節(jié)省加工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另外由于本發(fā)明具有自適應結構,因此可以更尚效精確的完成粘鋼片的任務。
[0005]本發(fā)明的一種自適應刷膠裝置,包括固定單元、自適應調整單元和刷膠單元;其中所述固定單元包括氣缸和滑臺,所述滑臺一端固定的連接在氣缸活塞端,所述氣缸能夠帶動所述滑臺上下移動,所述固定單元用于實現(xiàn)自適應調整單元固定和移動的目的;所述自適應調整單元由滑軌、滑塊和擋板配合安裝于固定座上構成,起連接固定單元和刷膠單元的銜接作用,其中所述滑塊能夠相對滑軌上下自由移動;所述刷膠單元包括刷膠機構和夾持座,所述夾持座夾緊刷膠機構固定的設置在所述自適應單元的滑塊上,所述刷膠單元在自適應調整單元的協(xié)助下用以完成最終的刷膠工序。
[0006]進一步,所述固定座固定的設置在滑臺的一側。
[0007]進一步,所述滑軌和擋板固定的設置在固定座上;所述滑塊與滑軌通過溝槽相適配。
[0008]進一步,所述擋板包括上限位擋板和下限位擋板;所述上限位擋板固定的設置在滑軌的上端,所述下限位擋板固定的設置在滑軌的下端。
[0009]進一步,所述刷膠機構包括氣管、膠桶、針頭和刷頭;所述夾持座具有固定端和夾持端;所述夾持座的夾持端用于夾持所述膠桶,所述夾持座的夾持端下部設置有供針頭穿過的圓孔。
[0010]進一步,所述膠桶上端連接氣管,下端設置為倒錐臺,便于膠的匯集流出;所述針頭旋套在膠桶錐臺下的凸出端。
[0011]進一步,所述刷頭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空心柱體,所述刷頭的上端與夾持座的夾持端底面圓孔固定相連,將針頭套在刷頭柱體內。
[0012]進一步,所述自適應刷膠裝置還包括密封管。所述密封管與刷頭形狀相同,只是密封管下端密封,防止空氣進入使膠凝固,當刷膠單元停止刷膠時替換下刷頭,旋套上密封管。
[0013]進一步,所述膠桶材質為硬質材料;所述刷頭材質為硬質材料。
[0014]本發(fā)明的自動刷膠裝置,在具備以上結構特征的同時能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刷膠裝置的刷頭設計成空心圓柱體,將針頭懸套其中,當膠水滴到絲網(wǎng)上時,刷頭同步刷膠,避免了膠水滴落、刷膠過程存在時間差而使膠水過多的暴露于空氣當中的問題,其次刷頭圓柱體的設計也令刷頭在處理直角換邊刷膠時更順暢、平滑,徹底優(yōu)化了傳統(tǒng)扁頭刷頭旋轉角度這個步驟。另外由于本申請存在自適應調整單元,即把膠桶夾持座固定到滑塊上,滑塊帶動膠桶夾持座可以在滑軌的豎直方向上下移動,也就意味著刷頭可以根據(jù)其所接觸到的板面高低情況,自動調整刷膠高度,由自由重力來保證刷頭刷膠時與產品完美貼合,又不會壓壞產品,這樣也能保證了刷膠的均勻性,從而保證刷膠質量。
[0015]本發(fā)明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fā)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0016]本發(fā)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為SMT模板整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刷膠裝置整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刷膠裝置的側面示意圖;
圖4為刷膠裝置的固定單元示意圖;
圖5為刷膠裝置的自適應調整單元示意圖;
圖6為刷膠裝置的點刷膠單元;
圖7為刷膠裝置的膠桶與針頭配合示意圖;
圖8為刷膠裝置的刷頭示意圖;
圖9為膠裝置的夾持座示意圖;
圖10為圖9夾持座的下視圖;
其中,11為網(wǎng)框,12為絲網(wǎng),13為帶有開口圖案的SMT模板,14為模板中間圖案區(qū)域,I為固定單元的氣缸,2為固定單元的滑臺,21為滑臺與氣缸活塞的連接端,3為氣缸上的節(jié)流閥,4為自適應調整單元的固定座,5為自適應調整單元的滑軌,6為滑軌上的滑塊,7a、7b分別為自適應調整單元的上、下限位擋板,66為螺紋孔,8為刷膠單元的膠桶,9為膠桶上端的氣管,10為固定膠桶的夾持座,101為膠桶的針頭,102為刷頭,99為夾持座底面帶螺紋的圓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18]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底”、“頂”、“前”、“后”、“內”、“外”、“橫”、“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19]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是一種新型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如圖2所示是本發(fā)明刷膠裝置的整體立體圖,圖3對應整體裝置的側視圖,其中滑臺2—側與固定座4一側固定連接在一起,相對的另一側設置有氣缸I,且滑臺2—端與氣缸活塞固定連接,使滑臺2能夠在氣缸I的帶動下上下移動。當氣缸I頂端的進、出氣節(jié)流閥3控制氣體進出氣缸I,氣缸活塞工作,帶動滑臺2進行豎直方向的運動,即相應的固定座4便帶動自適應調節(jié)單元整體和刷膠單元整體進行豎直方向的進給運動。
[0020]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用途,可以將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刷膠裝置固定與能在一定的三維空間內自由移動的X-Y-Z軸移動機構上,X-Y-Z軸移動機構能夠將本發(fā)明的刷膠裝置確定在一定的水平高度上,并帶動刷膠裝置在該水平高度上進行移動,實現(xiàn)刷膠過程。鑒于X-Y-Z軸移動機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較為容易理解,本申請將不做過多描述限定,本發(fā)明主要保護本裝置在常規(guī)操作流程下能發(fā)揮“刷膠”這一功能,且本裝置在刷膠這一過程中能產生明顯的有益效果。
[0021]圖5為自適應調整單元的示意圖,滑軌5固定的設置在固定座4上,滑塊6通過凹槽配合安裝在滑軌5上,同時上限位擋板7a固定在滑軌的上端,下限位擋板7b固定在滑軌的下端,且上、下限位擋板分別與滑軌5兩端保持一定的距離。此處將膠桶夾持座10的固定端與滑塊6相連,當固定單元帶動自適應調整單元整體進行豎直方向長距離移動時,上限位擋板7a和下限位擋板7b能夠保證刷膠單元隨固定單元移動。另外滑塊6在滑軌5上可進行短范圍的上下移動,為膠桶夾持座10和膠桶8在豎直方向上提供適當?shù)幕顒臃秶?,當本裝置進行刷膠,遇到刷膠部位不平整或刷膠平面傾斜時,膠桶8可自動適應刷膠部位的位置在豎直方向產生相應的位移變化,以保證刷頭102在刷膠過程中始終保持與刷膠部位或刷膠面完美貼入口 ο
[0022]因此在本裝置中自適應單元是銜接固定單元和刷膠單元的樞紐,而且又能在刷膠過程中起到微調作用。
[0023]本實施例中裝置各結構的固定方式優(yōu)選螺釘固定,其他通過焊接等方式固定的連接同樣適用。
[0024]進一步如圖6所示,為本裝置的刷膠單元,所述刷膠單元包括刷膠機構和夾持座,所述刷膠機構包括氣管9、膠桶8、針頭101和刷頭102。膠桶夾持座10按作用分為固定端和夾持端,膠桶夾持座10具體展示為圖9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固定端為平面一側優(yōu)選通過螺釘與滑塊固定,夾持端為弧狀一側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呈圓環(huán)狀能直接夾套膠桶,下部僅底面開有供針頭穿過的圓孔,此圓孔具體展示為圖10中的圓孔99,同時刷頭102的上端通過外螺紋旋套于此圓孔99中,形成刷頭102外套于針頭101的位置關系,當氣體由氣管9進入膠桶8,氣體壓動膠水從針頭101滴落至絲網(wǎng)所在平面,刷頭102可避免膠水與空氣接觸直接將膠水刷平在絲網(wǎng)與鋼片或鋁框粘接處。在本實施例中刷頭具體展示參考圖8結構,刷頭102的中間銜接部分的外直徑可根據(jù)需要適當寬于刷頭102兩端,刷頭102獨到的空心圓柱體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tǒng)扁頭刷頭在處理直角換邊刷膠時不順暢和膠面不平整等問題。另外本裝置還配置有膠頭密封管,其與刷頭形狀相同,只是密封管下端密封,當刷膠單元停止刷膠時替換下刷頭,旋套上密封管,可以防止空氣與膠水接觸使膠凝固或防止膠水與空氣中其他物質作用產生質變。
[0025]然而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構成本裝置刷膠單元的膠桶8和刷頭102為硬質材料構成,具體的實施例中,膠桶8可由硬質塑料構成,刷頭102由不銹鋼金屬制成,膠桶8裝膠量根據(jù)膠水性質和工作時間的限制優(yōu)選為300ml,當然材料的選擇和容量的選擇不僅僅局限于此,此處只為優(yōu)選。
[0026]根據(jù)本專利【背景技術】所述的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了上述自適應刷膠裝置的技術方案,本裝置通過合理的設計達到全方位自適應刷膠功能,使粘鋼板成為一個全自動加工過程,極大的節(jié)省加工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并且可以更高效精確的完成粘鋼片的任務。
[0027]盡管參照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是必須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多種其他的改進和實施例,這些改進和實施例將落在本發(fā)明原理的精神和范圍之內。具體而言,在前述公開、附圖以及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可以在零部件和/或者從屬組合布局的布置方面作出合理的變型和改進,而不會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除了零部件和/或布局方面的變型和改進,其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自適應刷膠裝置,包括固定單元、自適應調整單元和刷膠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單元包括氣缸和滑臺,所述滑臺一端固定的連接在氣缸活塞端,所述氣缸能夠帶動所述滑臺上下移動; 所述自適應調整單元由滑軌、滑塊和擋板配合安裝于固定座上構成,起連接固定單元和刷膠單元的銜接作用;其中所述滑塊能夠相對滑軌上下自由移動; 所述刷膠單元包括刷膠機構和夾持座,所述夾持座夾緊刷膠機構固定的設置在所述自適應單元的滑塊上,所述刷膠單元用于涂布膠水。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固定的設置在滑臺的一側。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和擋板固定的設置在固定座上;所述滑塊與滑軌通過溝槽相適配。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包括上限位擋板和下限位擋板;所述上限位擋板固定的設置在滑軌的上端,所述下限位擋板固定的設置在滑軌的下端。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膠機構包括氣管、膠桶、針頭和刷頭;所述夾持座具有固定端和夾持端;所述夾持端用于夾持所述膠桶,所述夾持端的下部設置有供針頭穿過的圓孔。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膠桶上端連接氣管,下端設置為倒錐臺形狀;所述針頭旋套在膠桶錐臺下的凸出端。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頭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空心圓柱體,所述刷頭的上端與夾持座的夾持端底面圓孔固定相連,將針頭套在刷頭柱體內。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適應刷膠裝置還包括密封管。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刷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膠桶材質為硬質材料;所述刷頭材質硬質材料。
【文檔編號】B05C5/02GK106000775SQ201610563486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8日
【發(fā)明人】魏志凌, 王武懷, 孫杰
【申請人】昆山允升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