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屬于金屬加工生產(chǎn)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鉛或其他重有色金屬的冶煉、加工和鉛制品生產(chǎn)過程產(chǎn)生的含鉛煙塵排放到大氣中時,其中的鉛塵便成為大氣污染物之一。煙塵中鉛的存在形式,因工藝操作條件不同而異。鉛煙塵可通過呼吸道、食道和皮膚進入肌體,一部分鉛或氧化鉛溶于血液中,難以自然排出,在體內(nèi)蓄積。從尿液或血液檢測中,尿液含鉛量高于0.08mg/L而無臨床表現(xiàn)者,醫(yī)學上稱為鉛吸收,伴有癥狀者為鉛中毒。
使用較多的鉛煙塵凈化方法是濕法凈化,即噴淋吸附塔,通過水或者其他溶液對鉛煙塵進行噴淋吸附。目前使用的噴淋吸附塔存在填料不宜于更換,凈化效果不完全等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該吸附塔采用合理的噴淋布置,凈化效果好,且填料易于更換。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方案實現(xiàn):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其包括塔體,進氣口、出氣口,所述進氣口設置在所述塔體的左側下端,所述出氣口設置在所述塔體的頂部,所述塔體內(nèi)設有整流板,所述整流板設置在所述進氣口的上端,所述整流板的上端設有下噴淋管,所述下噴淋管連接到所述塔體的右側外部,所述下噴淋管的上端設有多層吸附填料抽屜,多層所述吸附填料抽屜的上端設有上噴淋管,所述上噴淋管連接到所述塔體的右側外部,所述上噴淋管的上端設有除霧填料層,所述除霧填料層的上端設有活性炭吸附層,所述活性炭吸附層的上端連通所述出氣口,所述塔體右側下端設有噴淋液循環(huán)管,所述噴淋液循環(huán)管通過循環(huán)泵連接到所述下噴淋管和所述上噴淋管,所述下噴淋管和所述上噴淋管的下端均連接多個噴淋支管,多個所述噴淋支管交叉連接形成米字形,每個所述噴淋支管的下端均連接開口朝下的噴淋頭。
所述吸附填料抽屜設有四個,且通過滑條連接到所述塔體的內(nèi)部,均為可抽出更換型。
所述噴淋支管由中間向四周傾斜,中間高于四周,所述下噴淋管和所述上噴淋管連接到所述噴淋支管的中間位置。
所述塔體內(nèi)部右側的下端設有過濾網(wǎng),所述過濾網(wǎng)包圍著所述噴淋液循環(huán)管。
所述過濾網(wǎng)和所述噴淋液循環(huán)管均設置在所述進氣口的下端。
所述塔體的上端呈圓錐形,所述出氣口設置在圓錐形的尖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的填料層采用抽屜式,便于更換,且填料層采用多層、厚度薄的設置,使得煙塵與填料的接觸效果好;
2、本實用新型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采用雙層噴淋裝置,下部噴淋去除較大顆粒的鉛塵,避免其到達填料,從而堵塞填料,延長填料的使用壽命,降低成本;
3、本實用新型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的噴淋支管采用米字型,噴淋無死角,保證噴淋效果;
4、本實用新型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的底部設有過濾網(wǎng),避免大顆粒物質進入到循環(huán)泵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的正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的上噴淋管與噴淋支管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塔體,2為進氣口,3為出氣口,4為整流板,5為下噴淋管,6為吸附填料抽屜,7為上噴淋管,8為除霧填料層,9為活性炭吸附層,10為噴淋液循環(huán)管,11為噴淋支管,12為噴淋頭,13為滑條,14為過濾網(wǎng)。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2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不局限所述內(nèi)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nèi)”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為了清楚,不描述實際實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詳細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結構,因為它們會使本實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細節(jié)而混亂,應當認為在任何實際實施例的開發(fā)中,必須做出大量實施細節(jié)以實現(xiàn)開發(fā)者的特定目標,例如按照有關系統(tǒng)或有關商業(yè)的限制,由一個實施例改變?yōu)榱硪粋€實施例,另外,應當認為這種開發(fā)工作可能是復雜和耗費時間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僅僅是常規(guī)工作。
一種鉛煙噴淋吸附塔,其包括塔體1,進氣口2、出氣口3,進氣口2設置在塔體1的左側下端,出氣口3設置在塔體1的頂部,塔體1內(nèi)設有整流板4,整流板4設置在進氣口2的上端,整流板4的上端設有下噴淋管5,下噴淋管5連接到塔體1的右側外部,下噴淋管5的上端設有多層吸附填料抽屜6,多層吸附填料抽屜6的上端設有上噴淋管7,上噴淋管7連接到塔體1的右側外部,上噴淋管7的上端設有除霧填料層8,除霧填料層8的上端設有活性炭吸附層9,活性炭吸附層9的上端連通出氣口3,塔體1右側下端設有噴淋液循環(huán)管10,噴淋液循環(huán)管10通過循環(huán)泵連接到下噴淋管5和上噴淋管7,下噴淋管5和上噴淋管7的下端均連接多個噴淋支管11,多個噴淋支管11交叉連接形成米字形,每個噴淋支管11的下端均連接開口朝下的噴淋頭12。
吸附填料抽屜6設有四個,且通過滑條13連接到塔體1的內(nèi)部,均為可抽出更換型。
噴淋支管11由中間向四周傾斜,中間高于四周,下噴淋管5和上噴淋管7連接到噴淋支管11的中間位置。
塔體1內(nèi)部右側的下端設有過濾網(wǎng)14,過濾網(wǎng)14包圍著噴淋液循環(huán)管10。
過濾網(wǎng)14和噴淋液循環(huán)管10均設置在進氣口2的下端。
塔體1的上端呈圓錐形,出氣口3設置在圓錐形的尖部。
盡管已經(jīng)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和列舉,應當理解,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上述實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