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葉的清洗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布了甘草葉的清洗方法,其步驟包括:在清洗外筒體的內腔中注入清潔水,并將待清洗的甘草葉倒入清洗內筒體的內腔中,關閉安裝于清洗內筒體開口端的上蓋體;開啟雙動力裝置,使得雙動力裝置的第一動能輸出端與第二動能輸出端同時輸出動能;當清洗驅動軸沿其軸線方向運動時,通過筒體導向凹槽與內導向凸起的匹配以及導向,實現(xiàn)清洗內筒體在軸線方向上的運動,從而使得放置于清洗內筒體中的甘草葉翻動清洗,并且控制清洗內筒體的浸水區(qū)域;當清洗驅動軸繞其自身軸線轉動時,通過筒體導向凹槽與內導向凸起的匹配以及限制作用,實現(xiàn)清洗內筒體與轉動套環(huán)的同步轉動,從而使得放置于清洗內筒體中的甘草葉實現(xiàn)離心清洗。
【專利說明】
甘草葉的清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應用于應用于甘草鮮葉深加工的清洗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甘草含有多種化學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學組成極為復雜,目前為止從甘草中分離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異甘草甙、新甘草甙、新異甘草甙、甘草素、異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異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傘形花內酯等數(shù)十種化合物,但這些成分和數(shù)量通常會隨甘草的種類、種植區(qū)域、采收時間等因素的不同而異。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黃酮類物質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內的部分。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甘草的深加工系統(tǒng),并可替代現(xiàn)有技術中價格昂貴的相關設備,降低加工成本;并且利用本系統(tǒng)制成的甘草茶,味香、甘甜。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應用于甘草鮮葉深加工的清洗設備,其包括清洗外筒體、套接于清洗外筒體內的套環(huán)組件、滑動套接于套環(huán)組件的清洗內筒體,所述的套環(huán)組件包括與清洗外筒體內壁相固定的定位套環(huán)、與定位套環(huán)同軸線布置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轉動套環(huán)、可拆卸連接于轉動套環(huán)并且位于定位套環(huán)上端的壓環(huán),定位套環(huán)上設置有沿其圓周方向排列的若干個均勻間隔的定位塊,定位塊與清洗外筒體的內壁相固定,轉動套環(huán)包括下環(huán)本體、與下環(huán)本體相固定的上環(huán)本體,下環(huán)本體與上環(huán)本體同心布置,上環(huán)本體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內導向凸起,下環(huán)本體的直徑大于定位套環(huán)的直徑,下環(huán)本體的上表面與定位套環(huán)的下表面相貼合,壓環(huán)與上環(huán)本體的上端可拆卸連接并且布置于定位套環(huán)的上端,上環(huán)本體與定位套環(huán)的內圈滑動連接并且上環(huán)本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上述的清洗內筒體的壁部設置有連通清洗外筒體內腔與清洗內筒體內腔的水孔,清洗外筒體的壁部還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并且與內導向凸起相匹配的筒體導向凹槽,清洗內筒體的上端開口處安裝有可開合的上蓋體,上蓋體的中心位置處安裝有清洗驅動軸,清洗驅動軸的驅動端連接雙動力裝置;
上述的雙動力裝置,其包括動力箱、主軸套筒、連接殼體、副軸,主軸套筒的一端與動力箱的殼體連接,主軸套筒的另一端與連接殼體連接,主軸套筒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筒導向槽,主軸套筒內分別套接有主軸、定位轉動裝置、主軸絲桿,主軸絲桿的驅動端與動力箱的第一動能輸出端相連接,定位轉動裝置套接于主軸絲桿,主軸的驅動端設置有與定位轉動裝置相匹配的主軸內槽,定位轉動裝置包括分別套接于主軸絲桿的移位塊體、主軸套環(huán)、主軸承、主軸墊環(huán),主軸、主軸絲桿、移動塊體均同軸線布置,移位塊體通過絲母與絲桿連接,移位塊體上設置有與主筒導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塊,移位塊體上還設置有與其同軸線布置的臺階,臺階上套接有主軸套環(huán)、主軸承、主軸墊環(huán),主軸套環(huán)、主軸墊環(huán)均與臺階活動連接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臺階與主軸承的內圈相固定,主軸墊環(huán)放置于主軸內槽內并與主軸內槽底壁相貼合,主軸承的外圈與主軸內槽的壁部相固定,主軸套環(huán)與主軸的驅動端相固定;主軸的壁部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軸導向鍵槽;連接殼體內布置有相互嚙合的副軸齒輪、主軸齒輪,主軸齒輪套接于主軸外部,通過鍵連接主軸齒輪與主軸,鍵與主軸導向鍵槽相匹配;副軸齒輪內套接有副軸,副軸的驅動端與動力箱的第二動能輸出端相連接;主軸的動能輸出端連接清洗驅動軸。
[0006]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007]清洗外筒體內放入的清潔水的水位高度不高于清洗外筒體筒深的三分之二,避免清洗外筒體內的水位過高,在清洗過程中,造成水花向外部飛濺。
[0008]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009]清洗外筒體的上端開口處還可設置有開口收攏的擋水板,即擋水板的開口直徑小于清洗外筒體的開口直徑。
[0010]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011]副軸還套接有調控裝置,其包括副軸套筒、環(huán)形凸起部、第一彈簧、定位圓盤、副軸墊環(huán),副軸上設置有環(huán)形凸起部,環(huán)形凸起部上設置有鎖緊凸起部,副軸套筒、第一彈簧、定位圓盤、副軸墊環(huán)均套接于副軸的外部,定位圓盤、副軸墊環(huán)分別與副軸活動連接,副軸套筒的一端與連接殼體相連接,副軸套筒的另一端與定位圓盤相連接,定位圓盤上設置有與鎖緊凸起部相匹配的鎖緊凹槽,第一彈簧的一端連接環(huán)形凸起部,第一彈簧的另一端連接副軸墊環(huán),副軸墊環(huán)與連接殼體相連接。
[0012]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013]主軸套筒的一端與動力箱的殼體通過鉚釘連接,主軸套筒的另一端與連接殼體通過鉚釘連接;副軸套筒的一端與連接殼體通過鉚釘相連接,副軸套筒的另一端與定位圓盤通過鉚釘相連接。
[0014]甘草葉的清洗方法,其步驟包括:
在清洗外筒體的內腔中注入清潔水,并將待清洗的甘草葉倒入清洗內筒體的內腔中,關閉安裝于清洗內筒體開口端的上蓋體;開啟雙動力裝置,使得雙動力裝置的第一動能輸出端與第二動能輸出端同時輸出動能;
雙動力裝置的動力箱的第一動能輸出端提供動能并驅動主軸絲桿轉動,由于主軸、定位轉動裝置分別套接于主軸絲桿,主軸套接于主軸套筒內,主軸套筒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筒導向槽,主軸的驅動端設置有與定位轉動裝置相匹配的主軸內槽,定位轉動裝置包括分別套接于主軸絲桿的移位塊體、主軸套環(huán)、主軸承、主軸墊環(huán),主軸、主軸絲桿、移動塊體均同軸線布置,移位塊體通過絲母與主軸絲桿連接,移位塊體上設置有與主筒導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塊,移位塊體上還設置有與其同軸線布置的臺階,臺階上套接有主軸套環(huán)、主軸承、主軸墊環(huán),主軸套環(huán)、主軸墊環(huán)均與臺階活動連接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臺階與主軸承的內圈相固定,主軸墊環(huán)放置于主軸內槽內并與主軸內槽底壁相貼合,主軸承的外圈與主軸內槽的壁部相固定,主軸套環(huán)與主軸的驅動端相固定,并且主軸的輸出端與清洗驅動軸的驅動端相連接,從而主軸絲桿在轉動過程中,驅動移位凸起塊沿其軸線方向往復運動,由于定位轉動裝置的限制作用,使得主軸沿其軸線方向發(fā)生位移,并且使得與主軸輸出端相連接的清洗驅動軸沿其軸線方向運動; 動力箱的第二動能輸出端輸出動能并且驅動副軸轉動,由于副軸外部套接有副軸齒輪、主軸外部套接有與副軸齒輪相嚙合的主軸齒輪,主軸的壁部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軸導向鍵槽,主軸齒輪通過鍵與主軸導向鍵槽的相互匹配并與主軸相連接,副軸的轉動從而驅動副軸齒輪的轉動,并驅動與副軸齒輪相嚙合的主軸齒輪轉動,從而實現(xiàn)主軸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實現(xiàn)清洗驅動軸繞自身軸線轉動;
由于清洗驅動軸與上蓋體相固定,上蓋體安裝于清洗內筒體開口端部,清洗內筒體與套環(huán)組件滑動連接,套環(huán)組件與清洗外筒體固定連接,所述的套環(huán)組件包括與清洗外筒體內壁相固定的定位套環(huán)、與定位套環(huán)同軸線布置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轉動套環(huán)、可拆卸連接于轉動套環(huán)并且位于定位套環(huán)上端的壓環(huán),定位套環(huán)上設置有沿其圓周方向排列的若干個均勻間隔的定位塊,定位塊與清洗外筒體的內壁相固定,轉動套環(huán)包括下環(huán)本體、與下環(huán)本體相固定的上環(huán)本體,下環(huán)本體與上環(huán)本體同心布置,上環(huán)本體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內導向凸起,下環(huán)本體的直徑大于定位套環(huán)的直徑,下環(huán)本體的上表面與定位套環(huán)的下表面相貼合,壓環(huán)與上環(huán)本體的上端可拆卸連接并且布置于定位套環(huán)的上端,上環(huán)本體與定位套環(huán)的內圈滑動連接并且上環(huán)本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清洗內筒體的壁部設置有水孔,清洗外筒體的壁部還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并且與內導向凸起相匹配的筒體導向凹槽;
所以,當清洗驅動軸沿其軸線方向運動時,通過筒體導向凹槽與內導向凸起的匹配以及導向,實現(xiàn)清洗內筒體在軸線方向上的運動,從而使得放置于清洗內筒體中的甘草葉翻動清洗,并且控制清洗內筒體的浸水區(qū)域;當清洗驅動軸繞其自身軸線轉動時,通過筒體導向凹槽與內導向凸起的匹配以及限制作用,實現(xiàn)清洗內筒體與轉動套環(huán)的同步轉動,從而使得放置于清洗內筒體中的甘草葉實現(xiàn)離心清洗;雙動力裝置持續(xù)的輸出動能,直至清洗完畢;
待清洗完畢后,排出清洗外筒體內的清潔水,雙動力裝置的第一動能輸出端停止輸出動能,只有第二動能輸出端繼續(xù)輸出動能,通過轉動的方式,將殘留于清洗內筒體中的清潔水以及附著于甘草葉表面的清潔水排出,直至脫水完全。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發(fā)明的雙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fā)明的雙動力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發(fā)明的雙動力裝置的主軸與副軸連接示意圖。
[0019]圖4為本發(fā)明的雙動力裝置的主軸與副軸連接示意圖。
[0020]圖5為本發(fā)明的雙動力裝置的主軸與主軸絲桿連接示意圖。
[0021 ]圖6為本發(fā)明的雙動力裝置的副軸與調控裝置連接示意圖。
[0022]圖7為本發(fā)明的雙動力裝置的主軸套筒與主齒輪連接示意圖。
[0023]圖8為本發(fā)明的清洗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4]圖9為本發(fā)明的清洗裝置的清洗內筒體與套環(huán)組件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5]圖10為本發(fā)明的清洗裝置的套環(huán)組件結構示意圖。
[0026]圖11為本發(fā)明的攤放裝置的攤放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0027]圖12為本發(fā)明的攤放裝置的翻料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0028]圖13為本發(fā)明的攤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4為本發(fā)明的殺青裝置結構示意圖。
[0030]圖15為本發(fā)明的殺青裝置的內攪拌軸結構示意圖。
[0031]圖16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結構示意圖。
[0032]圖17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結構示意圖。
[0033]圖18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結構示意圖。
[0034]圖19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結構示意圖。
[0035]圖20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的連通導柱與盛物箱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36]圖21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的連通導柱與盛物箱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37]圖22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的盛物箱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23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的連通導柱與盛物箱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39]圖24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的連通導柱的工作原理圖。
[0040]圖25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的連通導柱的工作原理圖。
[0041]圖26為本發(fā)明的風冷裝置的連通導柱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中標示為:
100、雙動力裝置;110、動力箱;112、雙動力支架。
[0043]120、主軸套筒;121、主軸;122、主軸導向鍵槽;123、主軸絲桿;124、移位塊體;125、主軸套環(huán);126、主軸承;127、主軸墊環(huán);128、主軸內槽。
[0044]130、連接殼體;132、副軸齒輪;134、主軸齒輪;136、鍵。
[0045]140、副軸套筒;141、副軸;142、環(huán)形凸起部;143、第一彈簧;144、定位圓盤;145、副軸墊環(huán)。
[0046]200、清洗裝置;210、清洗外筒體;220、定位套環(huán);222、定位塊;230、轉動套環(huán);232、下環(huán)本體;234、上環(huán)本體;236、內導向凸起;240、清洗內筒體;242、筒體導向凹槽;250、上蓋體。
[0047]300、攤放裝置;310、攤放支架;312、刮板導向槽;314、下排料槽;320、翻料板;330、刮板。
[0048]400、殺青裝置;410、殺青底架;420、傾斜板體;430、伸縮支架;440、殺青筒體;450、內攪拌機構;452、定位圓環(huán);454、螺旋板;456、定位軸。
[0049]500、風冷裝置;510、風冷殼體;520、連通導柱;522、連通孔;524、導料凸起;530、內風板;532、第三風孔;540、盛物箱;542、第四風孔;544、盛物腔;546、預流腔;547、輸料板;548、預流口; 550、風冷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50]下面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范圍。
[0051]如圖1-26所示,一種甘草茶的加工系統(tǒng),其包括依次設置的對采摘的甘草鮮葉進行清洗的清洗裝置;對清洗后的甘草鮮葉進行晾干的攤放裝置;對攤放晾干后的甘草葉進行殺青的殺青裝置;對殺青后的甘草葉進行降溫的風動冷卻裝置;對降溫處理后的甘草葉進行揉捻處理的揉捻裝置;對揉捻后的甘草葉進行理條處理的理條裝置;對理條處理后的甘草葉進行烘干處理的烘干裝置;對烘干后的甘草葉進行分級篩選的篩選裝置;對分級篩選處理后的甘草葉進行包裝的包裝裝置,即可獲得成品甘草茶。
[0052]上述的揉捻裝置、理條裝置、烘干裝置、篩選裝置、包裝裝置均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具備相同功能的裝置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中不在一一贅述。
[0053]如圖1-26所示,甘草茶的加工工藝,其步驟包括:
51:采摘新鮮甘草葉,并通過清洗裝置進行清洗;
52:對清洗后的甘草葉進行晾干處理;
53:對晾干處理后的甘草葉進行殺青處理;
54:對殺青后的甘草葉進行降溫冷卻;
55:對降溫冷卻后的甘草葉進行揉捻處理;
56:對揉捻后的甘草葉進行理條處理;
57:對理條處理后的甘草葉進行烘干處理;
58:對烘干處理后的甘草葉進行分級篩選;
S9:對分級篩選后的甘草葉進行包裝,即可獲得成品甘草茶。
[0054]上述的步驟S3中,殺青的溫度為150-180度,殺青時間為10-14分鐘。
[0055]如圖8-10所示,上述的清洗裝置200,包括清洗外筒體210、套接于清洗外筒體210內的套環(huán)組件、滑動套接于套環(huán)組件的清洗內筒體240,所述的套環(huán)組件包括與清洗外筒體內壁相固定的定位套環(huán)220、與定位套環(huán)同軸線布置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轉動套環(huán)230、可拆卸連接于轉動套環(huán)并且位于定位套環(huán)220上端的壓環(huán),定位套環(huán)220上設置有沿其圓周方向排列的若干個均勻間隔的定位塊222,定位塊222與清洗外筒體的內壁相固定,轉動套環(huán)230包括下環(huán)本體232、與下環(huán)本體相固定的上環(huán)本體234,下環(huán)本體232與上環(huán)本體234同心布置,上環(huán)本體234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內導向凸起236,下環(huán)本體的直徑大于定位套環(huán)的直徑,下環(huán)本體的上表面與定位套環(huán)的下表面相貼合,壓環(huán)與上環(huán)本體的上端可拆卸連接并且布置于定位套環(huán)的上端,上環(huán)本體234與定位套環(huán)220的內圈滑動連接并且上環(huán)本體234可繞自身軸線轉動;上述的清洗內筒體240的壁部設置有連通清洗外筒體內腔與清洗內筒體內腔的水孔,清洗外筒體的壁部還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并且與內導向凸起236相匹配的筒體導向凹槽242,清洗內筒體的上端開口處安裝有可開合的上蓋體250,上蓋體250的中心位置處安裝有清洗驅動軸,清洗驅動軸的驅動端連接雙動力
目.ο
[0056]上述的壓環(huán)可通過螺釘與上環(huán)本體連接,上述的壓環(huán)還可以通過螺紋與上環(huán)本體連接。
[0057]通過雙動力裝置的第一動能輸出端提供的動能驅動清洗驅動軸沿其軸線方向運動,從而帶動清洗內筒體的抖動,在抖動過程中可促進對放置于清洗內筒體中的甘草葉進行翻動,通過增大與清潔水的擾動,提升清洗效果。
[0058]通過雙動力裝置的第二動力輸出端提供的動能驅動清洗驅動軸繞其自身軸線轉動,從而驅動清洗內筒體的轉動,從而顯著提升清洗效果。
[0059]并且當清洗完成后,可將清洗外筒體內腔中的清潔水排出,并驅動清洗驅動軸的轉動,產(chǎn)生離心力,實現(xiàn)脫水效果,使得殘留于清洗內筒體內腔的清潔水以及附著于甘草葉表面的清潔水被甩出。
[0060]清洗外筒體內放入的清潔水的水位高度不高于清洗外筒體筒深的三分之二,避免清洗外筒體內的水位過高,在清洗過程中,造成水花向外部飛濺。
[0061]進一步的改進,清洗外筒體的上端開口處還可設置有開口收攏的擋水板,即擋水板的開口直徑小于清洗外筒體的開口直徑。
[0062]如圖1-7所示,上述的雙動力裝置100,其包括動力箱110、主軸套筒120、連接殼體130、副軸141,主軸套筒120的一端與動力箱110的殼體連接,主軸套筒120的另一端與連接殼體130連接,主軸套筒120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筒導向槽,主軸套筒120內分別套接有主軸121、定位轉動裝置、主軸絲桿123,主軸絲桿123的驅動端與動力箱110的第一動能輸出端相連接,定位轉動裝置套接于主軸絲桿123,主軸121的驅動端設置有與定位轉動裝置相匹配的主軸內槽128,定位轉動裝置包括分別套接于主軸絲桿123的移位塊體124、主軸套環(huán)125、主軸承126、主軸墊環(huán)127,主軸121、主軸絲桿123、移動塊體124均同軸線布置,移位塊體124通過絲母與絲桿連接,移位塊體124上設置有與主筒導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塊,移位塊體124上還設置有與其同軸線布置的臺階,臺階上套接有主軸套環(huán)125、主軸承126、主軸墊環(huán)127,主軸套環(huán)125、主軸墊環(huán)127均與臺階活動連接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臺階與主軸承126的內圈相固定,主軸墊環(huán)放置于主軸內槽128內并與主軸內槽底壁相貼合,主軸承128的外圈與主軸內槽128的壁部相固定,主軸套環(huán)125與主軸121的驅動端相固定;主軸121的壁部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軸導向鍵槽122;連接殼體130內布置有相互嚙合的副軸齒輪132、主軸齒輪134,主軸齒輪134套接于主軸121外部,通過鍵136連接主軸齒輪134與主軸121,鍵136與主軸導向鍵槽122相匹配;副軸齒輪132內套接有副軸141,副軸141的驅動端與動力箱110的第二動能輸出端相連接;主軸121的動能輸出端連接清洗驅動軸。
[0063]當動力箱110的第一動能輸出端提供動能時,驅動主軸絲桿123轉動,由于移位塊體上設置有與主筒導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塊,從而使得通過絲母與主軸絲桿123相連接的移位塊體124沿著主軸絲桿的軸線方向發(fā)生往復運動,從而驅動清洗驅動軸的往復運動,并驅動清洗內筒體沿軸線方向往復運動,通過抖動的方式促進甘草葉翻動清洗。
[0064]當動力箱110的第二動能輸出端提供動能時,驅動副軸141轉動,使得套接于副軸的副軸齒輪132發(fā)生轉動,副軸齒輪的轉動并驅動與之相嚙合的主軸齒輪134的同步轉動,由于主軸齒輪134通過鍵、主軸導向鍵槽的相互匹配與主軸相連接,從而使得主軸齒輪驅動主軸的轉動,由于主軸絲桿不發(fā)生轉動,所以移位塊體124不發(fā)生位移,從而使得主軸只發(fā)生轉動不發(fā)生軸向的運動;主軸的轉動實現(xiàn)與之連接的清洗驅動軸的轉動,從而驅動與清洗驅動軸相連接的清洗內筒體的轉動,從而通過轉動的方式對甘草葉進行清洗。
[0065]副軸141還套接有調控裝置,其包括副軸套筒140、環(huán)形凸起部142、第一彈簧143、定位圓盤144、副軸墊環(huán),副軸141上設置有環(huán)形凸起部142,環(huán)形凸起部142上設置有鎖緊凸起部,副軸套筒140、第一彈簧143、定位圓盤144、副軸墊環(huán)127均套接于副軸141的外部,定位圓盤144、副軸墊環(huán)127分別與副軸141活動連接,副軸套筒140的一端與連接殼體130相連接,副軸套筒140的另一端與定位圓盤144相連接,定位圓盤144上設置有與鎖緊凸起部相匹配的鎖緊凹槽,第一彈簧143的一端連接環(huán)形凸起部142,第一彈簧143的另一端連接副軸墊環(huán),副軸墊環(huán)145與連接殼體130相連接。調控裝置是用于控制副軸的轉動,從而提高精度,避免輸出軸在軸線方向運動過程中發(fā)生抖動產(chǎn)生轉動。
[0066]當副軸上套接有調控裝置時,初始狀態(tài)下,第一彈簧驅動環(huán)形凸起部上的鎖緊凸起部與定位圓盤上的鎖緊凹槽相咬合,副軸不能發(fā)生轉動,從而使得主軸齒輪與副軸齒輪位置鎖緊,與此同時,主軸只能發(fā)生軸線方向上的往復運動;當驅動副軸轉動時,必須先對副軸施加軸線的作用力并克服第一彈簧的彈力,使得鎖緊凸起部與鎖緊凹槽相分離,再驅動副軸的轉動,既可驅動副軸齒輪、主軸齒輪、主軸的轉動。
[0067]主軸套筒120的一端與動力箱110的殼體通過鉚釘連接,主軸套筒120的另一端與連接殼體130通過鉚釘連接;副軸套筒140的一端與連接殼體130通過鉚釘相連接,副軸套筒140的另一端與定位圓盤144通過鉚釘相連接。
[0068]主軸套筒120的外側壁處鉸接有雙動力支架112,通過雙動力支架112控制雙動力裝置的俯仰角度,擴大使用范圍。
[0069]本發(fā)明中為提高清洗效果,雙動力裝置的第一動能輸出端與第二動能輸出端可同時工作,通過第一動能輸出端控制清洗驅動軸在豎直方向上的移動并且控制清洗范圍,即清洗內筒體浸于水中的區(qū)域;通過第二動能輸出端輸出的動能控制清洗驅動軸的轉動速度,對離心清洗的速度進行控制;通過兩種運動的結合,可提升清洗的效果。
[0070]甘草葉的水洗方法,其步驟包括:
在清洗外筒體的內腔中注入清潔水,并將待清洗的甘草葉倒入清洗內筒體的內腔中,關閉安裝于清洗內筒體開口端的上蓋體;開啟雙動力裝置,使得雙動力裝置的第一動能輸出端與第二動能輸出端同時輸出動能。
[0071]雙動力裝置的動力箱的第一動能輸出端提供動能并驅動主軸絲桿轉動,由于主軸、定位轉動裝置分別套接于主軸絲桿,主軸套接于主軸套筒內,主軸套筒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筒導向槽,主軸的驅動端設置有與定位轉動裝置相匹配的主軸內槽,定位轉動裝置包括分別套接于主軸絲桿的移位塊體、主軸套環(huán)、主軸承、主軸墊環(huán),主軸、主軸絲桿、移動塊體均同軸線布置,移位塊體通過絲母與主軸絲桿連接,移位塊體上設置有與主筒導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塊,移位塊體上還設置有與其同軸線布置的臺階,臺階上套接有主軸套環(huán)、主軸承、主軸墊環(huán),主軸套環(huán)、主軸墊環(huán)均與臺階活動連接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臺階與主軸承的內圈相固定,主軸墊環(huán)放置于主軸內槽內并與主軸內槽底壁相貼合,主軸承的外圈與主軸內槽的壁部相固定,主軸套環(huán)與主軸的驅動端相固定,并且主軸的輸出端與清洗驅動軸的驅動端相連接,從而主軸絲桿在轉動過程中,驅動移位凸起塊沿其軸線方向往復運動,由于定位轉動裝置的限制作用,使得主軸沿其軸線方向發(fā)生位移,并且使得與主軸輸出端相連接的清洗驅動軸沿其軸線方向運動。
[0072]動力箱的第二動能輸出端輸出動能并且驅動副軸轉動,由于副軸外部套接有副軸齒輪、主軸外部套接有與副軸齒輪相嚙合的主軸齒輪,主軸的壁部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軸導向鍵槽,主軸齒輪通過鍵與主軸導向鍵槽的相互匹配并與主軸相連接,副軸的轉動從而驅動副軸齒輪的轉動,并驅動與副軸齒輪相嚙合的主軸齒輪轉動,從而實現(xiàn)主軸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實現(xiàn)清洗驅動軸繞自身軸線轉動。
[0073]由于清洗驅動軸與上蓋體相固定,上蓋體安裝于清洗內筒體開口端部,清洗內筒體與套環(huán)組件滑動連接,套環(huán)組件與清洗外筒體固定連接,所述的套環(huán)組件包括與清洗外筒體內壁相固定的定位套環(huán)、與定位套環(huán)同軸線布置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轉動套環(huán)、可拆卸連接于轉動套環(huán)并且位于定位套環(huán)上端的壓環(huán),定位套環(huán)上設置有沿其圓周方向排列的若干個均勻間隔的定位塊,定位塊與清洗外筒體的內壁相固定,轉動套環(huán)包括下環(huán)本體、與下環(huán)本體相固定的上環(huán)本體,下環(huán)本體與上環(huán)本體同心布置,上環(huán)本體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內導向凸起,下環(huán)本體的直徑大于定位套環(huán)的直徑,下環(huán)本體的上表面與定位套環(huán)的下表面相貼合,壓環(huán)與上環(huán)本體的上端可拆卸連接并且布置于定位套環(huán)的上端,上環(huán)本體與定位套環(huán)的內圈滑動連接并且上環(huán)本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清洗內筒體的壁部設置有水孔,清洗外筒體的壁部還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并且與內導向凸起相匹配的筒體導向凹槽。
[0074]所以,當清洗驅動軸沿其軸線方向運動時,通過筒體導向凹槽與內導向凸起的匹配以及導向,實現(xiàn)清洗內筒體在軸線方向上的運動,從而使得放置于清洗內筒體中的甘草葉翻動清洗,并且控制清洗內筒體的浸水區(qū)域;當清洗驅動軸繞其自身軸線轉動時,通過筒體導向凹槽與內導向凸起的匹配以及限制作用,實現(xiàn)清洗內筒體與轉動套環(huán)的同步轉動,從而使得放置于清洗內筒體中的甘草葉實現(xiàn)離心清洗;雙動力裝置持續(xù)的輸出動能,直至清洗完畢。
[0075]待清洗完畢后,排出清洗外筒體內的清潔水,雙動力裝置的第一動能輸出端停止輸出動能,只有第二動能輸出端繼續(xù)輸出動能,通過轉動的方式,將殘留于清洗內筒體中的清潔水以及附著于甘草葉表面的清潔水排出,直至脫水完全。
[0076]如圖11-13所示,攤放裝置300,其包括淺槽狀攤放支架310、通過導向部件與攤放支架滑動連接的刮板330并且導向部件的導向方向為攤放支架的長度方向、攤放支架上安裝有若干個沿攤放支架長度方向均勻間隔并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翻料板320,刮板330與導向部件的運動件固定連接,翻料板320將攤放支架310的內腔分隔成上集料槽、下排料槽314,翻料板320包括三角形板體、設置于三角形板體兩端并與其同軸線布置的耳軸,三角形板體通過耳軸與攤放支架活動連接,三角形板體由截面為等邊三角形沿直線方向拉伸獲得的實體,相鄰的翻料板的軸線之間間隔略大于上述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翻料板驅動端的耳軸通過鏈輪與鏈條相匹配;攤放支架310的一端側壁設置有連通下排料槽314的缺口。
[0077]上述的導向部件包括設置于攤放支架310并且位于翻料板上方的刮板導向槽312,刮板導向槽的導向方向與攤放支架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的刮板330包括刮板本體、與刮板本體相固定的刮板導向桿,刮板導向桿的兩端與刮板導向槽相匹配;通過手動操作刮板330在刮板導向槽312內的運動,對堆積的甘草葉進行平鋪或者翻動,可提高晾干效果。
[0078]更為優(yōu)化的,上述的刮板的高度大于刮板導向槽與翻料板上平面之間的間隔,SP刮板的在豎直方向上投影長度大于刮板導向槽與翻料板上平面之間的間隔;刮板呈傾斜狀態(tài)擺放,可通過拉動刮板對甘草葉進行平鋪或者鏟推翻動。
[0079]上述的攤放支架、翻料板、刮板優(yōu)選采用竹片采用制成,利用竹片的耐腐蝕性,增強裝置的使用壽命,并且可避免因腐蝕產(chǎn)生的雜質污染甘草葉。
[0080]通過鏈條與鏈輪的匹配,鏈條的運動帶動鏈輪、翻料板的轉動,通過翻料板的整體翻滾對擺放與上集料槽內的甘草葉進行翻動,便于堆積的甘草葉進行晾干;由于翻料板在翻動過程中,相鄰的翻料板之間的間隔會增大,使得小部分甘草葉通過縫隙落入下排料槽內;待晾干完成后,通過翻動攤放支架將甘草葉通過缺口整體倒出。
[0081 ] 上述的翻料板的軸線之間間隔為上述等邊三角形的邊長加上l-6mm。
[0082]進一步的為提高晾曬效果,將晾曬過程中分離的水盡快排出,上述的攤放支架的底板為濾網(wǎng)層,從相鄰的翻料板之間的間隙落下的水與甘草葉被濾網(wǎng)層分離,避免被分離的水堆積,對滑輪的甘草葉再次打濕。
[0083]進一步的為提高晾曬效果,攤放支架的側壁處設置有連通下排料槽的導風管,通過導風管向攤放支架的內腔導入風,增加空氣流動,提高晾曬效果。
[0084]甘草葉的攤放晾干方法,其步驟包括:
a、將清洗之后待晾干的甘草葉放入翻料板上方的上集料槽內,拉動位于翻料板上方的刮板沿攤放支架的長度方向運動,對甘草葉進行平鋪或者?產(chǎn)推翻動。
[0085]b、若干個翻料板沿攤放支架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翻料板包括三角形板體、設置于三角形板體兩端并與其同軸線布置的耳軸,三角形板體通過耳軸與攤放支架活動連接,三角形板體由截面為等邊三角形沿直線方向拉伸獲得的實體,相鄰的翻料板的軸線之間間隔略大于上述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翻料板驅動端的耳軸通過鏈輪與鏈條相匹配;通過驅動鏈條的運動,并帶動翻料板的同步翻動,從而對甘草葉進行擾動,增加空氣對流,晾曬過程中附著于甘草葉表面的水通過翻料板之間的間隔落入下排料槽內,并由于翻動過程中翻料板之間的間隙增大,使得部分甘草葉滑落至下排料槽內,由于攤放支架的底板為濾網(wǎng)層,通過濾網(wǎng)層將部分滑落的甘草葉與水分離。
[0086]C、按照上述a、b的方法對甘草葉進行翻動,直至攤放于翻料板上方的甘草葉完全落入至下排料槽內,即完成一次攤放晾干。
[0087]d、觀測上述步驟c中獲得的晾干甘草葉,如果不符合要求還需要按照上述a、b、c的方法再次進行晾干。
[0088]如圖14、15所示,殺青裝置400,其包括殺青底架410、與殺青底架410活動連接的傾斜板體420、與傾斜板體420活動連接的殺青筒體440,傾斜板體420呈傾斜狀態(tài)布置,傾斜板體420的低位端與殺青底架410鉸接,殺青底架410上還固定有伸縮支架430,傾斜板體420的高位端與伸縮支架430的伸縮端鉸接,傾斜板體420上固定有套接環(huán),殺青筒體活動套接于套接環(huán)內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殺青筒體的中心軸線與傾斜板體的板面相平行;殺青筒體440的底壁固定有與其同心布置的殺青驅動軸,殺青筒體的壁部安裝有殺青熱源。通過驅動殺青驅動軸,帶動殺青筒體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使得放置于殺青筒體內的甘草葉翻動,從而達到翻動殺青的目的,并且在翻動過程中不需要其他輔助設備進行翻動,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甘草葉的完整性,提高甘草葉的品質。
[0089]為進一步的提高殺青效果,并且保證甘草葉的品質,殺青筒體內還套接有可拆卸的網(wǎng)格筒體,網(wǎng)格筒體的外壁與殺青筒體的內壁之間留有間隙,殺青筒體的內壁固定有殺青熱源;將待殺青的甘草葉放置于網(wǎng)格筒體內,通過設置于殺青筒體內壁處的殺青熱源提供的熱能對甘草葉進行殺青,可保證殺青過程中的均勻受熱,并且可避免殺青葉與殺青熱源的直接接觸造成碳化。
[0090]本發(fā)明中的殺青筒體傾斜放置很有必要,當甘草葉在殺青筒體內轉動時,利用殺青葉自身的重力,即可落下,如果采用豎直放置時,殺青筒體的轉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殺青葉之間相對翻動較少,所以,不利于翻動殺青;優(yōu)選地,殺青筒體的中心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度。
[0091 ] 殺青裝置還包括內攪拌機構450,內攪拌機構450包括定位圓環(huán)452、與定位圓環(huán)452同心布置的螺旋板454,螺旋板454由矩形基面沿定位圓環(huán)中心軸線方向延伸的螺旋線拉伸所獲得的實體,螺旋板454安裝于殺青筒體內;內攪拌機構有兩種固定方式:其一,定位圓環(huán)固定于殺青筒體內,殺青筒體的轉動驅動內攪拌機構的同步轉動;其二、定位圓環(huán)上還設置有與其同軸線布置的定位軸,定位軸與傾斜板體相固定,殺青筒體在轉動過程中,內攪拌機構不發(fā)生運動。
[0092]甘草葉的殺青方法,其步驟包括:
將待殺青的甘草葉放置于套接于殺青筒體內的網(wǎng)格筒體,網(wǎng)格筒體的外壁與殺青筒體的內壁之間留有間隙,并開啟位于殺青筒體內壁的殺青熱源,由于傾斜板體呈傾斜狀態(tài)布置,傾斜板體的低位端與殺青底架鉸接,殺青底架上還固定有伸縮支架,傾斜板體的高位端與伸縮支架的伸縮端鉸接,傾斜板體上固定有套接環(huán),殺青筒體活動套接于套接環(huán)內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殺青筒體的中心軸線與傾斜板體的板面相平行,殺青筒體的底壁固定有與其同心布置的殺青驅動軸,通過動力裝置驅動殺青驅動軸轉動,并帶動殺青筒體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使得放置于網(wǎng)格筒體內的甘草葉翻動,直至殺青結束。
[0093]如圖16-26所示,風冷裝置500,其包括風冷殼體510、固定于風冷殼體內部的內風板530、與風冷殼體510底部密封連接的風冷底座550、固定于內風板530內并且豎直方向布置的若干個盛物箱540、與盛物箱540滑動連接并且可在豎直方向上運動的連通導柱520,風冷殼體510的內壁與內風板530的外壁之間的夾層為散熱通道,風冷殼體510側壁的下端部設置有連通散熱通道的入風管,內風板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三風孔532,盛物箱540的形狀為上端開口的容器,盛物箱540的四周側壁圍合而成盛物腔544,盛物箱540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連通盛物腔544的第四風孔542,盛物箱540的底壁連接有傾斜的預流腔546,盛物箱540的底壁上還設置有豎直方向上穿過預流腔546最低點的圓柱形輸料板547,輸料板547與連通導柱520相匹配,輸料板547臨近預流腔546—端側壁開設有連通預流腔最低位置的預留口 548,連通導柱520上設置有若干個沿其軸線方向分布并且孔深方向垂直于連通導柱軸線的連通孔522,連通孔522的數(shù)量與盛物箱數(shù)量相同;尤為重要地,連通孔之間的間隔小于盛物箱之間的間隔,為了確保連通導柱可以正常的控制導料。
[0094]優(yōu)選地,內風板530內豎直方向布置有兩個盛物箱540,連通導柱520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兩個連通孔522;通過兩級冷卻,可以完成大多數(shù)的冷卻任務。
[0095]進一步的改進,上述的輸料板547兩端側布置有對稱的預流腔546,輸料板547的兩端側壁上設置有與預流腔546最低位置相連通的預流口 548;通過設置對稱的預流腔,為了增加輸料效率。
[0096]還可以進一步的改進,上述的第三風孔532的直徑大于第四風孔542的直徑;第四風孔的作用是為了向盛物腔內灌輸流動空氣,并且防止甘草葉的泄漏;在第三風孔尺寸符合標準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第三風孔532的尺寸,更加便于空氣流動,提高冷卻速度。
[0097]為提高輸料效率,連通導柱520上還設置有位于連通孔522底部的導料凸起524;通過導料凸起524的導向作用,可以對甘草葉快速分流,提高輸料效率。
[0098]甘草葉的多級風干冷卻方法,其步驟包括:
e、將殺青后的甘草葉倒入上端的盛物箱內,通過設置于風冷殼體壁部下方的入風管向風冷殼體內壁與內風板外壁之間的散熱通道內灌入風,由于內風板固定于風冷殼體內部,兩個盛物箱固定于內風板內并且沿豎直方向布置,內風板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三風孔,盛物箱的形狀為上端開口的容器,盛物箱的四周側壁圍合而成盛物腔,盛物箱的側壁上設置有連通盛物腔的第四風孔;盛物箱的底壁連接有傾斜的預流腔,盛物箱的底壁上還設置有與豎直方向上穿過預流腔最低點的圓柱形輸料板,輸料板與連通導柱相匹配,輸料板臨近預流腔一端側壁開設有連通預流腔最低位置的預留口;灌入散熱通道內的風將通過第三風孔、第四風孔進入盛物腔內,并對甘草葉進行初步冷卻。
[0099]f、連通導柱上設置有兩個沿其軸線方向分布并且孔深方向垂直于連通導柱軸線的連通孔,初始狀態(tài)下上方的連通孔位于兩個盛物箱之間并且不與上方的盛物箱連通,下方的連通孔位于下方的盛物箱正下方并且不與下方的盛物箱連通;驅動連通導柱沿其自身軸線方向向上移動,下方的連通孔逐步的連通下方的盛物箱的預流腔,上方的連通孔依然位于兩個盛物箱之間;此時下方的盛物箱處于排料狀態(tài),上方的盛物箱處于集料狀態(tài)。
[0100]g、繼續(xù)驅動連通導柱向上運動,直至下方的連通孔完全脫離下方的輸料板,連通導柱的壁部填塞下方的輸料板,上方的連通孔依然位于兩個盛物箱之間,此時,兩個盛物箱都處于集料狀態(tài)。
[0101]h、連通導柱持續(xù)向上運動過程中,上方的連通孔連通上方的預流腔,放置于上方盛物箱內的甘草葉經(jīng)過預流腔、預留口、連通孔落入下方的盛物箱內,由于連通導柱的側壁填塞下方的輸料板,從而可將甘草葉集放于下方的盛物箱內;此時,下方的盛物箱處理集料狀態(tài),上方的盛物箱處理排料狀態(tài)。
[0102]1、待上方的盛物箱內經(jīng)過初步冷卻的甘草葉完全導入至下方的盛物箱內時,將連通導柱旋轉90度,使得連通孔與預流口分離,并將連通導柱按壓復位;并對上方的盛物箱再次填料。
[0103]j、連通導桿按壓復位后再旋轉90度,待下方的盛物箱內的甘草葉完成二次冷卻時,再次拉動連通導桿向上運動,下方的連通孔將完成二次冷卻的甘草葉排出;從而完成一次完整的冷卻,按照上述方法拉動或者按壓連通導柱,控制甘草葉的流動方向,如此往復。
[0104]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發(fā)明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范圍的情況下,在其他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甘草葉的清洗方法,其步驟包括: 在清洗外筒體的內腔中注入清潔水,并將待清洗的甘草葉倒入清洗內筒體的內腔中,關閉安裝于清洗內筒體開口端的上蓋體;開啟雙動力裝置,使得雙動力裝置的第一動能輸出端與第二動能輸出端同時輸出動能; 雙動力裝置的動力箱的第一動能輸出端提供動能并驅動主軸絲桿轉動,由于主軸、定位轉動裝置分別套接于主軸絲桿,主軸套接于主軸套筒內,主軸套筒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筒導向槽,主軸的驅動端設置有與定位轉動裝置相匹配的主軸內槽,定位轉動裝置包括分別套接于主軸絲桿的移位塊體、主軸套環(huán)、主軸承、主軸墊環(huán),主軸、主軸絲桿、移動塊體均同軸線布置,移位塊體通過絲母與主軸絲桿連接,移位塊體上設置有與主筒導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塊,移位塊體上還設置有與其同軸線布置的臺階,臺階上套接有主軸套環(huán)、主軸承、主軸墊環(huán),主軸套環(huán)、主軸墊環(huán)均與臺階活動連接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臺階與主軸承的內圈相固定,主軸墊環(huán)放置于主軸內槽內并與主軸內槽底壁相貼合,主軸承的外圈與主軸內槽的壁部相固定,主軸套環(huán)與主軸的驅動端相固定,并且主軸的輸出端與清洗驅動軸的驅動端相連接,從而主軸絲桿在轉動過程中,驅動移位凸起塊沿其軸線方向往復運動,由于定位轉動裝置的限制作用,使得主軸沿其軸線方向發(fā)生位移,并且使得與主軸輸出端相連接的清洗驅動軸沿其軸線方向運動; 動力箱的第二動能輸出端輸出動能并且驅動副軸轉動,由于副軸外部套接有副軸齒輪、主軸外部套接有與副軸齒輪相嚙合的主軸齒輪,主軸的壁部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布置的主軸導向鍵槽,主軸齒輪通過鍵與主軸導向鍵槽的相互匹配并與主軸相連接,副軸的轉動從而驅動副軸齒輪的轉動,并驅動與副軸齒輪相嚙合的主軸齒輪轉動,從而實現(xiàn)主軸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實現(xiàn)清洗驅動軸繞自身軸線轉動; 由于清洗驅動軸與上蓋體相固定,上蓋體安裝于清洗內筒體開口端部,清洗內筒體與套環(huán)組件滑動連接,套環(huán)組件與清洗外筒體固定連接,所述的套環(huán)組件包括與清洗外筒體內壁相固定的定位套環(huán)、與定位套環(huán)同軸線布置并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轉動套環(huán)、可拆卸連接于轉動套環(huán)并且位于定位套環(huán)上端的壓環(huán),定位套環(huán)上設置有沿其圓周方向排列的若干個均勻間隔的定位塊,定位塊與清洗外筒體的內壁相固定,轉動套環(huán)包括下環(huán)本體、與下環(huán)本體相固定的上環(huán)本體,下環(huán)本體與上環(huán)本體同心布置,上環(huán)本體的內壁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內導向凸起,下環(huán)本體的直徑大于定位套環(huán)的直徑,下環(huán)本體的上表面與定位套環(huán)的下表面相貼合,壓環(huán)與上環(huán)本體的上端可拆卸連接并且布置于定位套環(huán)的上端,上環(huán)本體與定位套環(huán)的內圈滑動連接并且上環(huán)本體可繞自身軸線轉動;清洗內筒體的壁部設置有水孔,清洗外筒體的壁部還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并且與內導向凸起相匹配的筒體導向凹槽; 所以,當清洗驅動軸沿其軸線方向運動時,通過筒體導向凹槽與內導向凸起的匹配以及導向,實現(xiàn)清洗內筒體在軸線方向上的運動,從而使得放置于清洗內筒體中的甘草葉翻動清洗,并且控制清洗內筒體的浸水區(qū)域;當清洗驅動軸繞其自身軸線轉動時,通過筒體導向凹槽與內導向凸起的匹配以及限制作用,實現(xiàn)清洗內筒體與轉動套環(huán)的同步轉動,從而使得放置于清洗內筒體中的甘草葉實現(xiàn)離心清洗;雙動力裝置持續(xù)的輸出動能,直至清洗完畢; 待清洗完畢后,排出清洗外筒體內的清潔水,雙動力裝置的第一動能輸出端停止輸出動能,只有第二動能輸出端繼續(xù)輸出動能,通過轉動的方式,將殘留于清洗內筒體中的清潔水以及附著于甘草葉表面的清潔水排出,直至脫水完全。
【文檔編號】A23F3/34GK106000981SQ201610360947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9日
【發(fā)明人】張玲玲
【申請人】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