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凝器領域,尤其是充分利用冷凝系統(tǒng)自身冷量的高效節(jié)能冷凝
目.0
【背景技術】
[0002]冷凝器是制冷系統(tǒng)中使制冷劑降溫液化的熱交換器,是制冷系統(tǒng)中重要的一個部件。經(jīng)制冷壓縮機壓縮后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流經(jīng)冷凝器與外界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冷凝放熱,達到散熱的效果。隨后進入蒸發(fā)器進行沸騰,蒸發(fā)器內(nèi)的壓縮空氣通過與制冷劑熱交換而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分析出,并通過氣液分離器分離后排出,同時,干燥的低溫空氣則進入冷熱空氣交換器進行熱交換。
[0003]以上,是現(xiàn)有常用的熱交換方式,其冷凝析出的冷卻水是直接排掉的,造成了冷量的浪費,熱交換系統(tǒng)中的冷量沒有充分給予利用。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以下述技術方案: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包括冷凝器、氣液分離器,所述冷凝器頂部設置有給水裝置,所述氣液分離器上設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出口與所述給水裝置通過管路相連通,所述給水裝置包括儲水器、水流緩沖裝置,所述儲水器與所述冷凝器固定連接,所述水流緩沖裝置位于所述儲水器內(nèi)部,所述給水裝置底部開設有細水孔,所述冷凝器底部設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開設有排污口。
[0006]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儲水器包括容器壁和底板,所述容器壁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底板上設置有水流緩沖裝置。
[0007]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大小完全覆蓋住所述冷凝器上的翅片。
[0008]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底板為絲網(wǎng)。
[0009]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水流緩沖裝置為海綿。
[0010]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海綿鋪設在所述絲網(wǎng)的表面,所述海綿的四周延伸至容器壁。
[0011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給水裝置上設置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冷凝水出口相連通。
[0012]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氣液分離器包括分離腔、儲液管,所述分離腔與所述儲液管相連通,所述冷凝水出口開設在所述儲液管上,所述冷凝水出口與進水口之間安裝有自動排水裝置。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顯著技術效果:
[0014]通過管路將氣液分離器分離出的冷卻水引流至給水裝置,低溫的冷卻水儲存在儲水器中,然后通過鋪設在絲網(wǎng)上的水流緩沖裝置的緩沖和均勻作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淋流至冷凝器的翅片上,助于冷凝器的冷卻作用,使制冷劑得到更均衡的冷卻效果。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熱交換系統(tǒng)中的剩余冷量,使得冷凝器的換熱面積減少15%,散熱效果提升18%,達到高效節(jié)能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jié)構(gòu)不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冷凝器的側(cè)面剖視圖。
[0017]1、冷凝器;2、氣液分離器;3、冷凝水出口; 4、儲水器;41、容器壁;42、底板;5、水流緩沖裝置;6、集水槽;7、排污口; 8、進水口; 9、自動排水裝置;201、分離腔;202、儲液管;10、
銅管;11、鋁翅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及附圖(I至2)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9]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包括冷凝器1、氣液分離器2,所述冷凝器I頂部設置有給水裝置,所述氣液分離器2上設置有冷凝水出口 3,所述冷凝水出口 3與所述給水裝置通過管路相連通,所述給水裝置3包括儲水器4、水流緩沖裝置5,所述儲水器4與所述冷凝器I固定連接,所述儲水器4包括容器壁41和底板42,所述底板42為絲網(wǎng),所述容器壁41與所述底板42固定連接,水流緩沖裝置5設置在所述底板42上,所述底板42的大小完全覆蓋住所述冷凝器上的翅片,從而使得水能淋流到冷凝內(nèi)的每一個鋁翅片11上。
[0020]所述水流緩沖裝置5位于所述儲水器4內(nèi)部,所述水流緩沖裝置為海綿,所述海綿鋪設在所述絲網(wǎng)的表面,所述海綿的四周延伸至容器壁41,從而使冷卻水分布均勻在鋁翅片11上方,使冷凝器的銅管10中的制冷劑熱交換均勻,保證冷凝后的制冷劑壓力和溫度均衡,減少制冷劑在后續(xù)的蒸發(fā)過程中壓力和溫度的不穩(wěn)定。
[0021]所述給水裝置底部開設有細水孔,本實施例中該細水孔的可以由絲網(wǎng)形成,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亦可以是其它帶孔的板或墊子。所述給水裝置上設置有進水8,所述進水口 8與所述冷凝水出口 3相連通。所述冷凝器I底部設置有集水槽6,所述集水槽6上開設有排污口 7。
[0022]所述氣液分離器2包括分離腔201、儲液管202,所述分離腔201與所述儲液管202相連通,所述冷凝水出口 3開設在所述儲液管202上,所述冷凝水出口 3與進水口 8之間還安裝有自動排水裝置9,可以根據(jù)壓力或者時間等參數(shù)來自動進行排水裝置9中排水閥的開啟關閉。
[0023]本實用新型能將冷凝析出的冷凝水排入給水裝置,由于引流至給水裝置的冷凝水有較大的壓力,沖擊力較大,所以在給水裝置底部裝有緩沖海綿,從而可以使水流均勻的向下流去。冷凝器翅片的底部設有收集水的集水槽,將充分利用完冷量的冷凝水從排污口排出。
[0024]上述具體實施例只是用來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宗旨和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替換和改變,皆落入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
【主權(quán)項】
1.一種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氣液分離器,所述冷凝器頂部設置有給水裝置,所述氣液分離器上設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出口與所述給水裝置通過管路相連通,所述給水裝置包括儲水器、水流緩沖裝置,所述儲水器與所述冷凝器固定連接,所述水流緩沖裝置位于所述儲水器內(nèi)部,所述給水裝置底部開設有細水孔,所述冷凝器底部設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開設有排污口。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器包括容器壁和底板,所述容器壁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底板上設置有水流緩沖裝置。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大小完全覆蓋住所述冷凝器上的翅片。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為絲網(wǎng)。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緩沖裝置為海綿。6.如權(quán)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給水裝置上設置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冷凝水出口相連通。7.如權(quán)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液分離器包括分離腔、儲液管,所述分離腔與所述儲液管相連通,所述冷凝水出口開設在所述儲液管上,所述冷凝水出口與進水口之間安裝有自動排水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節(jié)能冷凝裝置,包括冷凝器、氣液分離器,所述冷凝器頂部設置有給水裝置,所述氣液分離器上設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出口與所述給水裝置通過管路相連通,所述給水裝置包括儲水器、水流緩沖裝置,所述儲水器與所述冷凝器固定連接,所述水流緩沖裝置位于所述儲水器內(nèi)部,所述給水裝置底部開設有細水孔,所述冷凝器底部設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開設有排污口。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熱交換系統(tǒng)中的剩余冷量,達到高效節(jié)能的目的。
【IPC分類】F25B39/04, F25B43/00
【公開號】CN205191994
【申請?zhí)枴緾N201520846550
【發(fā)明人】王國民, 蔣朝敏, 李召, 王春香, 陸偉成
【申請人】杭州溢達機電制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