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加熱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定型爐角部加熱器。
【背景技術】
[0002]在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的定型工序中,需要用到定型爐角部加熱器,該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用于對定型爐的角部加熱。其中,圖1是角部加熱器的正面視圖;圖2是角部加熱器的俯視圖;圖3是角部加熱器的側向剖視圖。如圖1至圖3所示,角部加熱器一般包括基體I和加熱絲2,基體I包括第一端11、第二端12以及位于第一端11與第二端12之間的側端(圖中未標示)。第一端11與第二端12相背,側端上設有凹槽3,凹槽3基于側端的端面從第一端11的端面貫穿至第二端12的端面,且在側端上形成斜坡13。加熱絲2呈螺旋桿狀。上述的凹槽3包括相對的第一側壁31和第二側壁32。加熱絲2設置在凹槽3的槽壁上,且基于凹槽3的槽壁從第一側壁31經由凹槽3的底面33延伸至第二側壁32,此處的加熱絲2呈橫向設置狀
??τ O
[0003]在實現上述技術方案的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受基體I的斜坡13的高度限制,加熱絲2最多只能橫向設置兩組(如圖1所示),從而導致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加熱量不足,使角部加熱器對鉑金匯流板的加熱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的,進而產品品質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定型爐角部加熱器,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加熱能力不足導致產品品質降低的技術問題。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定型爐角部加熱器,包括:
[0007]基體,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之間的側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相背,所述側端上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基于所述側端的端面從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貫穿至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且在所述側端上形成斜坡;
[0008]加熱件,設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壁上,所述加熱件呈桿狀,所述加熱件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斜坡的傾斜方向相適配;
[0009]其中,所述加熱件的數量為多個。
[001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0011]前述的定型爐角部加熱器,還包括:
[0012]加熱組件,其包括多個串聯連接的所述加熱件,所述加熱組件的數量為多組。
[0013]前述的定型爐角部加熱器,其中,所述加熱組件的數量為三組,分別取為第一加熱組件、第二加熱組件和第三加熱組件;所述第二加熱組件置于所述第一加熱組件和所述第三加熱組件之間;
[0014]所述第一加熱組件包括三個串聯連接的所述加熱件;
[0015]所述第二加熱組件包括五個串聯連接的所述加熱件;
[0016]所述第三加熱組件包括三個串聯連接的所述加熱件。
[0017]前述的定型爐角部加熱器,其中,所述凹槽包括相對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
[0018]所述第一加熱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一側壁上,所述第三加熱組件設置在所述第二側壁上,所述第二加熱組件設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
[0019]前述的定型爐角部加熱器,其中,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設有內陷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斜坡的傾斜方向相適配,所述加熱件置于所述容置槽內。
[0020]前述的定型爐角部加熱器,其中,所述加熱件由加熱絲制成,所述加熱絲螺旋延伸以形成所述加熱件的桿狀形狀。
[0021]前述的定型爐角部加熱器,還包括:陶瓷管,所述加熱件套設在所述陶瓷管上,所述加熱件通過所述陶瓷管設置在所述凹槽的槽壁上。
[0022]前述的定型爐角部加熱器,其中,所述加熱件的螺距為8mm;和/或,所述加熱件的直徑為18mm。
[0023]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定型爐角部加熱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因為加熱件的延伸方向與斜坡的傾斜方向相適配,即加熱件可以大致沿斜坡的傾斜方向延伸,此時的加熱件呈縱向設置狀態(tài),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由于加熱絲橫向設置而導致加熱絲的數量受限,本實用新型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加熱件由于縱向設置,從而可以極大地利用斜坡上的空間,使加熱件的設置數量得到極大提升,進而提高了使得本實用新型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加熱能力,使產品品質能夠得到有效保證。
[0025]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現有技術提供的一種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正面視圖;
[0027]圖2是圖1中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俯視圖;
[0028]圖3是圖1中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側向剖面視圖;
[0029]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俯視圖;
[0030]圖5是圖4中定型爐角部加熱器隱藏加熱件后的側向剖面視圖;
[0031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定型爐角部加熱器的部分電器原理圖。
[0032]附圖標記:
[0033]1-基體;2-加熱件;3-凹槽;4-殼體;5-陶瓷管;11_第一端;12-第二端;13-斜坡;31-第一側壁;32-第二側壁;33-凹槽的底面;101-容置槽;201-第一加熱組件;202-第二加熱組件;203-第三加熱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0035]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定型爐角部加熱器,包括基體I和加熱件2?;wI包括第一端11、第二端12以及位于第一端11與第二端12之間的側端。第一端11與第二端12相背,比如若第一端11為基體I的上端,則第二端12為基體I的下端;反之亦然?;wI的側端上設有凹槽3(圖中未標示)。凹槽3基于側端的端面從第一端11的端面貫穿至第二端12的端面,且在側端上形成斜坡13。加熱件2設置在凹槽3的槽壁上,加熱件2呈桿狀,加熱件2的延伸方向與斜坡13的傾斜方向相適配,此處的“相適配”是指加熱件2的延伸方向與斜坡13的傾斜方向相同,或具有O至60的夾角。加熱件2的數量為多個。
[0036]在上述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因為加熱件2的延伸方向與斜坡13的傾斜方向相適配,即加熱件2可以大致沿斜坡13的傾斜方向延伸,此時的加熱件2呈縱向設置狀態(tài),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由于加熱絲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