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太陽能制熱水裝置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太陽能制熱水裝置上的一種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
背景技術:
人們生活中使用的太陽能制熱水裝置上的集熱裝置以往都采用直熱式真空集熱管,由真空集熱管上的吸熱膜吸收太陽光能使管中的水升溫。其缺點是管中盛水多,升溫慢,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內(nèi)的水換熱速度慢。另外,真空集熱管為玻璃制,較為脆弱,因此當上水冷熱差大或重物碰擊等情況發(fā)生時很容易破碎,這樣就會使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中的水全部漏掉,造成太陽能制熱水裝置停機和大量水的浪費。為解決上述問題,目前出現(xiàn)了幾種太陽能制熱水裝置的換熱管技術,細長的換熱管安裝在真空集熱管內(nèi),真空集熱管上的吸熱膜吸收太陽光能使管中空氣溫度升高,由于細長的換熱管中的介質(zhì)(水,或者導熱工質(zhì))量很少,所以高溫空氣使換熱管中的介質(zhì)很快升溫,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內(nèi)的水換熱速度就很快,太陽能制熱效率相對較高;同時,玻璃真空集熱管中無水,所以不會因為太陽能制熱水裝置上水時的冷熱差大或重物碰擊等情況下破碎漏水問題的發(fā)生。目前,太陽能制熱水裝置中的防漏水換熱管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相連,一般采用直插式密封圈密封相連。如圖15所示,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0320109508. 2) 中,在真空集熱管(玻璃管)1內(nèi)裝有兩端密封內(nèi)有導熱工質(zhì)的導熱金屬管(工質(zhì)管)2,工質(zhì)管2外面安裝金屬翅片4,在真空集熱管1與水套3之間裝有硅橡膠密封圈I 5,保證真空集熱管1內(nèi)空氣與外界密封;水套3與工質(zhì)管2 —起從硅橡膠密封圈I 5伸出,裝入太陽能熱水器水箱內(nèi),水套3與水箱7之間有硅橡膠密封圈II 6,防止水箱內(nèi)水漏出外面,水套 3下端封口,上端開口,使水箱內(nèi)水可以進入水套3。如圖11所示,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0720011310. 9)中,在換熱管體4的底部有一封堵帽5。在換熱管體4上部有一密封管頭3,在管頭的上部有一進水口 1,在進水口 1外周有一耐高溫密封圈2,密封管頭與換熱管體為焊接。上述專利描述的密封相連只是液體工況環(huán)境下的軸向密封,密封兩端的任意一端加壓,軸部件都會向另一端移動。當水箱推水加壓時,換熱管會受力下滑,將力作用于玻璃真空集熱管,真空集熱管較為脆弱,易碎,不安全,這種形式的太陽能制熱水裝置只能在非承壓狀態(tài)下、水箱開式環(huán)境下使用,在需要有防漏水、防凍技術要求(我國北方)的大型太陽能集熱工程中,由于有推水壓力,不能夠使用;另外,在承壓、分體式太陽能制熱水裝置中也不能使用。所以,目前市場上的承壓分體式太陽能熱水裝置和有防漏水、防凍技術要求(我國北方)的大型太陽能集熱工程中,都得采用工質(zhì)換熱管二次換熱技術,工質(zhì)換熱管二次換熱技術原理如圖16所示,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為承壓水箱20,承壓水箱20內(nèi)設有換熱管套 21,真空集熱管23中插裝有工質(zhì)換熱管M,工質(zhì)換熱管M的工質(zhì)換熱管頭22插在換熱管套21里,真空集熱管23上的吸熱膜吸收太陽光能使工質(zhì)換熱管M中的工質(zhì)加熱升溫,產(chǎn)生密度或者相變反應,向上流動將溫度傳到工質(zhì)換熱管的換熱管頭中,工質(zhì)換熱管頭22將溫度傳到換熱管套21上,高溫的換熱管套21將水箱中的水加熱升溫,完成太陽能制熱水過程。缺陷1、換熱形式為工質(zhì)二次間接換熱,熱能損失大。2、我國自來水鈣鎂離子含量大, 換熱管套易結垢,會大大降低換熱效率。3、為了提高換熱效率,換熱管套和工質(zhì)換熱管一般為銅材質(zhì),因為換熱管套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連為一體,所以水箱也為銅材質(zhì),故此該太陽能制熱水裝置制造工藝復雜,成本極高。如圖12所示,在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申請?zhí)?00810011160.0)中公開了一種通過換熱管與水箱連接口連接部位特定的換熱管管頭結構加上特定的安裝連接方式的技術,金屬換熱管26的上端有一喇叭型密封管頭27,管頭上面是進水管口 28,下面是換熱管體29, 解決了上述問題,然而在實際應用時卻出現(xiàn)了換熱管的管頭與換熱管體的焊接處銹蝕漏水現(xiàn)象,其原因是換熱管管頭與換熱管體的材質(zhì)一般都采用薄壁不銹鋼管。如圖13所示,換熱管管頭與換熱管體的焊接是采用管頭對管頭的兩管對接式焊接(環(huán)焊接處H)方式?;蛘撸鐖D14所示,換熱管管頭與換熱管體的焊接是采用管頭對管壁的插管式焊接(環(huán)焊接處H)的方式,不銹鋼薄壁管的管壁薄極易焊透、焊漏;無法正常實施氬氣保護的焊接工藝,從而出現(xiàn)焊接處的碳析出現(xiàn)象,而造成焊接處的碳化,使防漏水換熱管耐腐蝕性差,出現(xiàn)了漏水問題,不能夠推廣應用。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用于太陽能制熱水裝置上真空集熱管內(nèi)的金屬換熱管裝置,解決現(xiàn)有承壓太陽能制熱水裝置中存在的制作成本高,工藝復雜,采用薄壁不銹鋼管的金屬換熱管裝置的管頭與換熱管體的焊接處銹蝕漏水等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該裝置包括異形管頭和一頭封堵的換熱管體,異形管頭為耐腐蝕金屬整體部件,該裝置的異形管頭上設有卡固凸環(huán),卡固凸環(huán)下面設有密封直脖管,卡固凸環(huán)上面設有直脖短管;或者,在密封直脖管下面向管內(nèi)翻管,形成直脖短管,在直脖短管處連有換熱管體。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異形管頭在直脖短管處與換熱管體的連接可采用焊接或軟密封等形式連接。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采用軟密封連接,在直脖短管與換熱管體之間處設有密封圈,在換熱管體的開口端設有喇叭形管口,換熱管體通過封堵端插入直脖短管處的密封圈內(nèi),插至喇叭形管口位置。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在異形管頭的直脖短管上增設有外凹槽,密封圈設置于外凹槽的凹槽內(nèi),使異形管頭與換熱管體密封;或者,在換熱管體上增設有內(nèi)凹槽,在所述內(nèi)凹槽的凹槽內(nèi)設置密封圈,使換熱管體與異形管頭密封。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是1、本發(fā)明由于在其上的異形管頭上設計了與換熱管體連接的特定部位直脖短管,而換熱管體外徑又只微小于直脖短管內(nèi)徑,當換熱管體插進直脖短管內(nèi),插至換熱管體的管頭平面與直脖短管的管頭平面一平的位置時,由于直脖短管為一段等內(nèi)徑的耐腐蝕金屬薄壁管(一般可選不銹鋼薄壁拉伸件),所以插進直脖短管內(nèi)的一段換熱管體(耐腐蝕金
4屬薄壁管,一般可選不銹鋼薄壁管)的管壁緊貼在直脖短管的內(nèi)管壁上,兩只管之間幾乎無縫隙,在兩只管的管頭平面處進行焊接并且又是焊接兩只管的管頭立面,所以在批量焊接時會完成合理的焊接工藝,不會出現(xiàn)以往管頭對管頭的兩只不銹鋼薄壁管對接式焊接和管頭對管壁的插管式焊接的管壁極易焊透、焊漏,而無法正常實施氬氣保護的焊接工藝,焊接處有碳析出現(xiàn)象,使不銹鋼換熱管不會在使用時出現(xiàn)的碳化銹蝕漏水問題。2、本發(fā)明由于在其上的異形管頭上設計了與換熱管體連接的特定部位直脖短管,直脖短管為一段等內(nèi)徑的耐腐蝕金屬薄壁管(一般可選不銹鋼薄壁拉伸件),在直脖短管內(nèi)安裝密封圈,換熱管體從閉口端插入直脖短管處的密封圈內(nèi),插至喇叭形管口位置,異形管頭通過直脖短管與換熱管體之間的密封圈實現(xiàn)與換熱管體的軟密封的連接方式,不會出現(xiàn)以往管頭對管頭的兩只不銹鋼薄壁管采用對接式焊接和管頭對管壁的插管式焊接的的連接方式管壁極易焊透、焊漏,而無法正常實施氬氣保護的焊接工藝,焊接處有碳析出現(xiàn)象,使不銹鋼換熱管不會在使用時出現(xiàn)的碳化銹蝕漏水問題。3、本發(fā)明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的連接安裝方法將異形管頭穿過水箱連接口全部插入水箱內(nèi),將密封膠圈套在換熱管體上,推至安裝在水箱連接口處,再將金屬換熱管裝置向外拉,密封膠圈的內(nèi)口徑尺寸略小于密封直脖管的外徑尺寸,當密封直脖管穿過安裝在水箱連接口處的密封膠圈時,密封膠圈緊緊封箍在密封直脖管的外面,致使金屬換熱管裝置通過密封直脖管、換熱管體、密封膠圈在水箱連接口處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和金屬換熱管裝置的內(nèi)腔與外界密封隔離,使水不能進入玻璃真空集熱管內(nèi);另外,由于水箱連接口的尺寸只微大于異形管頭上卡固凸環(huán)的外徑尺寸 (一般可以大于0. 05mm Imm之間),安裝在水箱連接口處的密封膠圖的厚度又縮小了水箱連接口的直徑尺寸,當將卡固凸環(huán)的下端和密封直脖管相連的位置拉至水箱連接口處, 卡固凸環(huán)的下凸面座卡在水箱連接口處密封膠圈上端環(huán)形臺上,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上水或者加壓,金屬換熱管裝置也不能受壓力下滑,真空集熱管套在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連好的金屬換熱管的外面,真空集熱管上的吸熱膜吸收太陽光能使其中的金屬換熱管中的水升溫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中的低溫水進行自然重力式換熱,完成太陽能制熱水過程;該裝置以簡單工藝、低廉成本使太陽能制熱水裝置實現(xiàn)承壓運行,為太陽能制熱水裝置實現(xiàn)全面推廣提供了必要的條件。3、本發(fā)明金屬換熱管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由于采用上述的連接形式和安裝方法,可實現(xiàn)零部件拆開運輸,現(xiàn)場組裝,有利于全面推廣。4、本發(fā)明由于金屬換熱管內(nèi)的水相對真空集熱管內(nèi)盛水量少得多,因此加熱速度快,冷熱水循環(huán)速度也加快,提高了加熱速度;另外,即使上水冷熱差大,由于水是在金屬換熱管內(nèi)換熱,不會造成玻璃真空集熱管碎裂;再有,重物碰擊真空管等情況下造成真空管破裂時,因為真空集熱管內(nèi)沒有水,所以不會造成漏水。5、本發(fā)明由于采用真空集熱管吸收太陽光能,使金屬換熱管內(nèi)中的水升溫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中的低溫水進行自然重力式換熱形式,避免了采用工質(zhì)換熱管工質(zhì)間接換熱所造成的換熱過程熱損失大,換熱效率低及制造成本高等問題。
圖1為本發(fā)明金屬換熱管裝置之一結構示意圖2為圖1中異形管頭剖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金屬換熱管裝置之二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異形管頭剖視圖;圖1-4中,1-金屬換熱管裝置;2-換熱管體;3-密封直脖管;4_卡固凸環(huán);5_直脖短管;6-異形管頭;H-環(huán)焊接處。圖5為金屬換熱管裝置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連接剖面示意圖;圖6為圖5中密封膠圖示意圖;1-金屬換熱管裝置;2-換熱管體;3-密封直脖管;4-卡固凸環(huán);5-直脖短管; 6-異形管頭;9-真空集熱管;10-水箱連接口 ;11-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12-密封膠圈; A-密封膠圈套在換熱管體上時的狀態(tài);B-水箱連接口安裝密封膠圈后金屬換熱管向外拉時的狀態(tài);C-太陽能制熱水裝置的真空集熱管、密封膠圈、金屬換熱管的組裝完畢時的狀態(tài)。圖7為本發(fā)明異形管頭與換熱管體軟密封形式連接的金屬換熱管裝置之一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異形管頭與換熱管體軟密封形式連接的金屬換熱管裝置之二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異形管頭與換熱管體軟密封形式連接的金屬換熱管裝置之三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fā)明異形管頭與換熱管體軟密封形式連接的金屬換熱管裝置之四結構示意圖;圖7-10中,1-金屬換熱管裝置;2-換熱管體;3-密封直脖管;4_卡固凸環(huán);5_直脖短管;6-異形管頭;7-喇叭形管口 ;8-密封圈;13-外凹槽;14-內(nèi)凹槽。圖11為已公示的專利防漏水換熱管及管頭與換熱管體焊接之一結構示意圖;圖12為已公示的專利防漏水換熱管及管頭與換熱管體焊接之二結構示意圖;圖13為已公示的專利防漏水換熱管及管頭與換熱管體焊接之三結構(管對接式焊接)示意圖;圖14為已公示的專利防漏水換熱管及管頭與換熱管體焊接之四結構(插管式焊接)示意圖;圖11-14中,1-進水口 ;2-耐高溫密封圈;3_密封管頭;4_換熱管體;5_封堵帽; 26-金屬換熱管;27-喇叭型密封管頭;28-進水管口 ;29-換熱管體;H-環(huán)焊接處。圖15為已公示的非承壓式太陽能制熱水裝置工質(zhì)換熱管安裝示意圖;1-真空集熱管;2-工質(zhì)管;3-水套;4-金屬翅片;5-密封圈I ;6_密封圈II ;7_水箱。圖16為已公示的承壓式太陽能制熱水裝置工質(zhì)換熱管安裝示意圖;20-承壓水箱;21-換熱管套;22-工質(zhì)換熱管頭;23-真空集熱管;24-工質(zhì)換熱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發(fā)明金屬換熱管裝置1設有異形管頭6 ;和一端封堵的換熱管體2,異形管頭6可以采用金屬拉伸等加工工藝制作的耐腐蝕金屬整體部件(可選用不銹鋼材質(zhì)),在異形管頭上設有卡固凸環(huán)4,卡固凸環(huán)4下面設有密封直脖管3。本發(fā)明中,在卡固凸環(huán)4上面設有直脖短管5 (圖1、圖幻;或者,在密封直脖管3下面向管內(nèi)翻,形成直脖短管5 (圖3、圖4),在直脖短管5處連有換熱管體2。如圖1、圖3所示,異形管頭6通過直脖短管5與換熱管體2采用焊接工藝相連接, 換熱管體2插進直脖短管5內(nèi),插至換熱管體2的管頭平面與直脖短管5的管頭平面一平的位置,在兩只管的管頭平面處進行焊接,H為環(huán)焊接處位置。因為換熱管體2外徑微小于直脖短管5內(nèi)徑,直脖短管5為一段(這段長度可以設定為5-8mm)等內(nèi)徑的耐腐蝕金屬薄壁管(一般可選薄壁不銹鋼拉伸工藝),所以插進直脖短管5內(nèi)的換熱管體2 (耐腐蝕金屬薄壁管,一般可選不銹鋼薄壁管)的一段管(這段長度也約為5-8mm)管壁緊貼在直脖短管 5的內(nèi)管壁上,兩只管之間幾乎無縫隙,如焊接兩只管的立面管頭,焊接厚度就是兩只管套管長度5-8mm,在批量焊接時可以完成合理的焊接工藝,而過去不銹鋼薄壁管的對接焊接和插入式焊接厚度只是不銹鋼薄壁管自身的厚度,一般為0. 4-0. 8mm,極易焊透、焊漏,而無法正常實施氬氣保護的焊接工藝,焊接處有碳析出現(xiàn)象,使不銹鋼換熱管在使用時出現(xiàn)的碳化銹蝕漏水現(xiàn)象。如圖7、圖8、圖9、圖10所示,異形管頭6通過直脖短管5與換熱管體2采用軟密封形式連接,在直脖短管5與換熱管體2之間設有密封圈8,在換熱管體2的開口端設有喇叭形管口 7,換熱管體2從封堵端插入直脖短管5插至喇叭形管口 7的位置。異形管頭6通過直脖短管5及直脖短管5與換熱管體2之間的密封圈8相連接(圖7、圖8)。圖9中,在異形管頭6上的直脖短管5上增設有外凹槽13,密封圈8設置于外凹槽 13的凹槽中,使異形管頭6與換熱管體2密封。圖10中,在換熱管體2上增設有內(nèi)凹槽14,在所述內(nèi)凹槽14內(nèi)設置密封圈8,使換熱管體2與異形管頭6密封。如圖1、圖3、圖5、圖6所示,本發(fā)明金屬換熱管裝置1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11 的連接安裝方法將異形管頭6穿過水箱連接口 10全部插入水箱11內(nèi),將密封膠圈12套在換熱管體2上,推至安裝在水箱連接口 10處,再將不銹鋼換熱管裝置1向外拉,密封膠圈 12的內(nèi)口徑尺寸也小于密封直脖管3的外徑尺寸,當密封直脖管3穿過安裝在水箱連接口 10處的密封膠圈12時,密封膠圈12緊緊封箍在密封直脖管3的外面;如圖1、圖3、圖5所示,金屬換熱管裝置1通過密封直脖管3、換熱管體2、密封膠圈12在水箱連接口 10處,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11和金屬換熱管裝置1的內(nèi)腔與外界密封隔離,使水不能進入玻璃真空集熱管9內(nèi);或者,如圖1、圖3、圖5所示,致使金屬換熱管裝置1通過密封直脖管3、換熱管體2、密封膠圈12在水箱連接口 10處,以及(如圖7、圖8所示)通過直脖短管5與換熱管體2之間的密封圈8,再(如圖9、圖10所示)通過直脖短管5上外凹槽13的凹槽中密封圈8,或者換熱管體2上內(nèi)凹槽14的凹槽中密封圈8,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11和金屬換熱管裝置1的內(nèi)腔與外界密封隔離,使水不能進入玻璃真空集熱管9內(nèi);另外,如圖1、圖3、圖5所示,由于水箱連接口 10的直徑尺寸只微大于異形管頭6 上卡固凸環(huán)4的外徑尺寸(一般可以大于0. 05mm Imm之間),安裝在水箱連接口 10處的密封膠圈12的厚度又縮小了水箱連接口 10的直徑尺寸,當將卡固凸環(huán)4的下端和密封直脖管3相連的位置拉至水箱連接口 10處,卡固凸環(huán)4的下凸面座卡在水箱連接口 10處密封膠圈12上端環(huán)形臺上,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11上水或者加壓,金屬換熱管裝置1也不能受壓力下滑;另外,如圖5所示,由于水箱連接口 10的直徑尺寸只微大于異形管頭6上卡固凸環(huán)4的外徑尺寸(一般可以大于0. 05mm Imm之間),安裝在水箱連接口 10處的密封膠圈 12的厚度又縮小了水箱連接口 10的直徑尺寸,當將卡固凸環(huán)4的下端和密封直脖管3相連的位置拉至水箱連接口 10處,卡固凸環(huán)4的下凸面座卡在水箱連接口 10處密封膠圈12上端環(huán)形臺上,再如圖7、圖8、圖9、圖10所示,在換熱管體2的開口端設有喇叭形管口 7,喇叭形管口 7的喇叭口外徑大于直脖短管5內(nèi)徑,換熱管體2從封堵端插入直脖短管5插至喇叭形管口 7的位置時被卡住,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11上水或者加壓,金屬換熱管裝置 1及換熱管體2都不能受壓力下滑;真空集熱管9套在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11連好的金屬換熱管裝置1的外面,真空集熱管9上的吸熱膜吸收太陽光能使其中的金屬換熱管裝置1中的水升溫與太陽能制熱水裝置水箱11中的低溫水進行自然重力式換熱,完成太陽能制熱水過程;該裝置以簡單工藝、低廉成本使太陽能制熱水裝置實現(xiàn)承壓運行,為太陽能制熱水裝置實現(xiàn)全面推廣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本發(fā)明裝置上異形管頭的金屬整體部件及異形管頭上的直脖短管設計,使金屬換熱管裝置的管頭與換熱管體的連接能夠完成成熟、合理的連接工藝,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換熱管的管頭與換熱管體的焊接處銹蝕漏水問題,使太陽能制熱水裝置通過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的金屬換熱管裝置與水箱連接口連接部位特定的換熱管的管頭結構,加上特定的安裝連接方式而實現(xiàn)承壓安全運行,以解決由于玻璃制真空集熱管較為脆弱、上水冷熱差大或重物碰擊等情況下破碎漏水原因和采用工質(zhì)換熱管二次換熱的太陽能制熱水裝置的工質(zhì)換熱管熱能損失大、自來水鈣鎂離子含量大時換熱管套易結垢,大大降低換熱效率和承壓式太陽能制熱水裝置的水箱和工質(zhì)換熱管一般都為銅質(zhì)制作,制造工藝復雜,成本高等原因造成太陽能制熱水裝置不能夠?qū)崿F(xiàn)全面推廣的問題。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異形管頭(6)和一頭封堵的換熱管體O),異形管頭(6)為耐腐蝕金屬整體部件,該裝置的異形管頭(6)上設有卡固凸環(huán)G),卡固凸環(huán)(4)下面設有密封直脖管(3),卡固凸環(huán)(4)上面設有直脖短管(5);或者,在密封直脖管C3)下面向管內(nèi)翻管,形成直脖短管(5),在直脖短管( 處連有換熱管體⑵。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其特征在于異形管頭(6) 在直脖短管( 處與換熱管體O)的連接可采用焊接或軟密封等形式連接。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其特征在于采用軟密封連接,在直脖短管( 與換熱管體( 之間處設有密封圈(8),在換熱管體O)的開口端設有喇叭形管口(7),換熱管體( 通過封堵端插入直脖短管( 處的密封圈(8)內(nèi),插至喇叭形管口⑶位置。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異形管頭(6)的直脖短管(5)上增設有外凹槽(13),密封圈(8)設置于外凹槽(13)的凹槽內(nèi),使異形管頭(6)與換熱管體( 密封;或者,在換熱管體( 上增設有內(nèi)凹槽(14),在所述內(nèi)凹槽(14)的凹槽內(nèi)設置密封圈(8),使換熱管體O)與異形管頭(6)密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太陽能制熱水裝置領域,具體為一種太陽能集熱管內(nèi)金屬換熱管裝置。該裝置包括異形管頭和一頭封堵的換熱管體,異形管頭為耐腐蝕金屬整體部件,該裝置的異形管頭上設有卡固凸環(huán),卡固凸環(huán)下面設有密封直脖管,卡固凸環(huán)上面設有直脖短管;或者,在密封直脖管下面向管內(nèi)翻管,形成直脖短管,在直脖短管處連有換熱管體。由于是焊接兩只管的管頭立面,不會出現(xiàn)以往選用不銹鋼薄壁管做換熱管裝置的管頭對管頭的兩只管對接式焊接和管頭對管壁的插管式焊接的不銹鋼薄壁管的管壁極易焊透、焊漏問題,不會出現(xiàn)因為管壁極易焊透、焊漏而無法正常實施氬氣保護的焊接工藝現(xiàn)象,從而不會出現(xiàn)焊接處有碳析出而造成防漏水換熱管耐腐蝕性差易漏水現(xiàn)象。
文檔編號F24J2/46GK102374678SQ20101025058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11日
發(fā)明者王克濤 申請人:王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