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鞋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制造由注射的底部(imdepart)和鞋幫構成的鞋子的方法,所述鞋幫由天然或合成皮革、彈性物、裝飾物等片材構成。更具體地,本發(fā)明的方法是為制造所述類型的鞋子而設想的,在所述類型的鞋子中,由一片以上構成的鞋幫沒有縫線。
背景技術:
通過傳統(tǒng)方法制鞋包括如下操作-切割將形成鞋子頂部的鞋幫的各片。-借助于膠水、縫線手動地將包括增強物和裝飾元件等的這些片彼此連結。-此外,執(zhí)行制造中底的過程,該過程需要鞋幫以及將鞋幫形成在鞋楦的內表面上。-然后,為了組裝而進行準備過程,諸如將增強物置于將形成后跟(counter)和前端的后部和前部中。-用釘子或膠帶將內底固定到鞋楦的內表面上。-組裝不同的部件,對其可有不同的替代形式,最常見的是機器組裝,其中,鞋幫置于鞋楦上,而中底在鞋楦下面。-將組裝好的組件引入成形烘箱,以使材料穩(wěn)定并保持形狀。-以先前標記在上面的鞋底形狀來擦磨鞋幫的光面。-將膠水涂敷到擦磨部分并還涂敷到為了穩(wěn)定膠水而在先前就化學制備過的鞋底。-一般通過配套公司來單獨制造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注射材料制成的鞋底。-借助于正確定位和由機器施加壓力來膠粘鞋底。-將已制成的鞋子從鞋楦移除,以進行后續(xù)清潔和施加某些類型的精加工。上述過程涉及許多操作并需要大量勞動力,從而使鞋子的制造成本非常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標是借助于和傳統(tǒng)過程相比操作數減少的制鞋方法,由此允許降低制造成本。本發(fā)明的另一目標是獲得具有與通過傳統(tǒng)方法獲得的鞋子不同并且更具吸引力的外觀的鞋子。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制造鞋子借助于下述步驟來實施a)切割將形成鞋子的鞋幫的各片。b)制備模具和對模,該模具由兩個或更多個部分構成,這些部分在內部再現整個鞋子(鞋幫和底部)的外部構造,并具有其輪廓對應于將形成鞋子的鞋幫的各片輪廓的區(qū)域。對模采用金屬鞋楦的形狀并與模具腔的內表面一起界定對應于鞋幫和底部的體積。
c)將形成鞋子的鞋幫的各片置于形成于模具內部的區(qū)域內,各片將從這些區(qū)域突出而界定模腔和通道。d)將熔融狀態(tài)的熱塑性材料注射到模具中,直到填充所有模腔和由將形成鞋幫的各片劃分的通道并與所述各片接觸為止。e)打開模具并取出構成對模的鞋楦,由此提供制成的鞋子。具有所述步驟的本發(fā)明的方法允許實際上取消傳統(tǒng)方法的所有操作,由此允許大幅降低勞動力成本。在本發(fā)明的方法中,形成模具的各部分的內表面再現包括鞋幫和底部的鞋子的總體積。再現鞋幫的區(qū)域具有包括由較小高度的各肋狀物分隔開的區(qū)域的起伏形狀,在這些區(qū)域中放置比肋狀物的厚度大的鞋幫各片,所述各片界定通道和模腔的網絡,包括對應于底部的體積,當注射熔融狀態(tài)的熱塑性材料時,該網絡構成與鞋幫各片接觸的骨架,以用作兩者間的連結裝置,同時形成與上述骨架連接的鞋子的鞋底或底部。計劃容納將形成鞋幫的各片、由上述肋狀物劃分的區(qū)域具有用于固定上述各片的固定裝置,以在熱塑性材料的注射期間確保各片的定位。這些固定裝置可由具有較小固定力的粘結涂層構成,該涂層將覆蓋上述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述固定裝置還可由像小針的小尖頭突出部構成,這些突出部從上述區(qū)域的表面突起且其高度將比將形成鞋子的鞋幫的各片厚度小。當模具打開時,將形成鞋幫的各片置于倒置位置。一旦鞋幫的所有部件放置好,構成模具的不同部分聯接到起到類似于對模作用的金屬鞋楦上,閉合模具組件,以注射熔融狀態(tài)的熱塑性材料。然后,一旦注射材料固化,就打開模具,將鞋楦從鞋子移除,具有成形鞋幫和鞋底的制成鞋子具有傳統(tǒng)鞋子的一般外觀,但還具有其自身的特殊特征,因為它將沒有縫線,由此使鞋子的從頂部可見的表面具有不同的外觀。如可理解地,可借助于縫合、鉚釘等將任何其它部件施加到通過本發(fā)明的方法獲得的鞋子上。在本發(fā)明的方法中,可在注射之前將合適材料的敷層敷加到鞋楦表面上,例如基于皮革或織物的襯里,該襯里將與朝向鞋楦的光面(grain side)和朝向流體的肉面(flesh side)接觸。由此,將獲得具有鞋幫和襯里的鞋子,且熱塑性材料的肋狀物還將保持隱蔽于襯里和鞋幫之間。換言之,當觀察鞋子的內部時,僅看到襯里,而看不到鞋幫皮革的肉面和使所述鞋幫的各片彼此連結的熱塑性材料的各肋狀物。在該襯里中可使用縫線來成形。
在借助于非限制性例子給出的附圖中示出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其中圖1是用于制造根據本發(fā)明的鞋子的模具的平面圖。圖2是起到對模作用的鞋楦和模具的沿圖1的剖切線II-II剖取的縱向剖視圖。圖3以較大比例對應于圖2的細節(jié)A。圖4示出形成鞋子的鞋幫部分的不同片的位置的側視圖。圖5示出當將熱塑性材料注射到圖2的匹配的鞋楦和反鞋楦組件中時獲得的肋狀物和底部的網絡。圖6示出用本發(fā)明的方法獲得的鞋子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借助于本發(fā)明的方法的制鞋是用在圖1至3中所示的模具和對模進行的。模具將再現待制造的包括底部的鞋子的外表面,并將由至少兩個部分1和2構成, 當閉合時界定對應于鞋子的外部構造的模腔。這個模具可由能彼此連接的更多的部分構成。起到類似于對模作用的金屬鞋楦3容納于由部分1和2構成的模具內部,因而,在鞋楦的外表面和形成模具的部分1和2的內表面之間界定了對應于包括鞋幫和底部的鞋子的空間。在附圖所示的例子中,模具的部分1將與鞋楦3 —起界定鞋子的鞋底模腔,而在部分2和鞋楦3之間界定的空間對應于鞋幫的體積。根據本發(fā)明,部分2在其內表面上具有區(qū)域4,這些區(qū)域的輪廓對應于將形成鞋子的鞋幫的各片的輪廓,如圖3中所示,這些區(qū)域由肋狀物6分開和界定。對應于在圖2和3中一般用附圖標記4和5示出的鞋幫各片,在模具的部分2的內表面的所有區(qū)域內設置用附圖標記7和8示出的對應的先前切割的鞋幫各片,這些片的厚度大于肋狀物6的高度,因而,在連續(xù)各片7和8之間界定出通道9,當模具閉合在其上時, 通道將由鞋楦3來閉合。同時,在鞋楦3和部分2之間界定將對應于鞋子或底部的周向區(qū)域的模腔10。最后,將在鞋楦3和部分1之間界定將對應于鞋子的底部的體積的模腔11。例如,圖4示出不同片7、8、12和13將采用的相對位置,這些片將形成通過通道9 彼此隔開的鞋子的鞋幫。形成鞋幫的各片可以是天然或合成皮革,可包括彈性物、裝飾物等,在各種情況下,這些片置于形成于模具的部分2的內表面內的區(qū)域或腔內。—旦鞋幫的所有片都放置好,模具閉合且鞋楦位于其中,就可注射熔融狀態(tài)下的熱塑性材料,通過在模具和鞋楦之間界定的通道9和模腔10和11的網絡形成諸如圖5中所示的骨架,圖4中所示的片7、9、12和13將位于骨架的各肋狀物之間。圖5的骨架連同在相同的注射操作中獲得的底部,但不包括片7、9、12和13,可構造出涼鞋或類似的鞋子。由于通道9連同模腔10和11的形狀,并且由于肋狀物6并不到達鞋楦3的表面, 所以被注射到閉合模具中的熔融的熱塑性材料與將形成鞋幫的各片4和5接觸,該材料用作連結鞋幫各片的裝置。當打開模具并取出鞋楦5時,獲得諸如圖6中所示的鞋子,其中,形成鞋幫的片7、 8、12、13等通過中間肋狀物14以及在所示例子中通過由注射的熱塑性材料制成的后跟的區(qū)域15與鞋底16彼此附連。如在打開模具時獲得的那樣,圖6的鞋子將用于使內底連接到其上并用于清潔產品,而不要求在傳統(tǒng)方法中必要的縫合鞋底、組裝、成形和膠粘操作。如上所述,可在鞋楦3的表面上施加敷層,其將被固定到鞋幫各片的內表面,起到鞋子襯里的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制造鞋子的方法,所述鞋子包括由獨立的各片構成的鞋幫,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驟a)切割將形成所述鞋子的所述鞋幫的所述各片;b)制備模具和對模,在所述模具和對模之間界定對應于所述鞋幫和底部的體積的空間,所述模具由兩個或更多個部分構成,所述各部分在內部重現所述鞋子的外部構造并具有其輪廓對應于將形成所述鞋子的所述鞋幫的各片輪廓的區(qū)域,且所述對模采用金屬鞋楦的形狀并與形成所述模具的各部分的內表面一起界定對應于所述鞋子的所述鞋幫和底部的體積;c)將形成所述鞋子的所述鞋幫的所述各片置于形成于所述模具內部的區(qū)域內,所述各片將從所述區(qū)域突出而界定模腔和通道;d)將熔融狀態(tài)的熱塑性材料注射到所述模具中,直到填充在模具和對模之間的所有模腔以及由將形成鞋幫的各片劃分的各通道并與所述各片接觸為止;e)打開所述模具并取出構成所述對模的所述鞋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高度小于將形成上述鞋幫的各片之厚度的各肋狀物來界定上述區(qū)域,當模具閉合時,上述肋狀物與所述鞋楦的表面分隔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區(qū)域的表面具有用于固定將形成所述鞋子的所述鞋幫的各片的固定裝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裝置由具有減小固定力的粘結涂層構成,所述涂層覆蓋上述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區(qū)域。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裝置可由小尖頭突出部構成,所述突出部從上述區(qū)域的所述表面突起且其高度比將形成所述鞋子的所述鞋幫的所述各片的厚度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使用模具(1和2)以及呈鞋楦(3)形式的對模制鞋的方法,在模具和對模之間設置將形成鞋幫的部分(4和5)。所述各部分在其之間形成通道(9),這些通道連同形成于模具和對模之間的模腔(10和11)形成通道和模腔的網絡,熔融狀態(tài)下的熱塑性材料注射到該網絡中。
文檔編號B29D35/10GK102438816SQ201080018167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赫南德茲 A·赫南德茲 申請人:簡易工作歐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