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轉缸,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涂料高效加工的中轉缸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涂料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yè),在涂料加工過程中,涂料從一道工序運輸至另一工序的多是采用中轉缸進行涂料的中轉,而現(xiàn)有的涂料中轉缸多不具有減震作用,導致涂料中轉缸涂料的一次中轉量較小,若中轉量大會發(fā)生涂料在中轉缸移動過程灑落的現(xiàn)象,造成了涂料的浪費,而中轉量小會需要多次運轉,增加了勞動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涂料中轉缸存在的減震效果差、一次中轉涂料量小、工作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操作簡單、一次中轉涂料數(shù)量大、勞動強度小、減震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用于涂料高效加工的中轉缸結構。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涂料高效加工的中轉缸結構,包括缸體、上蓋板、連接塊和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體上設置有固定塊、液位計、密封塊,并在固定塊上設置有固定板,在中轉缸上設置有液位計,便于操作人員直觀了解中轉缸內涂料的剩余情況,便于操作人員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的密封塊上設置有排料管,并在排料管上設置有閥門,通過排料管與閥門,便于清理中轉缸內的涂料殘留,所述的上蓋板設置在缸體上,并在上蓋板與缸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環(huán),通過密封環(huán)提高了上蓋板與缸體之間的密封性,避免了涂料在中轉缸移動過程中發(fā)生溢出的情況,降低了涂料的浪費,所述的連接塊上設置有連接板,所述的連接板通過連接螺栓、連接螺母與固定板連接,并在連接板與固定板之間設置有減震墊,降低了中轉缸移動過程中的振動幅度,提高了中轉缸移動過程中的平穩(wěn)性,避免涂料的灑落,進一步減少了涂料的浪費,所述的滾輪設置在連接塊上,并在滾輪上設置有鎖扣,通過滾輪與鎖扣便于中轉缸的移動,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的上蓋板設置為可在缸體上取下的結構。
所述的減震墊設置為高分子橡膠材料。
所述的滾輪,其數(shù)量為3-6個。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在連接板與固定板之間設置有減震墊,降低了中轉缸移動過程中的振動幅度,提高了中轉缸移動過程中的平穩(wěn)性,避免涂料的灑落,減少了涂料的浪費,在中轉缸上設置有液位計,便于操作人員直觀了解中轉缸內涂料的剩余情況,便于操作人員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上蓋板與缸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環(huán),提高了上蓋板與缸體之間的密封性,避免涂料在中轉缸移動過程中發(fā)生溢出的情況,減少了涂料的浪費,節(jié)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示意上蓋板與缸體的連接結構。
圖中:1.缸體、2.上蓋板、3.連接塊、4.滾輪、5.固定塊、6.液位計、7.密封塊、8.固定板、9.排料管、10.閥門、11.密封環(huán)、12.連接板、13.連接螺栓、14.連接螺母、15.減震墊、16.鎖扣。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和2所示:一種用于涂料高效加工的中轉缸結構,包括缸體1、上蓋板2、連接塊3和滾輪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體1上設置有固定塊5、液位計6、密封塊7,并在固定塊5上設置有固定板8,在中轉缸上設置有液位計6,便于操作人員直觀了解中轉缸內涂料的剩余情況,便于操作人員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的密封塊7上設置有排料管9,并在排料管9上設置有閥門10,通過排料管9與閥門10,便于清理中轉缸內的涂料殘留,所述的上蓋板2設置在缸體1上,并在上蓋板2與缸體1之間設置有密封環(huán)11,通過密封環(huán)11提高了上蓋板2與缸體1之間的密封性,避免了涂料在中轉缸移動過程中發(fā)生溢出的情況,降低了涂料的浪費,所述的上蓋板2設置為可在缸體1上取下的結構,便于向中轉缸中加入涂料,所述的連接塊3上設置有連接板12,所述的連接板12通過連接螺栓13、連接螺母14與固定板8連接,并在連接板12與固定板8之間設置有減震墊15,所述的減震墊15設置為高分子橡膠材料,通過減震墊15降低了中轉缸移動過程中的振動幅度,提高了中轉缸移動過程中的平穩(wěn)性,避免涂料的灑落,進一步減少了涂料的浪費,所述的滾輪4設置在連接塊3上,并在滾輪4上設置有鎖扣16,所述的滾輪4,其數(shù)量設置為4個,通過滾輪4與鎖扣16便于中轉缸的移動,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發(fā)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加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