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具體涉及一種線纜組件。
背景技術:現有的有線設備,例如鼠標、耳機、充電器等都帶有較長的線纜,攜帶及存放時,很容易纏繞成亂麻狀,使用時頗為不便。這些帶有線纜的電器在出廠時,其單條線纜經反復折疊后形成一束狀線纜,然后用扎帶、扎線或橡皮筋套扎在該束狀線纜上,由于使用時需要拆開扎帶、扎線或橡皮筋,所以造成扎帶、扎線及橡皮筋容易丟失,妨礙下次套扎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使用、防止丟失的線纜組件。;拆卸i實現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線纜組件,包括帶有線纜的電器和扎帶,扎帶包括帶狀本體和與帶狀本體一體制成的鎖定頭;帶狀本體包括位于鎖定頭兩側端的第一帶狀本體和第二帶狀本體;第一帶狀本體和第二帶狀本體上均設有多個楔形齒;鎖定頭上設有與第一帶狀本體相配合的第一緊固孔以及與第二帶狀本體相配合的第二緊固孔;第一緊固孔和第二緊固孔中均設有與楔形齒相配合的定位鎖舌;各定位鎖舌包括設有防脫齒的卡接部、與卡接部相連并伸出相應緊固孔的扳柄部、連接卡接部與相應緊固孔內壁的連接部;各卡接部設有防脫齒的一面稱為工作面,各卡接部的與該工作面相對的另一面與相應緊固孔的孔壁之間留有間隙;扳動各扳柄部可帶動與其相連的防脫齒移動,移動一定距離后帶狀本體可從相應的緊固孔中卸下;第一帶狀本體穿過第一緊固孔后形成可拆卸的第一扎圈,第二帶狀本體穿過第二緊固孔后形成可拆卸的第二扎圈;第一扎圈扎緊在單條線纜上把扎帶整體與線纜連接起來,第二扎圈扎緊在由單條線纜多次折疊后形成束狀線纜上使其整齊。本發(fā)明在使用時,利用第一扎圈扎緊在單條線纜上,從而把扎帶整體與線纜連接起來,扎帶不會從線纜上掉下,有效防止丟失扎帶;需要攜帶或存放帶有線纜的電器時,把線纜多次折疊后形成束狀線纜,利用第二扎圈扎緊在該束狀線纜上,使其較為整齊,不會散亂;另外由于第一扎圈和第二扎圈是可拆卸的結構,所以扎帶的更換較為便利。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扎帶的一種剖視圖;圖3是圖1所示扎帶形成扎圈后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扎帶的一種正視圖;圖5是圖3所示扎帶的一種應用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至圖5顯示了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扎帶的一種剖視圖;圖3是圖1所示扎帶形成扎圈后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扎帶的一種正視圖;圖5是圖3所示扎帶的一種應用圖。本實施例是一種扎帶,見圖1至圖4所示,該扎帶2包括帶狀本體21和與帶狀本體一體制成的鎖定頭22;帶狀本體包括位于鎖定頭兩側端的第一帶狀本體3和第二帶狀本體4;第一帶狀本體和第二帶狀本體上均設有多個楔形齒5;鎖定頭上設有與第一帶狀本體相配合的第一緊固孔221以及與第二帶狀本體相配合的第二緊固孔222;第一緊固孔和第二緊固孔中均設有與楔形齒相配合的定位鎖舌6;各定位鎖舌包括設有防脫齒611的卡接部61、與卡接部相連并伸出相應緊固孔的扳柄部62、連接卡接部與相應緊固孔內壁的連接部63;各卡接部設有防脫齒的一面稱為工作面,各卡接部的與該工作面相對的另一面與相應緊固孔的孔壁之間留有間隙9;扳動各扳柄部可帶動與其相連的防脫齒移動,移動一定距離后帶狀本體可從相應的緊固孔中卸下;第一帶狀本體穿過第一緊固孔后形成可拆卸的第一扎圈71,第二帶狀本體穿過第二緊固孔后形成可拆卸的第二扎圈72。見圖5所示,本實施例使用時,利用第一扎圈扎緊在單條線纜1上,從而把扎帶整體與線纜連接起來,扎帶不會從線纜上掉下,有效防止丟失扎帶;需要攜帶或存放帶有線纜的電器時,把線纜多次折疊后形成束狀線纜8,利用第二扎圈扎緊在該束狀線纜上,使其較為整齊,不會散亂;另外由于第一扎圈和第二扎圈是可拆卸的結構,所以扎帶的更換較為便利。顯然,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發(fā)明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