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將例如粘合性、覆蓋性或有色材料的涂覆物涂敷在校正表面上的手持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手持式裝置。
背景技術:
在公開文獻EP 1 295 834A1中描述了這種類型的手持式裝置。在這種已知的手 持式裝置中,涂敷構件由可相對于彼此移動的至少兩個涂敷構件部分組成,并且彼此對應 的運動止擋部設置在上述涂敷構件部分處,上述止擋部給上述涂敷構件部分之間的相對運 動定邊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標是就如何執(zhí)行其移動的方面對開頭描述的這種類型的手持式裝置 進行改進,和/或設計一種手持式裝置使得其可以方便和廉價的制造。這樣做的同時,還將 確保結構較小。權利要求1的特征解決了該目標。在從屬權利要求中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進一步發(fā)展。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例如粘合性、覆蓋性或有色材料的涂覆物傳送到校正表面 上的手持式裝置,所述裝置具有容納涂覆物供給卷軸的殼體,和從上述殼體縱向伸出的末 端,所述涂覆物在操作模式期間從位于末端的下部縱向側處的面對校正表面的供應源延伸 到上述末端的在前端橫向運轉(zhuǎn)的前末端部分,涂覆物供給卷軸的旋轉(zhuǎn)平面平行于所述前末 端部分,并且末端包括至少一個導向翼。因此,至少一個導向翼是部分彎曲的,并且部分彎曲的導向翼附接在前末端部分 上。優(yōu)選地,所述前末端部分還附接在沿著末端延伸的中央涂敷凹形板上。此外,優(yōu)選地,側向?qū)蛞韨认虻馗浇釉谥醒胪糠蟀夹伟迳?。有利地,側向?qū)蛞硎巧斐鲋醒胪糠蟀夹伟宓捻敳亢偷撞康牧⒎襟w。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部分彎曲的導向翼從側向?qū)蛞硌由斓角澳┒瞬糠?。?yōu)選地,部分彎曲的導向翼是具有基本上為圓形橫截面的帶。此外,優(yōu)選地,部分彎曲的導向翼包括附接于側向?qū)蛞砩系牡谝恢辈糠?。有利地,部分彎曲的導向翼包括從第一直部分延伸到前末端部分的彎曲部分。可替代地,部分彎曲的導向翼包括附接于第一直部分和第二直部分上的彎曲?分,所述第二直部分延伸到前末端部分。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部分彎曲的導向翼設置在與下部縱向側相反的上部縱向側 上。優(yōu)選地,在中央涂敷凹形板的每一側上設置有部分彎曲的導向翼和側向?qū)蛞怼?br>
在下文中,借助于附圖將更加詳細地說明幾種示例性實施例的優(yōu)選結構。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將例如粘合性的、覆蓋性的涂覆物或有色材料傳送和/ 或涂敷到校正表面上的手持式裝置的側視圖;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外的實施例的手持式裝置的分解視圖;圖3是如圖2a中所示的手持式裝置的詳細分解視圖;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的頂視立體圖;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的底視立體圖;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的側視圖;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的頂視圖;和圖8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的底視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jù)圖1,將在下文中說明用于將例如粘合性、覆蓋性或有色材料的涂覆物傳遞和 /或涂敷到基底上的手持式裝置的原理。手持式裝置1包括尺寸適宜的殼體2,其包括兩個縱向橫向分離的殼體部分,即上 殼體2a和下殼體2b,其可通過可拆卸方式或不可拆卸方式相互進行安裝。圖1顯示了處于 操作位置的手持式裝置1。圖1中殼體2或手持式裝置1的左下端是它的工作端3,此工作 端處設有末端4,其通過中央涂敷凹形板4a從殼體2的周向伸出。中央涂敷凹形板4a以楔 形的漸縮方式朝涂敷邊緣4b延伸,如果需要的話,涂敷邊緣4b可以是圓形的。末端4與涂 敷基部6相聯(lián),所述的涂敷基部6在示例實施例中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在殼體2中。手持式裝置1用于將來自支承紙7的覆蓋性和/或有色和/或粘合材料的涂覆物 5傳送到校正表面8上,例如,一張紙上。支承紙7從位于殼體2的空腔中的供給源朝至少 一個末端開口 2c的區(qū)域內(nèi)的末端4延伸,卷繞在涂敷邊緣4b的周圍并通過末端開口 2c被 重新供給至殼體2的空腔。在末端4的下部縱向或接近側Ila處接近中央涂敷凹形板4a 的背襯帶區(qū)段由7a表示。在末端4的上部縱向或返回側lib處被重新供給到殼體2中的 背襯帶區(qū)段由7b表示。卷繞平面El大致平行殼體2的側面2d而延伸并優(yōu)選地在殼體2 的側面2d的正中間,所述側面2d例如彼此平行地延伸,殼體2的狹窄側的外圍表面,即壁 表示為2e。返回的背襯帶部分7b朝向安裝在殼體2的空腔中的卷繞裝置12延伸,其中所 述卷繞裝置12可以是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殼體2內(nèi)的卷繞卷軸13。供應源9也可以由卷軸, 即可旋轉(zhuǎn)地安裝在殼體2內(nèi)的供給卷軸14構成。在示例性實施例中,供應源9和卷繞裝置 12彼此前后布置,卷繞裝置12設置在供應源9和殼體的工作端3之間。在根據(jù)圖1的操作位置,末端4通過其涂敷邊緣4b抵靠在工作表面8上,其中中 央涂敷凹形板4a的中央軸線4c與直地延伸的校正表面8圍成銳角W1,所述角度的范圍例 如大約在30°至60°之間。通過在由15表示的涂敷方向上移動手持式裝置1,背襯帶區(qū)段 7a由于在校正表面8上的摩擦而從供給源9中剝離出來。這樣做時,涂覆物5保留在校正 表面8上,并且背襯帶區(qū)段7b被移動進入殼體2的空腔內(nèi),在這里移動至卷繞裝置12。背 襯帶區(qū)段7b由接近末端的背襯帶區(qū)段7a或由它的張力驅(qū)動。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在供 給卷軸14和卷繞卷軸13之間設置例如卷軸的壁的外圍邊緣處的重疊的摩擦表面17a,17b的形式的旋轉(zhuǎn)驅(qū)動連接部16是有效的。卷軸13、14的卷繞直徑定尺寸為對于卷軸13足夠 大以試圖把支承紙7以比支承紙7被供給卷軸14卷繞開的速度更高的速度拉進來,在滿的 供給卷軸14的情況下也是這樣。利用集成在旋轉(zhuǎn)驅(qū)動連接部16中的離合裝置18,該旋轉(zhuǎn) 驅(qū)動連接部在這里由彼此摩擦接觸的摩擦表面17a,17b形成,保證了卷繞卷軸13 —直以一 定的拉伸應力拉進支承紙,由此避免在支承紙7中形成圈環(huán)。涂敷方向15是朝著殼體2的 與工作端3相反的端部。參考圖2說明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裝置1的第二實施例。殼體2包括三個殼體 部分,即上殼體2a、下殼體2b和后殼體2f。上殼體2a和下殼體2b如在第一實施例中是縱 向或橫向分離的、可以相互安裝的殼體部分。后殼體2f可以安裝到殼體2的與工作端3相 反的后側。殼體部分2a、2b和2f可以以可拆卸方式或不可拆卸的方式彼此相互安裝。為了相互安裝殼體部分2a、2b和2f,設置了殼體固定裝置22。這些殼體固定裝置 22包括殼體固定銷釘,其適于與殼體固定螺母相互作用,即適于插入殼體固定螺母中。在殼體2的一側或兩側2d上,可設置把握槽25,其具有與殼體2的其余部分不同 的表面以方便殼體2的把握。例如,把握槽25可以是粗糙化的表面或可以包括把握肋。在具體的實施例中,供給卷軸14和卷繞卷軸13安裝在一個共同的單個的中央軸 21上。如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帶7由供給卷軸14沿著下部縱向側Ila引導至末端4,而 然后沿著上部縱向側lib被引導至卷繞卷軸13。中央軸21如第一實施例中顯示地可以直接附接在殼體部分2a和2b中的一個上, 或者可設置單獨的帶夾20,其容納供給卷軸14、卷繞卷軸13和末端4。帶夾20可以以固定 的方式附接在殼體2上,或如圖2中所示,殼體2可以設置導向軌道31,其使帶夾沿著導向 軌道31的方向移動,即在本實施例中沿著平行于中央軸線4c的方向從工作端3到后端裝 置,或者反之亦然。此外,在帶7的涂覆物5用完的情況下,不用將整個手持式裝置1扔掉, 而是可以更換帶夾20并保留殼體2。具體地,為了更換帶夾20,可以拆除殼體的后殼體2f 并沿著導向軌道31朝著遠離工作端3的方向引導帶夾20并將其在殼體2的后側處拆除。 接下來可以從殼體的后部插入新的帶夾20,沿著導向軌道31沿工作端3的方向引導其,并 且可以重新附接殼體2的后殼體2f。圖3顯示了關于圖2的說明的帶夾的分解視圖。附接于帶夾20的是支承供給卷 軸14和卷繞卷軸13的中央軸21。供給卷軸14在此包括軸孔27且卷繞卷軸13包括軸套 孔28,該軸套孔使得供給卷軸14和卷繞卷軸13能夠安裝在中央軸21上。卷繞卷軸13和 供給卷軸14適于彼此接合。另外,設置0形環(huán)以便將供給卷軸14聯(lián)接在卷繞卷軸13上。 還可以設置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設置的離合機構。在此,供給卷軸14包括適合與離合機構接 合的離合接觸環(huán)30。末端4可以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安裝在帶夾20上。在此,設置了附接于末端4 的涂敷基部6的圓柱形末端保持部,其適合與附接在帶夾20或殼體2的末端固定銷釘23接合。值得注意的是,如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包括供給卷軸14、卷繞卷 軸13和末端4的帶夾20,即,供給卷軸14和卷繞卷軸13也可以安裝在帶夾20內(nèi)不同的軸 上。參考圖4至圖8,在下文將詳細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4的具體實施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裝置是側面分配器,即卷繞卷軸13和供給卷軸14的旋轉(zhuǎn)平面平行于涂敷邊緣 而運轉(zhuǎn)。如圖1至圖3所示的手持式裝置可以與任何類型的末端4一起使用。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的透視頂視圖。由此,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的透視 底視圖,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的側視圖,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末端的頂視圖,以及圖8 是根據(jù)本發(fā)明末端的底視圖。填充有線的部分代表各部分的橫截面視圖。末端4主要包括中央涂敷凹形板4a、前末端部分41、末端保持部32和導向翼35、 36、42、45。中央涂敷凹形板4a在此起基部的類型的作用,末端4的其它部件附接于該基部。 前末端部分41附接在中央涂敷凹形板4a上并由其支承。末端保持部32附接在中央涂敷 凹形板4a的基部6上并且使末端4能夠安裝在殼體2或帶夾20上。另外,可以設置一種 或幾種類型的導向翼以便構成帶7的導向部和/或支承末端4。在示例實施例中,中央涂敷凹形板4a具有扁平的橫截面形狀,其寬度是厚度b的 倍數(shù),即大約3 1至10 1,特別地大約6 1。由于這種橫截面形狀,中央涂敷凹形板 4a具有較高的水平阻力矩和較低的豎直阻力矩。因此,中央涂敷凹形板4a易于避開在運行 模式期間由于向上彎曲而產(chǎn)生的涂敷壓力19。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并且給帶7提供導向,在 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頂部和底部設置導向翼35、36、42,帶7在所述導向翼之間被引導自由 運行,且所述導向翼就構成了用于帶7的導向部。具體地,前末端部分41在涂敷壓力19的 作用下在豎直方向上可以彈性地彎曲,并且一旦涂敷壓力19不起作用,前末端部分41在它 向外彎曲時產(chǎn)生的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就自動彎回。因此,前末端部分41減輕在它的豎直 平面上的較大的壓力負荷。為了保證前末端部分41的如圖中雙箭頭所示的自由度43a到43c,中央涂敷凹形 板4a具有溝槽形式的橫截面減小部位39或成直角延伸到中央軸線4c的橫截面減小部位 39a,該橫截面減小部位將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橫截面尺寸減小到優(yōu)選的布置在正中央的 剩余橫截面,并因此減小涂敷凹形板4a的強度,以致在橫截面減小部位之前的前末端部分 41可以執(zhí)行相對于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運動。在示例實施例中,中央涂敷凹形板4a包括三個部分。在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后 端,即在遠離工作端3的一端,設置了中央涂敷凹形板的端部37。在端部37之前設置中間 部分38,這里,端部37和中間部分38的寬度a和/或厚度b稍有不同。具體地,中間部分 38的厚度b朝著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前端稍稍地漸變窄。但是,在示例實施例中,中間部 分38的寬度小于端部37的寬度并且中間部分38和端部37具有相同的高度a。端部37的 長度A和中間部分38的長度B可以相等或不相等。中央涂敷凹形板4a還包括設置在中間 部分38前的狹窄部分39。狹窄部分39具有縮小的橫截面,即該狹窄部分39的寬度與中間 部分38或端部37的寬度a相比明顯較小。另外,狹窄部分的厚度b也可以在前末端部分 41的方向上減小。狹窄部分的長度C在此優(yōu)選地小于端部37的長度A和中間部分38的長 度B。在狹窄部分39的區(qū)域中,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阻力矩減小,因為中央涂敷凹形板 4a的彈性在剩余橫截面區(qū)域內(nèi)占優(yōu)勢,所以前末端部分41可以從它的正常的靜止位置相 對于中央涂敷凹形板4a移動并且由于在狹窄部分39的范圍內(nèi)的材料彈性,可以自動返回 到它初始的位置。在頂部和/或底部處橫截面的縮小使得前末端部分41相對于中央涂敷 凹形板4a在豎直方向上可以旋轉(zhuǎn)。第一自由度由43a表示。由于狹窄部分39,其在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兩側都有橫截面減小部位39a,前末端部分41可抵抗彈性回復力而相對于中 央涂敷凹形板4a在水平方向上側向地彎曲,見43b。如果在所有側都出現(xiàn)材料減少,前末 端部分41可相對于中央涂敷凹形板4a在豎直和水平方向上樞轉(zhuǎn),而且也可相對于剩余橫 截面的中央軸線4c扭轉(zhuǎn),即也抵抗狹窄部分39的彈性回復力,使得在沒有引起扭轉(zhuǎn)的負載 時,前末端部分41會自動返回到它的正中央的初始位置。由于前末端部分41的這種彈性懸 置,其在手持式裝置1運行模式期間,處于適應校正表面8不同的側向傾斜度的位置,而無 需使用手持式裝置1的人特別注意不同的傾斜度。因此,不僅在基底表面的傾斜度不同的 情況下都能確保前末端部分41抵靠校正表面8的壓力,特別是其表面上的被改善的壓力, 或者表面上的壓力,而且也方便手持式裝置1在運行模式期間的操作。水平自由度由43b 表示,扭轉(zhuǎn)自由度由43c表示。為了界定前末端部分41的運動,為了設置用于帶7的導向件和/或為了加強末端 4的某些部分以防止損壞或斷裂,在末端4上設置幾個額外的零件。在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狹窄部分39的上部和/或下部上,即在帶7的接近側7a 和/或在帶7返回側7b可設置加強筋40。在示例實施例中,該加強筋在縱向方向上延伸, 即平行于中央軸線4c并設置在狹窄部分39的中間。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加強筋40的縱向 延伸部大于狹窄部分39的縱向延伸部C,這意味著加強筋也會部分地延伸到前末端部分41 和中間部分38上。加強筋的寬度優(yōu)選地小于狹窄部分39的寬度。由于加強筋的原因,狹 窄部分39被加強了并且進一步確保狹窄部分39不能輕意地從中間部分38或前末端部分 41分離。另外,加強筋40用作用于帶7的導向部,其使得帶7平滑地接近涂敷邊緣4b并返 回殼體中。側向地附接到中央涂敷凹形板4a是側向?qū)蛞?5,其平行于殼體2的末端開口 2c而延伸。在側向?qū)蛞?5和殼體的開口 2c之間設置了后側向?qū)蛞?5,其附接到中央 涂敷凹形板4a的側向側。后側向?qū)蛞?5的寬度和高度小于側向?qū)蛞?5。后側向?qū)?向翼45優(yōu)選地伸出到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頂部和底部。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后側向?qū)?翼45的伸出到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頂部的部分小于后面?zhèn)认驅(qū)蛞?5的伸出到中央涂 敷凹形板4a底部的部分。后側向?qū)蛞?5基本上是立方體形狀。后面?zhèn)认驅(qū)蛞?5的 前面部分與側向?qū)蛞?5的后面部分平齊,且后側向?qū)蛞?5的后面部分基本上平行于 殼體2的開口 2c。在后側向?qū)蛞?5的與殼體的末端開口 2c平行的部分與殼體2之間, 提供了尺寸不變的自由空間。在示例實施例中,側向?qū)蛞?5從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頂 部表面伸出和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底部表面伸出。在帶7的接近側7a和返回側7b上的 側向?qū)蛞?5為所述帶的導向部。側向?qū)蛞?5優(yōu)選地具有正方形橫截面??蛇x地,在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底部側上,即在帶7的接近側7a上設置附加的下 部導向翼36。在示例實施例中,這些下部導向翼36具有從側向?qū)蛞?5延伸至中央涂敷 凹形板4a的中間部分38的前端的長度。彎曲形狀的下部導向翼36的高度在朝向央涂敷 凹形板4a的中間部分38的前端漸縮。在優(yōu)選的實施列中,下部導向翼36的后部與側向?qū)?向翼35的伸出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底表面的部分平齊。如已經(jīng)說明的,前末端部分41附接到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狹窄部分39并由其支 承。另外,前末端部分41可以由加強筋40支承。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體想法,還附加地設置部 分彎曲導向翼42。這些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以部分彎曲的方式從側向?qū)蛞?5的頂部部分延伸到前末端部分41。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包括附接至側向?qū)蛞?5的頂部部分 的第一直部分42a。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然后在彎曲部分42b朝前末端部分41延伸。因 此,具有彎曲部分42b的部分彎曲導向翼42可以直接在前末端部分結束,或可設置連接彎 曲部分42b和前末端部分41的第二直部分42c。由于這些部分彎曲導向翼42前末端部分 41還可以被支承,使得防止了前末端部分41或狹窄部分39的可能的損壞或斷裂。另一方 面,部分彎曲導向翼42使前末端部分41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以便仍然使前末端部分41可 以在所有自由度43a、43b、43c的方向上移動。因為部分彎曲導向翼是彎曲的形式,而且沒 有覆蓋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整個側,所以它們同時提供了支承和較大的柔性。部分彎曲的 導向翼在返回側7b上附加地設置帶7的導向部,并防止帶7從末端4上滑落。具體地,如 果沒有設置下部導向翼36,那么在末端4的至少一側上的用于帶7的導向部非常重要。由于部分彎曲的導向翼沒有覆蓋中央涂敷凹形板的整個側,而是設置成從側向?qū)?向翼延伸至前末端部分41的帶,因此可以節(jié)省材料,這對于這種末端4的生產(chǎn)特別重要。由 于部分彎曲導向翼因此會降低生產(chǎn)成本,同時不會對末端的功能造成負面的影響,由于前 末端部分仍然可以在所有方向上移動,但同時被額外地支承以防止斷裂等情況。作為附加的帶導向部,在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頂部上設置導向銷釘44以用于有 序地將帶7從前末端部分41引導返回至卷繞卷軸13。為了進一步加強前末端部分基部41,可以在前末端部分基部41a上設置前末端部 分加強筋41b,其具有與前末端部分基部41a相同的寬度和減少的長度,即在中央軸線4c方 向上減小的延伸部。如果設置了前末端部分加強筋41b,那么加強筋40也部分地在前末端 部分加強筋41b上延伸。在基部6上和具體地在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端部37上,在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 每側上設置末端保持部32a、32b以便使末端4安裝在殼體2上。在示例實施例中,在中央 涂敷凹形板4a或側向材料突起46、48處形成兩個側向插入式凹槽47、49。在示例實施例 中,成形插孔46形式的插入式孔形成所述一個插入式凹槽47。相關的材料突起48中的側 向開放的溝槽形成其它插入式凹槽49。后者在橫向于容納涂敷邊緣4b的末端4的縱向平 面的方向上以形狀配合的方式定位在兩個半殼體之間。在示例實施例中,末端設計成適于手持式裝置1,在該手持式裝置中卷繞卷軸13 和供給卷軸14的旋轉(zhuǎn)平面平行于涂敷邊緣4b運轉(zhuǎn)。也就是說在所述的示例實施例中,帶 有涂敷邊緣4b的末端4布置成相對于中央軸線4c扭轉(zhuǎn)90°。因此,在涂敷期間使用者必 須將手持式裝置1保持在平的位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式裝置1是側分配器。殼體2或殼體部分2a、2b、2f,卷軸13、14和末端4優(yōu)選地是注塑成型部分,特別地 是由塑性材料制成,這在形狀復雜的情況下也能保證了制造簡單和廉價。
8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將例如粘合性、覆蓋性或有色材料的涂覆物(5)傳送到校正表面(8)上的手持式裝置(1),所述裝置(1)具有用于容納涂覆物供給卷軸(14)的殼體(2)和從所述殼體(2)縱向伸出的末端(4),所述涂覆物(5)從位于所述末端(4)的下部縱向側(11a)處的在運行模式期間面對所述校正表面(8)的供應源延伸到所述末端(4)的在前端橫向運轉(zhuǎn)的前末端部分(41),所述涂覆物供給卷軸(14)的旋轉(zhuǎn)平面平行于所述前末端部分(41),且所述末端(4)包括至少一個導向翼(35、36、42),特征在于,側向地附接于沿著所述末端(4)延伸的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側向?qū)蛞?35)伸出所述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頂部和底部,且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作為帶從所述側向?qū)蛞?35)延伸且附接于所述前末端部分(41)。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前末端部分(41)還附接在沿著所述末端(4)延伸的所述中央涂敷凹形板 (4a)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側向?qū)蛞?35)是立方體。
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項的裝置,其中,所述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是具有基本為圓形的橫截面的帶。
5.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項的裝置,其中,所述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包括附接于側向?qū)蛞?35)的第一直部分(42a)。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包括從所述第一直部分(42a)延伸到所述前末端部 分(41)的彎曲部分(42b)。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包括附接于所述第一直部分(42a)和所述第二直部 分(42c)上的彎曲部分(42b),所述第二直部分(42c)延伸到所述前末端部分(41)。
8.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項的裝置,其中,所述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設置在與所述末端(4)的下部縱向側(Ila)相對的 上部縱向側(lib)上。
9.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項的裝置,其中,在所述中央涂敷凹形板(4a)的每一側上設置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和側向?qū)?向翼(35)。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例如粘合性、覆蓋性或有色材料的涂覆物(5)傳送到校正表面(8)上的手持式裝置(1),所述裝置(1)具有殼體(2),其用于容納涂覆物供給卷軸(14)和從上述殼體(2)縱向伸出的末端(4),在運行模式期間所述涂覆物(5)從末端(4)的面對校正表面(8)的下部縱向側(11a)處的供應源延伸到所述末端(4)的在前端橫向運轉(zhuǎn)的前末端部分(41),涂覆物供給卷軸(14)的旋轉(zhuǎn)平面平行于所述前末端部分(41),且末端(4)包括至少一個導向翼(35、36、4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導向翼是部分彎曲的,并且部分彎曲的導向翼(42)附接于前末端部分(41)。
文檔編號B65H37/00GK101939240SQ200880125468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伯特蘭·博杜安, 弗蘭克·羅利翁 申請人:Bic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