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包括后側圍加強件、后側圍內板總成、后輪罩外板、后減振器、后輪罩內板總成、后側圍外板總成、后減振器加強件。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對后側圍外板的支撐強度,汽車底盤零件受力被合理分解,從而提高整個汽車的扭轉剛度、整車模態(tài)。同時結構簡單,降低了原有技術的加工難度和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目前的汽車結構中,汽車的后側圍總成結構關系到汽車的安全性能,目前汽車特別是MPV類汽車的后側圍總成主要有以下兩種結方案:
[0003]方案一、后側圍內板上做支撐外板的撐角結構,并在后側圍外板平面上貼面積較大的補強膠片;
[0004]方案二、在后側圍內板和后側圍外板之間做加強結構,并且將加強件與汽車C柱加強件做成一個整體結構。
[0005]以上兩種方案中,方案一存在后側圍內板支撐結構復雜、撐角強度不夠、補強膠片使用成本較高、無法對底盤零件受力起到分解傳導作用的缺點。方案二存在加強件結構復雜,成型困難,重量較重,材料利用率較低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6]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
[0007]技術方案如下:
[0008]—種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側圍加強件、后側圍內板總成、后輪罩外板、后減振器、后輪罩內板總成、后側圍外板總成、后減振器加強件;所述后側圍內板總成與所述后輪罩外板、后輪罩內板總成相連接,所述后側圍加強件設置在所述后側圍內板總成和后輪罩外板上;所述后側圍加強件與所述后側圍內板總成、所述后輪罩外板間形成有一腔體;所述后減振器與所述后輪罩內板總成間形成有一腔體;所述后減振器和所述后減振器加強件分別連接在所述后輪罩內板總成的內、外側。
[0009]進一步的,所述后側圍加強件側部設置有多處翻邊,所述后側圍加強件通過上述翻邊與所述后側圍內板總成和所述后輪罩外板相連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汽車的后側圍加強件還包括有所述后減振器的安裝托架。
[0011]有效增益: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對后側圍外板的支撐強度,汽車底盤零件受力被合理分解,從而提高整個汽車的扭轉剛度、整車模態(tài)。同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盡可能提高材料利用率,減小了零件重量,實現(xiàn)零件輕量化,并且降低了后側圍總成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3]圖中,1-后側圍加強件;2-后側圍內板總成;3-后輪罩外板;4-后減振器;5-后輪罩內板總成;6-后側圍外板總成;7-后減振器加強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5]一種如圖1所示的一種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包括后側圍加強件1、后側圍內板總成2、后輪罩外板3、后減振器4、后輪罩內板總成5、后側圍外板總成6、后減振器加強件7。后側圍內板總成2與后輪罩外板3、后輪罩內板總成5相連接,后側圍加強件I設置在后側圍內板總成2和后輪罩外板3上。后減振器4和后減振器加強件7分別連接在后輪罩內板總成5的內、外側。后輪罩外板3和后輪罩內板總成5形成一個可供車輪安裝的空腔。
[0016]本實用新型中,后側圍加強件I通過六處翻邊與后側圍內板總成2和后輪罩外板3連接,保證零件連接可靠,零件承受力可通過后側圍加強件I均勻傳導,不會出現(xiàn)應力集中現(xiàn)象。
[0017]后減振器4在汽車使用的過程中受到的沖擊力較大,如車身結構無法將受到的沖擊力進行有效分解,將會對汽車結構產生破壞作用,導致車身零件開裂。本實用新型中,后側圍加強件I包括有后減振器4的安裝托架;后側圍加強件I與后側圍內板總成2、后輪罩外板3間形成有一腔體;后減振器4與后輪罩內板總成5間形成有一腔體。后減振器4上受到的沖擊力通過后減振器4與后輪罩內板總成5間的腔體分解到后輪罩內板總成5上,再通過后側圍加強件I與后減振器加強件7、后輪罩內板總成5間的連接處,將沖擊力分解到后側圍加強件I與后側圍內板總成2、后輪罩外板3間的腔體上,將受到的沖擊力集中在后側圍加強件I上,后側圍加強件I通過與后側圍內板總成2、后輪罩外板3、后側圍外板總成6連接將沖擊力分解到整車上,可有效避免整車結構出現(xiàn)應力集中,避免零件開裂。
[0018]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側圍加強件(I)、后側圍內板總成(2)、后輪罩外板(3)、后減振器(4)、后輪罩內板總成(5)、后側圍外板總成(6)、后減振器加強件(7); 所述后側圍加強件(I)設置在所述后側圍內板總成(2)和后輪罩外板(3)上; 所述后側圍加強件(I)與所述后側圍內板總成(2)、所述后輪罩外板(3)間形成有一腔體;所述后減振器(4)與所述后輪罩內板總成(5)間形成有一腔體; 所述后減振器(4)和所述后減振器加強件(7)分別連接在所述后輪罩內板總成(5)的內外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側圍加強件(I)側部設置有多處翻邊,所述后側圍加強件(I)通過上述翻邊與所述后側圍內板總成(2)和所述后輪罩外板(3)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后側圍總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的后側圍加強件(I)還包括有所述后減振器(4)的安裝托架。
【文檔編號】B62D25/08GK205589316SQ201520860603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日
【發(fā)明人】文翠蓮, 胡牧, 馮剛, 陳海濤
【申請人】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