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電動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輕便交通工具,特別是一種輕便的電動車。
背景技術:
人們經(jīng)常使用的輕便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自行車由人力驅動,只能用作近距離交通工具,遠途太累;而現(xiàn)有的電動自行車太重,車身自重大造成能量損耗高,一次充電續(xù)行里程短,騎行不舒適,且不能帶上公交車、火車或飛機。
分析現(xiàn)有的電動自行車,可以看到,其通常采用輪轂傳動,一般地,電動機通過行星齒輪系統(tǒng)帶動輪轂,進而驅動車輪轉動,這種電機傳動方式,機構復雜,造成體積和重量大;另一方面,整車由霍爾調速車把控制實現(xiàn)無級調速,使得控制器電路結構復雜龐大;再者,通常采用6節(jié)鉛酸蓄電池提供36V電壓供電,電池體積和重量都很大;加上設計理念上以電動作為助力,保留了自行車的腳蹬鏈條傳動機構,在車架設計上受到腳蹬機構的多重限制。上述多種因素造成了電動自行車的整車重量和體積無法縮小,限制了電動自行車的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輕便的電動車,通過改變驅動方式及車體結構減小整車重量和體積,以方便攜帶、增加充電續(xù)行里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攜式電動車,包括車架、前輪、后輪、把手、電動機及傳動機構和控制機構,所述電動機為盤式電機,安裝于車架后叉內側,所述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機構,包括安裝于電機軸上的小齒輪、安裝于車輪圈內一邊的大齒輪,小齒輪和大齒輪互相嚙合。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車架主要由一平置的車架橫管構成,后三角焊接于車架橫管的中后部,由于不需要考慮鏈輪傳動的位置,因而可以降低車架高度,將車架改為水平布置,省掉了前端的傾斜支承桿,而利用后輪的支撐三角達到增加強度的目的。
上述技術方案中,可以在所述車架橫管中后部上方焊接有座墊管,座墊管上端設有座墊,后叉上端與座墊管焊接固定;并在車架橫管前下端設置有腳踏管。這樣,整個車架以車架橫管為中心,布局緊湊、簡潔、輕量。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電動機為超輕線繞盤式永磁電機,其中的永磁體由圓盤狀磁鐵經(jīng)斜面切割成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控制機構包括電池管理模塊和變速機構兩部分,其中的變速機構為電子分級變速機構,由調速開關和斬波調速電路構成。一般地,所述變速機構為電子兩級變速機構,調速開關為輕觸開關,通過按動輕觸開關,控制電動機在半速和全速間變動。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把手下端通過車把豎管折疊速拆結構與車架及前叉連接,可以方便地拆卸或折疊把手。
整車可以采用鋰電池供電,鋰電池裝于車架橫管內。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1.由于本實用新型由電機通過小齒輪、大齒輪減速后來直接驅動車輪旋轉,從而實現(xiàn)了高效傳動,降低成本,減輕了重量;2.本實用新型采用超輕線繞盤式永磁電機,薄而輕巧,其中的永磁體由圓盤狀磁鐵切割成型,加工方便;3.車架根據(jù)橋梁工程學、空氣動力學、人體力學設計,倡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簡潔、輕量;4.本車與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對比,具有重量輕(只有6公斤)、重心低、用途多、隨身攜帶方便、乘坐安全舒適、風阻系數(shù)小等優(yōu)點。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圖1中后輪支架部分的局部右側剖視示意圖;附圖3為電動機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控制機構電路示意圖。
其中[1]、車把豎管折疊速拆結構;[2]、車架橫管;[3]、鋰電池;[4]、控制器;[5]、腳踏管;[6]、后輪;[7]、車輪圈;[8]、小齒輪;[9]、電動機;[10]、電機安裝板;[11]、大齒輪;[12]、輕觸開關;[13]、前輪;[14]、把手;[16]、座墊管;[17]、永磁體;[18]、座墊;[20]、電機安裝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附圖1至附圖4所示,一種便攜式電動車,包括車架、前輪13、后輪6、把手14、電動機9及傳動機構和控制機構,所述車架包括一水平布置的車架橫管2、前叉、后叉,前叉、后叉分別連接前輪13與后輪6,把手14下端通過車把豎管折疊速拆結構1與車架及前叉連接,車架橫管2中后部上方焊接有座墊管16,座墊管16上端設有座墊18,后叉與后連接桿構成后三角,后連接桿焊接于車架橫管的中后部,后叉上端與座墊管16焊接固定,車架橫管2前下端設置有腳踏管5。整車采用鋰電池驅動,鋰電池3裝于車架橫管2內。
所述電動機9為超輕線繞盤式永磁電機,通過電機安裝螺栓20及電機安裝板10安裝于車架后叉內側,其中的永磁體17由圓盤狀磁鐵經(jīng)斜面切割成型,所述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機構,包括安裝于電機軸上的小齒輪8、安裝于車輪圈7內一邊的大齒輪11,小齒輪8和大齒輪11互相嚙合,大齒輪11可以與車輪圈7連接,也可以通過輪幅或其它結構與車輪連接。
所述控制機構由電池管理模塊和變速機構構成,其中,變速機構為電子兩級變速機構,以輕觸開關12作為調速開關,輕觸開關12裝于車把右邊,電池管理模塊和變速電路構成控制器4,安裝于車架橫管2后端,并由導線與輕觸開關12連接。
附圖4給出了控制器的示意電路,其中,C2比C1大,C2回路時間常數(shù)比C1大,比較器IC3是三角波發(fā)生器,比較器IC4是PWM斬波調速,當開關第一次按下時,控制器C1比C2高電位,比較器IC1輸出低電平,此時PWM占空比是50%。當開關迅速第二次按下時,C2的電位比C1高,比較器IC1輸出高電平,并由D1鎖定,此時PWM占空比是100%,電動車即全速行駛。電池管理模塊用于對鋰電池進行充、放電、均流管理。
本實施例車架根據(jù)橋梁工程學、空氣動力學、人體力學設計,倡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簡潔、輕量的車架,超輕線繞盤式永磁電機裝在后叉內側,電機軸上裝有一小齒輪,大齒輪安裝在車輪圈內的一邊,這樣由電機通過小齒輪、大齒輪減速后來直接驅動車輪旋轉,實現(xiàn)了高效傳動,降低成本,減輕了重量,同時,盤式電機中的永磁體由切割方式成形,實現(xiàn)低價格,加工方便,電機采用線繞盤,小螺栓安裝,結構簡單,實現(xiàn)輕量化。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電動車,包括車架、前輪[13]、后輪[6]、把手[14]、電動機[9]及傳動機構和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9]為盤式電機,安裝于車架后叉內側,所述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機構,包括安裝于電機軸上的小齒輪[8]、安裝于車輪圈[7]內一邊的大齒輪[11],小齒輪[8]和大齒輪[11]互相嚙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主要由一平置的車架橫管[2]構成,后三角焊接于車架橫管[2]的中后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橫管[2]中后部上方焊接有座墊管,座墊管[16]上端設有座墊[18],后叉上端與座墊管[16]焊接固定。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式電動車,其特征在于車架橫管[2]前下端設置有腳踏管[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9]為超輕線繞盤式永磁電機,其中的永磁體[17]由圓盤狀磁鐵經(jīng)斜面切割成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中的變速機構為電子分級變速機構,由調速開關和斬波調速電路構成。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速機構為電子兩級變速機構,調速開關為輕觸開關[12]。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4]下端通過車把豎管折疊速拆結構[1]與車架及前叉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電動車,其特征在于采用鋰電池,鋰電池[3]裝于車架橫管[2]內。
專利摘要一種便攜式電動車,包括車架、前輪、后輪、把手、電動機及傳動機構和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為盤式電機,安裝于車架后叉內側,所述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機構,包括安裝于電機軸上的小齒輪、安裝于車輪圈內一邊的大齒輪,小齒輪和大齒輪互相嚙合。本實用新型簡潔、輕量,具有重量輕、高效傳動,重心低、用途多、隨身攜帶方便、乘坐安全舒適、風阻系數(shù)小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B62J99/00GK2605187SQ03219888
公開日2004年3月3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2月13日
發(fā)明者崔曉宏 申請人: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諾亞科技有限公司